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公益盒子的新春书单

He666 益盒 Charity Box 2022-11-27

全文约 5900 字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公益盒子的朋友们新春快乐~


我们的读者一定对这些词印象深刻——“有效利他”、“做最大的善”、“高成本效益”。我们频繁的使用这些词,是因为从理念到方法,公益盒子的形成都离不开前人留下的智识积淀。


为此,我们从【大视野里的事实世界】、【行动的理性与循证思维】、【中国慈善的来路与去处】三个主题切入,准备了这期新春书单。


我们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有效公益的背景知识,促进共同思考。无论你是公益同仁、认同有效公益理念的捐赠人,或者是初涉公益的爱好者,我们都希望这期书单可以提供一些基础材料,帮助你了解以事实与数据为核心的世界观、成本效益思维与有效公益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改变世界的力量。


看完不要立刻离开,文末留言有新年福利哦~



—————— 书 目 索 引 ——————




大视野里的事实世界

宇宙在138亿年前诞生。如果把宇宙至今的生命看作13年8个月,生命之花出现在地球也就是3年零9个月,人猿揖别不过发生在两天半以前。


当我们把视野拉远,事实世界的演进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时间、空间、政治、历史、自然、人类,其广阔辽远的嬗变与并不完美的现状始终就在那儿,等着我们克服无处不在的认知偏见,用理性与实证思维去发掘真实、预见征途。




《事实》

作者:[瑞典] 汉斯•罗斯林,[瑞典] 欧拉•罗斯林,[瑞典] 安娜•罗斯林•罗朗德

译者:张征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4



内容简介:这本书用海量的数据和清晰的图表来证明这个世界正在变得更好。大多数人之所以把世界想象得很糟,是因为受到了思维本能的误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会用利用数据、基于事实进行决策,避免落入纷繁多样的认知陷阱。


推荐原因:人类认知的局限无处不在:一分为二、负面思维、规模错觉、直线思维、归咎他人......说理、求真、务实,基于真实情况思考、决策、行动,是看似简单却执行起来无比困难的事。从未有一本书像《事实》一般系统、清晰、不留情面地点出我们孱弱的认知本能,用严谨的数据和流畅的文笔掀开真实世界的大幕。




《饥饿、富裕与道德》

作者:[美] 彼得·辛格

译者:王银春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8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彼得·辛格的三篇代表作——《饥饿、富裕与道德》、《解决世界贫困的辛格方案》、《亿万富翁应当捐赠什么?你应当捐赠什么?》。通过这些文章,他主张,对于处于贫困中的人们,无论距离远近,我们都负有相同的道德义务。辛格进而提出了一个解决贫困问题的激进方案,在其中确立了富豪和普通人对于穷困之人的不同捐赠标准以及负有的义务。


推荐原因:《饥饿、富裕与道德》一文自发表后便成为全球应用伦理学领域讨论最广泛的文本之一,被认为是西方伦理思考的典范。在不牺牲具有同等道德重要性的东西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具有提供帮助的能力却不作为,这是否就是不道德的?依靠强有力的哲学论证,辛格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正因为他的论述十分简洁有力,我和何流都在大学的伦理学课堂上被说服,进而走向了有效公益之路。益盒的诞生,与这本书高度相关。




《人类简史》

作者:[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林俊宏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内容简介:这本书浓缩了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我们曾经只是非洲大陆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人类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推荐原因:“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正因如此,我们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我不知道什么会比赫拉利在本书结尾写的这段话更振聋发聩。




《当下的启蒙》

作者:[美] 史蒂芬·平克

译者:侯新智 / 欧阳明亮 / 魏薇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内容简介:史蒂芬·平克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相反,用数据说话: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平克论证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和平、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限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界。这是启蒙运动的礼物——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推荐原因:本书讲述了一个富有英雄色彩的进步的故事。这个故事属于全部人类,属于任何兼具理性和生存欲望的有情众生,它让我们坚信:活着好过死亡,健康好过疾病,富足好过匮乏,自由好过胁迫,幸福好过苦难,知识好过迷信和无知。告别盲目悲观,平克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启迪我们要在危机中寻找乐观,“为理性、人文和进步辩护”。




《起源》

作者:[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译者:孙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4-10



内容简介:回归哲学-科学的传统,本书融通各个学科的新知识,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未来的百亿年的万物历史,不仅浓缩呈现了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成果,也开创性地提出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恒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阳系形成、地球出现生命、智人问世、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等8个关键节点。以区区300页的篇幅,完成了讲述138亿年宇宙史这一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推荐原因:作为大历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对世界史的把握少有人及,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未来,关乎全球命运的大问题第一次变得如此引人入胜。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奉为圭臬;而在这本书里,“万物是理解人类的尺度”。




行动的理性与循证思维

给世界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并不容易。致力于此的行动者们,时常面临着经济社会状况的困难与认知决策水平的不足,进而屡屡受挫。共克时艰,追寻理想中的正义与公平,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与循证,不断精进道路与方法;改善决策,始终清醒地作出尽可能好的选择,则需要我们坦承自身的认知缺陷,克服谬误,谨慎谦虚地对待信息和情感。




《行最大的善》

作者:[美] 彼得•辛格

译者:陈玮 / 姜雪竹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4



内容简介:“尽你所能,行最大的善。”这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何谓“最大的善”?有没有合理的衡量标准?慈善仅仅是富裕人群才能做的事情吗?你的捐助行为仅仅是被某些图片或宣传片感动的结果,还是会理性地考察善款的去向和发挥的效用?作为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之一,辛格在这本书里介绍了“有效利他”理念的诞生与影响力,并详细考察了其作为一种“行动哲学”和生活方式的潜力与限度。


推荐原因:哲学往往被认为是束之高阁的,辛格及其所倡导的有效利他理念则不尽如此。从基于事实和理性的决策出发,本书详细阐述了如果你想要实现更高的社会影响力、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该如何改善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假如你看见了一栋起火的楼,你冲进熊熊烈焰、踢开门、让100个人逃生,这将是你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通过有效公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这样的时刻。




《贫困的本质》

作者:[印] 阿比吉特•班纳吉

[法] 埃斯特•迪弗洛

译者:景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4



内容简介:15年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他们主张,经济学家应关注严谨、基于证据的科学研究:多年实践表明,随机控制实验确实是解决很多全球发展问题的黄金标准,并对改善数百万人的生命福祉有着真实可见的影响。


推荐原因:本书总结了班纳吉夫妇早年研究的重要成果,即使用实验方法、循证思维来设计干预项目、指导政策制定,这些突破性的进展帮助他们在2019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诚然,实验方法、随机对照试验仍有面对大问题时的无力,但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能说清楚的就说清楚,对不能说清楚的就保持沉默”:基于实证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已经实在地给全球扶贫、医疗健康、教育等领域带来了巨大进步。




《思考,快与慢》

作者:[美] 丹尼尔•卡尼曼

译者:胡晓姣 / 李爱民 / 何梦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7



内容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在本书中介绍了很多经典的行为经济学实验,揭露了人思考的捷径、替代、偏好、框架、锚点等效应,以及系统1(直觉式思考)和系统2(逻辑式思考)这两个主角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搭配分工。他也指出了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该相信灵光乍现,什么时候该三思而行,该运用哪些技巧来避免陷入认知谬误,以及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推荐原因:行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阐述人类思考与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情况,给出如何更好地干预行为的洞见。丹尼尔所提出的人类的思考机制的框架,几乎已经成为了领域内最为关键的共识,指导着循证的政策设计和无数人的日常生活。




《助推》

作者:[美] 理查德·塞勒 / [美] 卡斯·桑斯坦

译者:刘宁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3



内容简介:什么是人一生中耗费最多心力的事?是做出大大小小的决策。但是,人们的决策往往是依靠经验法则、直觉,而助推——一些非强制性的政策设计——能帮助人们在直觉思维系统和理性思维系统之间寻找平衡,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本书是行为经济学领域最为经典的文本之一。


推荐原因:本书将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引入了基于数学与统计的经济模型,深刻地指出人并非时刻依照事实进行决策的“理性人”,也是容易从众、路径依赖的“社会人”。改变人的行为、创造改变往往不需要“大政策”,而是“小技巧”,整个过程就像是“用胳膊肘轻推一 下”。识别并应用这些技巧,能显著地改善与挽救生命。




《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

作者:汪丁丁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4





内容简介:汪丁丁教授将常年追踪脑科学和遗传学前沿成果之所得凝聚于本书中,从行为学视角应对社会科学的核心议题,尝试解决国人外在生活方式与内在情感方式的冲突。激情、理性、自我、社会、影响力、不确定性、复杂性……论述依序围绕这些核心观念展开,探究有能力解释大规模社会变迁的“大理论”,并探索超越科学与人文的“第三种叙事”,为经济学与行为科学发展新的综观。


推荐原因:当下的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早已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归根结底都与社会中人的行为高度挂钩。汪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书中打破了分科视野、融贯了各学科知识,为人的理性与情感、决策与感受提供了诸多深层的勾连。公益与慈善是人社会化的行为,汪老师的这本书为理解“人”构建了丰富且通透的场域。




中国慈善的来路与去处

一个确凿的事实是,慈善这一概念并非西方舶来品,中国自古以来即有之。“慈善”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意指“博爱”,即人们的内心能够生成无私之心进而做出帮助他人的行为,几乎与当代“慈善”一词的所指一致。而中国的慈善事业则在大历史中时隐时现,其现代转型被广泛认为肇始于2008年,迄今不过十余年风雨。理解中国公益,首先需要理解中国,在文化血脉、治理特征、历史动向与伦理体系等时空转化里,在政府、市场、公民的有机交互之中摸清其来路,方能见其去处。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作者:周雪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3-1



内容简介:关于中国国家的治理逻辑,本书主要沿着两条脉络进行探讨:一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各级政府体制的制度设施和行为方式;二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上。本书从学术上推进了当前国内的国家治理研究,并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研究路径和视角。


推荐原因:中国研究领域的必读文本,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雪光用冷静却锋利的笔触在国家、社会与民众的多元平衡间寻找未来中国的制度可能。中国公益事业作为政府、市场与公民之间互动的焦点,深深嵌入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布局之中,自然也发挥着其独特的平衡公权力与自发力量的作用。在本书犹如解剖刀一般的分析下,一些有关中国治理的“常识”被解构和重塑,极富启发性。




《中国慈善透视》

作者:康晓光 & 冯利

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10



内容简介:“一本书读懂中国慈善”。中国慈善有什么突出特征?什么力量塑造了中国慈善及其特色?中国慈善将会走向何方?本书致力于为当代中国慈善领域提供一幅概略的但重点突出的全景图,一个囊括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解释框架。而且这种全景图和解释框架能够反映中国慈善的本质特征,并揭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


推荐原因:李劲老师之言,“康先生用具有穿透力的功力,讲透了中国公益的本质问题。中国公益的从业人员应当好好读一下这本书,以便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中国的国情,公益人应当如何调试、如何应对,如何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保持合理的期待,这样才能让公益发挥最大价值。”




《分配正义新论:人道与公平》

作者:葛四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3-31



内容简介:本书从后果主义出发论证分配正义,认为后果主义分配正义具有考虑结果的本性,故而可以把现实人性的限制明朗化、具体化。在此认识基础上,本书形成了一种新的分配正义理论:既包含立足利他心的人道成分(人们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又包含立足自利心的公平成分(人们的所得与贡献应该大致匹配)。


推荐原因:什么样的(对财富、权利...)分配秩序是公平、公正的?这深刻关乎到一个社会是否“正义”,每个人的成败是否应得。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葛四友长期关注一个正义社会的制度应该如何处理运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他在本书中对现有的正义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地发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捐赠是否应当?我们究竟为何应致力于改善那些社会中“不幸者”的生存状态?




《行善的艺术:晚明中国的慈善事业》

作者:韩德林

译者:吴士勇 / 王桐 / 史桢豪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5



内容简介:本书将视野聚焦在即将面临朝代鼎革的晚明士绅上,探讨他们的具体慈善行为,并由此而分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慈善传统。在作者看来,晚明的慈善事业,并没有西方所谓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绝对区隔,而是在公与私之间灵活摇摆。“公共事务或哈贝马斯公民社会的概念不适用于后期帝国时代中国的实际情况”,“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相互交易和协商才是社会的主流”。


推荐原因:摆脱传统西方中心论的立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学者韩德林在晚明历史中细致挖掘了中国的慈善传统,向世人证明:中国早已有造福一方的、出于个人善心的慈善事业。如此来看,中国儒道佛教法等信仰传统,以及晚明中国慈善事业中所呈现出的士绅传统,又该如何进入当下中国的慈善实践之中呢?这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问题。






新 春

20

22

福 利


我们有赠书环节!


如果你很期待阅读哪本书,欢迎你留言,写上你想读的书名和理由,我们会抽取五位读者送出你想看的那本书。(真诚讲述你想看这本书的原因吧,获得赠书的可能性会更大噢~)


活动截止2022年2月11日上午十点,我们会通过回复留言确认福利获得者,请被抽中的读者将你的姓名、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私信发送给益盒小助手~




撰文:李治霖

编辑:Zoe,何流

排版:陈思晓



Recommend

往期推荐

今年的主题是遇见|公益盒子向您拜年

公益盒子成立治理委员会

读完斯坦福的18篇文章,讲讲“理事会”的那些事儿



欢迎您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您也可以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公益盒子的朋友们」社群

与更多益盒的同行者们

一起交流探索有效公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