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颂百年 | 华电学子带你学思践悟百年中国科学家精神
终不悔为国为民,攀高峰只争朝夕
——品味百年中国科学家精神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百舸争流
人们常会惊叹于当今中国从科技基础极其薄弱的落后国家,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仅仅用了百年。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在这一发展奇迹背后,贡献主要力量的中国科学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究竟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支持他们,创造出一个个世所罕见的奇迹?
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中国科学家精神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内涵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下一个个难题,创造一个个奇迹,这些科学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
新时代科学家
科研奋斗故事
爱国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面对当时国内物质的高度匮乏困境,仍有大批海外中国科学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感召突破层层封锁,怀揣着“科技救国”的理想,选择回国。1950年,华罗庚就坐上了归国的船,途中他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对广大海外知识分子疾呼“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华罗庚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6年后,共计1536名海外高级知识分子归国。到 1957 年, 归国的海外学者已经达到 3000 多人, 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
《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创新
“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1959年,中苏交恶,苏联终止一切约定的技术援助,但这并没有停下中国科学家前进的步伐,反而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两弹一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
人民日报报道原子弹成功引爆
同年,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敢为人先的提出了中国研究原子弹的主攻方向。在首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后,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邓—于方案”,也是在这期间,于敏开创了名为“于敏构型”的氢弹结构,最终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研制氢弹最快的速度,远快于美苏法等国。
邓稼先(左)与于敏(右)
求实
“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六十年代,科研资源不足,苛刻的条件要求当时的科研工作者更加严谨。钱学森在研究导弹时,就深入工地、试验场, 一呆就是一两个月,随身带着一本《工作手册》,详细记录了每次试验的具体情况。正是求实精神,才保证了他的成功。
钱学森
为解决薄壳变形的难题,钱学森研究的手稿长达800多页。到500多页时,他写上“不满意!!!”问题解决后,他在装手稿的信封上用红笔注上“最后定稿”,接着又加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奉献
“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八十年代,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背后离不开总设计师黄旭华淡泊名利的无私奉献。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的实际工作,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
黄旭华与核潜艇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但他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协同
“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1993年,中国货轮银河号,遭美方质疑运有违禁化学品。美方关闭了所在海域GPS信号,货轮无奈在印度洋上漂流了33天。第二年,中国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建设。
北斗团队合照(部分)
到今天,“北斗”团队的团结合力、分工协作,最终建立了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打破美国GPS垄断。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所说:“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这样的成绩绝非个人能成就的,离不开“北斗”团队,也因此2019年他们获得了“最美奋斗者”集体称号。
育人
“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
作为“时代楷模”、“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黄大年常说,“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他深知,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必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黄大年
黄大年以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班加点,即使是在出差途中还在修改PPT、查阅资料,还利用电话免提为学生远程授课。
华电科学家精神
我们与科学家精神
华电.
2021
周国富
“把我的核心技术、专利带回国,与团队一起,在国内创造更多的专利发明,这比参与企业的并购更有效率,也更有效地利用了积累的技术成果的价值。”
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继承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科研工作者——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院长周国富。当年作为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周国富本可继续享受欧洲发达国家的高薪与舒适的生活环境。但他在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下,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
周国富介绍电子纸显示技术
同时,周国富也带领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的师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近五年来,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承担包含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16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约4000多万元。研究院在物理学、材料学前沿学科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研究院教师已经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JACS》、 《Joule》、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等学科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Nature子刊累计达6篇,Science子刊累计达2篇。
电子纸彩色油墨材料
周国富教授团队彩色视频电子纸显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团队研发的全彩色有源电子纸显示器是世界上首台可以呈现全彩视频内容的逼真色彩效果的反射式显示器,该成果具有低能耗、高对比度、高色域的特点,已经达到了目前所有反射式显示器所能表现的最高反射率和色域。
当代青年领悟到的科学家精神
Scientist Spirit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曾讲到,“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瞬息万变,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世界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在新时代更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肩负起历史责任,心怀祖国,破解时代命题。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最大程度地去实现自我价值。
# 提 问 #
●世界格局正在急速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许多国际矛盾日趋激化。在这波诡云谲的时代,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8):20-24.
[2]王夏虹,游顶云.中国科学家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逻辑、时代价值及启示[J].科技传播,2020,12(24):13-16.
[3]《辉煌70年》编写组.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4]佚名. 邓稼先小传[J]. 今日科苑, 2016, 000(010):43-44.
[5]本刊综合.黄旭华:埋名三十载铸就深潜重器[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02):20-22.
[6]今日头条:“电子纸”的主要发明者是一位中国科学家,他将核心技术带回祖国
好文推荐|点击可跳转原文
学党史 颂百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四史”,你知道多少?
学党史 颂百年 | 旅管学子带你领略红色基因,谱写旅游新篇章!
学党史 颂百年 | 哲社师生话党史系列访谈
供稿 | 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研究生会
文案 | 吴润东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排版 | 李林佳
封面图片 | 卫亚卓
责任编辑 | 李林佳 陈梦琳 刘莎荷
初审 | 卫亚卓 盛家强 张忠伟
复审 | 陈穗丽 张思慧
终审 | 陈必华 向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