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一个“名校受害者”的自白:

小西cicero 小西漫谈
2024-07-26

先活下去,再论其他。

写这个题目,不是为了凡尔赛,而是昨天《我不愿孩子再吃苦,我希望他活得有尊严》一文写过之后,晚上和冰川智库的任大刚老师做了个直播辩论。
关于这个时代,有条件、但条件不那么多的家庭还要不要倾尽全力,让孩子上一个985211的大学。
我拿到的是反方的选题,也就是不应该,本来这个题目是为了尊重大刚老师先选而分配过来的。但是聊着聊着,我把自己说服了。
因为在辩论的过程当中,话题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高考生在分数一定的情况下,是考一个毕业能好就业甚至包分配的学校,比如军校、警校、护校,还是遵循梦想,到一个985211的大学里去,学一个就业前景不那么明朗的专业?比如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的文史哲?
我在争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张雪峰老师上身,说孩子只要不是父母充话费送的,就应该逼着他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选前者。这一点大刚老师不同意,我们说到最后,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这场争论说到最后,我挺下本儿的,我说:大刚老师,您看看我,我自己就是个985211大学的受害者。当年从山东这种高考大省考出来,其实是有很多别的、更安稳的路途可走的,可是我偏要“追寻梦想”,进了复旦之后还理转文,读了个历史,把梦想追到了极致。但结果怎么样呢?这个梦想回馈我了吗?
没有。我觉得它最终给我的是一种无限彷徨不安、漂泊不定的人生。
因为历史系教给我的东西不仅在现实找工作中没有什么用,而且给你带来一种额外的痛苦,那就是你发现现实中很多事情是违反你大学老师教给你的常识的,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人你实在是难以忍受下去。尤其是当你看到很多无良的营销号在基本常识的历史叙述中犯错误,像某“诗词大家”硬把石壕吏说成是下乡工作的干部,像某带鱼侯连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都分不清,你就忍不住上去说两句,而这样说两句最终难免就让你招祸,甚至让自己苦心经营的营生毁于一旦。
而这些对于我们这些出身普通、要靠工作养家糊口的平民子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年轻人在报志愿的时候真的应该放弃梦想,务实飞行,能报工科、别报理科,能报理科、别报文科,能报一个毕业包分配的体制内的学校,就别好高骛远,选一个看上去很光鲜的名校——尤其是要避开那些名校文科中的文史哲专业。这是我的人生经验。
大刚老师可能是为了安慰我吧。说我有影响力的文章也写了不少,如果不是从名校基础学科专业出来,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感动读者吗?所以还是应该去名校,名校才有开阔的视野,交往到真正通达的学者,人生才能广阔。
我说也许是这样吧,但您说的这些,都是利他的。比如让我们听一首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你会感叹世间居然有如此的天籁之音:
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写作这首单簧管协奏曲的莫扎特35岁那年就已经去世了,死前穷困潦倒,也不知道自己毕生创作的那些曲目有多么伟大,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再问一句,如果你是莫扎特,单从个人的感受而言,你愿意过他这样短促的一生吗?
甚至莫扎特还算是幸运的,有其他更多的求索者,他们的思考和作品也许非常伟大,但他们的人生远远称不上幸福。所以他们这样的人生是利他的。
如果我们自己走上了这样的“光荣的荆棘路”,我们应当以此自勉。但我们万不可鼓励他人、那些想要过自己幸福人生的孩子也往这条路上奔。因为鼓励他人用自己的苦痛与煎熬换取社会的公益,我总觉得这样的鼓励看似光鲜,实则是一种有问题的宏大叙事。

更何况,作为写字的人,我们谱写的不是音符,而是文字。而思想与乐曲不同,它没有那种摄人心魄,让人不得不承认它就是美的感染力,它需要一个人调用基本的理性常识去思考。可是在世间行走得越久,你越会感觉到,这个是世界上有很多人(甚至绝大多数人),他们是起码的理性思考的能力的,他们不能懂,也不想懂,毋宁说,预感到自己懂了之后,反而会更加苦痛。他们会用最恶毒的语言和行为去辱骂、攻击甚至构陷那些试图给他们启蒙常识的人。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做人文知识的普及传播,讲浅了也许还好说,讲得但凡深一点,你将遭遇的网络恶意,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
对于这世界上太多的傻x来说,启蒙真的是有毒的,他们对真知的惧怕就像寒冰之于烙铁一样不可接触。
本文不想卖惨,所以无意重述那些写号几年来我曾遭遇的无端攻击,但我真的想说,作为一个平素讲究与人为善、自认为还算很温和的人,我真心不建议任何一个孩子,学这样的学科、做这样的工作。如果你也是善良而温和的,从事这份工作,会给你带来一种灵魂上的工伤,这种伤害是永久的,再多知音的赞誉和支持也无可抹除。
你终会被那些无端的恶意、攻击所深深地伤害,认识到人性的恐怖,变得不再那么乐观、天真而温和。
更何况,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追寻的应该是一份稳定的幸福。工作只是工作,他们用以换取一份稳定的收入,娶或者嫁一个自己真心相爱的人,或许再生一个孩子,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去过自己“小确幸”的生活。至少时代的系统冗余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这样的生活就可以不被打扰,甚至让他们安然地度过此生、至少此刻。
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理由要求他们去冒着幸福人生毁灭的风险,去做冗余的清除者。
所以这就是我,一个已经走上这条路的人能给还没有做人生选择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们的谏言——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论其他。如有可能,不要名校或真知的高大上虚名。给孩子找一个毕业后就能找到稳定工作,朝九晚五、收入稳定、顺利成家立业,安然度过此生的行当。
因为“一生,看似巨大无比,然而人们依然愿意在五个戈比上安坐”。
而我自己,作为一个已经走上这条路的人,我当然是无悔的,因为我所进入的那所大学、见到的那些师长、读到的那些书、产生的那些思考,已经让我无法回归那种幸福的愚钝。我必须做一些事情,写一些文字,才不负自己的付出与所得。
可是,很偶尔的,我会怀念和羡慕另一个时空的自己,他早已靠着童年时的辛苦与内卷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继而是收入、继而是爱侣、继而是家庭、继而是幸福……

那样的话,当夜里回到家中,他可以拉上窗帘,无论窗外的凄风苦雨、拥抱自己的爱人与孩子,安享那份恬淡的幸福。而无需彷徨自己或这世界的明天驶向何处。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吾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嗯,苏轼,我终于懂了你的这首诗。
全文完

本文2500字,随笔一篇,算是昨日辩论的总结,和对尚未选择自己人生路径的孩子的一个忠告吧,愿你看懂,并喜欢。

为文不易,做新号更难坚持,喜欢的话,请给个三连加关注,谢谢了。

击图片即可试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西漫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