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服务”战略一周年,华为云加码云底座
华为云“一切皆服务”战略已践行一年,华为云CEO张平安在今日的演讲中称,华为云将继续坚定这一战略,构筑行业的云底座。而观察这一年,华为云在基础设施层面,正构建全球存算网;在开发层面,加速应用现代化;在行业化层面,通过API使能各行各业上云。
2022年11月7日,在深圳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云CEO张平安称,将继续深化践行“一切皆服务”战略,构筑行业的云底座。
“一切皆服务”是华为云去年提出的战略。当时的背景是,云市场已进入下半场,市场的增长主力,从互联网赛道转向政企行业及其下沉市场,而两者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相当多的政企客户已经“上云”,但还处于“不会用,也用不好”的阶段。
“我们认为华为要帮助客户实现‘第二跳’,从‘上好云’到‘用好云’。”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称,这是华为云“一切皆服务”的核心目标。
“云计算有三层架构,IaaS、PaaS和SaaS。多年来,虽然在落地实践中,这个三层架构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但业界都在遵循。”一位云计算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数智前线,“而华为云相当于结合了客户需求,基于云的三层架构提炼出这个战略体系。”
华为云的“一切皆服务”战略,提出了从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三个层次,尝试去解决客户数字化转型中共同的难题。比如,如何结合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如何加速企业业务的云化,又如何深化云的行业化。
而观察华为云近一年来的动作,也能更深感知到,“一切皆服务”背后的核心逻辑,以及华为云如何构筑行业云底座,支撑起华为集团内部和外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01
“全球存算网”将东数引流到西算
作为“一切皆服务”战略里最底层的存在,IaaS的部署和技术架构革新,依然是全球公有云厂商争夺最激烈的领域之一。
今年3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当融合了东西部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构建起来后,东部算力需求将有序引导到西部。事实上,一些东部一线城市已经无法再容纳更多的基础设施资源。未来,数据的跨区域流动会变得非常频繁。
但东数西算的落地中,仅在西部构建大型数据中心还远远不够。如何能让更多的业务和数据离开昂贵的东部大城市,运行在西部核心枢纽上, 是接下来的关键。这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时延、安全和用户无感知。
华为云也是首批实践将东部业务,“引流”到西部的云计算企业。
“东数西算”之所以能实现,一个前提是业务和数据本身有“热温冷”之分。本次会议上,张平安透露,华为已将集团内部的3100多个企业应用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其中90%的应用系统都是温冷业务。也就是说,2700多个应用系统、700PB的数据,都可以运行到华为云在贵州和内蒙古的数据中心。“如果深入分析并针对业务做好设计,还可以将更多的业务搬迁到西部核心枢纽。”张平安说。
这也与今年9月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牵头发布的东数西算基础设施白皮书中的结论一致,占据数据总量约95%的温冷数据,更适合“西算”。
自己造的降落伞自己先跳。据了解,华为内部关键业务系统ERP已经完成了云化改造,替代了外国企业的方案,由华为云支撑。改造背后,华为对资源和算力进行了重新分配。ERP系统大部分属于温冷数据,很多数据都已放在了贵州和内蒙的数据中心,与其他系统的结合,还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为了实现“东数西算”以及满足千行百业的应用要求,华为云构建全球存算网KooVerse,推出了三层架构CloudOcean、CloudSea 和 CloudLake,比如云边缘枢纽CloudLake最接近用户端,提供5ms以内的超低时延覆盖;CloudSea是城市枢纽,时延覆盖在10ms以内;在贵州、内蒙古和安徽等地规划建设的百万节点CloudOcean云核心枢纽,提供30ms时延的云资源,来匹配不同业务对时延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认为,算力若像电力一样方便取用,关键需要统一标准和实现智能化调度,构建起“算力插座”,这需要底层硬件的通用性和软件栈的打通。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的云应用都是基于指定Region(地域)开发和部署,很难跨Region拆分和自由流动。这给冷热数据的分离带来了挑战。华为云提出了KooVerse Regionless架构,用户不必指定服务的区,能让应用自动运行在多个Region的数据中心,实现全局自动部署和动态调整。
比如,华为云对直播业务进行了基于Regionless架构的改造,直播业务被拆分成三个单元:与用户交互频繁的推拉流属于热单元,弹幕和转码等属于温冷单元。不同的业务单元可以自动运行在北京、乌兰察布或贵安,让温冷单元成本降低了20%以上。
为了满足企业不同业务和数据上云的安全要求,华为云为客户也提供不同安全等级的云上专区服务。“云是最安全的,不需要有任何的顾虑。”张平安说。
02
“应用现代化”已是必由之路
除了基础设施层面外,华为在软件和开发层面,推出了最多的技术和平台,并提出“应用现代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应用现代化”最早讲的是对旧应用进行云上现代化改造的过程。旧应用通常是单体式、面向物理机部署,它们很难更新和扩展,而且扩展的成本不菲。强调云化的应用现代化,由此获得了业界共识。
而在当下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云计算厂商如微软Azure、华为云等加码应用现代化,包括重构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式,提供、升级一系列云化的平台和工具,目的是进一步降低客户的开发门槛和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几年,市场对国产化也提出更多需求,这也给应用现代化带来了新的要求。从最底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到上层的云原生软件,正在形成完整的自研技术体系。
应用现代化通常包含了低代码、DevOps、AI大模型、微服务、Serverless等一系列方式。
以低代码为例,它让一线业务人员也可以参与到应用的开发构建中。一位面向制造业的云计算人士告诉数智前线,行业里最懂需求的是业务人员本身,现在需要把开发工具交到他们手中。然而,低代码在行业中仍面临渗透率不足,数据并发量太高时稳定性不强,以及能否满足数字化深水区的需求等问题。
华为云推出了Astro低代码平台,目前覆盖轻应用、复杂应用等多个开发场景。长安汽车采用Astro低代码平台,已构建了营销云图、计划排产等10多个应用,开发者数量提升两倍,开发时间从3个月降低到9天。
同时,华为云推出DevCloud开发云,融合数据治理、AI开发、数字内容开发等能力,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台,提高开发者的效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数据库,它是一切应用的基石。数智前线了解到,华为内部的ERP系统已经部署上线了700TB的Gauss数据库,替代了原有的Oracle;华为终端云部署上线了6PB的Gauss数据库,替代了原有的MySql 。这些是交易型数据库,是数据库产品中最难攻克的。
有数据库资深人士告诉数智前线,银行是Oracle等国际数据库巨头最坚固的堡垒,但2020年以来,一些银行核心系统的数据库,已开始国产化进程。背后驱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数据库企业,向云端迁移的速度超过美国,而云原生数据库已取代传统数据库成为市场主流;二是国家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华为云Gauss数据库已在工行、招行、邮储等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上线使用。张平安称,中国需要在交易型数据库中有一个新的选择。
邮储银行CIO牛新庄透露,邮储银行已完全采用了国产分布式架构系统,实现了全量业务全天候的国产化,为全行6亿多个人客户,提供日均20亿笔的处理能力。在9月底的三季度结息中,新系统仅用了23分钟就完成了原来Oracle系统70分钟才能完成的操作。“不仅仅是替代,是全方位的超越。”牛新庄称。
“观察华为的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它不仅强调替代,更强调先进性。”一位分析机构人士称。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最新报告称,到2025年,中国企业在数据库市场至少将达到50%的市占率。
而为了加速应用现代化的进程,在全联接大会期间,华为云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客户、软件提供商、咨询机构等,共同成立“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
03
行业化成大厂发力方向
加速行业化,解决垂直行业用户的开发和数字化转型问题,也是云计算厂商的一个动向,这是下一步赢得市场的关键。
行业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业内普遍认为,针对特定行业的某一场景,提炼出共性,并通过标准化API接口对外提供,帮助行业企业快速建立能力,是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模式。而这样的行业化,被认为才刚刚开始。
一位云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数智前线,无论是海外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还是国内的华为云、阿里云都在开启这一模式。如华为云在去年发布开天aPaaS平台,今年上半年对外发布工业、政务、煤矿、教育等aPaaS。
德勤在2022年初预计,未来18到24个月,行业云是业界发力的一个方向。5年内行业云的规模将达到6400亿美元。“只有当行业API被企业大规模调用,才会真正形成行业云。目前,行业云的规模还远未达到。”德勤中国云服务主管合伙人刘俊龙告诉数智前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行业化的过程中,华为云的一个关键动向是解决特定根技术,如工业软件。毕竟工业软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载体。
在大会期间,张平安告诉与会者,根据统计,全球工业软件有54%来自美国,40%来自欧洲,只有6%来自中国。经过多年发展,欧美已拥有成熟的内核技术、大量工业知识和数据,构建了很强的生态。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形成了较高的产业壁垒。
但中国工业软件也面临新机会。当前工业软件大都是单机软件,使用门槛高、成本高、交付周期长。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工业软件急需向云化转型。“这是一个利用云计算框架变革的机会窗。”
张平安透露,在工业软件领域,最苦最难的是需要大量的科学家构建内核引擎,投资巨大。华为云正联合国内工业软件伙伴,引入科学家和行业专家,在云上构建几何模型建模、图形渲染、数据模型驱动等10大工业软件内核引擎,在云上构建工业基础资源库,工业软件伙伴能基于这些根技术,快速地构建不同领域的专业软件,实现弯道超车。
工业软件专精特新企业湃睿科技技术总监周海伟博士告诉数智前线,他们的软件已基于上述服务,开发了云化版本,针对中小企业市场。
周海伟博士认可这样的联合研发模式。“国外达索、西门子等工业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每年是数亿元,我们根本无法PK。但如果部分行业共性技术由华为牵头承接,我们专注于自己的know-how,几家绑在一起,就有更大的机会。”
同时,华为也开放了电路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自身工业场景,牵引相关工业软件企业实现突破。数智前线从一家与华为合作的企业处获悉,在与华为需求进行对接和反复迭代下,该企业已完成相关软件开发,在实战和高压强下获得成长。
“在此,我也希望有更多企业能把自己的业务场景开放给国产工业软件,帮助国产工业软件快速成长。” 张平安在会议上呼吁。
这次会议上,华为云进一步推出了面向电力、公路等行业沉淀出的行业API。其中不少是华为云配合军团,与合作伙伴开发推出的。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数智前线,行业化是一个逐步迭代的过程。通过跨界合作,数据共享,联合ISV、软件开发商、开源技术供应商等第三方生态力量,合作、磨合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路。
“一切皆服务”战略已经践行一年,张平安在演讲的总结中称,华为云将继续坚定“一切皆服务”战略,构筑行业的云底座,会在基础设施即服务层面构建全球存算网,在技术即服务层面加速应用现代化,在经验即服务层面,继续使能各行各业上云。
©本文为数智前线(szqx1991)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联系后台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