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主权国家的正常立法 让有的人犯了“被害妄想症”!

九万里 九万里 2023-08-13

7月1日,我国《对外关系法》和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正式实施。

立法是主权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

立法是主权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明明是正当的立法行为,却让美国务院专门发布来华旅行提醒,称中国正在扩大对外国公民和企业的安全审查,存在“出入境禁令和错误拘押”。之后,个别“跟风”国家也进行恶炒。

对此,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毛宁专门进行批驳和澄清。

真相究竟是什么?恐怕是又有人犯“被害妄想症”了。

正当立法 何以招致恶意攻击抹黑

美国等不仅在政府层面发出来华旅行警告、安全公告,还发动舆论指“白”为“黑”,诬陷中国《反间谍法》“通过扩大调查权、扩展间谍概念等,打压他国在华正常经营和商业活动”,武断判定《对外关系法》是一部“反制裁法”,“可以帮助中国以国家利益为由抵抗国际规则”,进而炒作抹黑中国“大力推动泛安全化”,甚至称“立法使中国的营商环境急剧恶化”

这些伎俩的“鬼心思”十分丰富:心中有鬼,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软肋”被精准拿捏;借口打压,破坏中国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势头的“小算盘”打得劈啪作响;趁势合围,以反对中国“经济胁迫”为由,巩固遏华同盟,塑造对中国不利的全球环境态势。

事实上,以法律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英国早在1889年就推出《官方机密法》,美国于1917年即已出台《间谍法》。

风云变迁,英美的这些法律还逐渐“变了味”。他们数次修订各自法律,还将经济、外交和战略问题安全化,将这些法律当作打压竞争对手、实现战略意图的重要抓手。这类把戏玩得越发炉火纯青、驾轻就熟。

而中国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采取必要修法措施时,却成了他们的“众矢之的”。

细细数来 谁在恶化营商环境

美国制定内外经济政策始终把“美国优先”作为核心原则,任何挑战美国利益的他国实体都难逃被遏制打压的命运。

“美国优先”

经贸领域,“关城门、拉吊桥”。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把“关税战”作为维护本国企业竞争力、打击他国经济的有力武器。拜登执政后,不仅全盘继承了特朗普关税“遗产”,而且打算用取消“最惠国待遇”的方式变本加厉,变相全面提高他国关税,维护美国自身经济利益。这让全球贸易环境风声鹤唳,在美企业也不得不面临成本随时激增的不确定性风险。

产业领域,隐蔽实施“非市场手段”。美国素来以自由市场经济自称,指责他国“政府主导经济模式”“产业补贴政策扭曲竞争环境”。但近年来,美国密集推出价值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280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793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政府拨划巨量资金肆意补贴美企。美国还在指责他国市场准入不公的同时,加紧实施“购买国货”的政策。越发明显的保护主义,让美国自我鼓吹的自由经济名存实亡。

投资领域,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 “横行霸道”。《2018年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出台以来,CFIUS对他国企业在美投资的审查权得到充分扩展,频频以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军事设施安全等为由,无理阻碍中国企业赴美正常投资商业活动。

金融领域,肆意挥舞制裁大棒。以2020年《外国公司问责法》为依据,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他国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实施了更广泛、严苛的审查,意在切断美国竞争对手的资本融资渠道,实施金融成本强加。截至2023年7月9日,美国财政部已将12631名实体纳入“特别指定国民制裁清单”,13家企业纳入“非特别指定国民制裁清单”。美国还利用金融霸权优势,肆意制裁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扰乱营商环境和经济秩序。

美肆意挥舞制裁大棒

而美国口中“恶化营商环境”的中国,无论国际风云如何突变,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实施平等待遇,致力于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坚持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给予外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大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后的国民待遇,确保外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与内资企业同样的公平待遇。

2022年世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这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中国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

正本清源 泛化安全百害无利

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而美国却始终视中国为最大威胁,拒不放弃鼓吹“中美战略竞争”论调,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横行霸道、打压他国,其维护霸权的“工具箱”不可谓不丰富。

出口限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出口管制作为经济施压的最有力武器。截至2023年7月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分别将567家、2520家、223家、71家企业和机构列入“个人拒止清单”“实体清单”“未经证实清单”“军民两用清单”。

产业脱钩。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大搞产业链韧性战略,全面评估美国关键产业对中国等“竞争对手”的依赖度与脆弱性,以“在岸”“友岸”“近岸”的生产方式强行重塑产业链,颠覆性地破坏了当前颇具效率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全球经济生态系统。

科技筑墙。为维护自身关键和新兴科技优势,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任意采取拘捕、罚款、出口限制、金融制裁等系列措施,打压竞争对手,甚至不惜制造“美国陷阱”,对盟国企业下手,以此为本国科技企业赢得更多竞争优势。

打压他国科技企业

阻断人文交流。近年来,美国以各种借口对中国公民入境美国设置障碍,在机场肆意滋扰、盘查、刁难,甚至关“小黑屋”,毫无人权可言。赴美的中国留学生被拒绝入境或遣返的事情常有发生。2021年,美国拒签了至少2000多名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签证。2022年1至10月,中国赴美留学生签证数量同比下降了38%。归根到底,美国就是要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人才,制造“寒蝉效应”。

迫害赴美中国公民。美国还恶意抹黑中国的追逃追赃工作,不惜动用司法手段起诉、拘押中国公民和在美华人,在芬太尼问题上甩锅推责、钓鱼执法,跨国绑架中国公民,起诉中国实体和个人。

到头来,美国部分精英政客眼中的“国家安全”终将迟滞全球经济发展、危及人类共同福祉,让全球变得愈发“不安全”。

对于美国务院近期发布的来华旅行提醒,只能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说着“贼喊捉贼”梦话的人。

大门敞开 中国欢迎八方友人

中国是法治国家,有关部门对外国企业依法进行安全审查的决定,是基于法律和事实作出的。中国欢迎各国公民和企业来华旅游、经商,并依法保障他们在华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包括出入境自由。

中国始终是自由贸易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坚定捍卫者,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未来,中国将一如既往地走合作共赢之路,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合作共赢

就像《对外关系法》第一章第一条所声明的:“为了发展对外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从来都欢迎各方朋友。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往 期 回 顾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九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