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培养孩子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看点 为了孩子能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许多家长都曾在择校路上劳心又劳力。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的育儿方式可谓“离经叛道”:从不要求孩子读书与写作业;两个孩子也都曾辍学,偏离所谓“正道”,不过他们的人生仍旧十分精彩。这背后,是大前研一独特的教育思维:信息的快速迭代正在破坏原有的秩序,只有具备“生存力”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社会站稳脚跟。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大前研一 编丨Travis
家长的职责
是培养“能养活自己的大人”
我有两个儿子。兄弟俩都不喜欢上学,但我从不曾命令他们“快去念书,去写作业”。这是因为,我个人并不认为学校教育有多大的价值。
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他们两人果真都在十几岁的时候,偏离了所谓的“正道”。
长男创希也一样,原以为他会朝自己喜爱的化学之路前行,但同样也在大学时突然转换跑道,最后也没有毕业。
那么,这两人现在都在干什么呢?
不管把他们丢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活得下去。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能靠自己挣一口饭吃——我认为培养孩子这样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在教养这件事上,我自己也时常碰壁,经历过许多失败。但在培养孩子“生存力”这方面,就算没有一百分,至少也能拿到及格分数吧。对于这点,我得以悄悄发出安心的叹息。
只要看近几年日本政治的混乱情况便很清楚,任职于日本企业的众多商务人士想必也对此深有所感。现在,“成功楷模=正确答案”的观念也已经过时,这是一个“解答千变万化的时代”。
日本的学校如果能把孩子培育成这样的人才,自然最为理想。
再者,靠这样的做法,也绝对培养不出今后最需要的多样化团体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说得明白一点吧。
在现今的时代,人们必须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断,从没有路的情况中走出一条路来。
因此,就算孩子成绩不佳,父母也没有哀叹的必要。需要担心的反倒是那些过度适应现代校园的优等生,尤其是那些毕业于一流大学的学生。
人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在校成绩优异的人出社会后之所以难以进步,或许是因为他们抱有“我在学校已经学得够多了”的误会吧。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都曾经提出,从偏差值仅能看出一个人在初高中阶段,人生中某一短暂时期的记忆力,无法反映出那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将来的潜力。
除此之外,人们在听到初次见面的对象毕业于东大,往往便认定对方一定头脑很好。即便离开学校,他们依然无法脱离偏差值高便是优秀人才的思维,这也可以说是偏差值教育的弊害之一。
尽管20年来饱受经济不景气之苦,但大部分日本人却毫无怨言地继续忍耐着,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抱着 “由高偏差值集团所组成的执政机关,总有一天会替我们想办法,我们什么都不用做” 的幻想。
如果不能指望学校,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呢?
很简单。我们只需在各自的家庭中,教导孩子那些真正必要的知识就行了。孩子的教育从前是父母的责任,现在只是回到原点。
父亲说:“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你。”然后把责任全部丢给母亲;母亲则把责任转移给学校、补习班老师或家庭教师……像这类不合理的情况必须立刻停止,这是第一步。
这么做之后,下一步,则是改变对教育的心态。
“不要这么做,不准那么做”,用这种方式管教孩子,把孩子塞进既定的框架,不让他们踏出一步,你是否认为这就是教育?
依我看,这叫做“调教”,和养成自主思考能力的“教育”似是而非。
然而,我们一直让孩子白天待在学校接受这样的“调教”。回到家后,如果父母还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小孩子很难不变成被驯服的狗吧?
比起被逼着做某件事,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比较有活力,愿意下工夫,大脑也因此能够获得锻炼。
这种时候,最好不要太介意做那件事是否对孩子的将来有所帮助,或是孩子是否有那方面的才华。
当然,才华这种东西有总比没有好,但绝不能以没有才华这种理由来阻止孩子的发展。因为就算天赋不够,只要有充沛的热情,便能催生出破坏力和持续力。
因为有了电脑这项工具,今后强记知识到头来占不到什么便宜,譬如,要做到四则运算的时候,你只要学会计算软件的使用原则,之后交给电脑就行了。
电脑把人从博学强记的束缚中解放了,应该去做比知识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公德心教育等相关的社会教育。
至于我是如何教育两个儿子的,我给大家讲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1.思辨力:吃饭时关电视,和孩子畅谈
如此一来,亲子间的沟通量就会骤增。家长也能轻松了解到孩子想做的事,或是孩子有什么烦恼。而且,我们家吃饭时会选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假设那天的报纸有一篇关于斯洛伐克的报道,那我就会向全家人提问:“谁能说一说有关斯洛伐克的事?”一般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吧,那我就会这么说。
“看来我们家的人对欧洲不太了解啊。这样吧,下周六吃晚饭的时候开个有关欧洲的学习会好了。”
我让大儿子去查斯洛伐克,让小儿子去查斯洛文尼亚,再让他们在餐桌上发表研究成果。
2.责任感:让孩子制订“家庭旅行计划”
这里的“制订”,不光是“什么时候去”、“去哪里”。还有机票、旅馆、可从机场到旅馆的交通方式、换乘方法、旅行期间要去哪些景点……要查好旅行的每一个细节,并计算出大致的开销。
当然,出发之后也要尊重孩子制订的计划,按照他的计划走。如此一来,要是计划不周全,就会拖累全家人,所以孩子查的时候会特别认真。
3.财商:举行家庭投资收益比赛
也许有人会觉得,“怎么能让孩子玩金钱游戏呢,岂有此理”!但犹太人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4.领导力:让孩子参加“夏令营”
要培养领导力,首推“夏令营”。
所谓夏令营,就是各个自治体或各类团体会在学校放暑假时组织孩子们去大自然野营,这在北美是司空见惯的活动。
无论孩子长大后“生存力”有多强,如果他成为一个给家人或社会带来困扰的大人,也只能说“对这孩子的教养是失败的”。
这些责任包括:
1. 对自己人生应尽的责任;
2. 如果有了家庭,对家庭应尽的责任;
3. 如果去公司上班,对公司应尽的责任;
4. 对国家的责任,更进一步,对社会、对全世界应尽的责任。
说得极端一点,只要你能肩负起这四个责任,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从事什么工作,你都能活得下去。
最后,我衷心期待10年后,20年后,当现在的孩童长大成人时,国家能够变得焕然一新,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