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完《芭比》:对不起,是我骂早了
(内含剧透,谨慎阅读)
怎么也没想到,会这么强烈地想要写非常无感的芭比。
导演Greta Gerwig其实是借芭比这个“壳”,讲述了一个女性觉醒与抗争的故事。
提到芭比,很多人都会想到“美丽”、“性感”、“头脑简单”等关键词。
但显然,这是一种刻板印象。
她的出现,展示了一位聪明自信却“太过美丽”的女孩会遇到什么样的境况。
言下之意,他认为Elle空有外表,没有头脑。
结果呢,Elle不仅顺利毕业,还拿到了4个见习律师职位中的最后一个席位。
也直白的点明主题——漂亮、爱打扮的芭比式女孩也可以很有头脑。
下:《华尔街之狼》
自1959年“芭比”诞生以来,这个IP已经存在64年了。
但回看过往的影视剧,芭比(式漂亮女孩)作为主角的次数屈指可数,反而经常在男性电影中以“花瓶”角色出现——广告中对着提词器读台词的模特,甜美乖顺的家庭主妇......
甚至还有种说法“such a Barbie”,用来形容只追求外在吸引力的肤浅女人。
之所以如此,说到底是因为人们无法接受芭比在美丽性感的同时,还能才华横溢、聪明智慧。因此无论这些女性获得多么大的成就,还是无法停止对她们外貌和家庭的讨论,好像这些才是她们生活的重心。
这促使她制作出一款便于换装、又可随时切换职业的成人形象娃娃,并以女儿的昵称“Barbie”命名。
Greta Gerwig以此类比,其实是想表达:有胸部、有明显性别特征的芭比娃娃,是女孩童年的性别启蒙。
同时在女孩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原来她们的人生,不只成为母亲一个选项,也可以成为医生、律师、宇航员......
女性可以从事任何职业,成为任何样子。这大概也是Ruth作为一位母亲,对女儿最美好的期待。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他们不希望“芭比”——这个从儿童时期就影响到女性思想的榜样,展现出勇气、思想与“野心”。
因为作为这个世界的既得利益者(通常由男性主导),他们不想要改变现状,以维持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
但总有一些“反叛者”,出演《律政俏佳人》的Reese Witherspoon就说:“很多人觉得女性不应该有野心,但我不知道有野心有什么问题,我一辈子都雄心勃勃。”
女孩们的“野心”,简直太棒了!
一直以来,Ken都是芭比的“配件”,没存在感到让扮演者高司令上节目大呼不公平:“你们关注过Ken一秒吗?!”
直到芭比的身体开始“失灵”,她无法优雅落地,脚变成了“可怕”的扁平足——一个冷知识:芭比的造型几乎都需要穿高跟鞋,所以她的双脚被做成永恒不变的踮脚状态👇👇
更让她世界观奔溃的是:现实世界并非以女性为主导,自己反而变成了“第二性”。
当年的《律政俏佳人》可以说是打破了“小妞电影”的固定模式,让女主角漂亮爱打扮的同时也可以聪明、有头脑。还有片中那些闪光的女性角色,每个人都不完美,但都个性鲜明,可爱有趣。再看看《芭比》的故事,虽然套用了芭比的“外衣”,却真正把性别问题摊到台面上一一拆解。从观点输出上来讲,是进步了。
同样进步的,还有Greta Gerwig这样的女性创作者(其实还有很多,比如Reese Witherspoon、Margot Robbie、Phoebe Waller-Bridge...),拥有了真正的话语权,能在自己执导或编剧的作品里,讲述女性在思想上的丰富。
通过“芭比”这一经典IP,Greta构写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说明女性电影以及女性,都可以既丰富又深厚,可以非常女性化,也可以充满力量。
种菜、阅读、健身...44岁的Maggie Q过上了我梦想的退休生活!
Jane Birkin,“要在一分四十秒里把你总结好是不可能的,我试过。”
海报日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