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本是高山》爆火动了谁的奶酪?央视看不下去,为它发声真解气

观点犀利的 南枫娱乐圈 2023-12-13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电影资讯





写在开头

如今的影视剧市场,女性题材无疑已经成为最能拿捏观众的话题。


一方面,如今追剧观影的女性受众比较多。
另一方面,女性题材也更容易创造看点,这类作品往往牵扯着大尺度画面,能够精准抓住观众的敏感神经。


本以为随着女性题材的崛起,影视剧能够有更多为女性发声的作品诞生。
万万没想到,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加猛烈的讨伐。
没错,就是这部《我本是高山》。
相信该影片引起的争论大家已经有所耳闻,明明是讲述传奇女性的感人事件,却变成了“夹带私货”,这回咱们就来辩证地看看这一波口碑大战,究竟是怎么回事——


1


 性别对立不该

成为骂声的核心

《我本是高山》会引起观众如此不满的根本点,在于影片中将大部分男性不好的形象变成了女性。
比如,现实中支教还是女性群体较多,但,在电影里女性就变成了质问男友“你要支教还是要我”无理取闹的小女友。


再比如,明明农村中是大部分男性酗酒家暴,可影片中却变成了女性喝多了大孩子。
跟张校长吵架的是女同事,女学生逃学是为了去上网逛街,父亲宠爱女儿,就连张校长奉献都是为了白月光去世丈夫。
“离谱”两个字已经完全不够描述《我本是高山》的剧情了,似乎所有膈应的角色设定都是女性,反而男性变成了“高山”般的存在。


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
在看过电影后,我觉得口碑崩塌的主要原因在两点——
一是立足点好,但,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专业能力都有限。
这部影片类似于大女主逆袭的常规影视作品,女主救赎了酗酒的母亲,救赎了不懂学习重要性的一群女性,让这些人的人生重回正轨。


客观来讲,《我本是高山》故事完整、镜头不错,人物形象却并不饱满。
这些性别的转换,不至于说“歧视”,但能够充分说明制作班底对“女性题材”浅显的认知。
酗酒、家暴、不理解,用这些配角来衬托女主的不容易,是都市剧常见的套路,打着“女性救赎女性”的旗号,却脱离了现实,所以弄巧成拙。


其二,宣传团队与制作班底思想冲撞。
简单来说,就是宣传期间起的调太高了,可以看到在短视频平台中,《我本是高山》的核心是正确且能够激奋人心的,再加上女性题材的红利,观众才会如此寄予厚望。


宣传力度大,确实给影片带来了流量,可一旦内容与宣传不符,迎来的就是漫天的骂声。
这种宣传一般都是外包的,他们更懂观众想看什么,以及女性题材的核心是什么,可这与制作班底的认知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翻车也就是必然的。


诚然,《我本是高山》并不是一部纪录片,它或许只是借用了张校长事迹的外壳,改编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就是制作团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但,如果用性别对立来骂,大可不必。


2


    央视发声力挺

对女性角色该多些包容

其实看完整部影片,我个人的感觉,也只是觉得该作品叙事比较“幼稚浅显”,写不出人物真正的弧光,只能靠生硬不符合逻辑与现实的性格逆转衬托。
可看到评论区,我都有点懵了。
央视六公主的发声完全就是我的嘴替——

其实《我本是高山》里男性角色笔墨本来就不多,什么所谓的“高光”人物在观影期间也根本感受不到什么“光”,只不过是镶边的罢了。
而大家大肆讨论的“酗酒母亲”,她后面的人生也发生了逆转,被张校长救赎。


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幼稚”
那些“坏”角色往往更能博眼球,而《我本是高山》就是将人物进行了浅显的“好坏”,从酗酒到被拯救变成了走上正能量人生,来凸显女性之间的救赎。
如果是男性酗酒家暴,还需要被“救赎”吗,骂都被骂翻天了。
而如果这位母亲是被家暴、无奈之下陷入恶性循环,后被张校长拉一把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或许大家就觉得合理了。


毋庸置疑的是,主创团队在这方面的处理并不妥当,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
当女性是受害者是被打的,大家会觉得女性救赎女性。
而当女性是打孩子像男人一样酗酒的,大众会像产生生理不适一般,开始口诛笔伐。
明明这位女性也同样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是感觉到人生的绝望,就算她后面幡然醒悟,那也是不被接受不被包容的。
这,难道不是一种歧视吗?


当然,这并不是替《我本是高山》洗白。
但,从当下的状况来看,明显有人抓住了观众最敏感的神经,就算没看过也要对这部电影大骂特骂。
他们用高举女权大旗,让本就在女性题材中想要看到高光,不明真相的观众跟着一起骂,而这些刚开始还大呼小叫、别有用心的人此时就可以美美隐身。


咱来看看眼前电影市场的票房大盘——
《我本是高山》票房才一千万,骂得天翻地覆的人到底有多少真的看过了?
排片占比不足0.1%,这与最开始全网期待的呼声已经是天差地别,看得出,被拿来当枪使了。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用四个字来形容《我本是高山》就是——
平平无奇。
影片展现出了女主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大爱无疆的精神,但,与张桂梅校长真正的精神只沾了点边。
就是一部稀松平常的电影罢了。


而编剧激进的回应,让这部本来就具有争议的口碑更是雪上加霜。
央视的发声力挺,看得出六公主对女性题材的看好,以及对想要着手这类作品的电影人给予了鼓励。
只不过《我本是高山》的主创团队能力有限,在电影本来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编剧竟然还能发出这样的言论,实在是不太高明。


要么完全讨好观众,要么风格一以贯之。
对框架实行“拿来主义”,剧情又要自编自创,《我本是高山》的翻车或许是必然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更理性一点,谨防言论观点被人利用,正常观众看电影,谁会真的去深挖导演编剧的性别啊,一部电影罢了,看完就看完了,这意图还不明显吗。


部分人跟风开骂,以为自己站在女权的最高点,很有可能被当枪使还浑然不知。恕我直言,动不动就搞“性别对立”,只会让真正的女性题材作品更步履维艰。

刘亦菲与彭冠英吻戏,男方太投入亲出声音引热议,观众:好变态啊
吕良伟新片擦边镜头太多被投诉,尺度大儿童不宜,网友怒骂很荒唐
同样是刘亦菲演的吻戏,《玫瑰故事》和《梦华录》差距咋那么大呢
36集刑侦剧来袭,王阳领衔,这是《征服》后我唯一朝思暮想的大剧
《花少5》口碑翻车到底该怪谁?辛芷蕾对王安宇的态度让我茅塞顿开

南枫娱乐圈

关注我打开新“视”界的大门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