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数字游民”这个概念走入大众。
漫长的工作时间、沉重的KPI,让很多人萌发了做“自由职业”的念头。
没有老板,不用打卡。
省掉通勤时间,睡到自然醒。
不用做无意义的任务,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内容。
自由职业,看似美好。
然而,“没有人束缚的自由”也意味着“没有人为你承担风险”;
“自由的工作时间”也意味着“时时刻刻是工作时间”;
“没有办公室”也意味着“你需要付费去找办公场地”;
“没有老板”也意味着“没有人帮你交社保”;
“没有同事”那么也没人给你提供意见和帮助。
选择了自由职业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合适,再回去职场上班的例子并不少见。
自由职业也是一种职业,它同样需要人付出劳动时间来换取劳动报酬。
生活中的林安
工作就是工作,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不会随着“是否打卡上班”而减少。更重要的是,自由职业者会有其他来自于“自由”的挑战。
也许在踏入这份职业形态之前,你需要问问自己:这份自由,你承受得起吗?
这一次,让“自由职业社群创始人”来帮你鉴定:
你,有资格成为自由职业者吗?
我已经找不到
我想去的公司了
林安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原因和大部分人一样:厌倦了上班。
2018年,经历了公关公司、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公司后,林安发现:市面上已经没有让她特别想去的公司了。
当时的她任职于一家主营高端招聘的创业公司,借此了解了许多公司内幕。看得越多,她越觉得公司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
即使刚开始进入公司时你觉得新鲜、热血,时间久了还是会接触到公司的弊端。
不想上班了,那么能做什么呢?
向往自由的林安
林安曾经做过“盖洛普优势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审慎”在她性格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确,这个品质伴随了她自由职业的全程。
萌发了自由职业想法后,林安没有选择立即辞职,而是边上班边开始了自由职业的探索。结合了上班时积累的经验和自己的兴趣后,林安把自由职业方向定为了:自由撰稿+摄影+自媒体。
• 因为之前在广告公司上过班,林安积累了一些商业撰稿的客户资源。这成为了她开启自由职业的第一个保障。• 摄影是她的爱好,周末她偶尔会帮人拍照。为了检验摄影是不是一项能变现的技能,她开始尝试在网上发布作品,接客约拍。• 自媒体更是驾轻就熟。她的前两份工作都需要做新媒体运营,现在,她只是把同样的运营技巧用在了自己身上。
林安平日里酷爱摄影
就这样准备了半年,林安在2018年5月辞去了工作,正式成为了自由职业者。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她的自由职业转型非常顺利。到第四个月时,她的收入已经和上班时持平了。要知道,许多自由职业者探索大半年之后还不一定能有稳定的收入。早在萌生辞职想法之时,因为迫切地想知道“不上班的人”的生活状态,林安把身边不上班的人采访了个遍。
「100个不上班的人」部分人物展示
她记录的故事里,有辞掉国企工作去帆船旅行的人;有放弃铁饭碗用一年时间重生的职业规划咨询师;也有拿着澳洲薪水在国内生活的外企职业经理人……她从这些故事里看到了自由职业者的千姿百态,也确认了从事自由职业之路的决心。好奇心+行动力的后劲很强。采访完大量不上班的人之后,她将这些故事集结成书——《只工作,不上班》。
林安的著作《只工作,不上班》
回去上班的话
多少人的信仰要崩塌了
随着自由职业的展开,林安发觉自己的精力不足以支撑三个方向同时展开。经过一番“断舍离”后,她决定将重点放在自由撰稿和自媒体上。两者相辅相成:优秀的撰稿作品能放在自媒体上,自媒体的曝光能为她吸引更多的客源。
自由职业者是长期一人在家办公的,即使需要协作也是远程线上的形式,远离真实的社交。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林安感到孤独,甚至有几个月,她觉得自己陷入了轻度抑郁。
为了走出困境,林安给自己定下目标,强迫自己每周出门社交一次。有感于自由职业者面临的“孤单难题”,林安开始在上海组织自由职业者的沙龙和分享会,认识圈内的朋友们,既交换了资源又交流了情感。
自由职业的收入是不稳定的。自由撰稿的合约是有期限的,合约结束后,如何保证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呢?
这种被动的模式容易让人有危机感,于是林安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想做一个长远稳定的项目。借鉴了上一次的转型经验,她又花了半年的时间来探索创业方向。林安边探索边迷茫,迷茫的不仅仅是创业方向,还有创业这件事情本身。真的要踏上艰辛的创业之旅吗?真的还要做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吗?要不要回去上班呢?
林安在日本广岛
创业初期尤其磨人。大量琐碎的任务和有限的精力并不匹配,林安经常陷入自我质疑。焦躁的情绪和琐碎的日常一度让她非常疲惫。能将创业之路坚持下来,林安将它归功于自己“不爱半途而废的性格”,就如同她在社交媒体主页对自己的介绍那样:动力不仅来自于内在,还来自于外界。很多人看过林安“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的专栏。有人受到鼓励,亲自践行了自由职业之路。
很多人会给她留言,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想。也会有人对她说:“如果有一天你不做自由职业重新回去上班了,多少人的信仰要崩塌了。”不想让外界失望的林安只能选择“再坚持一下”。当初为了“社交孤独”而组织的自由职业者线下沙龙成为了林安创业的思路。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她发现自由职业者们其实也有很多需求:比如技能提升、业务介绍、财税知识、真实社交......一个想法出现在她心中:为什么不做一个服务于自由职业者和想转型自由职业人的平台呢?于是“自由会客厅”诞生了。 “自由会客厅”创业期间的线下活动照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做了三年的自由职业,又采访了大量自由职业者,林安对自由职业者的需求和痛点非常清楚。
✔ “自由会客厅”服务项目涵盖全国六座城市的线下沙龙:自由职业者们可以在沙龙里交换资源,并且产生真实的链接;✔ 面向转型期职场人和自由职业新人的线上课程:如个人IP成长计划、自由职业税务规划课、新媒体人物采访课、优势定位营等;✔ 厅友俱乐部年度会员:这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的线上社群,提供自由职业圈内资讯、链接人脉资源、分享自由职业成长型干货内容,参加全年有趣好玩的线上/线下活动。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找到自由职业者最缺乏的东西:真实的社交。
她不再只是一个人在家办公,创业后的她经常会去各个城市与其他自由职业者们见面见面,或者召集所有人在一个城市线下办公。
和团队的小伙伴在线下见面,是林安做自由职业以来最开心的瞬间之一。和真实的人产生链接,大家一起解决工作问题,一起尽情玩乐,这是林安心中的理想状态。
自由职业是个
“戴上眼镜”的过程
林安选择做自由职业方向的创业,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的考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发自内心地喜爱自由职业。如同所有职业类型那样,自由职业也有它的利弊。因为长期用电脑办公,林安的视力下降得厉害。职业前景不稳定、收入不稳定、交友圈不稳定,各种不稳定让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陷入焦虑。
林安总结自由职业对于她而言像是:“戴上眼镜,视力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自由职业之后,任何决定都需要自己来做,身边没有参考物,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大大增加,你经常会追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追问之后她发现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原来并不高。在家办公,最实用的衣服是T恤,最好用的包是帆布包。原来对名牌服装的追求只是因为身边环境造成的无聊攀比。除此之外,林安还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有趣的事。于是,“自由会客厅”诞生了。
自由职业有收入,但不稳定。如果有负债的话,这种不稳定性会给人很大的压力。建议先准备1-2年不工作也能生活下去的存款。没想清楚就辞职出来了叫Gap,不叫自由职业。在自由职业之前,你应当确定辞职之后你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哪个技能可以变现呢?
很多人在自由职业后选择回去上班,并不是因为没有收入之类的现实因素,而是因为心理原因。孤单、认识不到朋友、不被身边的人理解、“无业游民的标签”……只有强大到不在乎外界评价、不拘泥于主流和传统职场价值观的人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建议设置一段缓冲期,利用在职的时间探索自由职业的方向。这样既为自由职业做了准备又不会因为“脱产摸索”太过焦虑。先在网上运营相关方向的社交媒体,让别人关注到你在做的事情,积累一些粉丝和资源。个人IP的曝光是获得客户的重要来源。
和前辈深入地聊一聊他们是怎么起步的、怎么获取收入的、是否满意自己的状态以及他们不满意的部分是什么。通过和前辈聊天,你能获取一手的“自由职业体验”。
年轻不止于数字
而是更好的自己
欢迎加入到『SO职场说』福利社
了解职场精英的另一面
分享自己的职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