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大学杨全红&吴士超最新JACS:兼具弹性和粘附性的SEI稳定硅基负极

■ 信息来源 | 高低温特种电池(本文由“SAGSI硅基新材料”整理后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研究背景



硅基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极具潜力的高容量负极材料,目前商业化硅基材料是石墨和硅衍生物的复合负极。而Si含量限制在<10%,对应的比容量<650 mAh/g。在硅衍生物的反复大体积波动(160% ~ 300%)过程中,结构和界面稳定性较差,进一步追求高硅含量和大比容量(理论上为3579 mAh/g)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工业追求的低生产成本和高振实密度的si基微颗粒(>1 μm)面临更多挑战,因为机械化学粉碎会导致高活性表面进一步暴露。表面电解质分解导致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过度积累,循环库仑效率(CE)低,电化学阻抗增大,电池快速失效。因此,必须设计和开发具有所需性能的SEI,以有效保护活性材料。为了提高硅基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人们开发了原位SEI调控电解质和原位涂覆人工SEI的综合设计,但普遍有效的SEI设计原则仍然难以实现。传统碳酸盐电解质中形成的SEI是由大量低模量有机物和数量有限的非均匀分布无机物组成的。这种易脆但具有粘性的SEI (br-ad-SEI)与负极表面紧密结合,遭受与负极几乎相同的高体积变形,并反复破裂和重组。与br-ad-SEI相比,富锂SEI是通过高浓盐电解质、氟化电解质或电解质添加剂设计而成的[例如,氟乙烯碳酸酯(FEC)。LiF具有很高的界面能,使SEI具有弹性和粘性(re-ab-SEI)。蛋黄-壳状结构减轻了SEI的反复变形和破裂,因为活性颗粒会大规模膨胀和收缩,然而,SEI/负极界面的空洞和有限的接触面积可能会增加Li+的输运路径。由于缺乏机械约束和支撑作用,内部颗粒岩心和无支撑的SEI壳容易导致机械破坏。与br-ad-SEIs和re-ab-SEIs相比,脆性和粘性SEIs (br-ab-SEIs)由于机械稳定性差而不受欢迎。

内容简介



固体电解质界面(SEIs)被寻求用于保护高容量负极,其遭受严重的体积变化和快速降解。先前提出的有效SEI具有高强度和粘合性,诱导蛋黄壳结构将刚性SEI与负极解耦,以适应体积变化。在这里,作者为SEI建立了一个新的基本原理,即弹性和粘附性都是必需的,并开创了一种具有弹性及粘附性的SEI (re-ad-SEI)的设计,该SEI集成到共轭表面双层结构中。re-ad-SEI及其保护颗粒在循环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几乎不受SEI和颗粒粉碎的影响。更有希望的是,动态结合的完整SEI -负极界面能够实现高效的离子传输,并为负极的结构完整性提供独特的机械约束效应。在微尺寸硅基负极中,具有高的库仑效率(>99.8%)、优异的循环稳定性(500次循环)和优异的倍率性能。相关内容以“Both Resilience and Adhesivity Defin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 for a High Performance Anode”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Yue Zhai,通讯作者是天津大学杨全红、吴士超教授。

文章亮点



  1. 提出了SEIs设计的基本原理,其中弹性和粘附性都是基本要求,并揭示了它们对倍率和循环性能的作用,理想地保护了负极的体积变化。
  2. 以SiOx微粒为例,re-ad-SEI的设计是通过由内石墨化碳层和外共轭导电聚合物(CP)层组成的共涂层结构实现的,所得到的高性能负极被命名为SiOx@C−CP负极。柔性CPs和形成的SEI的集成具有高弹性,这是保护活性颗粒免受电解质分解反应的基本要求。CP和碳层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提供了高粘附力,这是保持SEI和电化学变形活性颗粒动态界面连接的专门特征。
  3. 这种设计使SiOx负极(Si含量高达70 wt %)在0.5和5.0 A/g下分别具有~ 1200和~ 1000 mAh/g的大比容量,并且经过500圈(0.5 A/g)和200 (5 A/g)以上具有显著的循环稳定性,两者都产生超过99.8%的高循环库伦效率(CE)。


主要内容



图1 SEIs设计的基本原理现有不同性质的SEI可分为:(1)re-ab-SEIs,其回弹性高,但界面存在空隙,与内部颗粒接触有限,导致Li+输运效率低,内部颗粒机械约束小,无支撑;(2) Br-ad-SEIs,其高模量成分较少,但界面接触较好,导致SEIs不断断裂和增厚,最终导致电子路径被阻断和活性颗粒死亡。(3) Br-ab-SEIs,在某种意义上与br-ad-SEIs相似,存在明显的不良情况,几乎不值得进一步研究。(4) Re-ad-SEIs,具有高回弹性和粘接性,结构完整性高,Li+输运效率高,内部颗粒力学约束好,支撑SEIs。图2 re-ad-SEI SiOx@C−CP的构建(a,b) cp集成的re-ad-SEI的形成示意图和结构特征,以及re-ad-SEI与活性粒子外碳层的π−π相互作用。(c) SiOx@C−CP电极中n1s的XPS光谱。(d) CP溶液和SiOx@C & CP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e,g) SiOx@C和SiOx@C−CP粒子的TEM图像。(f,h) SiOx@C和SiOx@C−CP颗粒的Si和C、Si和N能谱图。图3 SiOx@C和SiOx@C−CP负极的电化学性能(a)电流密度为0.5 A/g时的循环性能。(b)两个负极的平均库仑效率变化。(c,d)两个电极在0.1 ~ 0.5 mV/s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e)峰值电流与电位扫描速率平方根的关系。(f)两个负极的倍率性能。(g) SiOx@C−CP负极在5A/g电流密度下的快速充放电能力。(h)高负载微米级SiOx@C−CP负极的循环稳定性。(i) SiOx@C−CP//NCM811全电池在0.1C下循环测试(1C = 200 mA h/g)。图4 re-ab-SEI和re-ad-SEI的表征(a,e) Ar+溅射150 s和720 s后re-ab-SEI和re-ad-SEI的XPS表征。(b,c,f,g)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re-ab-SEI和re-ad-SEI的f1s和o1s强度等值线图。(d,h)经过50次循环后,SiOx@C和SiOx@C−CP电极上收集的颗粒的Si, C和F元素的重叠EDS映射图像。(i)不同SEI溅射时间为720 s时的成分含量。(j) re-ad-SEI高分辨率TEM图像。(k,l) re-ad-SEI的F和N元素映射图。图5 re-ab-SEI和re-ad-SEI的界面表征和模量研究(a,b,d,e)活性物质分别经re-ad-SEI和re-ab-SEI包封后的TEM图像。(c,f) SiOx@C−CP和SiOx@C负极经过不同循环后的Nyquist图。(g−j)和(k−n)在5~20 nm范围内不同振实深度的re-ad-SEI和re-ab-SEI二维模量映射图。图6 力学表征与仿真验证了re-ab-SEI与re-ad-SEI的差异(a,b,d,e) SiOx@C−CP (re-ad-SEI)和SiOx@C (re-ab-SEI)负极50次循环前后的表面粗糙度比较,面积为2 × 2 μm。(c,f) SiOx@C−CP的re-ad-SEI和SiOx@C的re-ab-SEI的Li+浓度和应力的模拟分布。

结论



作者提出,弹性和粘附性定义了理想的SEI,它可以很好地保护大变形的高容量负极,并展示了这种富LiF的re-ad-SEI与独特的CP和碳共涂层结构相结合的形成,即使具有LiF的高界面能,也可以产生长寿命的高倍率性能微米硅基负极。re-ad-SEI具有超高的机械柔韧性,具有显著的结构完整性,没有观察到SEI的明显增厚和开裂,并且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内部颗粒承受较大的应力而没有严重的颗粒粉碎。有希望的是,re-ad-SEI与活性材料的表面紧密结合,保证了平滑的电荷传输和机械约束以及支持功能。即使在高含量SiOx@C (~ 70 wt %)的情况下,SiOx@C−CP负极也能达到创纪录的循环稳定性,在0.5 A/g的情况下,500次循环的保持容量为1204 mAh/g,在5 A/g的情况下,200次循环的保持容量为~ 1000 mAh/g。该策略也已在微尺寸的硅负极上得到验证。SEI设计的双高(弹性和附着力)原则将加速超高能量电池的高容量负极的商业化。

参考文献



Y. Zhai, Z. Zhong, N. Kuang, Q. Li, T. Xu, J. He, H. Li, X. Yin, Y. Jia, Q. He, S. Wu,* and Q. Yang*. Both Resilience and Adhesivity Defin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 for a High Performance Anode.J. Am. Chem. Soc. 2024


推荐阅读

1、HPQ的子公司宣布其Gen2先进硅基负极材料具有卓越性能

2、5万吨/年锂电负极项目即将投产

3、产能将达7000吨!Ionic MT宣布扩建纳米硅负极材料生产设施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侵犯您的权益或其他不适宜之处,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本平台将及时处理。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CMI硅基新材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