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沉思录(一) | 樟树廿五周

曹爰 夏日悠长
2024-09-04
这一天终于到来,樟树不再言语,拒绝讲述。无论是隔着一段距离打量树冠,还是走到近前细察叶与果,无论我怎样努力找寻与细心辨别,叶还是那个叶,果还是那个果,叶子上面各种昆虫栖息活动的痕迹,果实的大小,表面的白色斑点,都与上周,与更早以前所见,没有可辨别的差别。持续的博物观察,总会有一天新奇感全然消失,一切都是熟悉的模样,一切都是往昔的重现。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言“活着是为了讲述”流传太广,几乎成了圣谕,我们自己的活着成了供养讲述的无形的文案,心中的每一缕感受都敝帚自珍,借助声音、文字让它显影将它定形。面对他人与世界,我们也抱持同样的期待。每一周我们都来到樟树下,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聆听樟树的讲述,讲述它的生命故事。
半年来,植树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关于它的分枝方式,关于它的叶芽,芽鳞片托叶,关于它的花蕾,花,花序,还有当下发育中的樟果,关于环绕它的生命网络,樟木虱,樟颈曼盲蝽,等等。生命不息,讲述不止,我们相信它的讲述会一直进行下去,我们总在暗中期待它每周新奇的奉献。
而今,在夏日早八点的明晃晃的阳光照耀下,樟树疲态尽显,除了知了在枝叶深处每隔十五秒一次的放声歌唱外,也无其它虫与鸟的踪迹。我每周固定观察的这个Y 字形的果架,拒绝手机微距镜头的摆弄,费了好久也无法清晰显现,只好作罢。
于是我知道这一天终于来到,虽然我早已预感,甚至不无期待。在此前的观察周记里,我数次提及,只是每次都在稍后收获了新的发现。博物观察终究要面对这一道坎,也只有跨越它,才能转入新的阶段,进入新的境界。
“大自然经得起最细致的观察。”每当博物观察遭遇瓶颈,我们总能通过调整观察的尺度,进入更细微的层面,大自然于是会进一步揭开它的面纱,奉献它美丽的颜容。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新奇,但不能养成对新奇的依赖,不能变成下山的猴子。万物皆有时,自然中的每一物也有疲倦的时候,需要我们的承受与接纳。
讲述终究只是生命的一个面向一种状态,讲述之外,生命还需要沉潜,需要静息。静息并非讲述的间歇与消失,静息与讲述一样,同为生命的源泉。

几天前,在浙中山中,我见到木荷花。盛夏之际正是木荷花开的时候,山中眺望,花开满树的往往就是木荷。五片素白的花瓣,张开成一平面,花瓣前端下翻,其中一瓣前部凹窝明显,像一把匙子。
早在2019年春天,我初见木荷树,后来又在树友的分享中对它顶部五角星裂纹的果印象深刻,这次得以见着它的花,我对木荷的观察与认知,像拼图一样一片一片地拼接,慢慢地接近成形。
在今天信息与传媒时代,我们在网上可以搜索得到木荷海量图片,但这些都无法替代我们自己站在一棵木荷树前对它的观察。自然观察是让自然物顺着视线进入我们的意识与心灵,并在其中驻停,然后通过言说、写作、绘画、游戏等方式,再从我们的心灵中走出来。每一次的观察都是自然物对我们心灵的穿越,持续的观察便是自然物对我们生命的穿越。

不论是穿越,还是驻停,都是自然对心灵的晓谕与馈赠。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万物预备于我们的,不仅仅是供我们索取与占有的财物,还是待我们聆听与接纳的晓谕。我们需要倍加珍惜,积攒在心间,并且等待,等待,让它转化为诗意,转化为我们生命的内丹。

让走入我们心灵的自然之物自己走出来。倘若它们驻停,就让它们驻停,让它们栖息,不要催逼,别去惊扰,它愿意待多久就待多久。时间到了,它自会给我们信号,我们再为它们打开通道,让它们自己化身为文字,为音符,为图画,为它们在驻停时和我们心灵商量好的一切形式,重新现身世界。

一个为人所诗意栖居的世界,便在众多自然之物,自众多心灵走入复走出的浩大运动中,诞生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夏日悠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