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晚报|英特尔计划成为ARM上市的锚定投资者;亚马逊开始用AI总结用户评论;甲骨文也要推出生成式AI...

江睿杰 新皮层NewNewThing 2023-08-02

「每天重要的新闻不会超过五条」


整理:江睿杰

编辑:王杰夫

Key Points


英特尔计划成为ARM上市的锚定投资者。


亚马逊开始用AI总结用户评论。


甲骨文也要推出生成式AI。


《自然》杂志禁止刊登AI生成的视觉内容。


德国一家教堂首次让人工智能主持布道。


英特尔计划成为ARM上市的锚定投资者

据路透社6月12日报道,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厂商英特尔正与软银集团讨论,拟在软银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ARM上市前成为锚定投资者。ARM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登陆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募资80亿到100亿美元。

ARM是一家什么公司?

ARM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英国剑桥。它提供芯片设计方案,但不制造和出售芯片。该公司最著名的产品是ARM处理器架构,其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深受移动互联网、超级计算机、云计算等领域青睐。公司于2016年以超过300亿美元的价格被软银集团收购,2022年的营收为27.4亿美元,英特尔、AMD、英伟达、高通等都是其客户。

英特尔为什么要投资ARM

英特尔是PC时代的行业霸主,以x86处理器架构闻名。英特尔的处理器从架构设计、产品制造到销售全部自主完成,这曾经赋予它近乎垄断的优势。但最近5年英特尔的制造工艺已落后于台积电、三星等竞争对手,同时其芯片设计能力也受到拖累。英特尔目前正在加大力度提升制造工艺和芯片设计能力。投资ARM除了财务考量,或也包含对两家公司未来加深合作的期待。

早在2020年,竞争对手英伟达就出价400亿美元试图收购ARM,但该收购案遭到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其他业内巨头的一致反对,于2022年年初正式终止。之后软银便开始推动ARM公开上市。

什么是锚定投资者(anchor investor)?

锚定投资者指在新股IPO价格确定之前就以固定价格大量购买其股票的机构投资者,所购入的股份通常占总股本的20%到50%。与此对应的是基石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后者在新股IPO价格确定之后买入,通常占总股本的比例小于10%。

引入这两类投资者均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而锚定投资者因为占股比例较高,在公司经营方面的话语权通常也更大。


参考链接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deals/intel-talks-be-anchor-investor-arm-ipo-source-2023-06-13/

https://www.electronicsweekly.com/news/business/design-ip-revenues-grew-20-last-year-2023-04/


亚马逊开始用AI总结用户评论

据报道,亚马逊正在尝试用生成式AI汇总用户评论,让用户能更方便地选择合适的产品。

这个功能长什么样?

在亚马逊购物App上,用户如果点击某些特定商品,能看到一段描述用户反馈的简要文字。这段文字基于所有用户的评论,由AI自动生成,会描述用户对该商品优缺点的评价、主要用户的观点等。段落后会以小字标明「基于用户评论文本,由AI生成」。

为何要推出这个功能?

传统电商的商品页面中,一页只能呈现少数几条用户评论。对于畅销商品来说,用户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翻阅历史评论,才能较完整地了解商品的使用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亚马逊之前开发了「一键评价」,允许用户以评分方式给出评价,而不用撰写详细评论。这既简化用户评价流程,也便于以评分形式快捷呈现商品的使用表现。

此次采用AI生成用户评论概述,对商品使用体验的描述较评分更为详细,同时也可以避免用户长时间一条一条地阅读评论。

亚马逊在AI领域的进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在训练AI的基础设施领域拥有天然优势。4月14日,亚马逊云服务AWS宣布推出生成式AI新工具Amazon Bedrock,为使用者提供API以存取、构建和扩充生成式AI模型。

5月,亚马逊证实公司正在研究生成式AI工具,为平台商家生成照片和视频,以推广其商品。


参考链接

https://aws.amazon.com/cn/local/hongkong/news/building-with-generative-ai-on-aws/

https://www.cnbc.com/2023/06/12/amazon-is-using-generative-ai-to-summarize-product-reviews.html

https://www.forbes.com/sites/walterloeb/2023/05/08/amazon-turns-to-ai-to-drive-advertising-revenues-as-overall-ai-use-grows/?sh=1c7a7ca15f27


甲骨文也要推出生成式AI

6月12日,商用软件巨头甲骨文公司披露,正与初创企业Cohere一起搭建并训练大语言模型。

甲骨文为什么需要AI?

甲骨文公司近年一直在做云计算基础设施,目前在全球云计算领域的排名仅次于亚马逊、微软和Google。甲骨文的云业务季度增速仍在提高,而其他3家的增速都出现了放缓迹象。和亚马逊一样,让更多用户在其云服务器上自行搭建和训练大语言模型,对于甲骨文推广自身云服务产品至关重要。

这一次甲骨文选择的合作方Cohere是一家主攻大语言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新公司,成立于2019年,上周刚拿到2.7亿美元的C轮融资,英伟达、Salesforce等巨头都参与了投资。通过与Cohere合作,甲骨文能更深入地了解大语言模型在云端搭建、训练时的痛点,有助于优化自身的云服务产品;同时它也能利用自身的数据帮助Cohere优化调校其模型。

甲骨文这次推出的服务意味着什么?

甲骨文公司长期以数据库技术闻名,同时是医疗领域的重要玩家,2022年以283亿美元收购了医疗保健IT公司Cerner。这次合作中甲骨文依托自身积累的医疗相关数据,已经训练了两套用于特定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分别供医疗专家和急救人员使用。

和ChatGPT之类的通用大语言模型相比,甲骨文的生成式AI更偏重于特定专业领域。「对于经过高度训练的专业人士来说,特定大语言模型能够帮助他们更高效地使用宝贵的时间,」甲骨文公司共同创始人兼CT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认为。


参考链接

https://venturebeat.com/data-infrastructure/oracle-founder-larry-ellison-confirms-new-gen-ai-service-with-cohere-during-earnings-call/


《自然》杂志禁止刊登AI生成的视觉内容

6月7日,头部学术期刊《自然》在官网上发文,针对AI生成内容的刊登表明立场:

「如果一项内容包含全部或部分使用生成式AI创造的照片、视频或插画,《自然》将不会刊登该内容,除非文章本身专门讨论AI问题。」

与《自然》有合作关系的艺术家也被要求确保提交的作品未使用生成式AI。

《自然》这么做的理由

《自然》作出上述表态的核心理由是「正直」与「透明」原则。其中「正直」是基本原则,「透明」则专门针对AI生成内容。

作为一本以科学为主题的杂志,《自然》认为数据、图像的来源必须清楚,这样才能验证它们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现有的生成式AI工具都不能提供数据源,也就是做不到「透明」,这使得生成出来的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无法判断。数据源的不可追溯性也会伤害到知识产权,观看者无从知道生成作品背后参照了哪些原始作品,也无从知道这些生成的内容是否涉及侵权。

禁令并非永久性的

和图片、视频不同,《自然》对AI生成的文字内容较为宽松,仅规定AI不得被列为作者,而使用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者也必须在文中标明自己的使用情况。

《自然》对图片、视频的AI禁令「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但它也提到,这种否定表态将持续到相关法律健全之时。目前欧盟正在讨论《人工智能法案》,后续针对相关问题或将有更明确的规范。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546-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0191-1


在德国,人工智能首次主持布道

6月9日,德国巴伐利亚小镇菲尔特的圣保罗教堂举办了一场由聊天机器人主持的布道仪式,为期40分钟,有超300人参加。该仪式的设想由维也纳大学的神学家Jonas Simmerlein提出,他称该仪式「大约98%的内容由机器生成」,人类只需要撰写并优化相应的提示信息。

虚拟牧师表现如何?

主持布道的虚拟牧师在大屏幕上最初以蓄须男子的形象出现,前后总共有两男、两女四个虚拟形象主持布道仪式。这些形象由电脑生成,表情固定,语调也没有变化,其发言文本则由ChatGPT生成。

对于虚拟牧师的表现,有些人感到好笑,有些人则觉得不够诚心。但也有参与活动的牧师认为机器的表现比预想中的要好。

考虑到大语言模型在生成内容时的不确定性,依赖AI生成布道内容可能会带来对宗教内容不同于以往的阐释,由此可能催生甚至加剧同一信仰内部的分歧和误会。


参考链接

https://arstechnica.com/information-technology/2023/06/chatgpt-takes-the-pulpit-ai-leads-experimental-church-service-in-germany/

-END-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照人的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有史以来不确定性最高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是智能,不只是AI。


若想了解更多当日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晚报

智能晚报|智源发布悟道3.0系列大模型;微软或将亚洲研究院的AI人才搬到加拿大;苹果可能正在开发低价版Vision头显...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