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小课堂 | “医”分“医”秒,“救”在身边
活动回顾
止血包扎
在日常生活中,受伤流血在所难免。血液的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它对于身体的氧气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内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例如体重50kg,血液量约为3500-4000mL。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以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大,达到总血量的20%,就会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30%以上,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可见,止血包扎法在处理因创伤大量出血的危急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电团委红部于5月21日晚在教4-105开展了主题为“医分医秒,救在身边”的医疗知识培训小课堂,此次课堂也是我们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小课堂,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主持人讲解及工作人员演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同学们在实践
大合照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知识点回顾
掌握止血包扎法,在大量出血的危急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改善出血情况,甚至可以挽救生命。下面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本节小课堂的知识点吧!
什么是失血性休克?
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表现为为皮肤苍白、冰凉,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颈静脉搏动减弱,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什么是休克?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其主要特点是: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1.抬高伤肢法
适用情况:四肢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
方法:抬高受伤的肢体,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的血压而减少出血
2.指压止血法(方便、临时)
适用情况:头、颈、四肢的动脉出血
要点:保持伤肢抬高,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压迫力度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压迫10-15分钟,短暂急救止血
特点:止血快速,效果好,持续时间短
主要压迫点:
(1)头顶部出血:压迫颞浅动脉,位于耳前,耳屏前上方1.5厘米处的凹陷处
(2)前臂出血:压迫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中部的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3)手掌、手背出血:压迫尺、桡动脉,位于腕部上2~3厘米处两侧
(4)手指出血:压迫指动脉,位于手指左右两侧
(5)鼻出血:坐下来,全身放松,用大拇指和食指压着流鼻血的鼻子中部5—10分钟(利用鼻翼压迫易出血区),保持头部向前倾
3.止血带止血法
(最危险、最有效)
适用情况:四肢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其他三种止血法不能止血时
要点:
(1)位置:手臂上臂上1/3处,大腿靠近伤口的近心端
(2)上止血带部位要加衬垫,松紧适度
(3)注意写上止血带的时间并留有明显的标签,每隔 50分钟放松3-5分钟(放松期间采用指压止血法或伤口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
(4)总使用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尽快送往医院
4.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
适用情况: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
主要包扎材料:三角巾
包扎方法:
(1)头部包扎法
首先放置敷料于伤口处,将三角巾底边翻折一次,约2-3横指宽,翻折边置眉弓上缘,两底角经两耳上方至头后部,两底角在头后部交叉(不打结),压住顶角,接着在前额侧部,避开伤口处打结,两结角朝上,最后一手按住前额,一手拉扯顶角整理,将顶角整理后插进两底角交叉处。
(2)眼部包扎法
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后再转向受伤一侧的耳朵上打结固定。
(3)胸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结固定。
(4)手部包扎法
包扎手时,将三角巾底边放在腕部,手掌向上,将顶角翻折盖住手掌,两底角交叉又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在顶角上方固定打结。
(5)膝部包扎法
包扎膝部时,将三角巾折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一般对折两次)斜放伤处,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外侧打结固定。
本次课堂的复习就到这里,至此我们的医疗培训小课堂也圆满结束啦,希望同学们都有所收获,保护好自己也帮助身边的人!
最后,参加活动的同学要记得加一下我们的咨询群哦,后期实践时的录入将会在该群通知。
文案 | 陈金莲
编辑 | 陈以磊
图片来源 | 网络 红十字部
初审 | 毕畅渊
复审 | 李染梦
终审 | 唐小煜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