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o.79 【吕功杰】用「戒定慧」学佛法与投资

Editor's Note

古有释迦牟尼佛,求法之路见自性; 今有巴芒唐指导,投资之路行不难。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路漫漫 Author 吕功杰


      缘  起
佛法与投资

缘起,接触佛法有六、七年了,当时处于内心的低谷期,一束儿佛光照进了我心,其后几年对我的内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给了我宏大的世界观,让我用宏大的视角观察着这生命中的一切幻化,让我以一种中道观,不过度悲伤、不过度欢喜,面对着这一切无常的变化。带着一种觉知力去面对周遭发生的一切,内心更加的淡然。虽然我只能明白短短的几句经文,但它给我带来的影响是莫大的。


初始老唐是在2020年,后来又陆续进了圈子、星球、书院,在初识老唐之前,自己做过基金定投,追过热门基金,面对起起伏伏的波动心不能安定,接触过老唐“别瞅傻子,瞅地”这句话,当下就悟了,这不就是投资的本质吗!随后持续3年抛书房的旧文、分析企业的文章、打印唐朝文集(准备当传家宝,偷笑~)耳熏目然老唐的敦敦教导,明白了“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的道理,于是便决定开一个公众号记录自己的思考、学习过程。


老唐的理念汇集与这本《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文中简称《价投二》),在人心浮躁地股市,它如一股儿清流,沁人心脾。借老唐的新书出版,鼓励大家输出读后感之际,我也鼓起勇气水一文,就像老唐说的无论入选与否,最大的受益者都是自己。梳理一篇对投资理念的理解,把自己在书房学习所思所想写一篇作文,和以往的考试不同,不给自己设限,想到哪写到哪,尽量多的回顾之前投资心路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三天也好、十天也好,把所思所想梳理完毕为止。


借机也把自己喜爱的佛法和投资结合一下,未来自己回头来给自己阅卷的时候也能从中看到有价值的东西。有人说每一篇文章最后的读者都是自己,希望接此机会多汇总一些今后对自己投资有价值的内容吧。这就是本篇文章的缘起。


对于投资所需要的理念及知识,《价投二》无不一一概括,每每读到某某页的、某某段话,都有拍大腿之感,写的太好了,简单的文字描述的投资之道。于是忍不住多摘抄了一些书中的精华,导致此文篇幅过长,达到两三万字之多,当然大多都是巴芒唐的智慧,我只是搬运整理成文。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终身,对于投资需要的知识、都超不出这本书的范畴,学投资读此一本书📖足矣。


愿一生都做所爱之事,无论年纪几何,无论成就与否,都矢志不渝。



佛法与投资



    自小在农村长大,看惯了春种秋收,这些再自然不过的道理,蕴含着事物的本质。一年有四季,首先需要有种子,农民们勤勤恳恳按照节气播种,脚踏实地在田间耕作,期间需要有适合它的土壤,需要有阳光、雨露,需要因缘具足之后才会长出果实。初识唐师之时,因一句别瞅傻子,瞅地。就坚信这是正确的自然之道、投资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生于天地之间,这个天地宇宙万物背后的道是自洽的,是自然而然的。

我们只有顺应了自然的规律,才有可能驾驭自然,才有可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从2017年初识领导时,因领导听她哥哥推荐买入基金,被套将近50%,我便接触到了投资,学习基金定投,用定投的方法把领导的基金挽救了回来,而后学习理财书籍,其中《小狗钱钱》对我的理财观念影响很大,它让我形成了努力积攒金钱,让自己的鹅下更多的金蛋,其后一两年定投中证500、医药100等指数基金后,感觉赚钱也不是那么难,便跃跃欲试的再完全不懂的情况下,跟风买了券商、传媒等基金坐了一轮过山车。


后来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发现了老唐的公众号【唐书房】,关注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感觉这不就是我要找的“财富密码”嘛。尤其是看了老唐分众传媒的整个持有过程,当初的误判,到调整再后来获利卖出。有分析有思考,有很强的逻辑支撑着整个投资。我便第一次开户买入分众传媒,并持有到老唐卖出时相继卖出。第一次尝到了投资的乐趣,虽然当时还不具备分分析企业的能力(其实现在也不具备,偷笑~),但是那感觉不一样,就像一个农民种下一棵果树,认真耕作,历经四季变换,在一个午后熟了的果实自然地掉落到了框中。种过地的都知道,果子自然长熟后就会掉落,那样的果子是最甜的,这样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我家桃园、苹果园捡果子的场景,让我更明白了投资的真谛亦是如此,别瞅傻子,瞅地。


摘录一段大自然教会我们的道理:

⬇ ⬇ ⬇

早晨看到路边飘落的树叶,联想到股市,大树每年都会在秋冬季落叶,在春天重新长满树叶,只要这个大树的根儿是健康的,枝干是健康的,落叶对于它来说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像太阳每天会升起落下一样。


但在股市,企业就好比一颗颗大树,市场的各种消息就好比是一阵阵的风,树叶随风飘落,人们就会过度悲观/恐慌,人们过度关注表面,而不去关注树叶背后的主体大树即企业,大树只要是健康的,即企业赚的是真实的增长是真实可持续的,即便树叶都落完了,来年开春也一样会枝繁叶茂。


对于刚入市的我来说也是爱时不时的去看看树叶即股价的波动,这个我也慢慢的在避免,一颗大树不可能一阵风就倒塌,除非它的根儿出了问题,更多的时候我愿意去花时问研究企业的本质,这样去发现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大树存在而且拿它们于同行比较,看看哪棵才是你能依靠的、可以放心乘凉、放心安睡的。


—— 随笔感悟,愿自己能够慢慢变富。

当然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不一定能在股市赚到钱。要是这样的话炒股的农民都能赚到钱了,很多道理没有经历过,没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就像《天道》中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的悟到的,你给了我,我也拿不住。那不是我们的道,更不是我们的觉到,悟到的,所以我们拿不住,我们能拿住的,只是我们觉到的,悟到的。


所以,我决定写一个公众号记录自己投资的心路历程,用于反观总结。很多知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易懂的讲给别人听,证明你真的懂了。


就像芒格说的:

教学就像写作一样,帮助我发展和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查理把这种现象称为猩猩效应:如果你和一只猩猩坐在一起,向它仔细解释你所珍视的一个想法,你可能会留下一只迷惑不解的灵长类动物,但你自己的思维会更清晰。

所以我时常把认知到的知识讲给他人并记录下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收到《价投二》读完之后,感觉原本脑子里零零碎碎的投资知识,都被一根线串连到起来,它对投资之人的价值譬如学佛之人得到一部《金刚经》一样珍贵。在很多年前,我在内心的死胡同里走不出来时,一束儿佛光照进了我的内心,让我学会了时常观照内心,让我越来越能淡然的面对生命的一切。


如今《价投二》亦如一股儿清流,在这追涨杀跌的股市,给人一种直指本质,可以参考和践行的实用指南。所涉及的估值就是比较,面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选择也颇具指导意义。




佛法与投资


学习投资和学习佛法,我觉得有相同之处,如佛法中的三无漏学戒、定、慧,用到投资中亦是一种良方。


佛法讲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因定开慧。先有戒律,才能有定力,如果没有戒律,就很难说有定力。通过修定,去烦恼开智慧,解脱放下。心静则定,定则智慧现,智慧现则理明。


我们若用定学,扫除妄念,归到一个正念,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真心的灵光,自然显露,这时也如明镜照物无遗,这就叫做慧学。


全部佛法的纲要,说起来只有三个字:戒、定、慧。释迦世尊说法49年,讲经300余会,都是说的这三种法。

            戒
以戒为师 严格执行

❖「到买点买、到卖点卖、中间呆坐不动」

快到买点或者卖点是最容易让人想去盯盘了,这个时候最容易不按纪律操作了,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反正差不多了,万一错过了怎么办,等等想法就冒出来了,要是每次都这样想,差一点无所谓,就会越差越离谱。怕就怕有的人太“聪明”,会根据情况“实时、灵活、机动的”调整。那就瞬间从市场先生的交易对手,变成了市场先生的提线木偶。


就像书房有一段描述褚时健种橙子那一段话:

记者问:为什么种树苗的坑要规定成这个尺寸?

褚时健:其实也没啥科学依据,比这个标准大一点,小一点都没问题。但是如果没个标准,农民可能会错的很离谱。

卖出标准就像褚时健给农民规定的果树坑一样,本来稍大点稍小点都没啥问题。

但必须规定成准确的、呆板的、不知变通的标准,否则自己就会在近因效应的干扰下,乱来一通,会「错的很离谱」,千万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定力。你我皆凡人,不可能不受干扰的。巴神芒格老唐不行。我更不行。


所以努力练熟老唐的太祖长拳,练成肌肉记忆、条件反射,练到不需要过脑,然后就可以省下一点儿脑花去研究企业、财报。


所以,严格按照老唐的“呆板的、不知变通的”折扣规则:

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买入;当年50倍pe或三年后合理估值上限的150%卖出(孰低);期间波动不关我事。

这个规则,经得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逻辑拷问,也综合考虑了成长、折现、安全边际、回报要求及实现概率五大因素,所以我现在只是照章办事,不寻求每次都占“尽”好处,但求每次都有好处可占。


❖「远离杠杆、只用至少三年以上的闲钱投资

从不预测顶或底,相信购买股票是购买企业真金白银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去掏其他股民的腰包,相信资本永不眠、恐慌过后日印200张百元大钞的印钞机一定会比日印100张百元大钞的印钞机市场价格高。


过度使用杠杆绝对是一个负面因素。由此可以推断,买入有着巨额负债的企业会让你陷人麻烦,这就像是开车上路,而方向盘上绑着一把指向你心脏的匕首。如果你这样开车,你会成为一名更优秀的驾驶员,对此我可以向你打包票。你开车时会格外小心。但终有一天你的车子会开过一个小坑,或者一小块冰块,你会因此惊出身冷汗。你出事故的概率会比别人小,但一旦遇到事故,你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巴神对于杠杆的论述,堪称经典。想想现在的某大地产,几亿的资产,几万亿的负债。这样的企业资产结构存在巨大的隐患。


❖「不懂不做,坚守自己的能力圈」

我不懂的东西很多,好在我懂的东西足够用了。世界如此之大,几乎所有公司都是公众持股的。所有的美国公司,随便挑。首先,有些东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不能做。


有些东西是你能看懂的。可口可乐,是我们都能看懂的,谁都能看懂。可口可乐这个产品从1886年起基本没变过。可口可乐的生意很简单,但是不容易。我不喜欢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会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


有的生意,我看不出来十年后会怎样,我不买。一只股票,假设从明天起组约股票交易所关门五年,我就不愿意持有了,这样的股票,我不买。远离坏企业当你在厨房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你很快就会发现它的亲戚们。


❖「守正守正,永远做正确的事」

很多高人都喜欢说“守正用奇”这个词。依照我的理解,这种说法主要是在强调“我常常会用奇兵”,守正只是个铺垫。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不太认可这个词汇。我认为投资要做的就是“守正守正”,对我等最合适的就是忘了“奇”,不想“奇”,踏踏实实学习曾国藩的扎硬寨,打呆仗,一个战壕,一个城池地往前拱。

            定
定能生静 静心学习

「定能生静,静下来学习企业、财报知识等」在我们选对了公司的前提下(注意这是根本、不然没有意义,需要符合老唐的三大前提),明确我们赚钱的过程就是: 95%时间股价波动时的等待+忍耐 + 5%上涨=赚钱 。


大概算一下,量化一下这样比较清楚: 也就是一年365天×0.05=18天。 我们这18天赚钱,其余时间就是等待+忍耐, 明确等待+忍耐是必然过程,理所应当的坦然处之。


对了,这18天啥时候来不是以一年为单位,至少3年,也就是这18天×3=54天的上涨,会出现在3年内的1095天的任何一天 。

等待忍耐的这1041天,就日拱一卒地学习,看财报、分析企业,形成我们的能力圈。


巴菲特十几岁的时候明白了投资的道理后,便认为自己将来会很富有。巴神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以我自己的理解,把投资当成一生都要去践行的财富观念,始终把资产放置在优秀的公司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巴菲特用几十年的时间践行着这一真谛。


有人问巴菲特,如何成为更好的投资者呢?是否跟天赋有关呢?


巴菲特的回答大意是:读你所能读的所以相关书籍,让充满不同想法的知识充满你的大脑,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我所获取的关于企业信息的渠道并不比你多,同样是阅读企业财务报表。然后用你能承受了的小部分资金去实践,就好比看言情小说,和真去谈恋爱是不同的。


问:和身处华尔街相比,住在偏远的小城市有什么好处?

巴菲特:思考投资的最佳方法还是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想。在华尔街,你觉得每天不做点什么都不行。在一个人们每五分钟就来回喊报价的环境里,在一个别人总把各种报告塞到你面前的环境里,很难做到持有不动。华尔街靠折腾赚钱,我靠不折腾赚钱。任何刺激你瞎折腾的环境、都要远离。  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环境。


道理很简单,确不容易实现。去投你能看得懂的企业,不懂不投。掷心一处,在定静中去深入学习,日拱一卒。


多看多闻,才能理解各个生意的本质、行业的特性、公司的优劣,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把资本市场的各路前辈大神走过的路领悟一遍,从中学习吸取教训,资本市场没有新鲜事,学会守住自己的本心、守住那份正,坚决不用,变化的市场,也有不变的本质。长期关注什么就会收获什么,长期看盘收获的就会是一场空,就好比拔苗助长,天天想着多涨一些,不涨就去干预,这样只会错过一次又一次成长的机会。

            慧
定静生慧 了然通达

「通过长期掷心一处地、在定静中深度学习,明白投资之道」让我们沿着大师们的足迹,学习感悟投资中的智慧。


彼得林奇的智慧:“别着急,人生只需要富一次。”“投资真的很简单:你只需要找到一些你掌握很多信息并且能理解的好公司,然后和这些公司绑在一起就行了。就是这样。”


费雪的智慧:重视公司的产业前景、业务、管理及盈利增长能力;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太过分散,势必买人许多了解不充分的公司股票,结果可能比集中还要危险。真正优秀的数量极少,发现后要长期持有,仅仅因为盈利一定幅度就卖出是愚蠢的。


只有在三种情形下才考虑卖出:①原始买入所犯下的错误情况越来越明显;②公司营运每况愈下;③发现另一家更好的公司。否则,卖出时机几乎永远不会到来。

查理-芒格的智慧:“好企业和差企业的区别在于,在好企业里,你会做出一个接一个的轻松决定,而差企业的决定常常是在不同的痛苦之间做选择。”“如果我知道我将要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会往那里去。”我们就像刺猬,只会一招,就是寻找成本低于3%的浮存金,然后把它投向能产生13%回报的企业”。


巴菲特并不是天赋异禀,也不是突然顿悟。他也是从普通人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也犯过大多数普通人会犯的错误,走过大多数普通人走过的弯路。芒格也并非一开始就是知识渊博和见识广泛的。他也是有过看错企业最终认赔离开的惨痛经历,后来才有了这样的真知灼见,从而会影响巴菲特走上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的企业的道路。


巴菲特的智慧:巴菲特投资体系的转变,因一笔最烂的投资说起,它就是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是的,你没听错。就是现在巴菲特亿万财富的投资帝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当它还是一家纺织厂的时候,巴菲特以远低于净流动资产的价格买进,以为捡了大便宜。结果他经历了卖资产,换管理层,裁员等一番挣扎后,以远低于净流动资产的价格卖出。近乎免费获得的机器,卖出是也是免费的。甚至连运费都不够。在经历过惨痛的教训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购买廉价的坏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优质企业。看似便宜的公司其实不便宜。它需要解决一个有一个的麻烦,就像厨房里有一只蟑螂,就不可能只有一只。芒格用自己做律师的经验告诉巴菲特:你不可能通过和烂人打交道做成一笔好生意。


思想分叉、费雪的影响:重视产业前景,业务,管理,盈利增长能力,把公司管理阶层必须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作为选股条件。后来巴菲特投资喜诗糖果后,发现买下显而易见的好业务并陪伴它成长,远比买个烂公司整日想着怎么把它清理掉愉快得多。


只要你愿意寻找好企业,你有一个企业天生就注定优秀,稍加学习就能够确定它能够持续赚取自由现金流,完全不需要处理设备、清空存货,也不需要解雇员工,甚至往往还需要增加员工,增加薪水,多发奖金。你几乎百分之百的确定,他的能力就是比对手强,比如著名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店B夫人,大都会的汤姆墨菲等。


关于巴菲特的进化,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这样写道:我们起初是格雷厄姆的信徒,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慢慢地,我们培养出了更好的眼光。我们发现,有的股票虽然价格是其账面净资产价值的两三倍,但仍然是非常便宜的,因为该公司的市场地位隐含着成长惯性,它的某个管理人员可能非常优秀,或者整个管理体系非常出色等。一旦我们突破了格雷厄姆的局限性,用那些可能吓坏格雷厄姆的标准来定义便宜的股票,我们开始考虑那些更为优质的企业。伯克希尔数千亿美元资产的大部分来自这些优质企业。


巴菲特不仅学习了菲利普·费雪的理论和逻辑,还遇到一位好朋友,用真实的投资实践给巴菲特演示了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的成功之道。这位好朋友就是查理·芒格。芒格使用的是“伴随优质企业成长”的思维方式,完全没有经历巴菲特投资 “烟蒂”企业伴随的处理资产、更换管理层解雇员工等一系列烦心事。这对于烦透了 “破产清算人”角色的巴菲特,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吸引力。


巴菲特将思路调整为 “股权代表企业(未来收益索取权)的一部分,企业今天账面上拥有多少资产,就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企业靠什么嫌钱,今后能够赚到多少钱,其中生少钱可以拿来供股东分配。投资者思考的重心自然而然地从 “现在拥有”转向 “未来盈利”


巴菲特说:芒格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为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进化的核心标志,是巴菲特开始摆脱对账面资产的关注,转而寻找“经济商誉”。现在特别倾向于那些因为拥有可持续的经济商誉而对有形资产需求很小的企业。


在 1985 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再一次阐述了经济商誉的价值。公司只需运用少量增量资金便能大幅提高盈利能力,它很好地解释了经济商誉在通帐时期的巨大魅力。


“经济商誉”这个概念,用来代表没有被记录在一家公司资产负债表里,但却实实在在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隐藏资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开个面馆,账面记录的资产是房租、装修、锅碗瓢盆,但你做出来的面就是好吃,特别招顾客喜欢,那么你这个做面的手艺,就是面馆的 “经济商誉”,是“不记录在企业资产负债表里,但却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隐蔽资产”。


1990年4月18日,巴菲特在斯坦福商学院演讲时说:

“如果一家企业赚取一定的利润,其他条件相等,这家企业的资产越少,其价值就越高,这真是一种矛盾,你不会从账本中看到这一点。真正让人期待的企业,是那种无须提供任何资本便能运作的企业。因为已经证实,仅靠金钱无法在与该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这样的企业就是伟大的企业。


这种经济商誉之所以宝贵,就在于它构成了一条仅靠金钱填不平的护城河。在资本逐利天性的驱使下,仅靠金钱就可以填平的护城河,一定会被金钱填平。拥有金钱无法购买的经济商誉,企业才有成为伟大企业的可能性。


这个经济商誉藏在哪里,该如何寻找呢?巴菲特其实已经多次公开告诉我们寻找方法了,那就是顺着净资产收益率( ROE)指标去寻找。


他说:“我选择的公司都是净资产收益空超过 20%的企业。大部分投资者对于 ROE 指标的使用有误解,以为 ROE 很高的企业,账面资产有什么神秘之处,值得市场以很高的价格购买。其实不然,当我们看见一家公司财务报表里用很少的净资产就创造了。


很高的净利润(也就是 ROE 很高),它的含义并不是这家公司的账面资产有什么神奇之处,而是代表一定有些什么能带来收人的东西,没有被记录在财务报表上。

ROE 就像路标,指号他去发现那业具备高经济商誉以及低有形资产的企业。


能力圈原则


那么,是不是只要具有高经济商誉的公司,就是可投资对象呢?

显然不是。是否具备某种经济商誉以及这种经济商誉能否继续存在,

这涉及对具体生意的理解问题。于是,在格雷厄姆投资体系三大原则的基础上,一条新的投资原则顺理成章地演化出来,那就是“能力圈原则”。


所谓能力圈原则,就是指将自己对企业的估值和投资决策限定手自己能够理解的企业。通过这个原则,所有企业可以被简单地划分为如下八类:

这些企业如同棒球一个一个飞过来,而巴菲特和芒格则手持球棍,永远等待球进人①和②的甜蜜区才出手:①买人,②实出,其他的一律放过。股市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从不会因为你没有行动而惩罚你,你有约对权力具在最有把握的时候才出手击球。

那么,什么是看得懂,什么是看不懂呢?


所谓看得懂,简单说,就是能够理解高 ROE 企业的生意模式和经济商誉的可持续性。换成通俗的表达就是:①这家公司通过销售什么商品或服务获取利润?②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购买,而不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③资本的天性是逐利。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它的市场份额或利润空间?更高性价比,既可以是同样质量或数量 +更低售价,也可以是同样售价 +更高质量或数量。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找 “公司究竟靠什么阻挡竞年对手”这个“什么”就是投资理论书籍里常用的词语“护城河”。这些护城河通常可能是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更低的成本和售价、受法规保护的专利或资质、秘不外传的技术、更高的转换成本、优越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越多人用越好用的网络效应等。总之,总得有一样或几样东西,是竞争对手需要付出非常高的代价才能获得,甚至是无论付出多高的代价都无法获得的东西。


找到企业的护城河之后,就代表看懂这家企业了吗?依然没有。


历史上企业靠着这条河挡住了其他竞争者,但末来呢?竞争者有没有办法填平这条河,或者给这条河搭上桥,甚至用飞翔空降的方法绕过这条护城河,直接进人企业的城堡(争夺用户)呢?也就是说,你能否确定或至少大概率确定,这条护城河未来依然能够阻挡其他竞争者的进攻?这样我们就需要添加一条问题了,即问题④:假设同行抉巨资,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挑巨资参与竞年,该公司能否保住乃至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你如果能够逻辑清晰地回答这四个问题,就基本意味着看懂一家企业了;反之,则可以哲时归人看不懂的行列,直按排除或者列人待学习对象。


能力圈原则的核心不在于投资者看懂生少企业,而在于如果无法确定自己能够理解该企业,就坚决不去投资,哪怕为此将所有企业均排除在外。正如巴菲特所说:“你只需要待在能力圈里,专注那此你能看懂的企业。在那些你可以理解并能给出估值的企业中,寻找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你可以从一个相当小的能力圈开始,慢慢地去理解商业。然后你会发现,有很多公司根本无法给出估值,忽略它们。


我们如果排除了所有企业,那还投资什么呢?别忘了,前面己经谈过的,普通投资者完全可以立足于先赢,,而后再去求大赢。首先立足长远,理解因为沪深300 指数基金(或沪深港 500指数基金)代表上市公司群体中相对优质的企业群体,所以沪深 300 指数基金的收益率>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全国所有企业的平均收益率≥名义 CDP 增长率>实际 GDP 增长率>类现金资产收益率,大胆投资沪深300(或沪深港500)指数基金。普通投资者在确保能够获取高于 CDP 增长速度回报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投资,通过学习和挖掘优质企业进一步提升投资收益率。


股权代表企业(未来收益索取权)的一部分,经济商誉,不被记录在报表里,却实实在在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隐性资产,它有一条竞争对手用金钱填不平的护城河。如茅台的国酒地位、地理优势,酒窖基酒,腾讯的社交地位、网络效应等。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以“股票是企业部分所有权”、“安全边际”、“市场先生”这三点为基石,并且自创出“能力圈”的概念,具体的操作方法则是费雪的投资思想高度一致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集中持股”、“长期持有”的理念。 


摘录巴菲特关于习惯的高谈阔论,教我们如何变得优秀。

记者:你们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

巴菲特: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先选择一个你最崇拜的人,并写出你崇拜的原因及他身上的优点;然后再选出你最厌恶的人,并写出使你厌恶的地方。


只要经过一段实践,你所崇拜的对象的优点就会渐渐地成为你自己的,假以时日,就会全部成为你自己的了。

习惯的枷锁开始的时候轻得难以察觉,到后来却重得无法摆脱。“像我这个年纪,已经无法再改变任何习惯了。但其实,从现在开始起的20年里,只要你坚定地开始实践,便会养成某种习惯。”

互联网时代处处皆是老师,永远有比你优秀的人。学习他们的好习惯,让好习惯的“枷锁”到后来重的难以摆脱,伴随你的一生。


关于投资的大道,前人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需要按着前人的车轮前行就行,没必要自己在发明轮子。我能做的就是前人们的智慧,然后掷心一处深度学习地学习企业,做到内心明了通达,守住本心,不让外界的各种诱惑染污,做不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勤奋一点,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佛法中的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和巴神思想的进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由坏公司带来的痛苦,思考痛苦产生的原因,痛苦的消灭,转向陪伴优秀企业成长,找到了消灭痛苦的方法。


八正道通过正确的投资体系,大量的实践反馈修正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这等等相通之处,都需要戒定慧的帮助才能得以成就。


佛法与投资

价值投资的纲要,说起来只有这两点:1)如何面对波动;2)如何给企业估值。

老唐为何多次强调:如何看待市场波动,重要性远远高于如何给企业准确估值。 



01

「关于波动」

引用一则禅宗公案告诉我们波动是因何而生。

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经过一处寺院看见众人在争论,不远处的帆随风而动,有人曰:是帆在动,有人曰:是风在动。六祖曰:不是帆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

人喜欢以自我立场去分析情境好坏,然而世界只是随顺变化,不会依我们的期待展现。


老天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这要看下雨之前天气如何。如是长期久旱,则是天降甘霖。如是长期下雨,则是水患不止。


所有眼前情境都只是因缘条件一时聚合而成,如果我们觉得际遇是好的,那只是你自己一时的想法。如果我们觉得际遇很坏,那也是你一时的想法。


日丽风和,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要看是什么行业?旅游业者很喜欢:农夫则抱怨田里缺水。


开悟者们知道: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我们能改变自己。天气变坏了,我们的心并没有变坏。


这段情景放到投资中亦是如此,你煎熬的下跌,可能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买入机会。一切皆因心境不同,面对市场涨跌,幻化出了万千种决策。


佛法看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所谓无常即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没有一种永恒存在的事物。只有自性不变,就是清净不变的妙明真心。


股市上每天都上演着无序的波动,这个波动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否是因为人心呢, 亿万交易者每天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有悲观的、有乐观的。他们把股票看做一种快速获得金钱的工具,各种判断各种趋势分析,期望做到高抛低息。


这里面不变的本质是什么?是企业。是企业的成长(地的产出)。是企业的成长推动了市值缓慢上升的过程。把焦点放在企业上,放在企业的成长上。才能真正做到高抛低吸。所谓的高抛低吸就是在企业基本面没有变坏的时候。但是(市场先生以及随市场先生起舞者)却给出了一个很低的报价。这个时候你可以大胆低吸,在企业盈利逐步攀升的过程中,市场先生慢慢的给出企业一个过高的价格。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高抛了。至于中间的无序波动,关注它没有任何价值。只会被它牵着走。


因为有一个市场先生的存在,它时而过度恐慌而产生悲观的情绪,并不断的制造鬼消息让气氛蔓延,市场上的人们随着它的情绪起舞,如最近的大事件,香港疫情、俄乌冲突、中概股面临在美退市等一系列事件,市场就被这样的情绪笼罩着,所以就被砸下来了。引用唐朝老师【唐书房】的一段话:

既然知道低估之后还有更低估,是否应该等更低估时再买入呢  ?有人的做法是等一等,老唐的做法是低估就买进,如果严重低估变态低估就“扛”着浮亏,笑看表演或假装不在。


市场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由一群乌合之众组成,他们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任何可能都有。所以,市场先生的出价只能(等他出价后)无情地利用,不能(在他出价前)预测(并根据预测采取行动)。


也就是说,市场报价只有两种状况时需要关注:①市场先生低价抛售,而你刚好有能力买;②市场先生高价抢购,而你刚好准备卖其他时候,都是噪音。能否持续赚钱,就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屏蔽噪音;

自从经历过3月中旬的暴跌,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深刻理解。当时果断割掉了亏损的基金,换入腾讯,敢于直面浮亏在当下去做比较,买入低估的优质股权,正是因为在定静中持续学习给予的坚定信心,估值估的在准,关键时刻受浮亏的影响,不敢做出买入决策,面对持续下跌,割肉离场,最终收获的只会是一场空。


你所有的学习,就是为了届时有胆子吹着口哨走过去,装满所有的麻袋,然后摸出100块钱叫一辆货拉拉帮你拉回去。真知,才敢行动果断。在别人恐惧时果断出手。


人需要时常锻炼自己“觉知”的能力,当遇到挫折时,发生争吵时,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这种能力能帮你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使你很快的看到本质即问题的源头。


我们都需要这样的能力,它如“孙悟空灵魂出窍那般”轻而易举地帮自己解决眼前的难题。这种能力更容易让我们绕开傻子,去瞅地。


02

「关于估值」

理解了这张图,估值基本上算是明白了,剩下的就是赚多赚少的区别了,这张图中的圈代表能力圈,把自己能够理解的资产放到天平上去比较,选择收益率明显高的资产。


盈利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在资本市场上不可能长期存在一种资产的定价比另一种定价高,有这种利差存在,就会被资本抹平。盈利能力高的资产对应的定价自然会被推高,就像茅台,股价为什么那么高,因为盈利能力强,花100块钱买它也比花100元去存银行2%的收益高,投资回报高,所以它的定价被抬高是自然规律。


相对于低估时期来说,比如政策的打压,如之前的禁酒令,茅台经历了大幅下跌,再比如国家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禁止垄断,导致腾讯估值的低估,把理财产品、国债等看成无风险收益率4%来看待的话对应市盈率25倍(100除以4),3月中旬腾讯2.7万亿市值,减去投资资产市值9400亿,剩余不到1.8万亿,对应2021年至少1250亿的非国际准则净利润,市盈率不到15倍,收益率近7%,两倍于无风险收益率,在我眼里属于显而易见的低估。现在的低估导致的原因有很多,如疫情影响、国际形势、e乌冲突、、这些都是造成恐慌的因素,企业经营本质如果没有变坏,待市场反应过来,资本必将推高现在的定价。


卖点为当年利润的50倍市盈率,也就是说,如果未来3年中腾讯利润上升到1500亿,市值达到75000亿,就卖出,因为50倍市盈率对应的投资回报率是2%,因为涨幅过高股价过高,此时持有投资回报率不足,低于银行理财产品和国债等无风险收益率,选择卖出股票。这个举例并不是说3年后市值一定会到达75000亿,而是告诉你要永远去比较,而不是去预测股价。


估值就是这么简单,连小孩都能做到,你给小孩一个高级糖果和一块普通冰糖,小孩肯定会选高级糖果。道理就这么简单,一语道破。在你能理解的可选对象里面去比较,选出最好的即可。


老唐关于「自由现金流的思考」理论上,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逐笔折现到今天,再把所有的折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内在价值。由于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数据,实践运用中,通常又有两段式和三段式两种简化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流估值模型。


然而,老唐认为,这些计算方法的可靠程度几乎为零,它更像一种精确的错误。投资者只要调整企业每年自由现金流估算值、折现率和永续增长率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两个或全部,几乎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数据。


在老唐看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其实只是一种思考方法,是筛选投资者能够理解的、能够产生大量自由现金的高确定性企业的种工具。


现金流折现公式反映的其实是一个思路,它聚焦于寻找那些在可见的末来,商业模式没有毁灭性危险,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且预计竞争优势会保持强大,甚至会越来越强大的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要特点就是,企业可以持续产生现金利润,且不依赖大量增量资本投人。


至于精确计算的公式,老唐建议大家还是忘了它吧!

金钱都是一样的 (All cash is equal),你需要评估的是这门生意的竞争优势。


03

「老唐估值法」


在“估值就是比较” (AIl cash is equal ) 伟大理念的帮助下,老唐将自己的投资实战体系简化为三句话:

①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x(1-无风险收益率),高杠杆企业打七折。其中1:无风险收益率”称为“合理市盈率”,比如目前无风险收益率在 3%~4%范围波动时,合理市盈率取值25~30 倍;若无风险收益率在 5%~6%范围波

动,那么合理市盈率就取值 15~20 倍,以此类推。


②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为目前的理想买点。三年后合理估值×150% 或者当年 50 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内卖点。


③买点买人,卖点卖出,中间呆坐不动。


就是这么简单!这个简化的估值方法也可以下图概括:


下图是三大前提的详细解释:

但凡不符合这三大前提的,就属于自己看不懂的企业,更无从谈及估值的问题,直接归为 “太难”,避开就是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此企业的股价不会上涨。股市里亏损企业股价上涨数百倍的并不少见,只不过它们不属于老唐估值法能够覆盖的范围,需要以类似风险投资、赛道投资、可比估值、清算价值或重置价值估值、分红折现法等思路去估值。通俗地说,就是 “不是我们的菜”。


04

「关于风险、杠杆」

老唐用船的比喻用的很妙,精明的商人们为了规避海浪导致船损坏的风险,他们各持有十艘船的10%股权,这样可以保证每次出海都能赚到。如果为了短期多赚而上杠杆,一旦遇到风浪可能就会血本无归。


我认为一个投资者脑海里需要且必须要有一对互相矛盾的思想体系同时存在,一个是「坚信自己是对的」,另一个是「坚信自己一定会错」。如果没有前者,投资者就不可能依据自己的判断去投入资金,尤其是投入较大数额的资金。另外,只有坚信自己一定会错,才可能「远离杠杆」;只有坚信自己一定会错,才可能「适度分散」;只有坚信自己一定会错,才可能「别瞅傻子」。


投资不是平地赛跑,而是垂直攀登。比别人更快并不代表成功,因为一个失足下坠就可以抹平所有的成绩。对于一个几乎没有尽头的高峰而言,领先的意义很小。最重要的是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符合安全规范,避开危险的线路和不利的环境。为了争取阶段性的排名而忘了脚下的万丈悬崖,是最蠢的做法。


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仓位或使用了杠杆,用错误的方式赚到了钱,得到了市场奖励让你下一次慷慨赴死。如果商人赌钱一定会回来,把资产都压到了一艘船上,面对迟迟没有归来的船,对心态的打击是致命的。就像是开车上路,而方向盘上绑着一把指向你心脏的匕首。但终有一天你的车子会开过一个小坑,你会因此惊出身冷汗。一旦遇到事故,你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如果你手持火把穿过炸药库,即使毫发无损,也改变不了你是一个蠢货的事实。


05

「关于真知,行不难」

我想从因缘法说起,佛法讲一切皆空,因果不空。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日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熬夜等不好的习惯,等待他的一定是身体健康岌岌可危。

当你真正明白晚睡的坏处,早睡就变成了顺其自然;

当你真正明白运动的好处,运动就变成了顺其自然;

当你真正明白投资的道理,获得财富变得顺其自然。

引用一个叶曼老师吃素的例子:

在叶曼老师8岁那年,和家人一起去吃东来顺涮羊肉。那个年代的饭店比较简陋,厨房都能看得见。叶曼老师看见厨房外面站着一只羊,厨师使劲的拽着,而小羊一直在咩咩的叫,就是不肯进门。当时8岁的她还很奇怪,为什么小羊这么哀嚎,跪在门外就是不进去。当涮羊肉片上桌,她问她的母亲:“这是我们刚才看见的那只羊吗?”得到了是的答案后,小小的她沉默了,那一餐,她未曾碰过一点荤。并且从那以后,再也不愿意吃肉,因为她忍不住想到,那只羊在被宰杀前凄惨的情景,她说:“我真的不忍心以杀生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她的母亲比较担心,因为八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和她的父亲商量。她的父亲说,小孩子,两天难受一过就忘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戒,就是九十多年。

如叶曼老师这样坚持吃素九十多年,背后可能不是坚持的力量,而是从根源升起的慈悲心的觉悟。如巴神十几岁接触到价值投资的理念之后,几十年的践行,也是明白了投资的底层逻辑之后的真知实践。


想起我自己从记事儿起就不吃肉,父母说我吃肉吃伤了,我想可能是与佛有缘吧,过年家里养的家禽,家人要杀了吃,我就觉得很残忍,劝其继续养着。自从接触佛法以后,对慈悲心的意义更深刻了,凡事不与人争,寻求以中道去处之。


接触到投资以后,我很自然的就接受了价值投资的理念,我买我能理解的优秀公司,跟随优秀公司一起成长,与他人无关。不期望接盘侠的到来,始终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真知的基础上。


摘录书房一段有趣的留言:

问:我一直有个疑问,不怕见笑啊。巴菲特说,你喜欢的牛排便宜了,应该高兴才对啊?是啊,买的更多了;喜欢的公司股价便宜了,我总有烦恼,第一是没钱买了,第二是不是还想着将来高价卖出呢?有点能心魔?


老唐答:因为你的内心里老觉着“现金”“钱”才是财富,你不相信“股权”是真正的财富,你拿股权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换现金。在巴神(包括我)看来现金是极其讨厌的东西,迫不得已时拿现金也是为了尽快换到满意的股权。在巴神眼中,优质股权才是真正的财富,能够保持购买力增长的财富。这导致了心态的区别。

06

「股权是最优的投资品」

巴神对投资品的分类:1)类现金资产;2)投资品;3)有生产力的资产。

第一类现金资产普通人认为现金货币基金是最安全的资产,而现金确是巴神最厌恶的资产,因为通货膨胀会不断的稀释它的购买力。


第二类投资品如黄金、古董、字画,它们本身不具备生产力,一吨金子放上十年重量也不会变多,它们依靠的是有后来者出高价买走而获利。


第三类有生产力的资产如公司股票(代表公司部分所有权)或农地,这类资产的产品或服务会随着通货膨胀而涨价,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

以中国沪深股市为例,连续18个滚动十年收益率均为正收益。以长期视角来看,GDP由中国所有企业构成,所有企业平均收益<上市公司平均收益<优秀上市公司平均收益。以终身视角把资金投资在头部优秀公司,是一种确定会稳赢的结果。


投资真的需要靠接盘侠来兑现自己的利润吗?


表面上看股票经常被太高价格,其本质就是资本的逐利天性,比如东城土豆两毛一斤,西城土豆八毛一斤,100%确定会有资本把东城的土豆导到西城卖,最终缩小两边的差价。股票之所以会被抬高价格,正是因为它的高回报,而非股票价格抬高才产生了高回报。如果股价就是不涨甚至一直跌,完全没有接盘侠,结果会如何?老唐关于泸州老窖的案例推演很值得借鉴学习。


以泸州老窖为例:假设1994年泸州老窖上市以20元年内最高价买入1万股(当时年内最低价5.7元),期间分红后按当天开盘价买入对应股票,到2021年收盘价253.87元计算,市值5612.8万元。27年3个月呆坐不动,20万变成了5612.8万元,折合年化收益率约23%


如果市场长达27年的大熊市,股价一直下跌,还能有这么好的回报吗?


到2021年,你将拥有41974万股泸州老窖的股票,已持有公司28.65%的股权,对应3.15亿元的市值,赚了1573倍,折合年化收益率31%,单就2021当年得到的分红就达到8.6亿元!!


上面这个假设美好的不像真的,事情上它确实不是真的。这种企业真实盈利增长而股价一直下跌的情况,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这种变态的高回报,永远不要妄想。为什么呢?因为资本的逐利天性,其他资本一定会抢购,从而让股价没办法继续下跌,甚至必须上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只要真赚钱、赚真钱的企业,长期股价一定会上涨的终极秘密。


核心只有一个:企业的盈利增长


股价上涨导致短期回报上升,长期回报下降;股价下跌导致短期回报下降,长期回报上升。


优秀的股权投资者,内心是不欢迎接盘侠的到来。无论怎么不欢迎,他们却一定会抬高股价,逼迫你收下股价上涨的钱,这才是股权投资者与接盘侠之间的关系。


所以,投资真正重要的是长期利润增长近似乃至优于泸州老窖的企业,三五个就足以让你财富自由了。


做时间的朋友,持续深入地学习研究、跟踪企业,是投资者日拱一卒的方向。


07

「如何发现好企业」

ROE是发现好企业的路标,同样的净资产投入,获得的净利润远高于其他企业,必定有一种特殊的资源带来了这种超额收益。如腾讯的网络效应,越多人用越它社交就越不容易被替换。人与人的连接像一张庞大的网,每一个点之前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构成了腾讯特有的护城河。有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备三个特性:1)被需要;2)很难被替代;3)价格不受管控。

波特五力模型(①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②供应商议价能力;③购买者议价能力;④替代品的威胁;⑤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这个模型是寻找和分析企业的好帮手,新接触一家企业时,多拿模型去分析企业会更加深刻理解企业的竞争力。


以茅台为例:①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现在白酒生产许可证已经不再颁发;②供应商议价能力:原料多为粮食,供应商多为农民,没有议价能力;③购买者议价能力:经销商订货需提前打款,定价权为茅台掌控;④替代品的威胁:高端白酒、国酒称号、地理优势、酒窖老酒,送礼有面子、送其他显得差了那么一点意思;⑤行业内的竞争程度:高端白酒长期维持高利润,行业竞争不激烈。


巴神描述:可口可乐从1886年起基本没变过。可口可乐的生意很简单,但是不容易。我不喜欢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会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


我们来回顾一下巴菲特投资喜诗糖果的案例:1972年1月,花2500万买下一家账面净资产只有约800万、年度净利润不足200万的喜诗糖果,之后12年里,拿到现金分红大约五六千万,企业净资产扩张至2000万(2000-800=1200,来自净利润留存),最近的年度净利润是1370万美元。妥妥的一台印钞机,由此可见,一家能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长期带来的回报是多么巨大。


巴菲特眼中的好生意:我不喜欢门槛低的生意。生意门槛低,容易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扩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我希望这座城堡周国有宽广的护城河。


好生意,你能看出来它将来会怎样,但是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看一个生意,你就一门心思环磨它將来会怎么样,别太纠结什么时候。把生意的将来能怎么样看透了,到底是什么时候,没多大关系只要是好生意,别的什么东西都不重要,只要把生意看懂了,就能赚大钱。择时很容易掉坑里。只要是好生意,我就不管那些新闻热点,也不考虑今年明年会如何之类的问题。好了,一路饰选下来,巴菲特找到那些 “简单易懂的、具有我们能理解的经济商誉,且由德才兼各的管理层掌管”的企业。


08

「投资者的日常」

理性投资者的日常状态应该是:买点买人、卖点卖出,中间呆坐。这必然就导致大把时间剩余,那我们就那么静静地呆坐着,什么都不做吗?不断学习和研究应该成为投资者的日常。


当然不是!投资者还是有事可干的。跟踪自己持股企业的经营动态,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或者新的财报推出时,根据最新信息和数据检查并调整企业的合理估值、买点、卖点。同时,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企业,扩大自己有能力估值的企业数量,然后与手边持有的企业、指数基金或类现金资产对比资产收益率。如果无法看出某品种收益率明显更高,则继续呆坐。


反之,如果发现明显的差异,就实施调换。如果调换品种恰好是债券、货币基金、理财产品等类现金资产,就表现为我们日常所说的减仓卖出。但我们脑袋里应时刻记住,这不是清仓,不是退出投资,只是恰好此时类现金资产更值得投资。此时我们是卖出股权,买入类现金资产!


最终,我们的任何投资对象都只会有一个结局:被其他更高收益率的资产替换。替换的原因则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价格上涨导致收益率下降后被替换,另一种是有证据证明之前的估值错误导致被替换。就这么持续,直到永远。


即便自己的能力圈很小,能作出估值的公司很少,也无须担心。实际上,巴菲特曾经明明白白地给我们指出过升级路径。


你不需要正确分析几十家企业,甚至十家也不需要。你只需要待在能力圈里,专注那些你能看懂的企业。在那些你可以理解并能给出估值的企业中,寻找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你可以从一个相当小的能力圈开始,慢慢地去理解商业。然后你会发现,有很多公司根本无法给出估值,忽略它们。


你需要学习一些必要的会计学知识,去了解商业语言。你必须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特久的还是短暂的。然后,你必须理解何为市场波动,你必须对自己的决定保持一种内心的平静。因为这是一个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刺激,人们总是在发表观点的游戏。你必须能够独立思考。


这一点我不知道有多少是天生的,有多少是可以后天学习的。但如果你有这样的品质,花一些时间学习如何为企业估值,你一定能做得很好,这不复杂。正如我多次说过的,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它不复杂,你不需要理解高等数学不需要了解法律,有很多事情你都不需要很擅长。它比世界上很多工作简单。但是你必须有稳定的情绪,这能让你度过几乎所有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定能作出很好的投资决策。


09

「形象的农场案例」

最后,让我们用巴菲特亲自做过的一个极简单农地投资案例,来整体回顾一下这两门课的精髓。案例是这样的:

1986年,巴菲特花28 万美元买下一块 400 英亩的农地。巴菲特自己对农业一窍不通,只是从喜欢农业的大儿子口中知道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还有对应的运营成本。根据这些数据,巴菲特大致估算出 28 万美元买下农场,年净收益率约有10%。同时,农地未来产量还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价格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巴菲特解释说:“我并不需要有特别的知识来判断此时是不是农地价格的底部。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农作物的价格或者产量都可能偶尔令我失望,但那又怎样呢?一样会遇到一些好得异常的年份,并且我又不用迫手压力出售农地。


现在,28 年过去了,农地年利润翻了3倍,农地价格是我当初买价的5倍。我依然对农场一窍不通。而且,直到最近,我才第二次去过这个农场。

这个简单的例子里,包含了如何估值、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如何看待宏观、如何看待增长等投资体系的校心要素。


「估值就是比较」巴菲特买人时关注的是农地产出,这块地每年的净回报至少有10%,比拿着一笔“钱”享受约3% ~4% 的回报要高,所以他选择买地,这就是估值。估值就是在可选投资对象之问比较真实收益率的大小,就像在两个苹果之间选择明显较大的那个一样,与此时农地价格究竟是不是底部无关。


投资和估值,需要的不是在某投资对象上赚一倍或赚十倍的思考方式,而是一个永续的思维模式:永远只在两个可以理解的投资对象之间,选择产出更高的那个。它是比较,是选择,不是精确的计算。农地产出高,选择让财富以农地的形态存在;反之,如果农地地产出还不如类现金资产高,那就让财富以类现金资产的形态存在。


永远比较,永远选择,永远让财富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态存在。至于回报更高的资产,市值提升得更快,最终导致投资者市值高增长,那只是由于资本在逐利天性推动下,同样也在追逐盈利能力更强的资产,最终导致资产市价被推高的被动结果。

这就是巴菲特反复强调过的真经,他说,“我从11岁开始就在做资金分配这个工作,直到现在从未改变”。


「宏观预测是废纸」对巴菲特而言,他买人农地时完全不考虑宏观经济或天气变化这些不可预测因素。是的,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农作物的价格或者产量都可能偶尔令人失望,但那又怎样呢?未来也一样会遇到一此好得异常的年份。以长期视角看,这些糟糕的年份和好得异常的年份可以相互对冲,直接忽略。


投资农地真正值得关心的事情就两件,其一是农地产出是否持续令人满意;其二是用农地产出再投资,比如购买新的农地时,有没有买贵。这和做其他股票投资所要关心的事情是一样的:第一,企业经营收益是否持续令人满意;第二,企业留存利润再投资的预计收益率如何。这一切,只需要研究农地或企业,完全不需要去猜测农地或企业在交易者之间如何上蹿下跳地报价。


所以,从买下农地的那一瞬间开始,巴菲特就只面临两种选择:①持有农地,获取高于持有“钱”的收益,赚;②傻子出价实在太高,将农地卖给傻子,然后获取比持有农地更高的无风险收益,更赚。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投资两大原则:第一绝不亏损,第二不要忘了第一条。


投资者真的只有赚和更赚两种情况吗?也没那么容易,至少还有可能遇到两种情況:第一,买进农地时计算失误,后来发现农地产出比预计低,收益还不如将本金存银行呢!第二,你买进后,农地突然盐碱化了,产出大幅下降。那怎么办呢?凉拌。


“股神”也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一样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学习,每次都拋开对傻子的幻想,专注于研究地的产出 (研究地,比研究傻子们的情绪变化容易多了),让错误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单次错误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小。不断重复,最后成“神”。这叫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因此,投资的真谛概括起来实际就六个字 “别瞅傻子,瞅地”。

所谓“瞅地”,就是指对企业的深人研究。对企业的研究越深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判断越准确,我们就能捡到越多的钱,但这并不容易。正如格雷厄姆的那句名言:

“投资这件事有个特点,门外汉只需少许的努力和能力,便可以达到令人敬佩的结果;若试图超越这唾手可得的成就,便需要付出无比的智慧与无数的精力。


深刻理解本书的内容,就算付出了 “少许的努力和能力”,已经“可以达到令人敬佩的结果”了。但如果你和老唐一样,对于研究企业有浓厚的兴趣,或者还希望在这 “令人敬佩的结果”之上更进一步,那我们就要“付出无比的智慧与无数的精力”。去学习看懂一家又一家不同的企业。这条路没有捷径,没有统一答案,需要我们针对一个一个行业、一个一个企业去逐个学习,是投资者一生的课题,也是投资道路上最大的乐趣。


至此,投资需要学习的两门课程 “正确面对股价波动,“如何估算内在价值〞 全部阐述完毕。


佛法与投资

这本《价投二》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实战案例了,完整全面的记录了老唐公开实盘八年以来的实战案例。比如游泳理论读的再多,都不如下水扑腾学的快。巴神也说过,读再多的言情小说,都不如谈一场恋爱来的直接。


❖ 腾讯确定性的精彩剖析


看了老唐的对腾讯确定性的分析,还有之前看的唐书房《看不到边际的腾讯》的系列文章,结合自身情况写下如下思考:

自身从事电商行业,思考阿里与腾讯的商业模式有何不同,腾讯基于微信、QQ的社交网络有着天生的垄断基因,并非腾讯想垄断,而是客户导向决定的,它在社交领域的地位,想到与微软在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地位一样。


合作的公司和客户都用Windows办公,软件也依托系统运行,你若想研发一个系统去改变全球客户使用电脑的习惯,这一点难如登天。相对微信、QQ而言,一样如此。


大家都习惯了用微信聊天、商务洽谈、身边的人,合作的客户,都在用,你如果用别的软件跟客户聊,客户可能根本就不会回复你(因为他根本就看不到),正因为这样庞大的人群基数在这里,这庞大的人群里面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庞大的不可撼动的社交网络就形成了,成就了腾讯强大的护城河。


互联网具备规模效应,规模越大,边际效应越强,流量成本越低。腾讯依托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不断优化产品,打造出了即时通讯领域的天花板软件(微信、QQ)以及客户体验融入骨髓的企业文化。


如果哪天突然微信没了,我真不知怎么沟通,客户在使用期间,丝毫察觉不到习惯被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前拿起手机打电话,现在拿起手机打语音,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就像你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但是它已经融入到你的一切。正是这点成就了今天的企鹅帝国。


❖ 茅台7年22倍是怎么来的?


2014年初,茅台的市值约1330亿元,按2013年151.4亿元净利润计算,静态市盈率约8.8倍;按2014年153.5亿元净利润计算,动态市盈率约8.7倍。茅台2020年和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可能是460亿元和540亿元。近3万亿元市值的卖出位置,对应静态市盈率约65倍,动态市盈率约55倍。


所以,这个7.11年(以下简化表述,略称为7年)从1330亿元到近3万亿元的22倍故事,实际上由三部分构成:①茅台公司净利润的增长,贡献了540÷153.5≈3.5倍;②市盈率从严重低估的8.7倍,回到无风险收益率对应的估值中枢30倍水平,贡献了另一个3.5倍(30÷8.7≈3.5);③从估值中枢30倍到高估的55倍,贡献了最让市场激动的1.8倍。


最终3.5×3.5×1.8≈22倍(或以静态口径视为3×3.4×2.2≈22倍)。这是投资者首先应该搞清楚的事情:自己赚的钱来自哪里。其中①和②的3.5×3.5≈12倍,是投资者深度研究的功劳。包含①对企业利润增长的研究,和②对符合老唐估值法三大前提的企业,合理市盈率必然向无风险收益率靠拢的逻辑理解。


这12倍涨幅,属于按计算器的“夹头”(对价值投资者的戏称)有能力赚到,也应该赚到的钱。后面的1.8倍,属于市场先生情绪的馈赠,是风落之财、意外之财(Windfall)。风落之财应归功于运气,以及这个“不适合价值投资”的A股市场。它们三者的叠加,带来了茅台7年22倍的神话。


知道自己能赚什么钱很重要,我们回看2007年超级大牛市,茅台估值上限“静态145倍或动态77倍”相对当前股价还有27%-104%的涨幅。我们自认没有胆量赚这部分的钱。我们可以赚的依然是企业合理估值之下买入,企业利润增长带来的收益;


老唐始终有清晰的界限,知道自己该赚哪一部分钱。不属于我的钱,就留给艺高人胆大的人去赚吧。


❖ 投资洋河的回顾与思考


初一听“非常愚蠢”的投资,因卖出茅台买入洋河,换来的结果是,买入洋河后涨了2.93倍。而如果当初呆坐不动,收获的是茅台涨了9.36倍。你如果用后视镜来看嘲笑老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其中的思考与回顾,价值千金!!


回到当时2015年,茅五泸洋企业掌舵人集体误判了后面的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他们一致认为:2015年以及之后依然很困难,市场仍然供大于求;未来趋向于中低速成长,消费趋势年轻化,未来主要增长来自重性价比的大众消费,中低端产品刚性增长。


站在当时看,洋河无疑是一匹黑马,产品通吃中低端,其中又细分中高端、中端、中低端的全国性酒企,一贯走年轻化、现代化,注重网络推广。老唐的选择无疑是正确投资的决策。有三点很有价值的思考:①市场变化很难预测,其发展存在很多偶然性。业内专家都可能判断失误;②优秀的商业模式具有强大的容错性。对于产品具备差异化、自带提价增量属性、行业变化缓慢、存货不贬值的酒企,即便管理层错判了,企业也有动态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即便没有现在风口的洋河,五年也实现了年化24%的优异成绩;③投资的关键是理性、是逻辑,是事前尽可能多思考各种可能,并在确定性和赔率之间,作出符合自己的选择。


❖ 分众错判-纠正-最终获益


老唐持有分众传媒过程中的周线图:

2018年8月首次买入,当时的估值是“三年后合理估值2100亿~2500亿”,对折买入。随后股价下跌,不断买入,最终买入均价7.6元,市值约1090亿。


2019年4月发现思维有误区,没想清楚错在哪。当时市值960亿。

2019年5月中旬想清楚问题所在,当时市值830亿,继续呆坐。

2019年10月,经过反复思考,做出新的估值判断:600亿以下买入,1400亿以上卖出,期间呆坐不动。

2020年4月,分众市值跌至565亿,因无资金可用,信心不足以支撑调仓换股,呆坐。

2020年中报后分众回到了1000亿以上市值区域。


(市值刚上千亿时,这笔跨度两年的时间里,还亏损5%,考虑机会成本,收获接近腰斩。)当时的反思回顾如下:

①对广告客户行为特点的误判

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推断客户可能会加大预算抢占消费者。然而事实是广告是客户首选的削减对象。错把分众当成了成长股去估值了,忽略了广告行业及客户是岁宏光周期波动的。


②发现错了,为什么呆坐而不是卖出认错?

站在当时,没想清楚前呆坐,想清楚后市值在830亿左右,估值处于合理估值区间,换入现金是没有便宜可占的事情。放在天平上去比较后选择不卖。


③如何给周期股估值?

采用席勒估值法,得出2010-2019年10年平均年度净利润为30亿,按合理市盈率25-30倍,得出估值区间825正负10%,当年合理估值打七折约600亿买入,卖出位置为825*110%*150%约1400亿。


期间2020年4月份分众最低跌至565亿市值,在600亿以下呆了3天,老唐并没有买入。当时内心在经历过误判后的信心动摇,轻度的自我怀疑。错过了后面这四个多月近70%的涨幅,老唐也并无遗憾。再次证明: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如果思想有滑坡,黄金奉上也不敢摸。最后在2021年初触及卖点卖出7%的仓位,之后于2021年7月又陆续买回4%,至今持有约9%的仓位。


巴菲特这段里还有一句精辟的短语,可以帮助我们在犯错的时候宽心:“在商业世界中,后视镜永远比前挡风玻璃清晰。”往前看,世界永远充满谜团,投资者犯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哪怕伟大如巴神也经常错。永远不错的,只有那些通过后视镜评头论足的人,他们永远正确,只是永远贫穷罢了。


❖ 如何从零研究一家企业—福寿园的精彩案例


老唐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从零分析一家企业。他从供应端、需求端、行业竞争、政策风险、发展空间、管理层风险以及估值前需要做的的工作等多个层面深度剖析了一家企业。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学习思路和分析企业的框架。值得我们认真反复学习。


还有上海机场、美的VS格力、陕西煤业等精彩案例,这里不一一记录了。


自己接触投资时间比较短,还做不到能分析企业,一直看老唐和书院前辈们的分析文章,从最初的看不懂,慢慢的可以看的懂了,这本书的实战章节给我了很好的学习框架和路径,以后要多下水扑腾了。老唐对持仓企业的买卖点,持有逻辑,清晰的分析,无不透漏出其内功的深厚,这是对企业相关知识、财务数据的深度剖析之后,才能做出的决策。


自己今年来学习财务基础知识,为下水扑腾做准备,学习了《新手财》并做了笔记,希望多多的投入到财报的挖掘与学习中去。我把《新手财》工具书定义为掘金的铲子,也是避坑的法宝。需要详细的读透相关知识点,并做了详细笔记,如下:

⇩ ⇩ ⇩

YOUTH
所爱之事 矢志不渝

当时27岁的时候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

⬇ ⬇ ⬇

现在三十而立之年,自己找到了热爱的事情,依然是佛法与投资,不管成就与否,一生都将矢志不渝。

佛陀在经历过七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悟道,了悟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门。

佛陀说教四圣谛: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道。他申说:“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所说所做的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嗔恚、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这全部都是由于缺乏觉察。


八正道的“道”即方法之义,八种修道的方法,让你身语意三业都能够是正确、无偏、无缺失的,谓之八正道。八正道即是: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思惟、正精进、正定、正念。


十二因缘法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一切烦恼起于无明,什么叫无明?无明,顾名思义就是不明白,是由于我们多生多劫的烦恼、愚痴,遮住了本来光明的内心,便产生了各种烦恼障碍。


我们若用定学,扫除妄念,归到一个正念,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真心的灵光,自然显露,这时也如明镜照物无遗,自性显露。

投资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来阻挡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用戒定慧去指导我们的投资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老唐的投资三部曲的真知灼见,自己加以日常实践学习,将来定能明心见性,了悟投资之道。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掂起脚尖才能完成的事情,因为这是引导你不断进步走向成功的地心引力。巴菲特说:“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会不知不觉地进步。”

老唐和唐书房的一众朋友们无疑是能让我掂起脚尖不断进步学习的榜样。


古有释迦牟尼佛,求法之路见自性;

今有巴芒唐指导,投资之路行不难。


YOUTH


今后投资的思考


努力搬砖,有钱就买入优质股权,继续练习“呆坐大法”。

通过《巴芒演义》、《价值投资实现手册》第二辑、《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理解学习并运用老唐三部曲的理念方法指导投资,集中精力学习几家公司的财报,跟随企业进行为期3-5年的深入学习,自己的知识储备也跟随着成长,相信自己也可以如老唐一样庖丁解牛地对企业进行分析、投资实践,就这样地经历一个周期又一个周期的轮回。


老唐讲的财富三轮车:时间x本金x收益率。

这一刻我种下了它,虽然它很小,那我就一边积累它,一边学习实践建立投资体系,投资体系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成熟。静待它枝繁叶茂...静待它长成森林。 


截图老唐公众号周记下面的一段话:

声明:本文出现关于老唐的夸赞都是源于对老唐真知的敬仰,就如学佛之人对佛菩萨的礼拜一样。有人因真知而礼拜,有人因迷信而礼拜。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对法的渴求,他们会精进修行,寻求自性;后者是对财色名利的贪求,他们会盲目崇拜,贪求佛菩萨保佑。佛原话是这样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对佛菩萨的盲目崇拜都是人行邪道。对老唐崇拜的人,如果没有建立在对真知的理解上,同样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正如这句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只有自己对真知的了悟,信解受持坚定不移地学习,才是一条正确的路径。行才会不难。就像自己的公众号简介一样,投资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抱着终生学习地心态去看待投资,终将抵达。


就像一个农民,选择一块肥沃的土地,通过日复一日的耕耘,收获一筐又一筐果实。别瞅傻子,瞅地。


END

关于号主“价值投资好文推荐”:

    • 关注了上百个夹头好友的公众号

    • 每天阅读公众号文章时长大于一小时

    • 日更中,每天分享一篇价值投资好文

关注价值投资好文推荐,我们一起欣赏更多价值投资好文🌷

点击“赞”和“在看”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价值投资好文推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