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人”贾玲,不服不行
贾玲导演,值得点赞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消失一年,暴瘦一百斤,“半个贾玲”又一次扔下王炸!
没有提前关注电影市场的我,终究没忍住霸榜热搜的“贾玲瘦了100斤”词条诱惑。
尖下巴突出,肌肉线条有棱有角,即便早有预期,拳击手贾玲依旧带给我深深震撼。
平心而论,这部片子算不上佳作,只是完整讲了个励志故事。
网上的舆论同样两极分化,“贾玲究竟瘦成什么样”是困扰在观众心头的疑云,同样以“瘦了”为营销噱头的电影,究竟质量几何?
春节档逐渐白热化,《热辣滚烫》的领先优势越发明显,不断上涨的好评使得电影攀登豆瓣8分,毫无疑问,贾玲和她的电影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演员转型导演并不是新鲜事,难的是如何打破以往形象的“第一堵墙”,王宝强用了两部电影才站稳了脚跟!
相比之下,小品演员贾玲在当导演这件事上浑然天成,她似乎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电影创作路线。
“票房30亿瘦成一道闪电。”这是贾玲在《你好,李焕英》电影采访中做出的承诺。
看惯了以往荧幕前的笑星贾玲,并没有多少人讲这句话放在心上。
此前的《你好,李焕英》,狂揽54亿票房,捧红了导演贾玲和演员张小斐。但针对影片的评价一直两极分化:有人认为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符合普世价格观;也有人认为,只是搭乘小品本子和疫情放开的红利,实际上是个老套的故事。
看过电影的人都明白,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
这一次携新片《热辣滚烫》而来的贾玲,同样遭受着不少议论。
一方面,人们争论新片还是摆脱不了浓厚的个人标签,宣发策略总是前至于作品质量。
另一方面,减肥这件平常事,凭什么让人安心为电影买单。
没错,减肥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但它是引起共情的有效方式。
图源:《热辣滚烫》
相信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减肥的经历,当你为了三五斤肥肉挣扎时,肯定会赞叹有人狂减100斤的壮举。
电影中因为肥胖产生的各种问题,对于有的人是浮夸,有的人是照镜子。
在电影剧情中,拳击手乐莹走上拳台,一次次地被击倒,一次次地爬起来。
道理很简单,因为想赢一次,哪怕就一次。
但最终俗套的奇迹没有发生,输了,输地很彻底。
的确,鸡汤只能慰人,因果才是落地的逻辑。
只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失败。
而现实中的贾玲却给了观众一个奇迹,她用一年减重100斤的努力告诉各位坚持的意义。
图源:贾玲接受新华社采访
这样强烈的戏剧冲突,通常是电影中的惯用手段,但贾玲却将它融合到了现实。
以往靠电影圆梦现实的剧情发生了反转,也让观众看到了生活的无数可能。
这或许才是电影即便俗套,但依旧振奋人心的地方。
同样也是贾玲捕捉社会情绪,用亲身经历和观众共鸣的热血故事。
毕竟一年扎扎实实地训练掺不了假!
有网友评价,这部片子像贾玲用几个亿的生意,追求一场自我感动。
围绕贾玲瘦身的宣发策略,被指责营销过度。
诚然,电影的宣发策略,是正式上映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甚至可以说,好的宣发能够成就一部电影,至少从票房层面。
目前看来,《热辣滚烫》的票房对手只剩《飞驰人生》一部电影。
凭借第一部的基底,以及沈腾领衔的强大阵容,《飞驰人生》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
而排名第三的《熊出没·逆转时空》虽然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熊出没》的基本盘能够为电影维稳强大的用户群体。
在此前的文章《看完"熊出没",我和6岁的儿子哭的稀里哗啦。》中,我们已经做出过分析。
但同样评分不俗、演员阵容强大的《第二十条》,票房成绩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前期宣传中,赵丽颖饰演的聋哑人母亲成了宣发重头戏,虽然演技值得肯定,但也给观众留下了寻子的苦情电影印象。
然而实际上,这是一部喜剧电影,主演是马丽和雷佳音。
导演宁浩和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则沦为了炮灰,即便前期登上“顶流“董宇辉直播间,仍旧难掩票房颓势。
图源:网络
除非后续口碑逆转,否则很难有翻盘的机会。
还记得之前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这个在当下只看片名就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注定被市场忽略的电影。
凭借出品人方励下跪请求排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
即便影片质量上乘,但前期宣发的确陈旧且失败,能够翻红实属不易。
23年爆火的电影《孤注一掷》,金晨饰演的美女荷官,以及阴狠毒辣的诈骗头子王传君,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蹿红,进而反馈到了票房成绩。
所以说,宣发是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在短视频时代,宣发似乎成为了比电影创作更重要的环节。
从《八角笼中》“不讲武德“点映,到《坚如磐石》“艺谋震惊”,电影宣发策略频出,为了让观众进入影院,甚至不惜和电影内容背道而驰。
但一部成功的电影,宣发只是第一步,回归内容才是王道。
甚至于电影票房也不能完全衡量电影好坏,毕竟票房受到档期、排片、上座率等等影响,宣发过度同样是个关键因素。
而贾玲能够将自己长久以来的标签撕碎,进而融入到电影中,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吸引力的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导演贾玲的两部影片宣发可谓十分高级。
但她独特又不可复制的一点正是融合了贾玲本人的亲身经历,这样的真诚让观众情愿为电影买单。
国民级笑星贾玲,走上喜剧道路,是因为一场阴差阳错。
2001年,贾玲十九岁,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被戏剧表演和喜剧表演两个专业同时录取。
招生部打电话到贾玲家乡,让她挑一个上,因为有口音,妈妈李焕英把“戏剧”说成了“喜剧”,她就成了相声表演专业的学生。
在这个女生不受待见的行业,贾玲尽全力杀出了一条路。
此后的一段时间,贾玲活跃各大综艺,用扮丑和体重包袱红极一时。
从相声、小品、综艺、再到电影,贾玲一步一步突破局限,尝试用不同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不论是《你好,李焕英》还是《热辣滚烫》,总是离不开对贾玲本人的审视,这也是长久以来在观众面前所呈现的标签所致。
对于导演贾玲,诚恳地说,并没有做到极致优秀,其作品也有着更高向上空间。
但她善于结合自己的真实故事,共情于观众,将一些质朴故事拍出真诚、真实。
作为一位导演,她创下了女导演获得的最高票房纪录,并且索尼影业买下翻拍权,获得广泛认可。
而作为女导演,贾玲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浑然天成,她并不从男性视角反过来审视自己,而是将自己代入情境,从关爱自己出发。
甚至于不少观众认为贾玲已经是女性视角的完美诠释者,或许这也是贾玲不同于其他导演的地方。
其实现如今,我们并不缺少电影作品,只是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社会,一些简单真挚的东西反而不再被看见。
图源:《热辣滚烫》
而贾玲一直在坚持着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且能够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喜。
虽然电影中输了,但找到实现梦想方式的贾玲,真正的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