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通威、晶科等九家光伏巨头硅片尺寸或将达成统一?
■ 信息来源| SOLARZOOM光储亿家、全球光伏、新能源日报、数字新能源DNE等(本文由“SAGSI硅产业研究”整理后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业内传出消息,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协鑫集成、通威股份、正泰新能、东方日升、一道新能9家龙头光伏企业经过充分讨论及表决后,一致达成中版型72片或66片组件标准尺寸为2382*1134。
同时,一份流传的会议纪要也指出:
1、与会九家代表经充分讨论后,矩形硅片组件 (2382mm*1134mm)的长边纵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作为标准孔位设计。
2、各家原方片组件长边内四孔(1000mm-1200mm),作为客制化选项保留,但不作为通用资料对外释放。
对于该消息的真实性,业界判断不一,有知情人士透露,确实有该项会议,在会议开始时有定下2382*1134标准尺寸,但临签字的时候有一些企业又表示了迟疑,称可以再等等,为此该标准尚未正式确定。
此外,据财联社最新报道也指出,在向上述多家企业求证时,多数表示不知情。并有人士猜测,可能是业务部门在技术层面的小范围交流,如果未来形成统一标准会正式对外宣布。
另一家媒体时代财经报道也指出,在经过向晶澳科技、隆基绿能、协鑫集成等龙头企业,但并未有企业向记者确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其中一位负责硅片业务的相关人士表示,消息据说是从某展会上传出,“可能是各家领导坐一起聊,但目前尚未接到具体通知”。
尺寸统一是大趋势
关于本次9家聚焦的矩形硅片组件尺寸,还要回溯到去年4月,天合光能推出革新性硅片产品“210R”,一举打开全行业矩形硅片创新之门。此后,眼见矩形的价值,诸多厂商纷纷跟进,但各家尺寸各异。比如,隆基绿能的矩形硅片采用的就是183.75*182mm规格,晶科能源采用的是186.8*182mm,晶澳科技采用的则是185*182mm规格,还有192*182mm,可谓各立山头。但尺寸乱就带来成本增加,首先就让上游生产不堪重负,包括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产能规划、设备自动化率,让整体供应链管理和下游应用都又乱又累。看到这个乱象,最初是今年3月天合光能率先向行业全面公开210R产品解决方案及产业化可行性路径。基于产品设计、功率最大化、集装箱装载率等维度,天合首次倡议硅片电池组件尺寸标准化,提出2384*1134mm这一较优矩形尺寸,也得到协会、设计院,以及硅片、电池、组件、设备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一致认可。再结合上述消息,9家矩形硅片尺寸统一到2382mm,与此前天合提出的2384mm仅仅2mm之差,完全在公差范围内。天合光能通过这种技术公开、产品参数共享,以实际行动实质性推动行业企业一起实现中版型矩形硅片组件的长边尺寸统一到2384mm或者相近尺寸。在中版型矩形硅片组件上,尺寸统一已成定势。在小版型、大版型尺寸上,结合近日天合光能大中小版型“黄金尺寸”设计理念的全面分享,以及晶科、晶澳均跟进推出小板型1762mm这一尺寸,可见行业企业在小版型、大版型尺寸上也展现出全面统一的趋势。尺寸统一任重道远
迥异的硅片尺寸带来了不少麻烦,不同的硅片尺寸对相应的光伏玻璃、支架、边框等配套零件要求各不相同,相当于每次生产都要按照半定制化的要求进行,增加了上下游制造成本及电站成本。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硅片行业尺寸的统一也曾在小规模的进行。2020年11月,以天合光能为代表的8家企业提出210mm硅片组件标准化倡议,统一210尺寸的内部阵营。在这次倡议中,八家企业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中环股份、通威股份分别为光伏硅片、电池龙头,天合光能、阿特斯和东方日升则是全球光伏组件巨头;上机数控(今弘元绿能)为光伏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硅片尺寸不太可能达成统一标准。随着166mm尺寸硅片逐渐被替代,目前市场主要分为182mm和210mm两派阵营,前者主要以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为主,后者则主要包括天合光能和东方日升等。不过,即使在同一阵营中,硅片尺寸也不统一,以182R为例,尺寸包括有183.75*182mm、185*182mm、186*182mm。今年5月,晶澳科技推出矩形硅片尺寸182*199mm。而在组件环节,则有望达成阶段性共识。去年4月,天合光能在业内首推210R矩形硅片电池技术及组件设计,应用210*182mm硅片,推出2384*1134mm的组件尺寸,并认为是组件的“黄金尺寸”。据了解,该尺寸组件不但大幅提升了中板型产品性能,而且版型尺寸、电器兼容性更优,达到了集装箱运输最大化的“顶格”设计,集装箱空间利用率达到了98.5%,是目前集装箱空间利用率最高的组件尺寸。在今年SNEC展会期间,600W+以上组件产品中,晶科能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和东方日升等企业也相继推出2384(2380)*1134mm组件。虽然龙头企业一直在持续推进组件标准统一,不过,想要达到全行业统一,这其中的困难也很大。标准统一对产业链上下游而言有利于节约成本,构建协同效应等,所以龙头企业一直在持续推进。不过,由于涉及企业众多,无论是沟通还是产线改造成本对企业来讲都比较大,想要达到全行业统一还需要进一步推广。推荐阅读
1、总投资约64亿!年产2×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公示
3、硅料跌破成本价!低至6万元/吨!高纯石英砂盈利空间仍可观!硅石、碳化硅维稳
扫码加入
中国高纯石英行业通讯录
联系邮箱:luying@acm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