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楼宇烈|不懂中医,就难懂中国!要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

楼宇烈 万医通鉴 2022-04-01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经济发达、体量庞大,更在于文化繁荣、垂范万邦。在中国日渐崛起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除百年文化悲情,重塑文化自信,迎接中国的伟大复兴?
➤ 中医或许就是一个突破口!
由于自己长期从事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我自己对中医的问题产生了很多的思考。
中国的中医不是单纯的疾病医学,而是具有丰富人文文化内涵,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一门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具体的实践者。所以我一直在讲,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只有通过医学,医学在实践的层面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
所以学中国传统文化,学中国哲学如果不懂一点中医的话,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理论的层面不可能有感性的认识。
➤ 中医能找回传统文化的“魂魄”
如果让我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我会用四个字——失魂落魄。我们要把魂重新找回来,整个国家才能体魄强健。
近代以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在战火与思想变革中逐步瓦解。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体西用”“托古改制”“打倒‘孔家店’”等口号相继被提出,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制度再到思想意识的变革。
传统文化的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变革中逐步沦陷,西方的思想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用西方观念衡量中国文化的结果,就是让我们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一个包袱。
一个民族要真正走向现代化,必须根植于自己的传统与文化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已是“失魂落魄”,我们必须要把“魂魄”重新找回来。
“魂”即是“道”,是人对宇宙万物的根本认识,它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某种核心价值的内容。圣人之道,就一个字——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儒释道三教都强调“中”。儒家讲“致中和”。
《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各在其位,万物各得其所。
道家曰“守中”。《道德经》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佛教讲“空中”。佛教经典《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意思是,我们一方面要看破这个虚幻不实、无常的世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假名”,也就是幻影。
那么“中”的智慧又是什么呢?所谓天下有道,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即为“中”《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无为”,提倡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事物的天然本性,中国人常说“尽人事,听天命”,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中医养生理论中最根本的一条——顺其自然。《黄帝内经·灵枢经·本神篇》里讲:“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顺时养生,根据阴阳五行、虚实寒热等理论,使人体的五脏六腑与情志保持中正平和。
中医的草药、虫药、矿物药皆来自于自然,中医也非常注重四季、时辰、气候的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顺其自然的中医养生理念强调不能过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吕氏春秋》指出“勿以厚生而害生”。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明死生之分,太看重自己的身体了,拼命地补养,反倒害了“生”。
➤ 中医能反映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 
如果不懂得中医的,就把握不住中国哲学的基础,就体会不到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整体观 


中国哲学强调整体关联与动态平衡,而中医的理论体系正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用这样一种整体的辩证方式来看待生命体,应该说是中医最根本的基点之一。
中医治病绝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种整体的调适,讲究固本培元,标本兼治。
中医的药方也特别重视主药与辅药,讲究君臣佐使,通过配伍产生的整体效果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
现代医学把中医的很多理念都解构了比如给中医分科,实际上是不符合中医特点的,诚如宋代文豪苏东坡所言:“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分科而医,医之衰也。

➤直觉思维 
中国哲学强调直觉思维,对应中医的“望闻问切”。理性和直觉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现代科学思维重视理性,贬低直觉,认为直觉没有科学依据。这种误读不破除,恢复文化自信无从谈起
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对重视直觉,并强调将这种直觉认识上升到“道”的层面。苏东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中国古画画意不画形,寄托的是一种意境,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这其中的意境和道理,都是需要悟的,而这种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我们常说的“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论语》讲认识世界要“下学上达”,下学可言传,可践行。而上达则需要体悟,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 中医可体现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 
要想恢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必须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的有效性,中医就是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手段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道”和“艺”两个层面,“道”是人对宇宙万物的根本认识,“艺”则是这种认识反映出来的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是明道、行道、传道,其人生境界以求道、悟道、证道为根本。
“道”和“艺”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儒家强调的“上达”和“下学”之间的关系。上达者,达的是天道、性命等,“下学”者,学习的是具体技艺和日常生活等,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
下学必须要上达,上达也必须落实到下学,换而言之,“道”可以统“艺”,由“艺”也可以臻“道”。
我一直对我的学生强调,他们一定要学两个“yi”一个是中医的“医”一个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艺”,通过这两个“yi”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价值在什么地方,特征在什么地方。
中医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整体关联、动态平衡、顺应自然、中和为用、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等理念为内核,
从整体生命观出发构建起一整套有关摄生、持生、达生、养生、强生、尊生、贵生等等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用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这是非常完整的,从治未病到治已病都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和方法,中医跟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思想,道合理同,道理完全是一致的,密切关联的。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
中医的养生理念和治疗手段能帮助人们恢复健康,人们可以通过中医养生和治疗疾病的直观体验来体会阴阳五行、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和“道”的意义,同时也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
认识中医,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恢复中国文化的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要得到重新认识,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赖于中医的复兴。

➤庚子大疫《讨网红檄》➤已遭删帖,发送“檄文”可获取原文图片


相关文章:


➤上古篇:人文始祖,医学起源之伏羲制九针(附医案)


中古篇:医学之圣,经方之祖之东汉张仲景(附治胃痛验方)


近古篇:得众动天,力挽狂澜,匡扶中医之民国施今墨(附淋证结石方)


中古篇:南药始祖,济世医仙之西晋道医潘茂名(附素女合欢丹)


上古篇:中药鼻祖,药祖圣地之上古桐君老人(附糖尿病验方)


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中医也能在舆论阵地上占了上风。


反辟谣,中医倒背控水急救法——中医人难道真的忍心被剥夺舆论终身吗?


南京人民挺住,疫苗不防传染,但是防重症;不防重症,但是防死亡;如果不防死亡,那么一定防中药。


➤溺死中医?全面转移战线:疫情防控合理化建议征集来了!


万千中医人,无不感动落泪,人民日报:中医药在两次抗疫中的卓越表现?


疫情防控合理化建议:全民中药防控疫情,才是最科学的抗疫手段!!


➤一场疫情引发的中医复兴思考之《告中华儿女书》

疫情引发的思考与内幕——《灵魂十问》之中西医之争

习近平:论中医。


➤上海松江区中心医院一女护士确诊,已全程接种疫苗!上海一地升为中风险地区


➤帝国地坟场:美国打阿富汗20年,最大的输家是公知,却便宜了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本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人民日报 | 证据来了!美专家是“合成冠状病毒第一人”

➤中医发明了痘苗——说说痘苗的发展史与疫苗今生前世

➤与虎谋皮——复兴中医的希望在民间,而不是向西方医学靠拢!

➤让中医药飞向全国,走向世界|欧美各国悄悄使用中医药防控疫情

➤德尔塔病毒猎手张忠德——“德叔”平安返穗:对战“德尔塔”。


➤世界第一伪善,比尔盖茨的人类减少计划。


➤三十功名尘与土,数万医书传春秋——宏扬中医文化,时不我待!


➤为了抑制中国崛起,美国两次发动生物战,均遭中医成功阻击


➤人民日报: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互联网天下第一文|阅读量数百亿,无人不识,你不承认都不行!


如有需要明代吴又可《瘟疫论》高清电子书,关注本公众号,发送消息“吴又可”“瘟疫论”,即可获取下载!


如有需要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宋版电子书,关注本公众号,发送消息“孙真人”“孙思邈”“药王”,即可获取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