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word版115页图文并茂(可编辑、可下载)

正哥推荐:
欢迎大家加入2021年度《工程实战参考》百度网盘会员,加正哥百度网盘好友,共享自动更新文件夹,总共15个月(2020.10~2021.12)《工程实战参考》资料(内容为建筑工程),随时一键全部保存下载。
会员加入办法请点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文末有下载方式

工程人,这5个优质实战公众号必须关注!

节选:
2021年度《工程实战参考》百度网盘会员

2)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
3)坡顶荷载过大,如建筑物距离较近,而且又无挡土墙;坡顶堆料过多;坡顶施工振动荷载过多、过大,都可能造成边坡的失稳而塌方或滑坡;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
1)基坑开挖前应仔细研究地质资料,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设计不同坡度;
2)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基坑(槽)四周或两侧要挖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500mm。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完成(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
3)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两侧设置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4)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
5)若发生塌方时应立即停止开挖,立即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将坡脚塌方清除,确定支护稳定后继续开挖。
(二)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如图2、图3)
现象: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原因分析: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处理方法:
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原因分析:
1)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纵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
2)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
3)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
4)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
5)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
6)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7)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定位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防治措施:
1)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
2)按设计图纸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
3)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用定位箍筋固定;
4)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应牢固,绑点不得遗漏;
5)柱、墙钢筋骨架侧面的垫块应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6)在梁柱交接处应用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2021年度《工程实战参考》百度网盘会员

这5个工程类微信公众号,立足实战,追求实用,值得关注!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处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处钢筋较为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核心部位钢筋绑扎困难的局面,因此在绑扎时经常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防治措施:
1)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处钢筋绑扎顺序;
2)纵横向框架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框架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纵向钢筋进行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框架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于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绑扎顺序颠倒,即按“先纵后横”进行绑扎即可;
3)当梁柱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时,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U”型箍,套入后焊牢箍筋搭接接头。

篇幅太长,115页,超实用,以下略。。。。。。


学习价值极大


未完

其他太多省略
 ~~~

040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word版115页图文并茂

资料下载方式

点下面关注微信公众号:
工程实战参考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质量通病0402

3天内下载,手慢无

点击关注以下5个实用工程类微信公众号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会员加入办法请点:

左下角“阅读原文”

点个右下角在看,以示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