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老佳作连载5 | 创业艰难百战多!我国有机硅工业初创期(上)
上一期连载,我们介绍了本书第四部分——我国有机硅工业的探索期。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到1955年左右,我国进入了有机硅工业的初创期。创业艰难百战多,一起回顾老一辈化工人的追梦之路!本期介绍上半部分。
《有机硅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傅积赉先生著注:傅老原版著作成书于2015年6月,请以当时的视角阅读以下文字
涉及相关企业的重要近况,SAGSI团队为您适当补充,本文所使用的图片来源为原著及网络。
初创期(1)
第一个有机硅产品:
耐500℃高温涂料
根据有限的技术信息,此涂料要用正硅酸乙酯作原料与镁及氯苯合成苯基乙氧基硅烷,然后水解缩聚,再与聚酯树脂、铝粉混配。合成的方法不同于一般要用易燃的乙醚等极性溶剂的经典的格氏法,而是用大量的正硅酸乙酯作反应介质兼溶剂。仿制工作牵涉的工艺过程比较多,在组长杨冬麟同志安排下苏家齐、刘静萍、王淮云、郝瑞霞等分头进行工作。图片为20世纪40年代苏联第一代米格战斗机,曾大量生产并装备我国,成为中国人民空军早期重要装备,图源网络。
杨冬麟(1927-2003)
为了获得一定量的四氯化硅,在一间实验室里的多个实验桌上装了好几套瓷管同时工作。说起来反应并不复杂,但氯化反应中会生成堵塞管道的三氯化铁,经常要疏通。还由于连接用的普通橡皮塞和橡胶管等不耐氯气腐蚀,要戴着防毒面具进行更换。有时汗水水汽凝结在护目镜上,影响操作,而不得不摘下面具憋住呼吸进行操作。实验室的通风装置负荷小,屋里经常充斥着腐蚀性极强的氯气,使穿着的用直接染料刚果红染的衣裤都薰成了蓝色。四氯化硅的酯化由苏家齐、刘静萍等制备。在制得一定量的原料后大家再轮班用格氏法合成苯基乙氧基硅烷,然后进行水解、缩聚。就这样一步一步直到耐高温涂料的制作完成。在试制过程中遇到漆膜冲击强度不达标的问题,刘广林同志发现与试样制备有关。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室内的试制任务。编者注:此处笔者指本书原作者傅积赉先生,下同。
初创期(2)
国内第一个有机硅生产车间
图源:网易
初创期(3)
初创期工业部门首要任务:
开发合用的有机硅单体
杨大海(1921-1990)
初创期(4)
选择甲基氯硅烷
作为合成硅油、硅橡胶最基本单体
制造硅油和硅橡胶需要大量纯净的二官能的单体。当时可以考虑的是走乙基系列路线,继续合成二乙基二氯硅烷。原因之一是原料氯乙烷的沸点比氯甲烷高;之二是生产的主产物二乙基二氯硅烷的沸点(沸点摄氏129℃)与其同系物乙基三氯硅烷的沸点(沸点摄氏97.9℃)有约30℃的差距,易于分离,容易获得较纯的二乙基二氯硅烷。但是考虑到一个硅原子上有两个碳原子的乙基的耐热性不如一个碳原子的甲基,所以还是应该选择性能好的甲基系列的路线。
但从选择甲基氯硅烷单体合成到高聚物的制取有很多技术关键需要解决。当时预计到的比较难的技术问题就有,如合成甲基氯硅烷采用什么样的高效催化剂才能保证二甲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高;气固相放热反应采用何种形式的反应器等。这些都是外国公司的技术秘密。再就是一甲基三氯硅烷的沸点(66℃)与二甲基二氯硅烷的沸点(70.2℃)相差只有4.1℃,要制得纯净的二甲基二氯硅烷在当时的条件下有极大的难度。
编者注:二甲基二氯硅烷,又名二氯二甲基硅烷,关于其“前世今生”和制备方法,我们这篇文章讲得很清楚,点击链接了解吧!
在杨大海工程师领导下,经过技术路线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决定迎难而上。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硅粉在氯化亚铜催化剂存在下,于螺带式搅拌反应器中通氯甲烷进行合成的路线虽然比较复杂但还是可行的。
反应启动阶段氯化亚铜与硅作用,还原出来的新生铜分布在硅粉上比较新鲜,也比较均匀,催化作用应该比较好;螺带式搅拌反应器能使反应介质的热传导比较均匀。为了早日得到甲基氯硅烷和纯净的二甲基二氯硅烷,尽快创造实验条件开展试验。在机修车间老师傅们的努力下,小型螺带式搅拌反应器制造出来了。
但试验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影响关键组分二甲基二氯硅烷含量的因素很多,如:原料硅的品位和催化剂选择及活性等都花了很多试验的时间。在实验室内要将小型螺带式搅拌反应器的整体反应温度保持恒定、不使过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专题组人员不断改进和精心操作下,微黄色、有强烈刺激味的甲基氯硅烷终于出现在收集槽中,合成反应获得了初步成功。随后,通过一系列的重复、验证、条件试验,确定了比较优化的工艺条件。
在实验室里要将沸点差只有4.1℃的一甲基三氯硅烷和二甲基二氯硅烷进行分离在当时也是个大难题,因为当时单体数量实在太少。开始,是靠测定生成的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的氯含量来大致判断反应的好坏。后来在单体的量稍多的情况下,改用精密分馏,将所得的各个馏分进行含氯量测定的办法。于是先是制作一个用手工绕制的玻丝螺旋填料填充的精密精馏塔,将每次合成所得的单体进行精馏,结合氯含量分析,具体了解二甲基二氯硅烷馏分的质量和数量以知道合成反应的结果。当时没有色谱仪,只能合成一次精馏一次,分析多次以判断合成试验的结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的操作着实费了不少功夫。
编者注:色谱仪,为进行色谱分离分析用的装置。包括进样系统、检测系统、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流动相控制系统等。
现代的色谱仪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凝胶色谱仪等。这些色谱仪广泛地用于化学产品,高分子材料的某种含量的分析,凝胶色谱还可以测定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图片:现代常用色谱仪,图源网络。
中国有机硅工业发展的探索期已经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下期开始我们将进入中国有机硅工业发展的初创期。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傅积赉先生小传
傅积赉(1929-2020)先生,是我国有机硅工业的重要奠基人、有机硅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院长、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正局级)。
傅积赉先生大事记:
1929年,出生于浙江镇海。
1952年,毕业于南通学院染化工程系。
1952年起,亲身参与新中国有机硅工业的创建与发展,历任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有机硅研究室主任、生产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院长、院长等职。
1992年退休后,先生笔耕不辍,在年过八旬、身体有恙的情况下,傅积赉先生仍亲自组织撰写《有机硅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书,为我国有机硅工业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通知
往期推荐
1. 西南地区工业硅减产将扩大?14000会是DMC的支撑位吗?最新有机硅报价及市场分析!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