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代宗师 | 辛亥女杰——张竹君


辛亥革命爆发

救治受伤士兵

掩护革命党人

上海霍乱

逆行奋战抗疫第一线

终身未嫁

收养多名孤苦儿童

并抚养其成人

她是医者

却不仅是医者

她就是辛亥女杰——张竹君


           张竹君人像


人物主要生平


1876年

张竹君出生于广州西关,排行第五。

1899年

张竹君从博济毕业,成为一名通西医内外科的全科医生,开始了悬壶济世的生涯。

1901年

张竹君集资创办广东第一所国人自办的西医院褆福医院。

1902年

张竹君创办私立公益女学,成为广东开办女学校的先驱,并被称为“女界之梁启超”

1964年

张竹君在上海病逝,享年88岁。


女杰养成记


她和医学有个约定


1876年,那个清政府日薄西山的时代,张竹君出生在了广州西关的一个官宦之家,成为了这个家庭的第五个孩子。她的童年很幸福,或许她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平凡地度过一生,但命运告诉她,她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染上了“怪病”,那种麻木和无力让年幼的她近乎崩溃。或许成大事者,都需要经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困难吧,苦其心志,涅槃重生。

不久,张竹君被送到了博济医院,在那里有一位叫嘉约翰的大夫,是他,用洋医术救了她的性命。这是她与西医缘分的开始,也正因为这一缘分,成就了她的一生。

长大了以后,张竹君进入了博济医学堂学习洋医术,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学习西医的女子。对于她而言,博济医学堂是她“开眼看世界”的地方。或许就是她的不平凡吧,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西医。在那以后,张竹君悬壶济世,以西医救人。不久,她开办了西医院,为那些贫苦的百姓们治病。在接诊了许许多多的病人之后,张竹君发现,贫苦百姓们的“不治之症”不是治不了,而是没钱治。

目睹了许许多多的不幸,张竹君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她与医学的约定,不仅仅是学习西医,而是要用西医去拯救那些在贫苦和病痛中艰难挣扎的百姓们。


           张竹君人像照片


谁说女子不如男


张竹君是一位敢于为女性发声的“女汉子”!她在医院内设立基督教福音堂及演说会,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她都会召集亲友,在这个地方宣传基督教福音,同时议论时政,倡导新学,提倡女权。张竹君还写了一本书,取名为《妇女的十一危难事》,用笔墨揭露了清朝妇女在封建枷锁压迫下的社会现实,并鼓励妇女们追求自身的解放。她的书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主张。不久,张竹君与马励芸、杜清持等女士一起创办私立公益女学

辛亥爆发,枪林弹雨,死伤众多。一个个为了革命而敢于牺牲自己的战士们不惧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给张竹君留下了极大的震撼。张竹君主动请缨,与革命战士们奋战于革命前线。在前线,她忘我地抢救着一个个伤员,不顾枪林弹雨,奋战于医疗前线。时间就是生命,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就要扎根前线为伤员救治。可能是上天眷顾吧,张竹君躲过许多劫难,也救下了不少的人。不管炮火声有多猛烈,救伤队都会准时到达驻地,那一面蕴含着伤员们希望的“红十字”旗帜依旧飘扬。


           张竹君创办的育贤小学


创立红十字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与孙先生齐名的民主革命家黄兴带着他的妻子来上海找到了张竹君,想让她帮助他们回到武汉。她一口便应下了。当时,张竹君想依靠红十字会将黄兴夫妇二人送到武汉,但是那时候的红十字会基地官办色彩浓厚,一切只能亲力亲为。张竹君经多方奔走、联络,终于在1911年10月19日成立中国赤十字会。这件事得到上海五洲药房经理项松茂的赞赏,在21日出版的《申报》上刊登了给张竹君的公开信。   

赤红十字会成立后,张竹君迅速组建了一支“红十字会救伤队”,在24日带着黄兴夫妇在内的多名革命党人登上了前往武汉的“瑞和”号。


           张竹君在医治病人


大名鼎鼎的她


张竹君,是“中国是第一位女西医”,是创办医院的公益先驱,是反美拒约活动中号召抵制美货的工运豪杰,是奋战在革命前线的战地医生,是红十字会创办者,是那个三次就黄兴与苦难之中的人……她似夜空,数不清的是那点缀在她身上如繁星般的伟大;她似明灯,给那个昏暗时代的人们带来光亮;她是辛亥女杰,是敢于为女性发声的时代最强者。



成大事者

无问男女

不问出处

凡有恒信毅力

一心为人者

事皆成也

愿国家之富强与民族之振兴

指日可待也


今天就先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在团委红十字部的“医代宗师”系列推文中,也有像张竹君一样的医学界“大腕”哦,记得关注我们哦。



文案 | 毛炫斌
图片来源 | 网络

责任编辑 | 吴桐

初审 | 毕畅渊

复审 | 李染梦

终审 | 唐小煜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