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本文由“SAGSI硅基新材料”整理后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联联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中关村光伏产业联盟、硅产业绿色发展联盟等单位拟于2024年4月24-26日在上海举办“第二届硅基新材料技术交流会”(点击链接查看会议详情)
以“前沿、高端、突破”为主题,针对“硅基前沿材料及技术”、“高性能二氧化硅材料”、“高纯氮化硅材料”三个论坛进行深入交流。欢迎前来报名!
长按二维码,在线报名
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那么新材料就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正如锂金属的开发,让动力电池迭代,改变了汽车行业。一代材料决定一代技术,一代技术引领一代产业。2023年12月22日,贝特瑞集团一年一度的合作伙伴大会在光明区举行。来自全球的100余家供应商代表齐聚于此,拓展合作机会。作为深圳市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头羊”,贝特瑞集团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我们更加要去创造增量,用增量来去解决产能过剩。”“这个产业的本质就是升级,要敢于去投资,投产品的竞争力。”贝特瑞集团董事长贺雪琴早早地盯上了硅基负极材料新赛道。企业随即向光明区政府提出了诉求——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需要在深圳扩建。贺雪琴介绍,“光明区政府一听就清楚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给我们提供用地空间,并用最绿色的通道解决了‘拿地即开工’,我们对政府也充分信任,很有信心了。”硅基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从接洽到开工,仅用时三个半月,成为光明区“拿地即开工”模式的示范项目。最近,硅基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迎来关键节点。定期查看,成为贺雪琴的工作之一。在总投资50亿元的硅基大楼外,贝特瑞项目副总经理郑德立向贺雪琴汇报进展情况,“这个项目现已基本上完工,设备已经开始陆续进场。”“电的供应,一期是按4万千伏安来申请的,已跟光明区协商好了,电力容量也是够的”……硅基大楼投产后,将进一步奠定企业在高端负极材料市场的领先地位。登上大楼高处,贺雪琴用手指着方圆1公里的直径内区域,讲述贝特瑞集团一步步发展壮大史。“贝特瑞曾经有过4个工厂基地,这片是老工厂,这里应该叫五号厂了。”在贺雪琴看来,新建项目的与老园区合为一体,节省园区之间运输成本,“基地旁边是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区,未来企业可以与大科学装置区实验室有很好地互动。科学城装置建好、环山绿道都起来了,在这里工作满满的幸福感。”近年来,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正推进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建设。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荣震介绍,光明区布局建设的9个大科学装置,对科研界、产业界开放共享,能够形成良好的科研和产业转化的良好氛围,大大缩短新材料研发的周期。新的一年,一条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贝特瑞以负极材料为核心,形成负极+高镍三元+先进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贝特瑞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制造商,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达26%,同比提升5Pct,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公司以天然石墨为起点,于2006年实现中国市场市占率第一;随后在人造石墨 以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不断批量出货,于2010年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硅基负极研发工作也实现突破,于2013年实现批量出货;随后三年开始布局高镍三元并实现批量出货。2019年,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领先,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国内领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国内前三,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国内前三。2021年,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同年,公司为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出售旗下磷酸铁锂相关业务。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达26%,同比提升5Pct,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了集矿山开采、天然鳞片石墨加工与球形化、纯化及成品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方面,公司注重绿色生产、循环经济,通过参股或控股方式对人造负极材料的石墨化、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等关键生产工序或原材料环节进行了布局;此外,公司已经在储能应用、锂离子电池回收等新能源发展前沿领域进行了相应布局。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0.09亿元增长至256.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从4.14亿元增长至1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67%。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1亿元,同比增长15.6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2.94%。2023年,受行业去库存的影响,材料企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因上半年高价库存出清以及材料价格下调的影响,影响了其盈利水平,2023年全年公司业绩增速处于承压状态,有望随着2024年下游需求提振以及行业竞争放缓而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公司盈利能力连续下降后2023年有望提升,负极材料业务利润贡献较多。2019-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从30.12%连续下降至15.83%,下降了14.29Pct;公司销售净利率也较2019年下降了6.68Pct。2023年,随着公司高价原料库存的出清以及石墨化价格的大幅下跌,公司盈利能力环比持续向好,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4.32%、15.65%、19.66%,前三季度平均销售毛利率较2022年增加了0.73Pct,预计公司全年盈利能力有望向上小幅修复。硅基负极材料因其相对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价格高昂,目前主要应用于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应用暂未放量。随着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快充技术发展和续航里程焦虑,以及未来特斯拉大圆柱电池放量,有望带动硅基负极在动力市场需求快速上量。在应用端,松下、三星、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已经部分采用贝特瑞或杉杉股份等相关产品;在车型方面,硅基负极在特斯拉汽车等部分车型的应用已经落地,硅基负极有望随配套车型的放量实现较好销量。在电池端,未来随着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带动国内企业跟进布局,叠加锂电池下游持续景气,将打开硅基负极市场空间。
整车端,随着未来两年整车厂不断推出高端车型,将带动快充等补能需求的提升,硅碳材料高比容量优势或将逐渐凸显。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侵犯您的权益或其他不适宜之处,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本平台将及时处理。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