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黎明之前还是至暗时刻
这个五一小长假,国内到处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一片欢乐祥和。在大家忙着赏美景、品美食之际,有谁曾想到,远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一场绵延了400多天的战争仍在持续;有谁会记得,2022年2月24日初闻战讯时的震惊、焦虑与不安?有谁还关心,这场冲突最终将以什么方式结束?
就在两天前,基辅再次响起的空袭警报和巴赫穆特不绝于耳的炮声依然叩问着我们的心弦,提醒世人对于战争之痛永远不要麻木,不能忘却。无论实现和平之路有多艰难,中国始终奔走在第一线。4月26日,习近平主席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中国在劝和促谈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今,呼吁和平的声音正在汇聚,但乌克兰危机真的降温了吗?和平的曙光真的显现了吗?解决冲突的路到底在何方?
残酷血腥的“僵局”
对在和平环境下呆久了的我们而言,战争是那么陌生。事实上,对全世界的人们来说,大概也都没有想到,欧洲大陆会在21世纪爆发如此大规模的热战。俄罗斯、乌克兰两个兄弟国家,各自投入数十万兵员和海量重型装备,展开了血腥厮杀。
战端一启,血肉横飞。俄乌先后经历了“闪电战”、马里乌波尔与北顿涅茨克等地的城市攻防、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的反攻与撤退等阶段。去年下半年以来,双方在乌克兰东部的巴赫穆特地区展开了艰难的拉锯战,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线对峙。
几个月过去了,这场冲突似乎走入一个僵局,但僵局并不意味着平静。双方在巴赫穆特地区的阵地战、街巷战极其惨烈。据美国战地记者评估,士兵在前线的平均存活时间一度仅约4个小时。巴赫穆特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乌克兰这个曾经的“欧洲粮仓”已然山河破碎:三分之一国土变成战场,上万平民丧生、数十万军人伤亡、上千万百姓流离失所,基础设施毁灭殆尽、多座城镇化为废墟,GDP缩水三成。
俄罗斯每个月的战争开销超过100亿美元,多种先进武器库存已经见底,能源收入因西方制裁不断缩水,军费拮据。2023年第一季度,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锐减45%,几乎“腰斩”。
战场之外,俄罗斯以一己之力承受着西方国家的外交战、信息战、金融战和制裁战,面临全方位的孤立打压,成为西方舆论场中人人喊打的“国际贱民”。不得不说,这种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损耗,越来越成为俄罗斯“不能承受之重”。
既分胜负,也决生死
如果不能彻底把对手从地图上抹去,那么结束战争状态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缔结和平条约。俄乌的和谈之路太艰难。
开战之初,俄乌曾举行五轮谈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战场形势变化及俄罗斯宣布乌东四地“入俄”,双方诉求南辕北辙,立场日益对立,妥协空间被压缩殆尽。
对乌克兰而言,此时和谈意味着事实上割让领土,国将不国。在泽连斯基提出的10点和平计划中,不仅要求俄归还全部领土、恢复乌2014年之前的国界,还要求审判俄战争罪行。民族危亡之际,乌克兰领导人不可能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做出任何退让,不然就可能永远背负民族罪人的骂名。
俄罗斯也退无可退。西方已决意与俄全面脱钩断链,这场冲突的胜败对俄而言,已是国运之争,被俄视为正面迎击“集体西方”的关键一役。此时的俄罗斯,就像是一个掀翻桌子的怒汉,在众人注视之下,已决定孤注一掷。
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前俄罗斯已经动员30万士兵支援前线,开足马力加大军工生产,并且将雇佣兵瓦格纳集团推到前台。在“入俄四州”,俄罗斯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新区建设,誓言让“历史领土”重新焕发生机。虽不再强调对乌“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但守住四州、保卫克里米亚,确保乌成为“中立国”是俄不可突破的底线。
西方国家的态度很鲜明:挺乌遏俄。至2023年初,西方共向乌提供了约1500亿美元的援助。近日,美中央情报局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秘密文件证实,美国和北约持续帮助乌军增强实力、支持其春季反攻计划,多国还在乌部署了特种部队。
当前,支持乌克兰已成为西方不容置喙的政治正确。更何况,对乌军援力度事关战争胜败,事关美国能否捍卫其主导的国际秩序。毕竟在美国看来,“民主”无论如何不能被“威权”打败。
各方豪赌,可能皆输
俄乌谈判的基础在于战局变化。在已承受巨大战损的情况下,俄乌双方都在酝酿新一轮攻势,以期尽早将战场上的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毕竟,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再怎么谈都没用。
俄罗斯成立了协调委员会统筹军事行动与后方生产,将经济非正式地转为战时状态。同时,俄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已露出冰山一角。著名学者杜金之女遇害、圣彼得堡爆炸接连发生,战争阴霾离俄本土越来越近。未来,俄计划继续扩军至150万人,可能为此发动新一轮动员,势必引发更多的反战呼声。前方战场上,俄正规军与瓦格纳军团、车臣武装的矛盾也在暗涌。
冲突也诱发了世界其他板块的异动。后苏联空间内部,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小国在俄与西方拉扯下艰难营生,“被冻结的冲突”随时可能引爆或复燃;北约将欧、亚两大地缘板块视为一体,努力加强横向合作,急欲染指亚太;美国进一步强化其主导的“印太”安全合作体系;日本更是蠢蠢欲动,借机拓展军力。
作为最重要的域外力量,美国悲观看待冲突前景,认为这场战争正在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很可能持续到2023年之后。根据美国评估,俄乌双方都有适度的持久作战能力,又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双方可能继续对战,冲突将陷入僵局。此外,刚刚结束的G7外长会议只字未提希望双方尽快停火恢复谈判,只是再次向俄施压。
如此看来,乌克兰危机不仅未到“黎明之前”,反而是更逼近“至暗时刻”。
和平曙光初现
和平之路虽然漫长,但并非无望。
文件既有一贯坚持的原则,又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解决危机提出了全面、综合、可行的方案,体现了中国作为和平维护者的公正态度和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近两个月来,巴西总统卢拉、法国总统马克龙相继访华,亦表现出与中国一道劝和促谈的意愿。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同泽连斯基总统通话,表示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
然而,中国为俄乌和平所作的不懈努力却遭到部分西方国家肆意抹黑,招来“亲俄中立”“脚踩两条船”等指责。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