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中国空间科学—战略与突破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第8期发布

2022年第8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09-18


2022年第8期


专题:中国空间科学——战略与突破


编者按

作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发达的空间科学探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推动空间科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空间科学的原始创新驱动作用,对于加快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我国空间科学研究的发源地,在空间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引领者、先行者、主力军和国家战略思想库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国科学院始终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主动担当起发展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基于此,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指导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刊》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策划组织“中国空间科学――战略与突破”专题,邀请院内外专家探讨空间科学强国之路,以期为我国率先形成一批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先行标志性科学成果,为人类拓展认知新边界、开拓发展新疆域贡献思考。本专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研究员指导推进。



专题:中国空间科学――战略与突破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11年回顾与展望

吴 季  王 赤  范全林

王 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卫星计划中方首席科学家,子午工程二期总指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有效载荷分系统负责人。曾任子午工程总设计师、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副总指挥等。主要从事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范全林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规划论证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空间科学政策与发展规划研究,负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总体管理。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关于空间科学发展的一些思考

顾逸东

顾逸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两颗科学卫星工程总师。曾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总指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主持建立了我国科学气球系统,推动了我国气球宇宙射线、X射线天文和多学科高空科学探测,领导建设了载人航天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应用技术体系,组织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科学与应用任务,领导了空间站科学与应用任务规划论证。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空间科学突破的前瞻和中国的贡献

王 赤

王 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卫星计划中方首席科学家,子午工程二期总指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有效载荷分系统负责人。曾任子午工程总设计师、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副总指挥等。主要从事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打通空间科学发展“最后一公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空间科学回眸与展望

侯增谦  姚玉鹏  董国轩  于 晟

侯增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长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金属成矿理论与资源勘查技术研究。创建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理论指导青藏高原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一等奖 4 项,以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区域副主席讲席奖。主编英文专集 6 部,发表 SCI 论文 250余篇,SCI 引用13000余次。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空间科学强国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启示

范全林  宋婷婷  时 蓬  魏海燕  陈小莉  王学昭  郭世杰

范全林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规划论证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空间科学政策与发展规划研究,负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总体管理。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战略与决策研究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态势及风险分析

杨翠红  林 康  高 翔  陈锡康  汪寿阳

杨翠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曾任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投入产出技术与经济预测、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利益研究、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

高 翔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全球价值链、产业转移、投入产出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国际贸易问题》和《管理科学学报》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政策与管理研究

在“破”与“立”之间:科技评价的BRIDGE 理论

徐 芳 李晓轩

徐 芳

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评价、科技政策学等,主要负责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估工作。近 5 年以主持人身份完成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委托任务 20 余项。在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Omega、《科研管理》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李晓轩

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统战部党外人士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科研管理,涉及科技评价、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研究方向。长期从事政府科技管理与政策方面的决策支撑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承担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重要科研课题。撰写了大量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从空间组织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隔离管控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孙 炜 金凤君

孙 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地理、空间模式、新技术与新经济的空间影响等。

金凤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会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评价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国土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基础设施发展理论、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等相关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突出贡献者。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英国公共科研机构的历史演进与新变革

陶斯宇  甘 泉  董 瑜

陶斯宇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

董 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农业科技情报。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智库观点

变化环境下城市暴雨致灾防御对策与建议

张楚汉  王光谦  李铁键

张楚汉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与水科学研究。主持或参与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西南大水电站群开发等项目研究,以及水利学科发展战略、黄河水与工程方略、城市特大暴雨致灾防御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等重大战略咨询项目。

王光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水科学、泥沙与河流动力学研究等。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副主席。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科技与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手段:碳转移支付

陆培丽  彭兰凌  沈嘉琪  金衍瑞  耿 涌

陆培丽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研究员,太和智库研究员,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特聘讲师、特许金融分析师。长期从事金融实战;曾在国际投行长期从事股票、大宗商品等指数编制和投资,以及相关的产品设计与定价权。已经编制并发布了“区域性实时碳排放指数”“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指数等,并公开发表了碳金融系列文章,并形成碳相关书籍 2部。

耿 涌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增长联合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环境管理、气候变化政策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代表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五次和第六次科学评估报告任主要作者,担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资源效率与清洁生产项目专家。在 ScienceNatur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减排的系统研究

龙吉生  杜海亮  邹 昕  黄静颖

龙吉生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冈大学客座教授。专注垃圾焚烧发电与污染物控制技术近 30 年,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 6 项,授权专利 86 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参编著作 4 部。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管理现状及完善建议

李 淼  梁 昊  叶 甜  孟理静  谭明亮  岳 晓  李兴娟  李盛楠  杨 萍  潘亚男

李 淼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档案管理学研究生。主持或参加中国科学院档案课题 5 项,参加中国科学院档案规范与制度编制 5 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潘亚男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馆长(兼),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主持 17 项档案课题,其中“科研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探索性研究”获国家档案局 2021 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科学丰碑档案基石——中国科学院档案馆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档案局 2021 年度全国经济科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案例一类案例;发表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主持编制书籍 3 部、档案工作标准制度10余项。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封面


  封二 、封三

总监制:杨柳春

责任编辑:张帆

助理编辑、校对:PAN

排版:百里


往期精选



官网

学习强国号

搜狐号

微信订阅号

今日头条号

哔哩哔哩

微信服务号

微博

喜马拉雅

中国科学院院刊

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院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