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过去了,真相还会到来吗?
18个月过去了,“北溪”管道爆炸案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
4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了“北溪”管道问题,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发言时,呼吁尽早启动联合国牵头的国际调查。
为什么两国的调查尤为重要?
“北溪”被炸毁后共发现四个泄漏点,全部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
根据媒体报道, 2022年10月3日,瑞典海岸警卫队已封锁该片海域,以便瑞典检察院进行相关调查,丹麦当局也开启了对专属经济区炸毁区域的独立调查。
事故发生在瑞典、丹麦家门口,他们最早也最有可能拿到有效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瑞典和丹麦作为首批到达案发现场的“警察”,拒绝任何配合,开启了独自调查。
据多家媒体透露,欧洲司法组织在事故发生之初就提议成立联合调查组。作为该起事故最大利益相关方,德国也曾提出希望和瑞典、丹麦共同调查这一事件。
但丹麦并未给予明确答复,而瑞典公开宣称 “联合调查将会强加给瑞典不必要的义务,我们已掌握的调查结果非常敏感,无法与其他欧盟国家分享”。
最终,联合调查计划无疾而终。
就这样,德国、俄罗斯作为北溪管道爆炸案件的最大受害者,在事发后的黄金调查时间却被封锁在案发现场之外。
而瑞典和丹麦凭借最接近案发地的优势,撇开所有国家,给世界两个“孤勇者”的背影,承担了最重的调查任务。
众目睽睽之下,主动“揽活”的瑞典、丹麦一顿操作猛如虎,历经16个月后,给出的最终结论是“此事与我无关,我不是凶手”,而真凶是谁,只字未提。
为什么真相如此重要?
道理很简单,因为天然气对欧洲真的很重要,而管道爆炸带来的伤害实在太深。
“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重演。
欧洲工业遭受重创。
众所周知,汽车和化工是欧洲工业领域最为耀眼的两颗明珠,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与利润,支撑了欧洲的长久繁荣。
但现在,由于能源供给困难,汽车领域持续萧条,化工领域巨头出走海外。
作为全球化工产业发源地,欧洲在化工生产链上的完备程度全球领先,但一次突发事件就掀翻了产能安全的“底裤”,竟然连维生素、聚氨酯的供应链都无法得到保障。
欧洲化工巨头科思创曾多次发出减产警告,另一化工巨头巴斯夫则调整了德国工厂生产结构,减少在欧产能,并持续在美国投资设厂。
可以说,“北溪”管道爆炸带给欧洲的是一场巨大的能源危机,已经动摇了欧洲未来持续繁荣的根基。
而对欧洲影响如此巨大的事件竟然可以不了了之,让人匪夷所思。
悬案还能不能告破?
“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调查过程显示出,面对强权,一些国家已双膝跪地。与此同时,西方媒体竟然也保持了惊人的沉默。
不得不说,这就是当代的“绥靖主义”。
对于这起“悬案”,中国早已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解决路径:
“‘北溪’管道爆炸是破坏跨国能源基础设施的严重事件。自爆炸发生以来,安理会多次审议该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安理会成员一直呼吁,要尽早启动开展联合国牵头的客观、公正、专业的国际调查,尽早查明真相,将肇事者绳之以法,还事情以真相,给世人以交代。”
可悲的是,一年多过去了,国别调查依然没有查明真相,公布的信息语焉不详。
事态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让人怀疑,反对国际调查可能另有隐情;不得不让人慨叹,多少有力证据可能已被掩盖流失。
真相和正义,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了,而那个已被“新绥靖主义”放虎归山的凶手,恐怕还会继续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