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国际法: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的结果
作者简介:璇儿,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专业成绩前10%,英语六级589分,本科阶段在模拟联合国与法律诊所投入精力较多。2021考研上岸武大国际法。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本篇经验贴是笔者近一年以来的经历记录,内含一些反思及建议,但主观性较强,希望各位师弟师妹根据自身情况思考鉴别,以他山之石而可以攻玉。
一、院校选择
选择武汉大学是衡量专业与学校后的综合结果。笔者一直对于国际关系较为感兴趣,本科阶段的国际法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探究国际法效力来源以及接触国际法案例时,重塑了我对国际法的认知。此外,笔者一直希望可以申请NGO与IGO实习经历,故选择了国际法作为研究生专业。武汉大学的底蕴与实力自不待言,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积厚流光,加之武大优美的环境,成为笔者心目中最为理想的院校。
二、初试准备
(一)是否应该兼顾法考与考研
笔者未做到兼顾二者。一开始确实有兼顾的想法,但2020年伊始,因为新冠疫情只能待在家里,那段时间每天都不能静心看书,直到四月开始看法考视频,五月才正式投入到考研的备考过程中。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准备期末考试,七八月份心情极其低落同时在家自习效率奇差,九月份回校之后才逐渐回到正常状态。因为时间紧张,我无法再为法考腾出足够的时间,故此后只在专心准备考研。
鉴于武大初试改革之后考察科目增多,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之下笔者非常建议二者同时准备。许多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法考视频的讲解会给予很大的帮助,也会减轻在考研过程中的背诵压力。二者本就是互补而非矛盾的关系,知识永远是联系着理解而非割裂开来,依靠法考准备中建立起来的完善的知识框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各科准备方法
1.英语
关于单词背诵,笔者在过了一遍恋恋有词之后,便一直拿墨墨背单词APP来进行记忆。每天300左右的单词,利用吃饭或者睡前的碎片时间,很快就可以完成,后期因为时间紧张,会逐步增多每天的单词量,大概达到每天500左右。这些都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每天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某天在真题中积累了很多不认识的单词,那么就可以相应减少手机背单词的数量,优先记忆真题中摘录的单词。
关于阅读,笔者五月份开始刷真题,每天1-2篇,做完之后会自己先进行改错和口头翻译,然后跟着唐迟老师的视频进行对文章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的经验是复盘时最好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多注意特殊标点符号、副词与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把握文章核心。长时间练习之后,在单词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及熟悉了阅读的手感之后,基本会将错误控制在1-3之内的,不用过于焦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早刷完所有的真题,在十一月下旬之前刷完2遍真题即可,再留下5套真题作为模拟测试,保持做题的手感就已经足够。
笔者在十一月下旬后准备的写作,越到后期写作的重要性越明显。作文的写作方法参考了何凯文的写作技巧。他其中所介绍地首段描述方法、因果关系法和并列写作法对于梳理写作逻辑时都很受用。此外笔者背诵了王江涛老师预测20篇中的大作文,重点积累他的写作思路与表达。有一个背诵英语作文的小tips,即先背中文再对照中文念英文,再念完三遍之后已经基本可以复述了。
对于完形填空和七选五笔者只是在十月份与十一月份刷了2遍后并未再付出精力。完形填空一直是出力不讨好的项目,大家一般都可以凭借语感拿到6-7分,无需死磕一个选择那0.5分。七选五我认为技巧性很强,笔者在听完刘晓燕老师讲完一节七选五课后就觉得废话真多而且倒推现象严重(反正我有时理解不了她的逻辑),所以一直自己总结连接词、对应词和行文逻辑,总结几篇过后你会发现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正确率逐步提升,而且还不用受念经式英语的折磨。
笔者英语六级分数比较高,但很可惜最终考研英语只有69分的成绩,与模拟成绩相差也较大。为了适应考场环境,笔者在考研前两周去考六级,听力也未做练习,但成绩确实还行。笔者在考后的预估成绩也与实际分数相差较大,到现在还没搞懂为什么。只能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六级成绩和考研英语成绩不一定成比例。
2.政治
笔者从九月中旬开始政治准备,使用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配合徐涛老师的视频,因为每天白天精神高度紧张,晚上我都会觉得异常地累,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晚上听课作为放松,听完后再刷一遍单选加深记忆。在过完一遍后因为没有及时巩固,几乎忘了一大半,所以第二遍就会在看完书刷完题之后及时使用腿姐的背诵手册进行巩固。刷题时可以不在书上写答案,只进行错题标记,这样帮助之后巩固也方便重复利用题目。
笔者最后政治分数为80分,除了因为肖秀荣老师的神级预测之外,笔者认为主要抓住了两个方面。一是对预测题及时的错题总结,二是主观题作答时紧扣材料内容。
笔者在十二月份很快刷完肖四肖八选择题以及腿姐四套卷后进行了大量的错题总结和归类,易错的、帽子相似的、出现频率极高的总结到一起,然后每天晚上都会拿出来看一看,这里的关键在于要去主动回想帽子匹配的内容是什么,想不起来再去看,如果只是单纯去看会有自己已经全部记住的错觉。同时为了保持手感每天会做一套其他老师的模拟题,幸运的是考场上还真歪打正着碰到一道原题。
关于主观题,十一月末我在听了四节腿姐的课之后(每一板块一节)学习了她的答题模板,自己尝试做了一两道大题来找感觉。这一步很关键,因为这是在应用如何将素材与材料相结合。即使去年政治肖秀荣老师已经非常厉害了,但绝不可能做到押题与试卷上的材料、问题设置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背诵的内容都只是作为素材而不是答案,学习答题的方法就是要时时紧扣材料、用素材结合材料内容。之后在十二月份一直背诵肖四。肖四的背诵技巧就是找逻辑和编故事。网络上有很多博主分享肖四背诵笔记,里面有划分好的层级和知识框架,再结合题目自己修改一些内容就可以直接背诵,而且一次可以背诵多个专题并及时复习,这样才记得牢。编故事的方法是指将背诵内容结合实际串成故事来加深记忆。
例如当时背到抗疫精神时,就会想到全国无数个因为疫情而失去生命的人(生命至上),全国各地驰援武汉(举国同心)而义无反顾,那些“逆行者”无畏生死(舍生忘死),科学家们不分昼夜加紧研制疫苗(尊重科学)……而且我们第一时间封城,主动分享新冠基因序列,配合世卫组织工作(命运与共)。记住了主要的,有关抗疫精神具体内容的解释再稍稍记忆一下即可。再次强调,政治主观题千万不要硬搬套搬,否则这感觉就像我在问你“今天吃了什么”,你在回答“今天食堂做了土豆丝、红烧鱼、辣子鸡”,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我吃了土豆丝、红烧鱼、辣子鸡”,后者素材没变但符合逻辑。
3.专业课
唐迟老师的那句“slow is fast”,我觉得用在这里最为合适。
首先是关于参考书目的选择。根据与师兄师姐们的交流及个人经历来看,“马工程”教材可以放弃不看,重点准备武大法学院的其他教材就足够了。有关民法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将王利明老师和魏振瀛老师的书目都进行阅读,时间不允许就着重阅读王利明老师的教材即可。
在看书过程当中,笔者建议形成自己的笔记方便后期查看和背诵。
笔者不喜欢直接使用别人的笔记,也对于不看书而直接背笔记的方法没有把握,同时为了节省时间,笔者是在已有的师兄师姐的笔记上进行修改和补充。有8门专业课的书,如果一开始就很心急,囫囵吞枣式地一扫而过然后不加理解,之后背诵难度会无形加大,而且后期会不断地翻书进行补充,反倒浪费时间。所以不仔细看不如不看,直接背诵笔记也节省时间。最近有很多师弟师妹们困惑第一遍读书找不到重点。笔者认为可以将历年真题按照科目和章节进行总结,这样重点一目了然。除了必然不会考的内容(比如《国际法》中国际经济法一节),笔者认为这些总结只是提供一个侧重,不要过度区分,题目当中很有可能考察你忽略的内容。
笔者并不是很擅长记忆如此多的内容,但根据师兄师姐的建议和自己的经历认为记忆的要点有二,理解和回想。
教材本身的编写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很多时候教材也会直接点出编写的规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例如在国际法性质和基础一节,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按照横纵两个维度来分析。其次,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概念提出的原因及过程以及性质分析的过程,这些都是作为背景帮助理解。最后,要注意读完一部分后进行总结概括,用一两句话概括核心意思,既提高专注力也简化背诵任务。
有关回想的方法,其实我们平常都在使用,比如列出框架进行提示背诵,或者在备忘录中自己出题自问自答。在复习过程中笔者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默写框架,只写相关概念,然后尝试复述与概念有关的内容,想不起来就会及时翻书来看。在习惯“题目->答案”这样的思维提取过程之后,面对考试题也不会很紧张或者脑袋一片空白。这种方法也很适合准备复试过程中练习口头表达,检测自己是否真正记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过关。
有关框架,可以在第一遍背诵过程当中去总结梳理。背完一章之后可以尝试去默写,之后再补充记不起来的内容。默写框架≠默写内容,一般默写到三级或四级标题已然足够,至于具体内容就去回想和口述,检测自己有没有完全记住。另外,非常推荐幕布和Xmind的大纲模式,不用手写框架而且之后可以重复利用。
关于专业课的背诵还有三点要注意。一是背诵科目过多,很容易出现背着前面忘着后面,所以建议适当减少每天每门科目的背书量,增加每天背诵的科目。比如一天背诵3-4科,并且在第二天后、一周后、半个月后及时复习,不然遗忘的脚步太快而你追不上。关于具体复习的间隔是多久笔者并未强行规定,而是在浏览框架过程中发现某一部分没印象之后就会去反过头重新去背。为了对抗遗忘,笔者试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但是按照表格进行太过于机械,每天背诵内容再加上复习的内容如山一样,留给政治和英语的时间就太少了,笔者还是喜欢随心一点,有复习的意识就可以了。其次,在十一月份,特别是后期时间非常紧张的时候,要根据分数占比合理安排背诵任务,民法、刑法、国际法和法理学一定要全面详细地复习。诉讼法与宪行则可以适当减轻任务,掌握高频考点即可。最后,不要过分纠结于背诵的准确度,只需抓住关键词和特征即可。考研本身并不是小学生背诵大赛,也没有人会要求你在考场上拿到满分,理解的重要性是远大于死记硬背的。
从笔者参加考试后的体会来看,武大法学院的风格是“严谨求实”,特点有二:注重基础及稳中求变。初试考察题型一般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尤其是名词解释是基础中的基础。稳中求变是指初试中会适当增加对新修改内容的理解来考察考生的拓展能力。例如去年民法考察了《民法典》中婚姻家庭法的原则,这类型题目并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及时留心修改内容以及从既有知识中进行拓展回答。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这也是基础内容,只是将知识背后的原理换了一种方式来考察。另外特别提示国际法初试的考察内容,名词解释为英语题目,初试准备过程中要去翻阅其他参考书进行查找总结,这里推荐邵沙平老师编写的《国际法》;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要关注教研室老师近年来的论文,这些在论述题中出现的可能性较高。
下面的表格将列出笔者的时间安排
三、复试经验
武大复试时间一向较晚。笔者从3月初开始复试准备一直到4月5日,历时35天。但笔者建议有关复试的准备可以在寒假期间提前开始,可以阅读复试制定的数目、查找教研室老师信息、收集调研室老师的论文等。
笔者以国际法的准备为例,分享复试经历,将从信息收集与目标分析、内容准备和复试模拟三个方面进行。
(一)信息收集和目标分析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规则和录取分数线,这些信息在公开的校园官网即可找到。得知自己的成绩后可以进行大致的预估或者自发填写的排名表格(考研群中)进行预测,看本身是否可以进入复试,还是需要准备调剂,然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准备。
对于边缘型选手可以参考笔者经验。今年武大国公尤其之卷,笔者初试排名10/22,位于原定招生计划的末位,且在笔者之前不乏400+的超高分选手。但笔者认为既然选择了便一心向之,不用遗憾自己没有选择报录比低的专业,更不用去着急调剂事项。根据初复试各占比50%来分析,与排名相近的几位同学初试分差仅在0.3分左右,复试也只需超过临近的同学即可,最后的结果也达到了笔者的预期。笔者的经历谈不上逆袭,只是进行可行性分析之后进行了心理预期的调整和复习计划的调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一切的幸运都是有准备后的结果。同时想提醒诸位大可不必陷入完美主义谬误,对自己的复试有咸鱼变成锦鲤而一跃龙门的要求,也不现实。
(二)内容准备
复试相比于初试而言,所涉及的知识更广更深,还增加了对于法律英语的要求。武大国公的风格是严谨求实,注重基础理论,所以抓好根本、多看多思最为重要。
1.基础知识学习与案例积累
梁西老师的《国际法》的全部内容(除国际经济法之外)都应该掌握。人们往往会因为不了解某个内容而有这个内容不重要的误解,不管是本科阶段考试还是初试,很多时候都会发现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偏偏是试卷中着重考察了的内容。自己划定知识范围不是预设而是限制,在潜意识中降低你对自己的要求。
此外,对于其他的参考书籍,《国际法史论》、《梁著国际组织法》都易于理解,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不必按照顺序去读,可以在遇到相关内容时与梁西老师的《国际法》结合来读,既加深了理解,还可以和旧有知识做一个连结,事半功倍。笔者在复试准备阶段因为复试时间较短并未阅读杨老师的《国际法本体论》和马尔科姆肖的《国际法》,而是选择了邵沙平老师的《国际法》作为参考。因为是2020年新出版的教材,所以其中条约的更新和学术观点的更新比较及时,且教材的编写是中英混合,课后附带案例的英文原文,双语学习一举两得,十分方便。
有关论文准备,可以关注“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院”公众号和《武大国际法评论》,浏览近五年国公方面的论文,也可以在知网关注教研室老师的论文,找到近些年研究热点进行阅读总结。
在教材当中会有相关的案例分析,但大多数都比较简单。笔者在图书馆找到两本国际法案例解析后,也是配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案例总结。
为了记忆方便,笔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将增补的内容添加到有关笔记之中,同时也方便拓展和理解。
笔者认为很多事情不是刻意去做的,而是在搞懂某个知识点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结果。例如在学习领土变更与取得的先占时,在传统国际法上先占的要素是什么,现代国际法对于此是如何规定的,有无涉及人类共有物,最为典型的仲裁案――帕尔马斯岛仲裁案中胡伯法官的意见是什么,发现和占领的区别是什么,对领土的时际法限制是如何体现的,为什么要采用时际法来进行判断,关键时间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来进行确定?这样思考下来会发现很多新知识,也自然而然积累了案例也加深了理解。
2.法律英语的准备
武大对于法律英语的考察重点在于阅读。由于法英的表达与英语相区别,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做的是适应法英的表达方式。
起初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随手将英文摘要摘录了出来进行朗读,后来又阅读了《联合国宪章》和VCT1969的英文版,随手标记不会的英文表达。但是条约的表达方式比较难以理解也不符合一般的论文写作习惯和教材编写习惯。所以在师兄的推荐之下阅读了Tim Hillier的《国际公法(导读本)》。虽然因为时间原因只阅读了条约法和国际法渊源的相关内容,但是逐渐熟悉了大段英文材料的阅读,理解了有关术语的英文表达,这本书中也有许多规定教材中未涉及的内容,例如持续反对者等等,对于复试大有助益。虽然在复试中抽到的是领土法的相关内容,但因为之前积累的训练,依旧在英语面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复试模拟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复试模拟都是非常必要的。除了熟悉面试的流程,提前适应严肃紧张的面试环境,最大的作用是去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当然,模拟的次数也不宜过多,一两次足矣,不要陷入次数的误区。如果可以的话非常建议请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或者老师来进行出题模拟,关键是要去想自己如何应对不会的题目。
四、写在后面
(一)有关心态
考研中比专业课更难的是个人心态的调整。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和高昂的机会成本,唯有坚定才能击败心魔。
在十月份之前大多数同学大多数时间都会比较积极,但笔者也建议不要像永动机一样不停歇,每周可以选择一天睡个懒觉,选择一个下午放松一下。十月份过后时间会越来越快,心态失衡的问题就会出现。缓解焦虑的办法只有行动。可以学习我党的先进经验,每个发展阶段制定发展目标与预期达成的结果,然后再进行细化。明白要做什么会缓解很大一部分焦虑的。其次,可以去操场跑跑步,流汗之后第二天确实会活力满满,不再纠结自己很菜这一点,而是去让自己变得不那么菜。
在考前两周都是冲刺的黄金时期。笔者在备考中心态感觉还好,只是最后一周心理防线全面崩溃,到了看书就流泪的地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没有必要。也因为自己最后心态过于慌乱所以初试成绩并未达到理想分数。各位师弟师妹在这个时候可以去找朋友倾诉、找爸妈聊天,只是千万别自己想不开还硬撑就好。
(二)有关考研与平时成绩的关系
考研与平时成绩有无关联是最近笔者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笔者认为二者的关联不大。考研更多关注的是在这一年备考的过程当中备考者的准备程度,基础不好完全可以在这一年当中想办法赶上来,关键在于要去做。
至于为什么大家很纠结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对自己能否成功的不自信,二是平时成绩好的同学一般考研也不会差,因此给很多人造成了二者有关的错觉。这些同学确实基础较好,但笔者认为他们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将平时的认真态度和对自己的高要求自然而然地代入了备考过程中。所以说从本质上来看最后结果如何取决于备考的过程而非平时的成绩。
(三)一些感悟
考研只是一场考试,不是对命运的宣判,这其中也会夹杂一些运气的成分,不必因此而否定自己。况且很多情况下的结果都是自然而然的,上天喜欢认真的“笨小孩”,努力够了幸运自然会降临。也不要因为考试而把自己与全世界为敌,丢掉基本的礼貌和同理心。这里想分享一件小事,重庆的秋天不定时下雨,许多同学又喜欢在五教天台上搬着教室的椅子去背书。笔者在背完书后总会发现有同学将椅子放在原地。其实想要第二天继续用也不用搬回去,但却可以随手放在屋檐下,让椅子免受雨淋之苦。最后,考研确实是一场选拔性考试,笔者认为作为法学生除了基本的规则观念更需要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无视合理性与比例原则而利用规则达到自己目的的人非常可怕,只会运用规则而不知规则目的如何让人相信“他”可以成长为合格的法律者。
(四)致谢
最后,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笔者的感谢。感谢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分享与耐心讲解,感谢室友们的鼓励,感谢朋友们不断的关心,感谢一起备考的璐姐,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和理解,当然还有父母作为后盾的支持。星光不负赶路人,愿所有认真努力之人都收获满意的offer!
青法在线向全国青年学人征集稿件:
1.各类经验贴(包括但不限于考研、法考、保研、外语、竞赛、职场就业等);
2.实务类文章;
3.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以来稿质量为采用之标准,不对作者身份做要求。来稿字数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来稿请以Word文档通过附件发至投稿邮箱:qmfmbjb@163.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投稿青法在线”,邮件正文中附上150字内的作者简介(内容不限,需包含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亦可附上照片)。
更多细节请点击:专题征稿|都等着你的升学经验分享呢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qmfmbjb@163.com
主题;篇幅;体例
加入高质量青苗社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青苗法鸣公共微信,加入法考、考研群等共同交流!
本文责编 ✎ 稻壳豚
本期编辑 ✎ El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