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不会是苏芬战争的翻版

小西cicero 忘川边的但丁
2024-09-29
若现有条件不变,乌克兰应该会比芬兰打得更好。

各位好,昨天的文章写了川普与泽连斯基会见,捎带手就跟朋友聊起来了,有的朋友十分赞同特朗普“乌克兰已经亡国”的判断,还引用国内著名学者的话,认为俄乌战争会成为当年苏芬战争的翻版——言外之意,俄罗斯虽然仗打的粗拙,但最终可以凭借着体量优势赢下战争,乌克兰虽然抵抗顽强,但最终免不了割地求和。

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是刻舟求剑的。历史最害怕粗略而似是而非的比较,的确,在1939年-1940年进行的苏芬战争中,苏联最终以近40万人伤亡,“所得的领土刚好够埋葬战死者的尸体”作为代价,逼迫芬兰割地求和。也给人造成了一种“只要北极熊下定决心打到底,就算惨胜也能赢”的错觉。

但这个错觉,其实是在诸多特殊条件的机缘巧合下促成的。它们注定很难在今日的俄乌战争中重现。

苏芬战争对芬兰而言是一场超级逆风局,这种逆风首先就呈现外援上。

在苏芬战争爆发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已经开打了。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一项秘密条款,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已经将芬兰划归给了苏联。

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迅速摧毁了波兰军队。苏联在华沙被德军攻陷后,立刻从东面向波兰出兵,仅几个星期,就同纳粹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当时全世界都被德军的闪电战,以及苏德这两个宿敌的突然联合吓呆了,已经对德宣战的英法更是自顾不暇。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得不承认斯大林的战略思路是对头的,他选择在1939年冬季动用近50万苏军对芬兰发动突然袭击,想在芬兰复制德军在波兰的闪电战,在开战的同时就警告英法和邻国瑞典、挪威,不得插手芬兰的战事。这种恫吓其实是起到效果的。

虽然国际联盟将苏联的行动视为非法侵略,于当年12月14日将苏联从国联中除名。但是各国给予芬兰的实际援助非常微弱。各国当中只有瑞典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志愿军前往芬兰参战,但由于瑞典虽然工业实力强悍毕竟体量太小,这支志愿军仅有8700人,且必须放弃本国的军衔后才能前往芬兰——因为瑞典虽然同情芬兰,但在苏德两大强国的夹击下,非常害怕引火烧身。

英法代表的同盟国本来是承诺给予芬兰援助的,但这个援助提案在内部首先遭遇了两国反对党的反对——英法当时有大量人认为战争已经开始,本国的守卫还自顾不暇,怎么有闲心去支援芬兰。随后又遭遇了苏联的威胁。甚至到后来瑞典也不同意援助的物资和人员从其国家过境前往芬兰,因为纳粹德国此时向瑞典发出正式照会,要求他们不得接受或哪怕转手同盟国的军援,否则就意味着战争。

于是当时的芬兰面临了空前的外援绝境,纳粹德国伙同苏联决定作壁上观的,瑞典虽然真心帮助,但国力有限又要优先自保。英法在援助事宜上动作缓慢、且最终口惠而实不至。甚至到了1940年3月,当芬兰总司令曼纳海姆将军通知英法:他们已经与苏军停火,准备接受苦涩的和平,英法给予的回复依然是“援助尚在协调当中。


由于苏芬战争只进行了三个多月,更由于斯大林的提前擘画,让芬兰已经处于孤立无援,不可能得到任何有效援助的孤立境地。

我们对比看,这种处境与乌克兰目前的外交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当下的俄罗斯不仅军事实力逊于当年的苏联,在外交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这个认知上也缺乏斯大林那个级别的战略家。在尽可能断绝乌克兰外援这一点上,俄罗斯从一开始就是没用心做的。

所以经历了之前的波折,美欧对乌克兰的援助一直在增加,截至今年上半年,单美国一家对乌克兰军援月均的实际到账总额就已经达到了30亿欧元以上,《2024年乌克兰安全补充拨款法案》更宣布对乌进行军事及经济援助608.4亿美元。而欧盟方面,与美国不同,欧盟对乌援助承诺总额一直在增加,并在2024年3月就已经超过1500亿欧元,像立陶宛、波兰、瑞典等国家更是已经作出了相似的声明,只要乌克兰还坚持抗战一天,他们就会坚持帮助乌克兰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


苏芬战争时代,准备充分的苏军虽然在具体战术上打的十分粗拙,但在战略上一直毫不含糊的。斯大林这个人,甭管他的执政风格如何,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对战争规模和态势、以及战争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认知的战略指挥者。

苏芬战争开战的当月他常住在自己的办公室的,每天召开会议获取信息,在认识到德式“闪电战”已经无法让芬兰人屈服之后,他果断开始大量向芬兰前线增兵。

你不得不承认,斯大林是个职业玩家。
到了1940年2月,苏联在芬兰调用的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恐怖的300万人。

300万人什么概念?当时芬兰人口一共就300万人。芬兰每个老百姓分一个苏联兵还有富裕。

2022年开始“特殊军事行动”,俄罗斯高层就真的只是想打一场“特殊军事行动”,欧洲和美国之后汹涌而来的援助从一开始就不在俄方的考虑范围内。与斯大林留了势大力沉的后手,一见战事不利果断增兵不同,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把宝全压在了“闪电战”上。

直到写作本文的当下,根据权威分析机构的估测,目前俄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前线所投入的一线地面部队依然只有60万人。当然,这个数字是俄军2022年发动战争时的3倍多。但想要征服比芬兰体量大的多的乌克兰,这个兵力远远不够的。

芬兰当年有300万人口,调动了10%的人口,也即30万人上前线参战,才最终兵源枯竭、被迫议和。而乌克兰是一个人口4000万的大中型国家,即便抛去占10%左右的俄罗斯族裔,其能参与这场战争的“有效人口”依然在3000万以上。我们即便再打个对折,替俄罗斯乐观的估计,乌克兰只能调用5%的人口参战,并最终像芬兰一样兵源枯竭。俄军所要面对的,依然是150万被北约武器武器武装起来保家卫国的乌克兰士兵。
150万人又是什么概念?今年9月,俄罗斯宣布再次扩军18万,扩军后俄军所达到的正规军总规模,刚好也是150万。而从俄罗斯最近的几次扩军限额越来越少这个趋势,你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已经接近极限了。

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俄罗斯确实是一个比乌克兰体量大不少的国家,总人口1.4亿,乌克兰的三倍有余,为什么就不能也动员个5%到10%的人口也上前线,以人海战术给予乌克兰雷霆一击呢?
这其中,除了俄罗斯的工业实力其实早已陈旧孱弱、无法有效武装这么多炮灰之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战争道义性的阻碍。
是的,战争道义性,很多黑暗森林主义者对这个名词嗤之以鼻,但在战争中它是真实发挥作用的。
战争一旦开始,你说服自己的民众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上前线和到遥远的地方去完成一场关乎总统名誉的“特殊军事行动”,这两者的动员能力,完全不是一码事。前者可以直接宣布国家总动员、执行义务兵役制,而后者只能执行事实上的募兵制。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眼下虽然已经陷入战争泥潭,但迟迟不敢发布总动员令,所有寄给适龄男子的征兵令上也只是写着,开出多少的高薪,“如果愿意参军,请于x年x月x日到某征兵站报到。”
俄罗斯高层显然明白,在一场拖延持久、伤亡惨重、且没有宣布正式开战的自己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中,采取强拉壮丁的模式是危险的。不自愿参战的士兵不仅将打击前线的士气,甚至可能诱发倒戈兵变。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俄罗斯目前的城市化率。

历次世界大战当中,俄罗斯和苏联之所以能给人一种军事动员能力极强,动辄千万大军起步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旧日的俄罗斯其城市化率远远落后于西方。虽然人人平等,但无奈地说,动员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平民与动员一个生活在农村的青年,当他们同样战死,给整个社会造成的痛感是截然不同的,城市是一个紧密的、多重组织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高度互联的结构体。一旦应征于城市的青年大规模战死,不仅他们既有的社会岗位无法被及时填充,其高度互联的亲人家属们也会迅速达成共情,大家开始反思这场战争对自身有何意义,如果这个答案不是保卫其自身利益所必须的,那么主动发动战争的政府就将坐在火山口上。

这就是一战时期的沙俄为什么会在1917年顷刻雪崩的原因,沙俄的人海战术一以贯之、高伤亡率也一以贯之,但当强制征兵令从农村发到城市,从田间发到工矿,沙皇惊奇的发现,俄罗斯的工人和市民们全然不像被他们使用了数百年的农奴、农民那般可以随意挥霍,他们不肯默默的填线、默默的死去。于是战争就进行不下去了。

接受一战的这个经验,俄罗斯目前的高层是非常不愿意把征兵令发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超大城市的,很多在俄华人说战争进行了两年多,对他们却几乎没什么影响,大城市马照跑、舞照跳,原因也正在这里——俄罗斯这场特殊军事行动,正在也只能在偏远的乡村进行。
所以我们在计算俄罗斯兵员动员能力时,必须认识到俄军的有效动员人口并不是1.4亿,今日的俄罗斯已经不同于尼古拉二世时代的沙俄、也不同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它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城市人口占了人口总数的85%,其农村人口也就只有2000万人左右。如果再参考5-10%的青年动员率。那么我们会发现,真正能够在俄乌前线参加这场残酷战争的兵源总数,也就是在100-200万之间。

俄罗斯目前的兵员动员能力,其实已经非常逼近这个极限了。这就是为什么俄军在乌军突入库尔斯克,前线兵员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放开手脚征兵。说到底不是大帝心善,而是真的做不到。

所以普京不可能复制斯大林曾经达成的奇迹,无论是装备上的相对优势,还是兵力上的碾压,亦或者让对方外援断绝,都不可能。

那么再让我们来计算一下,如果按照苏芬战争的经验,战争需要造成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迫使乌克兰屈服呢?

苏芬战争中芬兰伤亡七万人才被迫屈服。假设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达到苏芬战争的程度,乌克兰可能会有70万人伤亡,而俄罗斯则可能有320万至380万人伤亡。

在芬兰的7万伤亡中,大约26,000人死亡或失踪。若应用于乌克兰,则伤亡数字可能是70万人,其中26万人可能死亡或失踪。苏联当时的32万至38万伤亡中,12万至16万人死亡或失踪,如今的俄罗斯伤亡可能达到120万至160万死亡或失踪。

当然,这样简单的计算有诸多问题,比如我无论如何不相信,俄罗斯可以承受300万人以上的伤亡代价,还能把这场“特殊军事行动”持续下去,前文所述俄罗斯对这场战争真正有效的可动员人口,就是200万。

真死到那个程度,再愚钝的俄罗斯人都会想,凭啥?

所以俄乌战争注定不会是苏芬战争的翻版,只要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依然坚决,只要对乌克兰的国际援助依然持续,乌克兰人一定做到芬兰人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

只有一种情况能够让这个趋势不会达成,那就是整个西方真的在这个时刻改弦易辙,效仿当年英法瑞抛弃芬兰一样抛弃乌克兰,甚至像希特勒当时所做的一般,以调停为名,强行逼迫芬兰吞下媾和的苦果。
而这种结局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苏芬战争之后的二战和冷战的无数悲剧,已经告诫人们了。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时此刻不愿意花的钱,此刻不愿意流的血,一定会在彼时彼刻用更多的钱、更多的血加倍奉还。

哪怕是芬兰当年功败垂成的抵抗,至少也保住了自身的独立,奠定了无数代后来人的幸福。
它难道不值得吗?
结尾还是要说说昨天那篇文章,文章发出去后很多挺川的朋友直接要跟我绝交了。其实我想表达的态度依然是很温和的——

我是变得不太喜欢川普这个人了,但我也没有认为哈里斯有多好,本届美国大选,美国人要在两害之间取一个轻的。这就是西方民主制度里的常态。

只是,我认为,一个要在21世纪让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的人,就像在21世纪还坚持地平论的人一样有点疯狂。而这个错误先于保守主义或者激进主义,就像对一个天文学家来说,地平论的错误先于火箭到底用工质燃料还是核能推动的争论一样。

他当然有坚持自己主张的自由,只是这样的特朗普此刻并不适合当上美国总统,就像你不该让一个地平论者去开宇航船一样,专业过于不对口了。

但是,如果一个月后选票结果一出,美国老百姓最终还是选了川普上台,或者选了哈里斯上台,无论哪个我都能接受——毕竟这说到底是美国人自己的事,与我们其实关系不大。

这就像俄乌战争中,是否坚持抵抗,也是乌克兰人民自己的事情一样。

苦难和幸福,最终都是每个人的自我选择,天助自助者。

而我也愿意相信,无论是哈里斯还是特朗普上台,其造成的影响都没有其反对者所渲染的那么严重,哈里斯上台以后也不可能让美国变成地狱,就像特朗普上台之后也未必敢彻底断了对乌援助。

但他们不敢的原因是什么?是制度。
我们应该更相信制度和文化的力量,没有人是天生的圣贤或伟人,他们只是在制度的笼子中做了他们该做的事。
所以我们也不应当把盲目的崇拜交给某个个体,正如我们不应出于对另一个候选者的痛恨或恐惧死心塌地的导向一方一样。
在选择中,仍能保持自己的理性与判断的自由,这就像一个捍卫自由的战士握紧自己手中的枪一样。

结尾我想用曼纳海姆将军当年在内无兵源、外断军援、面对数百万敌军汹汹压境时说的那句话做结,苏芬战争芬兰虽然战败,但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虽败犹荣:

大炮、防线、国际援助,这些都不重要。一个士兵必须意识到,他,正在保卫自己的祖国。

愿上帝帮助那些愿意以慷慨和勇气去捍卫自己和他人自由与权益的人们。
全文完
本文5000字,感谢读完。结尾还是想说,我不想和很多依然挺川的朋友交恶。除了某些不可动摇的信念之外,我的观点是常常随着很多具体情况而改变的。
我希望所有我的朋友与我和平讨论。宽容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的。
无论是否观点向左,是否要作别,我都感谢您长期的支持与关注,我珍惜与每个曾支持我的朋友的友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忘川边的但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