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制作、面试建议与律师业务领域选择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法科生投身于律师行业,一流律所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除却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简历及笔、面试上做文章,后者的实效或比前者要好一些,不可不重视。此外,如何选择业务领域也是一个难题,事关薪酬、热度等。读罢此文,或可对上述问题得出结论。
作者:Arthur
序言
实习札记系列是由Arthur、Cindy、Vincent和Kevin几位同龄实习生根据自身的实习经历经过统一讨论、划分主题后撰写而成的系列文章。我们均主要接触非诉法律业务,同时具有相似的学历背景(均为国内硕)。
我们理解,作为职业生涯起点的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轨迹,几位律所前辈都认为一个领域内沉淀三年想再转方向可能性已经很小;当然也不乏1-3年后选择考公,inhouse的。
我们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来源于经验获得的先后顺序。因此,本系列文章希望给后来者一点借鉴。我们也认为,犯错和错误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少走弯路和提前吸取教训是必要的。FYR(For Your Information).
正文
1.简历以及其他附件的准备
1.1可以先做好一份简历,然后去根据所投递的业务领域去做调整。海投也要讲基本法,我们不建议一份简历加相同的正文表述投各式各样的岗位,可能会让HR更谨慎的筛简历。
1.2简历的内容不要过多,控制在一页A4纸,行间距1.5倍、字体小四(或者五号)。不要花里胡哨的模板。
1.2.1突出重点。当然,不是把个人认为重要的部分放在前面,而是从律师、HR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理解,他们更希望看到应聘者是符合岗位要求的,满足学历以及外语要求、成绩优秀、有相关实习经历。
1.2.2一些人生中浓墨重彩的经历,但可能不会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是否合格判断的,有机会可以在面试中去聊。
1.2.3我们相信,大多数人的兴趣爱好都是阅读和旅游,类似于这种内容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删去,或者面试时作自我介绍去谈。
1.3简历可以考虑设置以下板块:(1)本硕院校及方向(在下方添加GPA、所修的与实习相关课程);(2)实习经历;(3)重大奖项(奖学金、三好学生等);(4)在校经历(社团经历等)。
1.3.1有时候在招聘中会特别提示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尽量在简历中体现出来(如成绩优秀,就把GPA给列出来,加粗;当然,GPA不高,也可以选择性忽略不写)。
1.3.2如今许多在校生都参加过几次Moot Court或者有其他法律竞赛经历,还可以考虑单独设置了一个竞赛经历板块。
1.3.3我们曾经发现部分简历中,把校园时光里的社团经历放在了很前的位置,而且着墨甚多。我们理解,你是一个热心于集体活动的学生并且组织能力很强的优秀学生干部,可能国企比律所更看重这一点,在投递国企类岗位时可以这么安排。
1.4建议简历内可以不设置自我评价部分。这里的考虑是,自我评价太泛,显得言之无物(我们相信大家都是性格开朗、积极认真的);写的太细致会限制投递的范围(比如说熟悉民商事法律法规,可是投个刑事诉讼的团队,还是得改)。我们建议,不妨在邮件正文处简洁的介绍自身的优势。
1.5举个例子,A同学有律所与投递岗位类似的实习经历、B同学有律所实习但是属于不同业务领域、C同学没有任何律所的实习经历,那么简历中可以这么处理:
1.5.1.1 A同学可以在正文邮件中突出实习经历,把实习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工作内容、所接触的法律问题等进行归纳。当然也可以仅仅罗列实习单位及时间等内容。在对投简历不是特别自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纳我们的建议,增强自身的专业性(“懂行的”);
1.5.1.2 B同学可以突出两段实习之间的联系(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法律检索等,在之前的实习中得到良好的锻炼,note:请慎重使用“优秀”、“极佳”等带有绝对性的形容词)。当然这个已经有点自我评价的感觉,可以考虑在正文中简要去介绍。别担心招你的律师看不见正文内容,HR都是直接转发或者抄送给律师的。
1.5.1.3 C同学可以可以从自我评价方面入手,从以往的人生经历中展现自身的优势。我们理解,如果你愿意,可以直接弄一篇自我陈述(self-statement)去展示自己的态度和优势(觉得意义不大的话,可以忽略)。
1.6其他附件
1.6.1类似于上述的自我陈述,其他附件是帮助用人单位去评估是否适合所应聘的岗位。但很遗憾的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觉得眼前一亮。我们理解,比起努力被忽略,尽力争取更重要。可以包括:
(1)以往实习中比较优秀的报告、备忘录等(但是注意保密要求,特别是IPO项目中的文件有具体发行人名称的,同时不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在校期间的优秀作品,如检索报告等;
(3)英文撰写的Memo。
1.6.2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不建议放一张生活照,虽然我们知道镜头里的你是一个未来的法律精英。
1.7邮件正文可以不用太客气(尊敬的XXX、此致敬礼等可能不大需要),也不要太张扬(能够迅速为律所做成贡献等话少说,大多数律所还不需要实习生逆天改命)。
2.面试建议
2.1能够线下面试,就线下。
2.2有的情况下,会有“即兴”英语口语面试。这个不大好准备,我们建议有时间拿雅思口语练一练,或者准备几段简历上经历的英语oral,以备用。
2.3我个人(不代表其他几位)的经历就是,面的次数越多,越没有那么客气,说话越直接和放得开。毕竟实习生日后是要加入到团队的,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更有利于别人评估(哪怕面试官觉得不合适,那也是减少了自己日后试错的沉没成本,不一定坏事)。
2.4我们假设并且相信这个假设,作为面试官的律师是一个具有语言艺术和观察力极强的人,有的问题可能不是特别直接,要猜一下画外音。比如说 “你来上海挺远的吧?”的问题,可能就是担心实习生仅仅是来上海体验人生之后也不会想留下来。如不赞同,请原谅我们入戏太深。
2.5面试其实是双向选择,有的情况下面试时候让我们觉得未来和面试官相处可能会比较困难,即便拿到了offer也会拒绝(但是要快,不要拖着律所)。
2.6我们认为实战比空口讲更好的帮助大家。以下截取了一段面试的经历同时加入了其他面试的经验。
进入腾讯会议会议室后,合伙人还没来,先打开摄像头,调整好设备和角度。等合伙人进入会议室后,打招呼,合伙人说自己有点事可能迟到了(实际上是卡着点到),面试者就回了一句“我这边事情结束的早而且学校网络怕不好,就早点先进来测试下。您看还有其他律师参加面试嘛?要不我们这边就开始呗?”(接话,然后客套话适当就好)
合伙人循例让面试者作自我介绍,面试者一共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客套话很开心能来参加面试、第二句是介绍自己的院校背景、第三和四句是提到了曾经的实习经历以及简单的工作内容、第五句是其他经历。当然有的朋友会自我介绍就说,我以后的职业理想是想从事XX领域的律师,当然可以的。只不过我们几个人可能因为实习多了,就觉得这种话说了别人都不一定当真,而且想知道会换着法子来问。
接下来是合伙人的简单发问,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没有相关实习经历就问问为什么想投这个岗位以及了解多少,有相关实习经历就会问之前带教律师和合伙人是谁(律师的圈子不大)。回到简历本身,面试官会很仔细的看里面的每一个字,然后找到切入点来问问题了解面试者。所以简历不要有错别字,说话也要中性一点。
回答完之后,进一步发问,比如说之前实习都做了什么内容等等(曾经有合伙人直接问类似于“以往实习中最自豪的是什么经历”一类的问题)。我建议,往之前的实习经历涉及到的专业性问题上引,主动谈法律。律师有时会很有兴致去考考你。所以,总结以往的实习经历,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会很重要。
有的时候面试官会问问对律所的评价,此类问题比较难把握,太虚了显得不真诚,太真诚了显得不给别人面子。我们中曾被问后,就提到了说该律所发展势头很好,一直努力去追赶红圈所,和其他几个精品律所很类似。至今,我们也不知道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反正最后小伙伴并没面上。因此,我们对此类问题都不会如此直接的回答,会打打太极比如说,律所在某些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之前有关注过某几个项目做的很好。如此回答,实在但是其实没有任何个人想法。
一般最后会反问面试者,有没有其他问题。这个时候不要马上说没有,也不要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可以提前思考好,一些日后不好问但是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问题,如实习津贴、留用考察期多长、学校有事请假律所能够接受多长时间。起薪的问题比较敏感,如果拿不准律所的整体收入水平,可以直接问(即便不告知,那就当没问呗,我们相信大家都会concerned这个点的,无论当下面试,还是入职思考留用)。
面试过程中,自信,轻快,说话不过于正式也不啰嗦。整体呈现出爽朗,说话清楚明白,表达有条理就行。决定是否面试成功的,往往是面缘。当然这东西很玄,但事实就是如此。
3.笔试
3.1许多律师并不会单独设置笔试环节,偶然性太大,不如实习的检验来的直接(比如说日后从事TMT行业的法律服务,在之前能够了解TMT监管规定的实习生并不多);
3.2市面上很多兜售所谓的律师面试题、笔试题,我们不怀疑真实性,但是我们质疑购买的必要性。
3.2.1就我们参加的笔试来看,大多数是线上限时,开卷;
3.2.2题目是比较基础的法律问题,如果遇到比较偏的,我们建议:打开微信、搜索相关的律所公众号的实务文章、newsletter(包括实习时做法律研究也可以参考这类的检索方法,同时我们也推荐使用律商联讯)。
3.2.3中译英和英译中,完全机翻很容易看得出来(这个是common sense吧)。可以机翻了解大概意思,然后自己对着来翻译一遍,符合法律书面表达和中文的表达习惯。(如果是大段的大段的条约原文,可能可以直接找到中译本、英译本)
3.2.4没有提前准备的建议,很大程度考验的是积累和检索能力。
4.业务领域选择
4.1诉讼和非诉讼的选择。
4.1.1诉讼成长周期长但是后期独立容易一些;非诉成长快,所以前期收入高,但是独立比较难。因为诉讼可大可小而非诉基本上项目的标的额都不小客户的数量本身就很少而且层次很高,获客难度大。优秀的高年级非诉律师出路也不少,后期很多inhouse,当然不光是法务,包括IPO的转发行人或上市公司董秘、PE/VC的转投融资顾问、银行金融的到银行相应部门等等。
4.1.2如果想长期坚持做律师的话,诉讼是比较好的选择,非诉的流动性很大。由于我们主要都是接触的非诉领域,所以后续的内容集中在非诉。
4.2业务领域一:
在招聘公告里,提到证券字眼的,一般都是和IPO相关。
4.2.1 IPO也是被吐槽最多的。虽然如此,但是不要在吐槽的时候,加上“资本市场”这样的字眼。IPO只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领域监管严格,需要提交的底稿很多所以对于劳动力数量有要求,而且重复性、机械性工作比较多。
4.2.2当然,第一份实习可以考虑做证券法律业务,IPO的尽职调查、撰写备忘录等可以视作为了解非诉的一个窗口,同时如果有出差驻场的要求,直接对接发行人董监高,对个人的成长和接触社会很有帮助。
4.2.3 作为长期的职业,如果有选择的情况下,不建议入坑证券律师,不管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独立难、易被替代。当然如果遇到好的团队,提供足够的成长,可以考虑。
4.3业务领域二:
私募股权基金(即PE/VC)与并购(即M&A)法律业务
4.3.1这里所说的并购,不包括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等,因为这种一般还是属于上述的证券业务,受证监会的几个管理办法调整。
4.3.2私募和并购的共通点就是,往往都需要进行尽职调查(类似于上述的IPO,但是关注点可能不一样)、准备交割文件和代表客户进行谈判。所需要具备的法律思维是,在最大化维护客户利益的情况下推进交易完成,和风险意识。IPO所需要的财务知识要求高一些,但是PE/VC和M&A对于股权比例的计算要求高一些,涉及到的财务问题没那么复杂(言下之意,有个CPA也不一定有用)。
4.3.3二者某种程度上属于非诉中性价比最高的,项目周期一般不会比IPO长(当然遇到无休止的拉锯战谁也没办法)、客户付费能力强、工作强度适中(别误会,不是说每天朝九晚五)。不足就是可能需要全天候待命,没法预测客户那边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意见、提供什么文件。
4.3.4如果是涉及到外资的情况下,或者公司搭建了红筹架构,许多协议都是英文版,对于外语要求较高。
4.3.5可以考虑入坑。特别现在很多好的律所这两块都做的不错。
4.4业务领域三:
银行金融法律业务
我们较为遗憾的说,了解程度有限。根据和其他同事的聊天来看,该领域对于银行、金融知识以及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往往律师和大银行合作,涉及到许多国际经济法中的银行监管法规。项目不会像上述业务时间紧张。归纳而言,无法给出建议,但是该领域的技术含量很高。
4.5业务领域四:
破产
这两年破产业务风生水起,收入也属于非诉的顶端。但是事情比较杂碎而且强度不小。从行业发展来看,整体向好;从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来考虑,我们建议在个人有所体会后再做选择。
4.6业务领域五:
外商直接投资(FDI)
这是一个我们非常希望进入,但是准入门槛高和坑位不多的领域。如若读者群体中有机会,我们十分推荐你考虑加入。
4.7业务领域六:
税务、海关、反垄断等
此类业务的特点为需要接触行政监管机关,例如,税务上的同期文档准备、单边预约定价和反避税调查等等,律师的介入会减少沟通成本和风险;同理,海关的报关和清关、反垄断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等等,都需要就法律的适用与行政监管打交道。(我们对这部分的了解也是停留在与他人交流和书本获取,描述有误我们欢迎指正和赐教)
我们认为,此类业务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大不属于我们一般理解的(血汗工厂)非诉,需要跨界学习的知识量很大,因为没有纠纷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法律需要。
我们十分推荐具备多重学科、知识背景的你投身。
结语
行文至此,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更宏大、沉重的问题,到底要不要选择做律师?考公和律师之间如何抉择?
但我们不会让此成为遗憾,我们推荐您持续关注该系列文章。
欢迎您积极留言,这也决定了实习札记系列下一篇文章的方向。
青苗法鸣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和专题征稿
一、长期征稿
青法在线主要推送各类经验贴(包括但不限于考研、法考、保研、外语、竞赛、职场就业等)、实务类文章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稿酬等详情请点击:试一试,你的稿酬能帮你实现什么自由?
二、专题征稿
1.针对本次的短期专题征稿,我们将对收稿文章的基础稿酬提高至150元,激励性稿酬不变。收稿的质量要求仍保持不变。务必在来信标题中注明“投稿青法在线+专题征稿+标题”。期限及文章要求请点击:秋天第一次提笔,写什么好呢?
2.本轮专题征稿聚焦的主题
(1)考博/申博经验贴;
(2)保研夏令营、九推经验贴;
(3)大学生入学适应调整及大学整体规划;
(4)研究生入学适应调整及研究生生涯整体规划;
(5)决胜秋招求职经验贴;
(6)国考、省考经验贴;
(7)关于升学、求职、考试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文章。
本文责编 ✎ 稻壳豚
本期编辑 ✎ YH
推荐阅读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