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研自修课 | 02:苏呆子的投研框架

真是个苏呆子 苏想所
2024-09-21

  戳蓝字“苏想所”关注呆子哦

苏想所 (ID: suthinkso
文字 | 苏呆子
图片 | 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共计4400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在上一篇《投研自修课 | 01:关于投研的What和Why》中,呆子曾说今天这篇文章是极其重要的一篇。

后来想想,用词还是偏保守了一点。准确来说,这篇文章应该是整个基本面「投研自修课」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可能没有之一。

因为如果投资者没有建立体系的完整框架,盲目做这件事情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结果不仅造成了投资的失败和情绪的失控,甚至可能导致个人难以重塑学习能力。


#1.错误投研


错误的投研有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但在我看来错误的核心不外乎两个,即——虚假研究不懂装懂

//虚假研究

1)深度不足,泛泛而谈

沉淀不足,浮于表面,是投研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而且无论是散户还是专业人员都容易如此。

一方面,深度研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天然与喜欢及时反馈的人性是相悖的,比如某些散户看了代码和基本资料就可以对某个公司夸夸其谈。

另一方面,有些专业人员又受限于时间安排,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

比如某些买方研究员,基金经理看中了某个“机会”要求其一周内甚至更短时间出具一份报告。

恰好覆盖过相关标的研究员即使能勉强能给出独立完成的报告,实际上其思考的时间也严重不足。而更多的研究员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足够的材料,只能选择用卖方研报拼凑成文,应付了事。

那卖方研报就靠谱吗?恐怕未必。

由于卖方考核机制问题,券商需要对上涨股票及时做出“表态”,常见的就是对某个短期牛股出具研报。

比如呆子所认识的某位头部券商投顾,经常给我发页码只有5张的研报,实际内容只有一页,打印出来都嫌浪费纸。

很明显这是由于时间紧张连夜赶工完成的流水线产品,只是为了拿到内部派点而已。

而且由于卖方主要服务于机构客户,路演是日常工作的重心,据说某研究员甚至路演近千场。因此年薪百万的卖方研究员工作压力极大,内部培养时间极快,几乎到了囫囵吞枣的地步。随着年轻研究员晋升,甚至做到行业首席,案头工作越来越少,愈发没有时间来阅读资料、静心思考。

所以,且不说我们所阅读的研报可能是某个初级卖方研究员甚至是实习生,按照前人报告的模板拍脑袋赶制出来的。一些卖方研究员由于行业团队轮换要求,两到三年就轮换到新的行业,对该行业的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

只有那些资深研究专家,跟踪行业时间很久、思考深入,对行业才能有超出常人的理解,可以写出有深度有价值的研报。

显然,投研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

对于卖方来说,研究不深无非是背负骂名,这在信息时代很容易被遗忘。买方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也这样做的话,就难免付出真金白银的惨痛代价。

2)本末倒置

有些人研究深度是做足了,但方向找错了。

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目标偏离,本来打算研究企业基本面,分析完公司业务、财务数据后,最后过度强调出具一个精确好看的盈利预测模型。常见的便是卖方研报最后那张盈利预测表。

一方面忽视了背后的事实和逻辑支撑,一方面忘记了世界是动态变化的,本来应该追求“模糊的正确”,反倒整成了“精确的错误”。 

比起目标偏离,更可怕的是先有结论后找依据。

人的偏见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带着偏见和主观角度看待问题,很容易误入歧途,闯进死胡同。

这种情况在专业机构里也很常见,比如银行先有评级再做授信,信用评级机构给次级债券优级评级,卖方机构主动迎合上市公司吹票。下场都有目共睹,总有人为其付出超额代价。

这就是以一个因素,或者一组相关因素,去推导结论的后果。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复杂联系,绝不是单调性的。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贝叶斯思维”。


//不懂装懂

1)认知不足

不仅投资是一件极具个性化的事件,投研的难易也因人而异。

比如有些人缺乏常识和知识广度,商业、经济、政治、会计、数学等涉及学科理解不足。有些数学糟糕的人甚至无法算明白复利效应,不懂概率和赔率。

比如有些研究员致力于跟踪把握行业变化(范式转移),但是对行业影响极大的政策和政治涉猎不足,变化滞后而不自知;有些人采取自上而下 的研究模式,但最终投资决策落在个股的时候,因为财会知识不过关而押中了财务暴雷的企业。

又比如有些人经历比较丰富,比如有实业经历的人天然更懂商业运作和企业文化,做过营销的人更懂销售模式等等。

以呆子个人为例,我本科是工程管理与投资学双学位。毕业后在国有银行就职期间,一边从事对公贷款板块管理,了解全行的资产质量、信贷利率、企业风险、项目储备,写过诸多报告;同时我还是对公客户经理,接手过多家各行业授信客户,处理过授信审批、贷款投放、诉讼催收、破产重组、不良清算,甚至全程参与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陨落(该经历有机会再详细展开)。

从银行离职后,我又和人合伙做过跨境外贸。不仅从下游客户那了解了更多生意模式,而且从上游学习了供应链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招聘培训过数人的业务团队,也自己独立编制过简易的财务报表并处理过税务,最后结束时清算过固定资产。

到后来,我从野生投研加入私募基金行业,成为一名私募研究员。我的经历使我产生了对商业的理解与兴趣,逐渐形成了认知。

认知不足的后果便是思维定式,找不到关键问题。

做研究本质就是解题,解题的前提就是要提出好的问题,好问题才会有好答案但现实世界纷繁复杂,加上研究投入不够,关键问题并不容易找得到,导致选题太难太偏甚至无解。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积累知识的阶段不同,对事物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不一样。很可能收集到了足够的事实、选题也是真确的,但思考能力不足,导致自己抓不到关键问题。

这一切都会造成我们难以独立思考,导致我们假装自己懂了。对此我们别无良策,只能终身学习、不断精进。

2)妄下雌黄

这个不难理解,具体表现为未仔细推敲就轻易下定论,比如:

材料信息不全面。比如只通过软件功能查看财务数据,不阅读财报;比如只看研报不看公司官方报告;比如实地调研选择的范围不具有代表性。

没有求证信息的真伪。常见的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小作文”、假新闻,以及各种散户之间的道听途说,缺乏信息验证。

错误判断信息的权重。比如忽略财务中的高杠杆风险,忽略利润不断再投入,把短期问题视为长期问题,错判企业的经营周期等等。该类型错误识别难度极高,投资的艺术性往往就体现在对同一个信息的理解不同。

个人成见,以偏概全。依据个人看法主观臆断,不够理性,常见的有见不得人说持仓公司负面言论,拒绝正视竞争对手,屁股决定脑袋。

缺乏思考,因果倒置。比如忽略了同一事实背后的不同假设、把偶然发生的事件当成必然、错把前后发生的两件事互为因果关系、推断过程缺了某些关键环节等等

“思维模型不是把决策的过程变冗长,而是帮助你在看待事物时,从‘你认为应该是怎样’转变为‘看见事物本来的样貌’。”
《思考的框架》,Shane Parrish


#2.框架一览


回到本文的标题《苏呆子的投研框架》上来。

话不多说,直接把我的完整投研框架分享出来。至于为什么直接发布的是2.0版本,因为1.0版本是去年和前年做的,只在朋友间小范围分享过。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该投研框架只针对企业基本面研究,产业趋势、宏观、政策、基金、衍生品、外汇等等皆不在论述范围。

注:表格的腾讯文档链接已放在“阅读原文”,需要的朋友可自行获取打印。

//投研思路

呆子的投研基本思路可以简化为:搜寻历史→演绎过去→解释原因→理解当下→推测未来

具体来说就是收集企业的历史材料,还原经营过程,寻找它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理解现在的处境,最后合理推测企业未来的模样。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历史已经是没有价值的老黄历,可我认为,搞不懂企业过去和现在的业务,就更搞不懂企业的未来。

老巴曾经说:“过去的历史数据应该作为路标,指引未来的方向。不过绝大多数的企业,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

前半句话的前提,是他会选择的业务变动不大,具有所谓favorable long-term advantage的企业,即老生常谈的护城河。

而老巴的后半句表达的是,过去很可能无法告诉未来会发生什么。比如某些变化极快的科技企业,诸如亚马逊、美团、京东这种。我们只能从历史竞争、创始人资料等少数方面,隐约找到一些对未来有少许参考价值的信息。

而对伯克希尔有了解的人都晓得,老巴所选择的企业,大部分是依靠过去就能够展望未来的企业。这也是广大价值投资者试图寻找的“一尺栏杆”,如果难以展望未来,放弃也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投研流程

在理清思路后,投研流程的选择就相对容易理解很多。

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呆子个人的原则是“先报告后调研,先事实后观点”,即先读“观点较少、事实较多”的材料,慢慢过渡到“事实较少、观点较多”的材料。

在表格中我梳理了近乎完整的十二个环节,从完全不了解一家企业,到最后完成研究并可以对其进行估值和交易。

因为该投研框架是面对零基础的小伙伴,所以我选择保留整个框架的完整性。虽然这样做显得繁杂而又啰嗦,但也可以避免环节缺失。

每个环节需要的最少时间我也大致做了估计,研究一家企业确实不是“一日之寒”。

对于那些已经有投研经验,或是已经使用过该框架研究过数家企业的朋友,完全可以在未来的投研过程中视个人情况抓大放小,寻找主要矛盾。

由于该投研框架是呆子通过模仿各路前辈以及个人不断摸索形成的,某些流程的细节可能难免和其他大V存在相似之处。许多参考之处已记忆模糊,如有雷同,都算呆子借鉴他人的。

在“先客观后主观”的前提下,相邻的环节次序可以根据情况做调整,无需墨守成规。

表格右边的留白区域,是为了方便使用者随时记录要点,尽量多写下疑问的

在我看来,投研不是简单的资料汇集,而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洞见的过程


#3.投研第一步


根据投研框架的第一个环节,如果此时你已经选好了投研标的。

那么在正式进入到阅读材料的环节之前,请你试着大致思考一下健帆生物(或是你个人挑选的研究标的)这家公司及行业的商业模式,感受自己对这家公司的兴趣。

在不感兴趣的研究上,你难以有独到的见解。也就是芒格所说的,你不太可能在你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取得成功。爱因斯坦也说过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

但是市场中的投资者往往却强迫自己去研究这些企业,可能一部分是工作需要,但更多是自以为的(潜在的)收益驱使。

同时请注意,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研究。你的个人偏好可能会对你的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大概率是负面的。我们无时无刻需要提醒自己,尽量保持理性。

后续我将按顺序解读各个投研环节,下一期开始我们来讲讲如何阅读招股书和招股说明书附录。


还是那句话:这个系列如果有价值的话,分享和鼓励将是对我最大的赞许。



文末声明:本文仅用于记录个人投资、学习思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本人执业年限尚短,故可能有屁股决定脑袋的扭曲成分,文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另外,文中提及个股均具有极大的风险,切记勿当倒霉蛋。


 - END - -如果喜欢呆子的文章,请关注“苏想所”,触碰一个有点呆的有趣灵魂-


点击“赞”“在看”
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苏想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