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试第一,法考双考:21上交学硕考研通关秘籍

青法在线 2022-07-25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作者基本情况

王嘉熙,2021届考研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法学硕士。初试370(政治62英语77法学基础105法学综合126)/500,排名第四。复试182/200,排名第一。本科复旦,有过转专业经历因此法学院课程只学了3年,比较匆忙,基础不算好。2020年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考研同时备考。均通过。比较坚定自律,一步一个脚印类型,不是天才。备考过程中因为上交考研经验信息过少经常产生迷茫无助之感,同时也收获了很多鼓励和帮助,因此决定如果上岸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考研择校与时间规划:为什么选择交大法学院&是否法考双考


一、为什么选择交大法学院


1.是否希望在上海发展:交大法学院在上海具有很高的认可度。把发展地域限缩在上海的话交大法学院是985中top1了。


2.初试模式:上交不分专业报考,只要排名在统考名额以内(比如今年扩招,招21人,只要考入前26名)就有机会进入复试。相比分专业报考,一个专业只收个位数人,更稳健一些。且对专业选择困难症患者比较友好。


3.学习兴趣:交大法理学、民商法、经济法都是优势学科。


4.地理位置:徐汇区。繁华,实习方便。


二、是否法考双考


(一)优势


1.夯实基础。

作为一个本科知识基础不怎么样的人,法考8门课的集中学习确实帮助我夯实基础,心理上也增加了一些底气。法考民法钟秀勇老师讲课生动有趣,不仅打牢基础,还会点出今年的法律变动,比如2020年法考,会指出哪些是民法典新增内容,哪些是民法典对既往制度作出了变更,哪些问题在学界仍有争议……有助于了解最新法律进展,把握学习重点。


尤其是备考交大民法课程,官方指定教材不是很好,民法包含的内容又太多太碎,如何进行体系化的学习和备考呢?厚厚的一本老钟红皮书,虽不能说有多深刻的见解,全面扫盲+有体系性的学习真的很好。


2.两手准备:通过了法考,即使考研没有上岸,毕业找工作也有底气。


(二)劣势


1.心理压力

两手准备的代价就是心理压力会比较大,感觉自己花了时间准备法考了,牺牲了部分考研备考时间,若未通过,考研的压力会激增。


2.时间&精力

法考需要准备多久因人而异,确实有在职备考一周通过的天才,但大多数人不是如此。


法考8月底客观题,9月底主观题,考完法考相当于还剩2个月的时间可以全心准备考研。2020年比较特殊,法考推迟了,我最后只剩1个月不到的时间全心准备考研,因此回过头来看感觉2个月也还挺充裕的。但最终还是取决于每个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判断。


(三)若选择双考如何时间规划


1.结合我自己的时间安排和效果,给出一个粗略的建议——


(1)前期准备期:大三下学期内(3月初-6月底)

完成本科大三下学期学业同时,开始准备考研。


准备好备考材料(一开始不确定好材料的话,相当于任务不明确,会很影响学习进度,今天想读这本书明天想读那本书)


阅读考研专业书,力求理解,不求背诵,但可以通过适当背诵增进理解(后文解释)。也可以考虑整理笔记,方便在被法考中断了三个月后能够迅速捡起。


政治/英语若有短板,也可以开始背背单词/听听课什么的。


碎碎念:很多人说政治不用太早准备,也不用花太多精力准备。但也有我这种从小到大就没学过政治的小白,没怎么准备最后翻车62分拖后腿,或者因为无法面对政治考试压力而弃考的人。因此,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别,所有的建议都只是建议,如果自己认为做某件事很有必要,那就去大胆的做。


(2)主攻法考期:7月初-9月底

7月份之前准备,个人感觉学了也容易忘,虽然我是准备了双考,但实际上我是不喜欢分心的人,因此实际上是在每个不同时间段里集中做一件事。7-9月几乎完全放下了考研。


但是这样确实有弊端,被中断了三个月后,我7月前第一遍通读的考研教材几乎没什么印象了,有点白读的感觉。反思原因,我归结于7月前第一遍通读法理学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是形式上看了一遍书。因此我认为更好的方式可能是,7月前通过适当的记忆或者整理逻辑大框架等方式来增进理解,给自己提供一个3个月后迅速回忆起来的线索。


如果政治/英语有短板,这段时间继续用碎片时间背单词/听课,全当休息。


(3)考研冲刺期:10月初-12月底(初试前)

捡起3-6月的准备工作,继续学习专业课基础知识。不断阅读教授论文、整理论文笔记。


12月之前搞定全部的背诵材料,12月集中背诵(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事实上到考前最后一天还在学新知识,读没读完的论文,都很正常,学是学不完的。只是说,尽量在12月进入背书状态)12月除了背专业课,还要背政治和英语,其实时间不算多。


2.不同阶段的每日学习时间和作息安排

(1)前期准备期:如果是课很少/周末的一天,可能学4-5个小时用于准备考研,如果课很多,可能只学1个小时或干脆在期末考前就不学了,很灵活。

(2)主攻法考期

每天6-8小时开倍速看法考视频,争取1个月过完用遍精讲,剩余1个月自己刷题、学精粹、查缺补漏、整理笔记,都可以。8月底考完客观题,我休息了几天,再准备主观题的时候心理就轻松多了,因为主观题即使不过,客观题成绩也能保留一年。

(3)考研冲刺期

挺难受的,每天有效学习时间8-10小时,上午睁眼就去自习室,中饭晚饭平均各1小时,睡前玩半小时到一小时手机,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学习,学习时手机关机给同学。

(4)作息

我自己的方法是,只保证有效学习时间,并不要求自己早睡早起。上午九点-十一点起床是日常。很少拿一些经验贴的魔鬼作息吓自己。状态好就多学会儿,状态不好就少学会儿,找到自己的节奏即可。


专业课备考篇:法学基础

我的个人情况是得分105。这个分数属实不怎么样,低于预期,因为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用于精准记忆教材,且本科法理学基础还行。所以这篇主要集中于方法上的避雷。文章逻辑就是我主要准备了哪些内容、这些工作量的实际效果如何、最后提出学习方法或答题方式上的建议。


一、我干了什么以及效果

我对法理学的准备分成了四大块:指定教材理解与背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西方法律思想史、前沿问题。对应的时间分配大致在70%、15%、后二者加起来15%。


(一)指定教材理解与背诵


滚动背诵了5遍左右,基本可以做到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不是很愉快的过程。


积极效果:通过背诵确实可以夯实基础,有利于在进行难度更高的阅读如法理学教授论文时,以及在阅读其他学科如民法论文时融会贯通。比如我在答民法高空抛物问题时就想到了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用于升华。法理学作为法学中的基础学科、底层逻辑,确实会对其他科目源源不断提供灵感。


消极效果:第一、太占用时间;第二、有点消磨意志;第三、背的太精确了影响答题灵活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按照有用性程度逐层递减顺序标号)


1.阅读整理交大教授的有关论文

我认为帮助比较大,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身比较枯燥难懂,老师的论文会抽丝剥茧地分析为何如此规定,会打开视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2.法考主观题白斌老师的冲刺笔记背诵

同时准备法考的可以参考。积极效果在于可以迅速熟悉、记忆答题的大框架。


3.阅读一些官方文件和考研政治书依法治国部分。

直接读官方文件感到枯燥难懂都很正常,但是可以读一读小标题和每段核心句,迅速了解内容。

考研政治书依法治国部分往年有人认为非常有用,但我个人认为政治书的分析层次比较浅,不如老师的论文又深度且帮助理解。见仁见智。


(三)西方法律思想史


指定教材中的内容很浅、缺乏基础可能导致不易懂,因此我还依据本科复旦的法理学相关课程(法理学基础以及专题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史)笔记进行了扩展补充。感觉应对考试中的西方法律思想史问题绰绰有余。这部分我依赖本科基础确实额外花的精力不多。但对于没有优质课程资源的考生,确实需要系统学习一下西方法律思想史。


(四)前沿问题


如人工智能相关问题。主要阅读交大法理学老师的论文。


效果:考频不高。可以酌情阅读。通过阅读学界大牛论文,打开理论视野,对初试分数帮助不大,但是对复试以及后续专业研究兴趣、导师抉择都有一定帮助。


二、总结建议

1.背诵指定教材有必要,但精确程度无需太高

我比较推荐精确记忆大框架(主要是每段第一句)+具体的段落内容以理解为主。如此,节约时间精力,可以匀一匀到阅读其他权威教材上,考场发挥也会灵活一些。


2.多读几本法理学教材

如果时间精力允许,确实应该多读几本权威教材。理由有二:从2021年真题分析的角度,有超过一半的题目是无法从指定教材中得到直接现成的答案的,或综合不同章节进行回答、或结合老师论文进行回答、或结合西方法律思想史内容进行回答。从考试效果的角度,阅读了多本教材的同学考分较高。


3.答题时务必保证卷面清晰整洁

我在答题时脑海中法理学的材料太多,想写的也太多,3小时没停过笔,手太酸了,导致字迹比较潦草。事后反思这也是导致分数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毕竟看不清等于没写,老师阅卷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对比之下,民刑知识点更加客观,法学综合我的时间很充裕,字是一笔一画写的,非常整洁,最后分数也算比较理想。


初试准备之专业课备考篇:法学综合

法学综合包含两科:民法、刑法。各75分。


一、刑法


(一)教材与任务


刑法是所有专业课中任务最清晰明确的,材料就两本:官方指定教材+圣才考研书,官方指定教材主要是帮助理解,圣才考研书主要是后期背诵。我的方法是第一遍看一遍指定教材(重点放在总则),并用便利贴贴在每章标题旁边,标记一下这章的提纲 ,结合真题观察,如果是高频考点我会在旁边标星号。后期主要看圣才考研书,它比较清晰的整理了每章的大纲、知识点,并且标记了重要程度,优点在于便于背诵,缺点在于它去除了大量解释、举例子的部分,尤其是总则部分,会不太容易理解,这个时候打开官方指定教材对应部分读一读就好~此外,圣才对分则的整理我认为很不错,它筛选出了重点罪名、清晰简洁便于背诵。


(二)刑法学习方法


我在备考刑法的过程中最大的焦虑来源在于:观察往年真题可知最后一题论述xx罪名 的题目分值往往很大(25分),如果没有准备到这个罪名,这个科目基本就凉了。然而分则几百个罪名怎么准备呢?


对此,首先要安下心来,几百个罪名,正常人是不可能把全部的罪名事无巨细地背诵下来,考试也始终是有重点的,老师也没有必要考一个犄角旮旯的冷僻罪名来为难考生。可以通过以下2个方法筛选重点罪名:(1)往年真题。可以通过分析重复出现频率确认重点。此外也可以依次排一个章节的重要性排序;(2)以法考作为参考。掌握法考中的重点罪名,如盗窃、抢劫、诈骗罪。接着,把自己认定的重点罪名列一个清单,给自己设定一个数量上限,如最多不超过50个。然后先以清单中的罪名重点背诵,其他的一笔带过,考前有个粗疏的印象就可以。


此外,论述题应注重答题逻辑,我的思路是“按照罪名定义+四要件+此罪彼罪+罪与非罪+一罪数罪+量刑+其他”。背诵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这个框架自己记忆一些关键点。


最后,有些知识点比较难背,比如A与B罪的区别,减刑与假释的区别,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洗钱罪的7个上游犯罪,对于这种知识点比较杂的,可以通过编口诀的方式记忆,有效减轻背诵任务量并且便于在上考场前迅速复习回忆。


二、民法


民法是一个让人头大的科目。官方指定教材我完全没有看,很多理论都早已落后无法跟上目前的民法理论发展。对应的圣才教材也无大用。由此就陷入了缺乏明确的教材和复习任务的难题。


我主要做了的事情:

1.踏实地学习了司法考试的民法,把钟秀勇老师的精讲书翻了不知道多少遍。他会很有体系性地梳理基础知识点,里面的思维导图框架我也很喜欢。此外他会点出今年民法典修改了哪里,哪里是热点,哪里有争议等等,由此有助于把握热点。


我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了钟老师2020年精讲书大红皮整理了重点知识点问题提纲,总则、物权、债法、合同、婚姻家庭继承、人格权,一章章以问题的形式自问自答,有利于检测自己是否精确记忆了重点知识点,自问自答的模式加深印象,且比起纯粹的看书复习,更能抓重点、不犯困,并且标注了答案所在的页数,便于检索。我后期对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主要就是基于这个提纲。


2.阅读交大民法老师近5年的论文。

老师的学术前沿观点十分有助于备考。在阅读老师论文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帮助把握热点、夯实基础、培养民法思维、感受学术魅力。且不说对于初试的重要性了,后期进入复试面试环节,乃至于决定未来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研究方向,阅读论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感受到一个老师的学术风格、 关切问题,也是与老师“通过论文沟通”的宝贵过程。


阅读论文时我会整理每篇论文的笔记,因为备考战线拉得比较长的话早期读的论文后期就记不清了,此时结合笔记复习,有助于迅速回忆。


3.听交大讲座

我关注了交大法学院的公众号,经常发布交大最新讲座,去年疫情期间线上腾讯回忆、zoom开讲座,就有机会多多旁听。可能以后回归线下了也不是很方便,但好在这点也不是特别重要,只是更清晰了交大老师关注的学术热点,但实际上论文已经可以起到这个作用了。


总体来说交大的民法考题不难,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对前沿热点的考察都有,前者每个人的方法不同,可以通过法考、本科笔记、或者系统阅读市面上比较可靠权威的民法教材,不过一定要注意体系的构建。


学习方法篇:如何背书

我是个非常不擅长背书、记忆力不太好的人,高中是理科生,平时思维又比较自由发散,本科期间法学课程又多为开卷考试。因此背书始终是我心头的一座大山。但经历了2020年法考和考研的双重磨练,还是能够总结出一些背书方法的。


零、核心要点

——效率至上,把80%的精力花在20%的重点上。


法学考研的背诵量实在太多了。学会舍大放小给自己减负。自己在学习、背诵过程中不断总结、筛选重点,然后合理分配时间背诵。


一、背书的必要性?


对法学而言,背书是地基,只有背住了,才能对抗上考场的紧张感、看到没见过的题目的恍惚感,充分调动知识库灵活应对。背不牢的话,考场上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更不要说有些题目换一种表述(比如法理学中特部分),或者需要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比如民法案例分析)就彻底不知道在考察什么。


备考初期很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逃避背诵,而做很多无用功。比如把书上的知识打字整理到word里、整理成思维导图。每天看似学了7、8个小时,实际上都是几乎没什么用的自我陶醉。


真正的背书,就是找个安静没人的地方,抬头背一段,然后对着资料检查有没有漏哪一部分,不断重复,直到最后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问自答式背诵。


这个过程属实枯燥的不行,但是高效,1个小时的纯背诵可能甚至胜过花10个小时进行的重复性整理、搬运、“看书温习”。


二、背什么

——初期:“全背”;后期:“精确的框架”


框架通常就是每段第一句话+具体解释中的要点关键词,对此需要精准记忆,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倒背如流。至于具体解释的部分,备考初期建议也尽量精准的背诵,这有助于养成法言法语和标准化表达,不然有时候自以为理解了,实际上只理解了四五成,表达出来很不专业,给老师一种“外行人”的感觉,就会缺乏“法律共同体”的共鸣和好感。法律概念和理科概念有一点点类似,讲求精确,有些不在意的偏差,可能就差以千里。


但备考后期,时间紧张、每天滚动复习量很大,背诵的时候如果依然整段整段背,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发现或多或少哪句话没记住就很增加焦虑感,三是真的到了考场上可能根本没时间或者没必要(名词解释、简答)把后面一大段具体解释写到考卷上,过于追求精准、一字不落会导致在考场上很僵硬(后文会讲),这就又会影响做题速度以及卷面整洁。


三、如何背书


1.以理解为基础。

不理解的话背起来很慢忘起来很快。初期一定要好好看书,不理解的地方找其他教材、著作看看有没有进一步的解释,或者求助老师、学长姐。


2.偶尔硬背也不是不行

如果时间比较紧张,有些知识点又真的很难,就要考虑一下成本收益,和自己和解,理解不了就算了,硬背也不是不行。毕竟只要能把知识点写到卷子上大家都是一样的(当然这是迫不得已的下策)


3.口诀很好用

这是在学法考过程中跟老师们学到的。对我来说,口诀很好用,对于那些一个知识点有4条以上“核心句”的都适用。花点时间想口诀,这个时间很值得,而且很有趣,可能会被自己编出来的奇怪口诀逗笑到,算是枯燥背诵过程中的一点小乐子吧~


前期背诵的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后期复习口诀就足够了,可以极大的减轻工作量以及心理负担。考场上即使很紧张,这些稀奇古怪的口诀也早就刻在DNA里了。


四、上考场时如何答题

——放松、灵活


这个是我在答政治的时候获得的感悟。我《肖四》背的还算熟,上考场,政治是第一场考试,整个人比较紧张僵硬,容易写错字,力求答卷上每个字都和背诵的材料一样,导致我的卷面涂涂画画就比较多。事实上背诵不可能达到一个考场上就是绝对精确的默写的效果,在考前背诵工作做的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即使表述不同,意思也八九不离十,写错了某个字,先想想换个表述行不行得通,别急着划掉。毕竟,对文科而言整洁的卷面也是硬实力之一。


所以到我第二天答法理学的时候,整个人就处于十分放松的状态。去积极的思考、组织语言,不追求和背诵材料一字不差,只思考对于这道题,我应该怎么回答,怎么展现自己积累的知识。从头到尾都答的很流畅。


学习方法篇:如何缓解焦虑


一、如何缓解焦虑


(一)做点快乐的事!或者沉迷学习~


考研是在12月底,很多朋友可能提前一年就开始焦虑了,现在反思一下,焦虑除了消耗意志、精力和信心,一点意义都没有,焦虑的时候也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但另一方面,焦虑也是不可避免的,道理都明白,可是心情有时候就是不受大脑控制,这个时候我会做点让自己快乐放松的事,比如先去吃个甜点,或者健身一小时,或者干脆就睡一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心情平静安逸,然后再考虑干活。在有情绪的时候逼迫自己学习,会效率很低、得不偿失。


如果感觉虽然焦虑,但精力尚且充沛,那可以考虑“沉迷学习”。让大脑没有时间考虑学习之外的其他情绪。


(二)积极思考焦虑来源和解决方式


假设自己是2个自己,问一问:我遇到什么困难了?是什么问题让我如此不开心?让另一个自己回答:这种时候做点什么比较好呢?个人感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有时候答案就在心中,只是不愿意去面对与积极解决。


(三)底线任务思维


我备考中的一大焦虑来源是:学习任务量太多、太杂、无从下手、感觉根本做不完。即计划不明。


制定计划确实不太容易,但是必要的。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落实,就会感觉任务量巨大且不可能达成,进而迷茫焦虑。而拆解任务、制定明晰可操作的计划,每天把重点放在自己要读几篇论文?背多少页书?关注目标,而非情绪,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就会好很多。


为什么说制定计划不太容易呢?比如就交大法学学硕的考试来讲,需要考法理学、民法、刑法三门专业课,每门课都有一本官方指定教材。但事实上,除了刑法可以直接背,法理学和民法只看教材都是远远不够的。到底要看哪些材料,哪些靠理解,哪些必须记忆,都要明确。此外,对于自己的效率也是难以估量准确的,生活也有很多变动因素(比如身体健康、人际交往、本科学业多方面都可能会有突发状况),对于自己的任务量也是不确定的 ,是读十篇论文,还是二十篇三十篇,是只看教材,还是补充复习其他资料,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因此,制定计划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及时调整。因为个人的执行情况、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进度赶不上计划,一旦感到计划乱了,立即重新调整。我从2020年4月份开始准备考研,8个月里每个阶段的焦虑感,都来自对计划没有完成、被打破、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的混乱感,并且往往不愿意去面对“重新制定计划”的要求,但事实上每次重新制定好计划,整个人就会高效且轻松。回过头想想,进度赶不上计划不是太正常了么?学会包容没有及时完成计划的自己,与自己和解,坦然接受现状,然后重新制定就好。


底线任务是什么?假设一个最低效的自己。刑法分则举例,几百个罪名怎么可能背的完?那就挑每章的重点罪名背,严格限定数量,比如每章最多5个。每次感到任务量巨大到根本不可能完成以至于想要放弃的时候,就去重新思考:我的底线任务是什么?给自己减负,同时去踏踏实实地完成底线任务。


顺序不要倒置。先完成底线任务再提高。必背基础知识一遍都没背过,就去阅读大量的论文甚至专著,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做个粗浅的比喻,就是小学数学都不会,不可能做大学数学。然而文科看起来都是文本的阅读理解+记忆,进而产生了“我有水平读论文、专著”的错觉,事实上法学也是同样的,必须先夯实基础。我这次也陷入了这种错误,民法中的合同法我本科期间学的很糟,所以从头到尾我都为自己的合同法而焦虑,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是最后,考卷上一道考察对合同法基础知识体系性掌握的题目竟然让我懵住了。所以,先掌握体系性的大框架,基础知识夯实好,再去一步步丰富与填充。


(四)主动性思维:寻找自己的源动力


无论是单纯为了刷学历还是为了学术理想,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定是“我自己想这么做。”而不是“xx逼我这么做”。这个xx可以是生活、可以是家人、可以是同辈压力,但不管怎样,如果持被动心态,真的会很痛苦且容易放弃。


复旦的考研氛围很弱很孤独,身边的同学或已找到了一段又一段优质实习,或已经申请到了国外名校的offer,或已经保研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很难会再有高考那种被push的感觉,而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过程;可能家人未必支持考研;可能班级微信群每日的实习、工作信息推送会不断扰乱个人选择的坚定……


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不断给自己赋能——我为什么要考研?这一定是因为我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想去这么做,而不是外界逼迫我去这么做。


这个理由根本不需要多么的伟大,我身边就有朋友是以“考研这件事坚持到底就已经很酷了”的心情完成了考研的历程。能够自己说服自己就可以啦。



初试考试篇(考前以及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考前准备工作——


1.证件、文具齐全

考前,研招网或者其他考研的公众号都会有相关推送。

交大闵行教室有挂钟,不需要带手表。


2.酒店提早订好!

我是在可以准考证打印的当天晚上才看酒店,交大周边合适的酒店已经订光了,因此明确知道在哪个校区考的可以早早(提前两三个月)就订好房间,不知道的在准考证允许打印的当天凌晨就去抢。否则在初试前还住着隔音或者卫生不好的酒店,会很影响休息。


我最后住的是附近距离交大三公里出头的酒店。酒店环境很好,但是距离挺远的真的不太方便,考完以后大量考生都要离校,根本打不到车,只能乘地铁。交大走到东川路地铁站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据说可以让校内认识的同学开个电瓶车把你送过去。所以我中午不可能回酒店,是直接在学校复习的。


3.了解考场环境

有没有空调了解好温度很重要,考试时候太冷太热都影响发挥。可以里面穿一件薄点的,然后外面穿个厚外套,冷热都能应对。脚太冷的话可以购买暖脚贴。交大闵行教室开空调,不冷不热正好。环境还是很好的。


4.考前一天去踩点

测试一下酒店到学校的时间,考虑好不同时段堵车等因素,以及提前看一看考试环境,熟悉一下。


二、考试过程中


1.午休问题

我午休不回酒店,因为太远了,浪费时间。很近的可以考虑


(1)吃午饭

我本人是抓住午休的时间用来复习,所以不考虑正经吃饭。提前买了面包+速溶咖啡,这样最快。我看到交大考场附近的食堂排了长队,校外考生似乎只能买饭票吃饭,不建议这样做,浪费时间。有认识的交大同学最好,借卡去吃食堂。或者帮忙提前点一份外卖。


(2)哪里自习

一个是考场外走廊里有桌椅,直接坐着学习除了有点冷之外,没有其他缺点,甚至不用再次检查证件,太节约时间了。一个是想办法去图书馆,图书馆不远,馆内有全家。


2.睡眠问题

失眠太正常了,完全不用担心,第二天依然可以精神百倍的考试,人的生理潜能真的超出想象。我从没有睡眠问题,高考的时候也没有失眠,但是考研的两天每天都是两点半之后才入睡,但并没有影响什么。


3.答题时

(1)不要在准考证上有任何圈划痕迹、不要带试卷草稿纸出考场、不要贴错考试条形码、不要把信息填到错误的栏目中,这些基本的大忌一定注意。


(2)按照分值估算时间分配,严格把握。


(3)如果出现意外(比如,身份证可能刷不出,监考老师让你签某个承诺单,这是我当时遇到的情况),沉着先答题,不要过分担心。我考完问了问老师,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可能只是他们的机器出问题了。


(4)别睡着了。


4.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一方面是指,坚持考完,不要放弃。可能考完某一门觉得自己没发挥好,但坚持考完,考研这个过程,坚持到最后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尽管面临大量的复习工作常常感到烦躁,或者某门课准备得很不充分而焦虑,但这些都不是中途退出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指,坚持考完,不要放松。分两天的考试,第一天政治和英语,第二天专业,通常第一天考完会感到心里由衷的轻松一些,但是实际上真正拉开差距的往往还是专业课。坚持到进入考场前的最后一分钟,抓紧一切时间再复习复习,该背的要点关键词提纲再顺一遍,没看完的论文沉静下心来还是可以再看两三篇的。而不是第一天政治英语考完就去快乐吃饭之类的。



复试经验篇


一、复试当天基本情况


上午7:30到交大徐汇校区的某个教室里集合,等待资格审核(学生证、身份证、外语证明等文件)。按照初试排名顺序分批次进入另一个教室进行资格审核。资格审核完毕就会被轮流喊去进行面试。面试现场就是一个普通上课的教室,相比庄严肃穆的会议室,氛围会轻松许多。


老师首先让你进行简短的中文自我介绍,我的自我介绍在3分钟出头,没有被打断,过程中有注意和老师进行眼神交流。然后会围绕自我介绍提问。最后是英文面试。老师并不会非常严苛,如果英文面试的问题没有听清楚,大大方方地向老师提问确认就可以了。整体来说是比较轻松的。最后就告诉我面试结束,我向老师道了谢,起身鞠躬,然后离开教室,关好门。


二、一些总结


1.心理调节

复试就是一场心理战,尽管反复的提醒自己,不必紧张,放轻松更好发挥,但在复试的前三天我依然很紧张,出现了睡眠质量下降、反胃、头疼等症状。


对我个人而言比较有效的缓解方式如下:

(1)睡觉。

(2)和朋友聊天。如果有一起复试的同学更好,当发现大家都一样紧张时就会好很多。

(3)模拟面试。

(4)自我说服。


不把复试视为压力,而是必要的考验和挑战。是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所必须经历的,是一种本分、是一种责任。这样的想法会让我坦然很多,摆脱了“为什么我要经历这种压力的折磨”的负面心情。

(1)深呼吸+微笑:适用于进入面试教室之前

(2)学习:沉浸于知识复习,再过一遍老师的论文、自己的论文、初试基础知识等等。大脑就没有精力想别的。


2.身体健康

复试前要保持身体健康,保证充分的休息,另一方面,即使出现了一些症状如头痛、反胃、小感冒、失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现象,好好保养,相信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专业复习和个人资料准备

初试考察专业基础,通过了说明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肯定,复试继续考察尤其是纯粹背书类型的,我感觉意义不大。


相比之下,自我介绍的重要性上升。初试的考卷上只能看到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面试可以考察一个学生给人的整体感觉,但面试毕竟只有十分钟左右,应当思考如何在这短暂时间里最大化展现自己的优势、特点、学术功底以及留下良好的印象。应当对自我介绍中的全部内容都十分熟悉,比如过往的学术项目、竞赛竞赛、当下的毕业论文。总结研究结论、结论方法,能够流畅的向老师介绍这些经历。又比如,提到自己对哪个专业的哪个问题感兴趣,就要做到最基本的了解,老师提问的话能回答上一二。


对于英语口语比较紧张也是正常现象,比如我在准备上述资料的过程中,总是下意识地想要进行英文翻译,但如此会拖慢效率,不如备全中文资料以后集中准备。此外也不必太过执着于此,因为不太可能精确准备到老师会提问的英文问题,但是如果能够用中文形成清晰的观点,到时候用简单词汇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很足够了。重要的是真诚、尽全力表达,不要陷入沉默的僵局。


最后,无论初试排名高低,只要有机会进入复试,就是获得了一份肯定。复试备考期间调整好心态,安安稳稳地准备自我介绍和专业知识,行百里者半九十,只看过程不问结果,往往就会收获一个好结果。


青法在线向全国青年学人征集稿件:


1.各类经验贴(包括但不限于考研、法考、保研、外语、竞赛、职场就业等);


2.实务类文章;


3.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以来稿质量为采用之标准,不对作者身份做要求。来稿字数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来稿请以Word文档通过附件发至投稿邮箱:qmfmbjb@163.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投稿青法在线”,邮件正文中附上150字内的作者简介(内容不限,需包含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亦可附上照片)。


更多细节请点击:专题征稿|都等着你的升学经验分享呢


推荐阅读

你距离北大上交非法本法硕考研上岸还差这篇经验分享

从中南到凯原:上交法硕385分经验

非法本法硕考研经验|北大、上交篇

2020年24所高校考研真题深度分析

分享好物!拯救工作学习的不开心

这些硕士独作可发的期刊,你可一定要试试!

投稿邮箱:qmfmbjb@163.com

主题篇幅体例

加入高质量青苗社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青苗法鸣公共微信,加入法考、考研群等共同交流!

本文责编 ✎ 金钟罩

本期编辑 ✎   Aon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