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教授戴锦华:寒假不容错过的50部电影,您为孩子收藏了吗

外滩教育 2024-04-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首都教育 Author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看点    寒假来临,很多家长会带孩子看电影,以此提升美学素养并度过假期,但怎么看电影才是正确的“美育教育”呢?对此,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教授,在下文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戴教授还推荐了10部影片供家长与孩子欣赏。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首都教育 (ID: bjedunews)


文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编丨Travis


“电影是唯一一个人类知道它生日的艺术,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

在我看来,好的电影是复数的,它如同好的书籍一样,源源不断的给予我们爱和养料。它不光是一种记忆装置,更重要的它会是个人生命史的刻痕。

我非常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去选择他们认为的好电影,自己去体验,去进行一场思想的风暴。

因为它能让我们的内心与世界相通、与他人相遇、让我们的人生得以展开,然后让我们经由电影,真正的去体验一种美,体认到艺术与生命的那种高度的相互内在,这将会是我们一生永远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戴锦华

电影之美
美在何处


1895年12月28日。

电影,是唯一一个人类知道它生日的艺术。

知道它如何作为一个技术发明,被发明出来的,最年轻的艺术。


视频中戴锦华教授提到,直到现在,她仍记得幼时偷偷省下早餐钱,只为去看《刘三姐》的场景。

个头小小的她,扒着票房的窗口把钱递进去,永远买第一排,在影院把《刘三姐》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样的童年岁月会携带着那种色彩和调子,那些歌声和面孔也会使得这些年份变得非常突出。电影不仅装载着历史影像,更重要的它还会是个人生命史的刻痕。

所以说,电影是个人记忆,同时也是时代的记忆。它不仅能够去记录和捕捉人类故事、人类生命、再现人类历史,它同时还可以去追问那些最本体论的、最本源性的问题。

图片来源:电影《刘三姐》

同时,电影作为一种美育,最重要的是提高视觉敏感性,强化视觉的记忆。

好的电影如同好的书籍一样,给我们提供美和养料,它是复数的。

可现在人们都以为,在电影当中我们是去看幻象。

但其实电影的本质魅力之一,是真的让我们去“看见”,而这个看见是和某种真理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美育发展到个人生命成长的那样的意义当中去。戴教授确实觉得,让电影成为我们教育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电影是多元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类型的电影,有不同国别的电影,有很多其他电影艺术的尝试。

我们对于电影的理解、对电影的趣味,不应单纯的被院线所铸就,而是应该在电影当中看到世界的丰富性和生命的多样性。

让我们更有共情能力,让我们真的有同理心、有想象力,得到人生的拓展,获得更多多元的东西。

图片来源:电影《天堂电影院》

电影的教育
是爱的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市面上电影种类繁多,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电影,该给予孩子一场怎样的电影美育,是家长们一直关心且热议的话题。

面对家长们的种种疑虑,戴锦华教授给出了以下建议:


视频中戴教授提到,因为电影是为大银幕拍摄的,所以当我们在手机或平板上去看的时候,很多电影的视觉艺术的构成就流失了,就不可能被捕捉到了。

所以,当孩子选择电影的时候,我们要在尽可能大的屏幕上去观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戴锦华教授发现,很多学科都用电影做教材,比如老师以电影为导引,引导孩子走进名著。

此时我们会发现,名著改编片作为历史的电影形象,是最为直观的,也是一个有效的捷径。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使用电影来作为认知的教材时,需警惕电影是记忆装置,是历史载体,但它绝不是历史!

图片来源:电影《城南旧事》

我们用电影故事的影像去替代历史影像的时候,可能会遮蔽了孩子对历史的进入和认知。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明确,电影是电影。

我们可以在电影中遭遇到社会、人生、历史、文化、民族的记忆、民族的创伤、民族的思考、民族的自觉……但这不是电影独特的功能。

我们要有自己的认知,要能够经由电影,去真正的体认一种美,体认到艺术与生命高度的相互内在,这才是对电影的理解。


戴教授特别想分享给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观影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如果你以为电影观影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那么你其实就把银幕当成了一块玻璃。

在戴教授看来,电影是复数的。进入电影院不是放空与休息,而相反,这两个小时的视听时空语言编织并且展现的过程,是电影的美和电影讲述得以达成的过程,是一场思想上的风暴。

当电影作为一种美育时,孩子们不光看故事、看表演、获得娱乐,更重要的是他们与电影相遇,并且走进电影艺术。

而更多的更优秀的电影艺术,则是他们在自觉地去运用电影语言、去解构新的故事、去讲述新的故事、去创造新的电影的美、去探索电影艺术的美的边界,在广阔的电影世界中,去触碰广阔的人生。

图片来源:电影《小鬼当家》

很多家长对电影有着某种偏见,觉得电影与暴力和色情,有着某种逻辑连接,不是孩子所能接受的。

这在戴锦华教授看来:家长对于电影的偏见,其实背后最大的问题是源于对孩子的不信任。

我们希望替孩子选择读物、替孩子选择电影、替孩子管理他的电脑……我们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温暖而安全的环境。

但低龄不是低幼,家长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以为孩子幼稚,但其实他们有着自己的智慧。


其实,我们不必在电影中怀抱着偏见去设界,这些都不是选择电影的必须的原则。

而必须的原则是艺术的成就,那些真正的被暴力色情充满的电影不可能是优秀的电影,因为好的电影是复数的,它一定不是由蹩脚的、粗俗的电影语言来描述的。

我们不要预设孩子从一部电影中获得什么,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他们认为的好电影。

我们和孩子共同观看电影,一块儿笑一块儿迷茫,可能也一块儿流泪。看完之后可以一块儿讨论,如果孩子还太小,我们就帮助他们上网查背景资料、看影评,不必过度的加以指导。


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我们建议选择儿童视角的故事,但并不一定是孩子的故事,比如《小兵张嘎》、《伊万的童年》这些历史上的战争片。

因为它并不是真的在表现战争,而是在表现,在特别艰苦的环境下,孩子的成长。

那么对于大学生看电影的话,有一个非常简洁有效,但并不全面的方法,就是去关注世界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入围片目。

图片来源:电影《天堂电影院》

提醒大家,在选片时不要把获奖片目看得太重,但是入围片目,尤其是几个若干国际电影节的入围片目,其实会覆盖年度有特色的、有表达的、有艺术成就的电影。

戴锦华教授特别希望孩子们能真正的去形成自己的趣味,去真正形成自己的选择。因为有质量的电影,足以丰盈你的人生,且是一笔永远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给孩子的寒假观影指南


1. 《城南旧事》
2. 《伊万的童年》3. 《龙猫》4. 《小鞋子》5. 《哈利·波特之阿兹卡班的囚徒》6. 《流浪地球》7. 《钢的琴》8. 《机器人总动员》9. 《阿甘正传》10.《天堂电影院》

注:以上十部影片,摘自戴锦华教授《给孩子的电影》
《给孩子的电影》中共收录50部佳片,若感兴趣,可自寻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