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耶鲁大学也在为“情商”设计课程,为什么说这项“软实力”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

龚琴 外滩教育 2021-10-06

 看点    当下社会,物质的极度繁盛愈加显现出人们精神与情感的空缺。因此,能帮助人们管理情绪,建立积极社会关系的社会和情感学习(SEL)教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连耶鲁大学也为“情商”设计课程。什么是SEL?它为何重要?SEL在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进行?在下文中,外滩教育特约作者,拥有八年国际学校一线教师经验的龚琴老师,将带我们探究这门感性的课程。


文丨龚琴    编丨Travis


提到国际学校,家长会想到哪些词?


双语学习?


跨学科学习?


全球背景?


还是全人教育?



这些或许都是比较容易脱口而出的流行词汇。然而最近,还有一个词,正越来越得到教育者、家长与学生们的关注,即我们今天要谈的社会情学习,英文叫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


看到社会情感学习,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会想到类似情商的东西,抑或是IB中ATL学习技能里的情感技能。


但这里的SEL,比上述两者更广,也更成体系。



SEL,有叫社会情绪能力学习的,也有叫社会情感学习。情绪也好,情感也罢,总之,怎么看怎么都属于感性范畴


而现实是,不管我们再怎么抱有情怀,放眼望去,无数双大小眼睛盯着的那些东西,学术能力,升学成绩等等,都是硬性指标,归属理性范畴


可问题是,这个感性的SEL为什么就渐渐火了起来,或者说,为什么就变得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了?


我的理解是:理性当道,当道太久,感性C位出道。


论SEL之重要


过去二十多年的各项研究已表明,促进社会和情感学习(SEL)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发现来自多个领域和来源,包括学生成绩、神经科学、健康、就业、心理学、课堂管理、学习理论、经济学和预防青少年问题行为等。


哥伦比亚大学针对此的一份报告甚至指出,在此课程下的投资及学习回报高达11:1。 总之,SEL在人生陪跑这段旅程中,扮演着其他很多技能无法持续供给的角色及能力。


狄更斯曾在其《双城记》的开头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类似万金油的一句话,放在任何年代都可成立。但对于现在,至少在我们自己看来,这也许再准确不过。



最好的时代?可不是吗,生活以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向我们走来,人工智能,5G时代,那些之前只是在嘴上说说的词,一眨眼就已经慢慢融入生活。


一切皆有可能的奔腾年代,信息的获取,人际交往的互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国家的全民梦。


最坏的时代?各种“丧文化”,“佛系”忽然就变得流行了起来,多么适合自我安慰,可很多时候,更像是自欺欺人。


“校园暴力”、“性侵”、“猝死”、“抑郁”、“自杀”各种词,几乎每天都有与此沾边的新闻爆出。


光鲜与不堪,活力与颓废,热情与抑郁,看似矛盾,却越来越像是共生关系。


物质的极度繁盛,是实景,也是幻象。看看国外哈佛《幸福课》的火爆,再到耶鲁率先成立的情商研究中心,以及国内各种心理课程的热卖,小的称幼儿情商课,大的叫心理疗愈课或幸福哲学课等。


这个社会再怎么发达,智力再怎么超群,可如果关于情感的东西,不能好好处理,最终恐还是会出大问题。


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针对全球6000多名博士的最新调查中,发现七成博士对前途迷茫,36%自认有过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嚣尘上。


试问,玫瑰花漂亮的表象背后,有多少刺深藏其中,又有多少伤被藏了起来?


父母倾注所有心力,如果到头来是这样一场结局,换成谁,都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可问题是,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悲痛及惋惜,是不是应有更多反思?



我们并不否认学习的重要性,那些一个个硬核指标,就是好量化,好比较,要不,怎么知道差距,又怎么知晓进步?就这样,硬生生一场场人为的马拉松赛道全面铺开,好不霸气!


大学毕业,好像就真的要到达终点了,孩子们大喜,呼啦冲出父母人为设置的彩虹泡泡,刷的一下,跑到外面。紧接着,傻了眼,开什么玩笑?所谓的社会赛道才真正开始。于是乎,杯具了。


所以,如何更好地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沟通,获得成就时不至于飘飘然,失败时不至于自暴自弃,清醒的自知及良好的抗挫力,应是当下所有关于成长的重要课题。


SEL是什么?


往窄了说,我们理解的社会情感课,无论承认与否,情商课怎么看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比重。而既然提到这个,就仍然绕不开其定义。现任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亦被人称为“情商理论之父”)曾将情商定义为:


情绪智力,包括能够参与有关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复杂信息处理,以及使用这些信息作为思考和行为指南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Peter Salovey教授带领耶鲁学者们不断研究,开发出一套系统培养情商的方法,提出了情商模型(包括感知自己和他人情绪,使用情绪促进思考,了解情绪产生及波动方式,管理情绪四个方面),并建立了耶鲁大学情商研究中心。


苏必德


2005年,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授Mark Brackett带领其团队研发了一种RULER技巧,依赖四个核心工具,分别为:


  • Charter宪章


  • Mood Meter心情仪表


  • Meta-Moment元时刻


  • Blueprint蓝图-反思指南


旨在展示情绪对生活的重要影响,并逐渐将情商的概念科学引入学校各个阶段。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晕?太学术?那让我们将这个定义及其整体框架放得更为宽广些,我们现在在大谈热谈真正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SEL)到底应是怎样的?


这就需要搬出CASEL组织了。


社会情感学习SEL,由美国非营利组织CASEL(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提出并发起。其官网中的定义,翻译成中文:


SEL,指儿童和成人理解和管理情绪、设定和实现积极目标、感受和表现出对他人的同理心、建立和维持积极关系以及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的过程。


写到这儿,是不是有点悲催,哎,怎么感觉又是一个舶来品?对,也不对。不对是指我们国家这么多年一直提倡的五美中的“德“,“美”应该都与这个有密切关系,所以不能算是完全新鲜的概念。


CASEL官网


对的方面,是指这个如此感性的东西发展成一门系统的课程,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得以大力推广开来,人家老外在这方面,确实比我们做了更多功课。


CASEL给出的概念,仍然很学术,亦有点绕口,那就先取几个关键词:情绪,目标,同理心,负责任,决定等。 


简单来说,就是要懂得共情。你在自己的世界里舒服了,那还不够,还得尽可能让你周边的人因你也能舒展开来。


可这个感觉很抽象啊,怎么教,总不能全凭意会吧。当然不是,刚才提到其系统性,现在就来看看CASEL针对此提出的应涵盖的五大核心能力:


  • 自我意识(self-awarness)


  •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 社会意识(social-awareness)


  • 人际关系技能(relationship skills)


  • 负责任的决策技能(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总结下来,就是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否和谐。



而具体到如何评估这个最硬核的内容,CASEL给到的评估指标,不是太少,而是出乎意料的细致。


从准备评估,到选择评估,再到最后的使用评估数据,大概可分为七个步骤,分别为:


  • 步骤一:制定SEL努力的总体框架(frame the overall SEL effort)


  • 步骤二:计划评估要扮演的角色(plan the role of assessment)


  • 步骤三:选择SEL中要评估的能力(choose the SEL competencies to assess)


  • 步骤四:回顾评估选项(review the assessment options)


  • 步骤五:选择评估工具(select assessment tools)


  • 步骤六:实施评估(implement the assessment)


  • 步骤七:使用数据(use data)


出于好奇,我在CASEL官网关于评估的页面勾选了类似pre-k, family这样的选项:



然后得出来一个类似提供给家长自己评估孩子的样本,涉及了51条细则:



对此感兴趣的,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勾选不同选项,参考不同样本。


总之,一门感性的课程做到如此理性的分析程度,的确令人感动及敬佩。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那具体到实操层面,我们到底可以怎样做?


说实话,我并不试图给出多么专业的建议,实觉资历有限。


学校层面,无论英美,很多私立K12学校,都有相关的心理学院或coaching课程,无论是刚才提及的耶鲁做法,还是CASEL看上去更为野心勃勃的各种尝试,都日益突显出社会情感课程在学校及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逐步认真考虑,引进该课程系统或举办不定期工作坊。


具体说来,其实可以有很多例子: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在其学校微信公众号每周推出的凯文幸福课(同步上线到喜马拉雅)、幸福课之校长会客厅、线下幸福课沙龙等。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六年级都开设的成长课程,更多以“玩”和“游戏”的体验活动来展开,比如通过手势表达自己情感及感受他人情绪,通过制作选择轮转移自身的愤怒情绪等。


清澜山学校的家长学堂,在其最近的学校公号里一搜,很容易找到的话题就包括:帮助孩子进入西方大学,父母是最重要的老师。


此外还有,家校协同,让孩子爱上学习;大学夏校;改变挑战行为,助力孩子健康成长;21世纪信息读写能力课程研究等等。



事例当然可以继续列举下去,但无论如何,我们能感知到的是,家长作为学校社区共同体,正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


因为社会情感学习这门课程自带的感性色彩,对大环境的期望和要求,就注定了需要多方参与,而情感本身永远是双向的,互动的,不同于单打独斗的各种学术竞赛场合。


那除了学校提供的各种课程或工作坊外,家长本身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作为一个个完整的个体,再作为为人父母,更加任重道远。各种网课可以报,但有时还不如真正好好读完一两本书,以及重视与亲人的日常对话及沟通。


这里推荐我个人特别喜欢的四本书,大家可自行选择。而关于各书的介绍,大家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很多相关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书单当然可以比这个更长,或者更短,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喜欢的,可能并非你中意的,所以仅供参考而已。但忌贪多,能把这里的一两本真正都读透,就已很了不起。


龚琴推荐书籍


那作为孩子自身呢?回到社会情感学习这方面,我真心觉得,学校也好,培训机构也罢,课程永远是次要的,孩子在一次次活动中,是否经历了一次次与自己,与他人的冲突及真正和解,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周围几乎全是“你真棒‘的幻象下,情商,逆商,都值得一次次洗礼。


《奇葩说》里的那些神仙辩手,无论詹青云,还是庞颖,都属于逆境后的大浪淘沙。说白了,谁还没有点事儿啊?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也曾说过,直面那些难人难事时,你反而没那么沮丧和愤怒。


特别喜欢陈道明先生在谈到其对女儿教育的期许时,提到的一句话:“第一希望她身体好,第二要快乐,第三尽量有所成,但更要知道自己是凡人,是普通人。至于命运是否能承载那么多伟大,那就交给命运。”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富裕家庭才能有的底气和释然,但我觉得这里面的三点,顺序一个都不能反过来。要健康,要快乐,最后才有所成。如果不快乐,不健康,太多的有所成到最后都容易变成有所失。


总结下来,最后想说的:情商课,或者更严谨一点,社会情感学习课程,这条路,值得所有人为此努力,因为昙花一现的烟花虽好看,但快乐地,幸福地与周边人的长情陪伴才是最值得人期待的美好。


借此,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https://casel.org/what-is-sel/
2.http://measuringsel.casel.org/assessment-guide/
3.https://www.ximalaya.com/ertong/29117789/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000+篇优质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