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 颂百年丨心理学院:那么自信,为什么?

研小鱼 华南师大研究生会 2022-12-11


心理学视角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心理学认为,自信是指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从行为特征上看,往往表现为趋向、喜爱、接纳、认同等。从社会心理学领域来看,自信是描绘中华民族精神面貌,表达国民心态等社会心理现象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判断和能力的确信,与其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有关,受环境因素的调节或制约。


自信不是盲目“任性”,是积极心态的根本,是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性思考和责任担当。以下我们将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探讨提升“四个自信”的有效路径。

01

建立认知调节

引导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正能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表明,运用情绪ABC理论,引导学生寻找自我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以崇高信念、远大理想来替代,从而获得政治精神的正能量,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艾利斯的ABC理论属于认知行为疗法。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个体的情绪爆发,个体的情绪是由人们对于特定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C代表结果。艾利斯认为A不直接导致C,有一个中介因素,即信念B在A与C之间起作用,也即个体对A的认知、信仰、评价。


讲个故事:

从前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见一户人家抬着棺材出殡,甲秀才看见后心里“咯噔”一沉,凉了半截。他想:真倒霉,进京赶考竟然碰到棺材。心情郁闷至极,进了考场完全不在状态,最终名落孙山。当时乙秀才也看见了这一幕,一开始时他也“咯噔”一下,不过他又一想:棺材,不就是让我既能当大“官”又能发大“财”吗?今天我真是红运当头,好兆头!他情绪兴奋,斗志昂扬地来到考场,发挥出色,金榜题名。经过此事,甲乙两秀才都说“:棺材”太灵验了。

互动环节:这两个秀才为什么都觉得“好灵”?


甲秀才名落孙山,是由于他觉得看到了棺材,觉得“触霉头”。乙秀才金榜题名,是由于他看到了预示着“好兆头”的官(棺)财(材)。



点此拉开抽屉,一探究竟



依据ABC理论,不合理观念的表现特征主要有,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将“希望”“想要”等看成“必须”“应该”等绝对化的要求,或是常常把“有时”“某些”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过分概括化倾向。事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最后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内心对它的信念、认知和评价。


 “四个自信”调查


你认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难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谈谈近年来国家、社会、你的家乡各方面发生的发展,对此,你的自信心有何变化?哪些方面受到挑战?运用情绪ABC理论,你对自己的这种想法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中国处于改革攻坚克难时代背景下,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要善于正确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复杂现象,在自我理想信念上坚定“四个自信”,其本质就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任。

02

设置情感体验

提升高校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素养和道德修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设定的情境条件下,个体会被团队、场景、情绪所诱导,形成心理共鸣,进而产生影响个体认知的结果(群体效应)。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水平共分为五级: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情感体验是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修为,形成高尚人格的重要方式。


下面是“山洪逃生场景模拟”——

现在因短时阵雨引发山洪,河水猛涨,一米多高的洪水卷着大浪头,轰轰隆隆地响着从山上冲下来,大石散落在水道里,你们一行人(有小孩,女人,老人,科学家等)躲在地形复杂、山势陡峭的峡谷地带,眼看着就要被塌方困住,忽然,你们发现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越靠前的人,他得救的机率越大。

互动环节:如果是你,你会先让谁通过?如果让你先通过,想想你活下去是为了什么,你能为别人贡献什么?


国家给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创造条件,我们要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怀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要对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高校大学生,我们有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做忠诚的爱国者。

03

强化行为养成

激励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向上向善 知行合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加对象行为的概率,消极的反馈则会降低这种概率。


案例一

一位原为记者的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第一堂对话课时就受到了教授的“挑战”。
     教授:“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留学生:“概括来讲,我可以写我愿意讲的东西。”
     教授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我可以知道您来自哪个中国吗?”
     “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霎时,全班几十双不同颜色的眼睛一齐扫向了中国留学生和一位台湾同学。中国留学生沉静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随后,那位台湾同学在教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也重复一遍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志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中国留学生站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我们祖国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放到他的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故事中的留学生对中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他在课上明确表达出“一个中国”的观念,这种坚定赢得了教授的尊重,这种尊重又强化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身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我们也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案例二:

有一名老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校园道德实验”——把一把大扫帚摆放在教学楼道台阶中间、明显妨碍行走,实验者在暗处隐蔽观察并录像,在一个小时之内有大约150名学生经过,但只有12人将它扶起。课堂上教师播放了这段“被漠视的扫帚”视频,引发了学生自主的、此起彼伏的讨论。

互动问答:如果你是“实验中”的学生,你会怎么做?在看到这段视频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实验结果显示,该实验中的学生观看的视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消极的反馈,至少之后他们在路上看到阻碍物时都会进行整理。这也启示了我们,道德品质应在道德实践中培养,重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践行。



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来源于历史,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真理。身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四个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END-


参考文献:

[1]车丽萍.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26(4):661- 666.

[2]高健等.大学生自信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97- 800.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http://www.gov.cn/zhuanti/19thcpc/baogao.html


好文推荐|点击可跳转原文

学党史 颂百年 |物电专题:圆梦千年,上九天揽月


学党史 颂百年丨跟随文院学子:以文学之眼,看红星照耀


学党史 颂百年 | 教科学子说:念念新征途,浓浓赤子情


供稿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会

文案丨王灿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排版丨杨翠芸

封面设计丨杨翠芸

责任编辑丨 刘越 王香婷 刘莎荷 廖佳佳

初审丨王灿 王倚杏 邢暖霞 张忠伟

复审丨黄学超 张思慧

终审丨叶苑秀 向   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