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对双语学校心存幻想,你该知道这些真相!
看点 作为双语教育方式的一种,双语学校被诸多家长追捧。然而,双语学校真的能提供优秀的双语教学么?外滩教育特约作者,法学博士方也指出:世界各地双语学校的教学效果,其实并不理想。除了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师,也是由于双语教育对学生素质和语言环境有所要求。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双语教育要抱有合理的期待。
文丨方也 编丨Travis
我在“外滩教育”发表的《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就是个伪命题》一文,曾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原因在于,大家对母语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在我看来,并不是说对一门语言的掌握达到了听说读写都熟练的程度,就可以称之为母语。
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认同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母语是一个人的身份和文化根基,每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母语。
很多海外华人的英文非常出色,甚至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文多于中文,但是,在涉及情感、心理、价值观等深度思维时,他们使用的仍然是中文,他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更多体现为中国文化,因为他们的母语是中文。
我所有的文章中所探讨的双语教育,都是基于以上这种母语定义。
双语学校是众多双语教育方式中的一种,目标是将第二语言最大限度地,学到接近母语的程度。
对于那些希望孩子既保留中国文化根基,又拥有国际语言和视野的父母来说,号称“双语双文化”、“全人教育”的双语学校似乎提供了一种完美的教育模式。
借助中英双语优势,孩子们会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选择机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就业和生活,从而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但是,双语学校真的能满足这种需求吗?
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双语学校产生了大量中文和英文都会,但实际上对两种语言的掌握都不够深入和熟练,甚至影响学科成绩的学生。
这是为什么?是学校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送孩子去双语学校究竟是否值得?
有人认为是孩子没有学好,有人认为是国内双语教育模式还不成熟,有人认为这是双语学习必须付出的代价……
虽然人们对双语学校怀着各种疑虑和担心,但是,面对双语优势的巨大诱惑,家长们还是对双语学校趋之若鹜。
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双语学校的总体效果是不如人意的,只有极少数孩子能够完全达到双语教育的目标。如何进行有效的双语教学实践,各国仍然处于探索之中。
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双语学校教育,一直为各国所学习和仿效,但是其实际效果与人们的想象相差甚远。
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数据表明,目前的双语学校教育,虽然突破了传统的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
但是,由于双语学习难度较大,而且双语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着难以走出的困境和缺陷,双语学校教育需要强大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弥补和支持。所以,双语学校更适合少数学习能力强而且是来自精英家庭尤其是双语家庭的孩子。
双语学校国际实践:
整体效果和成绩黯淡
双语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采用两种语言(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
成功的双语学校应当达到如下目标:
首先,不会影响学生的母语水平。
其次,熟练掌握第二语言。
第三,保证学科教学质量。
但是,目前各国双语学校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未能同时达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成功的只有极少数学生。
在被华人社会奉为中西双语教育典范之地的新加坡,其双语教育却是名不副实,虽然学生的英语和学术成绩表现优秀,但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母语沦为交际口语。
新加坡学生的英语阅读亚洲第一,在各类数学和科学的国际测试中也是名列前茅,但这都是建立在牺牲母语的基础上。
母语缺失已经严重影响新加坡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培养和文化传承。2009年,Lee Kuan Yew承认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失败,并宣布要调整该政策,加强母语的学习。
新加坡开国元勋李光耀Lee Kuan Yew
香港一直被视作是,拥有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基因,应该是最适合双语学校教育的。
但是,事实却是香港双语学校的教育,在中西文化交汇中并未大放异彩,反而逐渐陷入两难的局面。
香港学生的学科成绩表现尚可,但是中文和英文都没有学好。
香港60%以上的中学生,英文程度达不到小学四年级水平,大约只有20%的中学生能够接受全英文授课。
香港许多大学毕业生,既不能有效使用英语,也不能有效使用中文进行交流,他们更喜欢使用一种粤语和英语混杂的语言。
加拿大的沉浸式(French Immersion)双语教育模式实施50年后,社会各界批评不绝于耳,其双语教育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至少有60%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退出沉浸式双语教育;
大部分沉浸式双语学生的英文、法文乃至学科成绩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高中毕业的双语学生中只有9%的学生能够达到双语熟练的程度;
很多人由于学科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大学的申请和学习。
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三千多万人口中,只有10%的人能够被称为真正通晓英法两种国语,而且这个比例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双语学校困境之一:
双语老师缺乏是世界性难题
双语学校教育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平衡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
尤其是要用第二语言讲课,既要让学生浸润到第二语言环境学好语言,又不能伤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这对老师的语言能力和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于是,高水平的双语教师就成了双语学校教学的关键。
首先,双语老师应当是熟练掌握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双语人士,既要用第二语言传授知识和解答问题,又要在学生因为语言问题导致学习和理解有困难时,用母语及时地予以帮助,同时还得注意母语使用比例不能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
其次,双语老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的学科学习达到应有的水平。
但是,合格的双语老师在世界各国都是个难题,也是双语学校面临的最大困难。
双语人士同时又必须是很好的学科老师,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哪里都是凤毛麟角。
而且,那些符合要求的人们也普遍不愿教授这样的课程,因为用学生的第二语言授课难度实在太大,并且整个世界双语教育实践迄今,还没有开发出理想的教材。
可以说,双语老师的缺乏,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拿大各省教育局,对沉浸式双语老师资格有严格的规定。
双语老师不仅需要在大学学习法语课程,还要学习多门,与将来教授的年级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并且相关的各科成绩,也需要达到一定标准。大学毕业后,还需要通过一年的学习,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由于获得双语老师的资格比较难,加拿大双语教学师资奇缺。
香港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英语水平基准测试未能达标,再加上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行,香港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使用英语和粤语的“混合语”。
“混合语”教学解决了沟通问题,学生可以学到知识,却使得学生英文输入大大减少,没有达到双语教育的目的。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其实是英文教育,新加坡政府花费重金,从从国内外聘请英文好的优秀老师,英文师资水平因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老师。
双语学校困境之二:
不能完全解决第二语言环境不足问题
学习外语的最大难点就在于,缺乏社会大环境。
双语学校通过创设第二语言的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来最大限度地增加第二语言对学生的输入,从而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习得第二语言。
从这个意义上说,双语学校解决了传统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相比传统的外语教育模式的学生,双语学校学生的第二语言确实要学得好一些。
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课堂和学校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优势还是十分有限的。要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光靠课堂环境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
而且,在狭小的课堂语言环境下,第二语言仅仅用来教学,学生很少有机会来练习使用,也就是进行语言的输出训练。
加拿大教育局官员认为,沉浸式双语学生实际上沉浸的时间还是不够的。
虽然英文和法语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但加拿大除了魁北克等法语区外,大部分地区还是以英语为主导,英语的报纸和网络、电影、电视、游戏、报纸、书籍等远多于法语的。英语区的人学法语只能在学校中学,在学校之外学习法语的渠道很少。
香港虽是以中文和英语为官方语言,但是,香港人口中接近97%是华人,只有2.2%的人口将英文作为日常用语,粤语是社会中最常用的语言。
由于缺少以英语作沟通媒介的社会大环境,香港双语学校学生离开学校就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到学校勉强用英语听课,教学效果很差。
新加坡,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英文是第一语言,无论工作场合还是学校都使用英文。母语只是维持在日常会话的层次,而且随着英文教育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家庭也用英文沟通。新加坡的大众传播媒体也是以英文为主。
由于政府全力以赴地打造了一个英文的社会大环境,新加坡学生的英文达到了熟练程度,但却是以放弃母语为代价的。
双语学校学习难度很大:
更适合精英儿童
双语学校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很重的,和单语学校相同的授课和学习时间,双语学校的学生要同时学习两门语言,在充分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还要学好其它科目。
对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精力的分配,还是对语言和学科的适应和理解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特别是用陌生的第二语言进行学科学习,大部分孩子都是无法适应的。
Cummins的语言阈限理论指出:只有当双语学生的两门语言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且足够可以用第二语言的概念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学科水平才会提高,语言水平也会提高。
双语学校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尽早沉浸在第二语言中。所以,当学生的第二语言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就直接过度到语言和认知要求都非常高的学科学习,往往会造成学习和认知的困扰。
学生们面对着两重困难:
一方面,要和陌生的第二语言“搏斗”
另一方面,还要竭尽全力地理解第二语言所介绍的概念和逻辑。
特别是学生在起步学习的时候,更是倍感艰难,很多人因为无法适应而被淘汰。
加拿大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从双语学校毕业的,大都是那些聪明、学习能力尤其是语言学习能力出类拔萃的孩子。
而且研究统计还发现:由于双语学习难度较大,大约四分之一的家庭会聘用私教来帮助孩子的双语学习,学生大都来自富裕的家庭,父母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者双语背景。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双语学校,双语学校教育能否成功,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
为此,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都实施了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分流政策。
双语政策实施近10年后的1974年,新加坡小学六年级的会考及格率只有59.3%,只有9%的高中生能通过A-Level。
面对双语教育带来的如此惨淡的成果,新加坡政府按照学生的语言和学术能力实施了“小六会考分流”政策,只有10%的精英儿童继续接受科目较难、师资也好的双语教育,将来可以继续大学教育。
大部分能力一般和比较差的学生,逐渐过渡到单语学习,将来主要进入大专、职业学校等。
香港教育署也早在80年代末,就主张允许小部分学生接受全英文授课,提出“三七分流”建议,即对三成中学一年级学生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七成以汉语为教学语言。
加拿大的很多孩子因为双语学习困难,在小学阶段就主动离开沉浸式双语教育。而学校也会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劝说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转到英文班去。
双语学校教育尽管难度很大,但还是大大提高了英文学习效率,为英文程度最大限度接近母语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家长们,对双语学习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对双语学习的效果有理性的预期,那双语学校仍然不失为双语学习的好选择。
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双语学校之前,需要审慎评估下孩子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语言学习能力,以确定是否能适应双语学习。
孩子进入双语学校后,家长们也需要额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乃至财力,对孩子的语言和学科学习进行课外辅导和补习,以弥补学校教学留下的漏洞,避免孩子陷入双语都不强的困境。
国内家长的双语焦虑,多源自对英文抱有过高的期望。事实上,双语学校并非双语教育的唯一选择,将英文学到接近母语,也不一定是双语教育必须实现的目标。
我在下一篇文章会介绍我女儿的双语学习故事,我对女儿双语教育的探索至今已有十年,并历经过国内和国外的不同的阶段。
我的感悟是: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然后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计划,来不同程度地学习好第二乃至第三语言,就是成功的双语教育。
本文所有的数据来自:
1. 《论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
3. 《香港的双语教育问题》
4. There’s just one problem with French immersion…well, several, actually.
5. Is French Immersion the right program for your child?
6. French Immersion needs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inclusive.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000+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