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非一战法大刑法经验贴:让努力见效

青法平台 青法在线 2023-09-28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戏逐步落下帷幕,我们由衷地为进入自己梦想中的高校继续深造的朋友们感到高兴。这其中的每一分收获,每一份喜悦,都是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非常期待您向我们赐稿考研经验,为迷茫中的学子涤荡阻碍,传授心得。征稿启示请戳:考研经验征集,来稿请投邮箱qmfmbjb@163.com,更有丰厚稿酬等着你!


作者简介:华南地区双非一本在读,理科生背景,一战法大刑法,GPA:3.85/5(排名142/288),六级裸考436,考研初试分数:政治71、英语79、法学综合123、刑事法律综合二122、总分395,初试排名第27名,未参加法考。复试及总排名尚未公布,将在后期的复试经验贴中写明。


如上,笔者初试分数并不出色,斗胆发表一二见解,主要是为了回馈前人对自己的帮助,也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笔者自视各方面背景——政治、英语、专业课基础,基本都处于法科生中下游水平,秉着四两拨千斤的宗旨,文中部分技巧也许与主流观点不同,对基础较弱的同学可能更为适用,并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可以从中吸取错误经验,结合高分大神经验,冲击更高的分数。


考研心态(代前言)


2022被称为是“卷王”的一年,就法学而言,无论法硕还是学硕,无论热门还是小众,都有不小的增幅,“千禧宝贝”们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人潮汹涌。如若分数线稳步上升,是伴随国家综合实力进步后的正常现象,而今年这样的爆炸式增长,笔者更倾向于“疫情全责论”的看法,即,疫情停滞了很多人的脚步,出于无奈、迷茫选择了考研。详言之:国内硕士保不到、国外offer去不得、圈内岗位进不去、圈外生意做不了,“退而求其次”选择考研稳一手,先行观望再做打算。


至此,考研大军中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其一是“纯正的考研人”,即视考研为唯一出路,其二是“不纯正的考研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即便考不上,也有退路。常有人问,为什么有人会选择三战四战,甚至在职再战?我想,无论是因为名校情结、还是未来发展、抑或是学术抱负,他们大都属于第一类人。


国家划线之后,“上岸堪比登天”的气氛充斥着网络,法大民、刑、诉讼追至390后,更是有媒体发出了“政法大学,还能考吗”的感叹。这时,有些人慌了,而有些人仍然坚定。常联系的师弟师妹们丝毫没有受到这些谈论的影响,我说:“390线,400稳,意味着北京地区公共课150,专业课250,意味着英语阅读最多错两个,意味着政治选择40分已经算低分、意味着专业课基本不能存在盲点。”他们何尝不知难度,但只能加快脚步,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显然,我们都属于第一类人。


考研考的是心态,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在法学考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罗翔教授说,不要以所谓法律人的身份自居,我们只是比大众多读了些法条而已。法律自然需要技术主义,但这种技术不能是大家都看不懂的,高深莫测的技术。同理,法学考研与智商的关系实在不大,通俗来讲就是背诵主义,所谓能力差异也基本体现在心态和耐力上。一年前,我问师兄师姐,我有能力考法大吗?一年后,师弟师妹将同样的问题抛给了我,而我的答案就是:如果是第一类人,你一定能考上,如果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那我建议不要冲击名校。徐涛说,我身边那些想考研的人,现在都是研究生。选择考研,冲击名校,首先要有信念。


得知22年报名人数后,我也曾有过动摇。父亲对我说:总人数再多,能考上的还是那些人,压力是会变大,但大部分还是泡沫,一触即破。真正视考研为刚需的人,人再多也得考。在考研的过程中,心态爆炸是常有的事,如有一语激励自己至今,我想应该是:你没有退路。有很多人,明明可以调剂到不错的学校,明明能够拿到QS前50的offer,明明已经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却选择继续考研。按理说,这些都是他们的退路,但在他们的心中,这些似是而非的退路,反而是其一心考研的顾虑。要想解决“我要不要考研”这一世纪难题,就问问自己,如果不是研究生,或者不是某个名校的研究生,我会不会快乐,我有没有别的出路。如果信念不坚定,选择考研便是徒劳,注定成为分母,沦为炮灰,最终给整个考研界的天空蒙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阴影。


三个特殊问题


1.法硕还是学硕?


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有书读。详言之,法硕与学硕都是“硕”,无论是难度还是未来的就业方向,近年来其所反映出的差距越来越小,与其过分纠结法硕还是学硕这个二级问题,不如思考自己是否首先能成为硕士。笔者认为,法硕与学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内容,难度差距不大,学硕也没人们想象的那么深,法硕也没人们想象的那么浅,至于报考人数,就名校而言二者不相上下,除非选择较为小众的学硕专业。因此,就法大而言,如果你特别偏好于某一门学科,或是某位专业老师,那学硕自然有优势。但是,自命题,且全是主观题的学硕,颇有“单打独斗”之感,相关信息、资料的获取是件难事,对文笔功底也有一定的考验。综上,选择的重点在于有书读,质言之:哪个容易上岸选哪个。如果依然纠结,不妨看看调剂大军中有多少学生,哭喊着希望回到法硕学硕相互调剂的年代。


2.是否兼顾法考?


由于自身法学基础尚在,且法考与考研存在重复内容,相信不少应届考生都有一年双考的想法,希望一举两得。笔者认为一年双考是“附条件可行”的,身边也存在这样的例子,笔者之所以没有参加法考,是因为报名时考试地点没有考虑妥当,加之21年法考延期,不得不在中途放弃法考。所谓“可行”,是因为报考法大学硕需要掌握701法学综合,这实际上已经涵盖了法考题目中的大部分内容,并且,法考对案例题的要求同样可以加功考研的一些内容,甚至某些法考课程也是考研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因此双考可取。所谓“附条件”,是指要分清主次。如果报考其他大学的研究生,也许可以二者并重,但冲击名校,一定是考研优先。因此,建议以考研为主线,临近考试可以适当补充法考的相关押题课,切不可将法考视为重要一关,考完之后再论考研,这样只会全盘皆输。法考就当碰碰运气,法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全心全意去准备的学校,二战三战都很正常,因为考法大而放弃准备法考,不丢人。


3.是否需要报班?


因人而异。市面上的辅导班基本可以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笔者本人参与了某机构为期两个月的线下教学,略有感受,供各位参考。


首先是报班动机:由于一战上岸的欲望太过强烈,笔者秉持“背水一战”之心理,试图将一切可能有利于上岸的条件全部备齐,无论其客观上是否有用,这其中就包括报辅导班。简言之,我不想给失败的自己留下任何借口,抑或是因为抱着全力以赴的态度,不花些钱总觉得哪里落后了对手,缺少“尽力”之感。至于真的学到什么不理解或未涉猎的知识点,笔者对此并无期待,反倒是异常迷信所谓的“内部资料”、“内部押题”,但效果并不尽人意,甚至逊于市面上的主流笔记。


其次,客观分析:线上班基本都是对知识点进行带读带背等显性效果,而线下班除了上述显性效果外,还存在某些隐性效果,例如同学之间的激励作用、模拟考试的鞭策作用等,至于其他花哨的宣传,大可不必过于崇拜。笔者在线下班的体会是,系统性授课对我个人的作用不是很大,但确实存在一定的隐性作用,客观上不能完全将其否定。至于所谓的“内部押题”,笔者认为基本没用,本着“复习一年,最后一哆嗦”的心态,无脑购买是正常的(我也买了),但真假难辨,不可盲目全信。


因此,总结如下:基础确实比较差,或者不报班总觉得比别人少点什么,这两种人可以尝试线上课程;自制力差、备考环境差、动力不足,这几种情况下可以尝试线下班。实际上,无论报班与否,90%以上的效果还是由自身决定的,要学的都是那些知识,要背的都是那些笔记,否则笔者也不会产出多达万字的经验贴。


方法论


如果用刑法理论来诠释考研,我想我会是一名坚定的结果无价值论者。录取分数线永远不会站在“行为人”的角度,判断他是否为考研做了真诚的、一般人认为应该有效的努力,它只会看你有没有达到“法定结果”。法学要在功利与道德之间往返平衡,但报考法学硕士只需要功利,一言以蔽之:切忌形式主义,能得分才是正确的方法。


1.勇于尝试新的方法


选择考研,尤其是冲击名校的人,执着是天性,但稍有不慎,这种品格就会转化为“固执”。


首先,积极借鉴前人意见。无论成败,前人走过一遍之后或多或少都有体会,师心自用只会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如同判例法中的类比推理,我们需要首先判断自己有哪些特质与前人的特质相同,从而推知二者在其他方面也相同,比如上岸的概率,显然,相同点越多,推理结果越准确。


其次,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虽然大家努力的方法大同小异,但还是各有不同,避免先入为主,或者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过度迷信某一种方法。我的体会:如果某种方法不适合你,就会出现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如同漫无目的地在街边散步,虽然也在走,但走得很麻木,看不到明显的进步。因此,一定要及时止损,去尝试新的方法,直至找到最适合的那一种。


以我为例,理科生背景下,依“通说”我应该至少刷完一遍政治的基础课再去做题,但当我刷到毛中特时,已经处于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我发现那些课程内容在真题中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出现,我需要的并非系统地理解考研政治,而是答对真题,于是我便不再听课,节省了大部分时间。后来,我又发现1000题和真题的差距也非常大,于是我也没有将1000题奉为圭臬,只是草草刷过一遍了事。当然,这因人而异。


2.考什么学什么


“考什么学什么”看似废话文学,实际上鲜有同学能够真正做到。


首先,以真题为帆。就专业课而言,不管考哪个学校,确定院校后的首要目标不是一头扎进书里去阅读和背诵,而是首先利用真题定位重点,定位考点。什么叫把真题吃透?窃以为,是要把每一道题的答题思路搞清之后,再去挖掘深层次的出题动机,即通俗讲,以命题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以810刑法为例,法大向来重者恒重,不出偏题怪题,但我们总会发现例外,比如我印象之中的“死刑存废问题”、“恐怖犯罪体系问题”、“计算机网络犯罪体系问题”......这些偏离传统重点的真题往往都是伴随修正案而来,即所谓“新法必考”。既然已经明晰,命题人的出题动机就是为了考察新法,那当《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后,我们还有必要如此重视修八、修九、修十的非传统重点内容吗?因此,真题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定位考点,还有排除非考点。就法大法综而言,除了某两年民法连续考察“合同解除”以及民诉突然间开始重视“执行”以外,我认为还是比较有规律的。公共课也是同样,以政治为例,重大时事和重大周年纪念日之外的考点,适当放弃,无可厚非。


其次,所背即所答。“老师批改速度很快”、“按点给分”、“几秒钟一张卷”,要将这些老生常谈的叮嘱落到实处,就是要“背答案”。详言之,背诵不宜拖沓,初试要的是精简干练,要确保背诵的东西就是呈现在卷面上的东西,甚至可以直接背题(后详述)。经常有人说,考专业课时要“名解当简答,简答当论述,论述当论文”来写,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当是充实得分点,而非堆砌字数,否则便是吃力不讨好,主观上认为自己答的很满,客观上都是空话套话。当然,丰富的字数显示了学生认真的态度,但万万不可舍本逐末,最终漏点失分。


最后,浅海区游泳。这一点是比较小众的问题。都说法考是在浅海区游泳,实际上考研也是在浅海区游泳,在某些层面上法考的水甚至要深过考研。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刨根问底”的精神,有些问题只需要理解至表面,达到采得到分的深度即可,大可不必为了某一个知识点大肆拓展理论深度,甚至与同窗好友激情辩论彻夜不归,更有甚者,竟然将德日刑法教义学的东西都搬了出来。早有此意,何不保研?既然选择考研这条路,那就及时与自己和解,退回浅海区来。当你把浅海区的水玩熟了,适当给老师指两下深水区的理论,这才是加分项,先拿到研究生的门票,再去研究才好。一如上述,切不可舍本逐末,最终漏点失分。


学习计划


一、教材及课程


【公共课】

政治:徐涛强化班(马原、史纲)、腿姐冲刺背诵笔记(重点背诵了后边的总结)、肖1000(马原2遍,其余1遍)、腿姐技巧班(一遍)、肖4肖8腿4徐6米6米3(选择题全做,并总结)、肖4(大题背诵)


英语:2002-2021年真题(两遍+精读阅读)、唐迟阅读(一遍)、唐静翻译(一遍)、单词APP(15000分钟)、总结作文模板、练衡水体


【专业课】

701法学综合:阅读教材一遍、系统背诵笔记一遍、anki长期背诵


810刑事综合:柏浪涛法考(一遍)、罗翔法考(两遍+思维导图)、张明楷《刑法学》(一遍)、罗翔《刑法学总论》(两遍)、曲新久《刑法学》(一遍)、结合全部教材总结个人笔记、系统背诵笔记一遍、anki长期背诵


二、时间轴


【5月前】

·阅读法综教材

·阅读张明楷《刑法学》

·法考刑法课程

·英语相关网课


【5月-9月】

·法综、刑诉笔记一轮背诵:法理宪法一个月,民诉一个月,民法一个月,刑诉一个月

·阅读罗翔《刑法学总论》及曲新久《刑法学》,结合张明楷《刑法学》总结个人笔记,尚未开始背诵

·法综、刑法名词解释anki背诵

·英语2002-2019年真题:一遍+精读阅读


【10月】

·法综、刑法、刑诉全部题型anki背诵

·徐涛强化班、1000题


【11月】

·法综、刑法、刑诉全部题型anki背诵

·二刷英语阅读、准备英语写作

·1000题


【12月】

·法综、刑法、刑诉全部题型anki背诵

·模拟20、21年英语真题、练习英语写作

·市面上的政治选择题

·背诵肖四


三、生活安排


·学习时间段对应各科考试时间段,以适应思维。

·前期坚持运动,规律作息,以便后期无痛压缩睡眠时间。

·英语单词和真题贯穿始终,细水长流,不能放下。

·午休时间不宜过长,我的经验是40分钟以内。

·晚间思维不够活跃,听课或者总结笔记,不安排背诵内容,12月除外。

·重点在于规律,早起或晚睡因人而异。



各科规划及心得


一、政治(43+28=71)


政治分数太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这里只对本人的学习过程予以陈述:理科生背景,10月份开始政治学习,前期听过徐涛强化班马原、史纲部分,精讲精练大致浏览了一遍。1000题的使用思路是听完一节做一节,否则我会全部忘记前面的内容,1000题马原部分做了两遍,其余部分一遍。后期听过腿姐技巧班(效果不错),腿姐冲刺背诵手册重点背诵了书后边的总结部分,冲刺班据说很好,但没来得及听。冲刺阶段将市面上知名模拟卷的选择题基本都做了,并予以总结、复盘,大题只背了肖四。


心得:个人认为,如果像我一样零基础(物质和意识都分不清),那么马原、史纲的课程需要听,因为存在理解问题,其余可以适当放弃,直接阅读教材(时间宽裕另说)。考过的朋友们和我是同样的感受,马原以外的题目,基本上可以精确定位重点,其中以时政题和周年题为主,剩下的就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帽子题。因此,政治10月开始完全够用,要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性价比。由于题干的设置需要一定的“噱头”,所以无论是模拟题还是真题,单纯基础题的占比很少,也因此得出了选择题拿高分的粗暴方法:把市面上的模拟题全部做一遍(此为21年政治84分郝师姐提供的方法,在此表示感谢)。实际上,这些模拟题的含金量要远高于1000题,因为其具有时效性,同时还能模拟考试状态。政治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体现在肖八肖四的选择模拟题分数上,笔者利用这一方法,政治选择题基本稳定在40+,但是大题只是背诵了肖四,写满之后拿到了28分,不过在北京地区倒也正常,如果希望用政治拉开差距,大题可能需要在肖四的基础上再做补充。


二、英语(55+24=79)


开门见山,前期英语基础对考研英语学习存在作用,但微乎其微。笔者英语水平为六级裸考436,显然是一个很差的基础。基础之作用,无外乎几个背过的单词,几套熟悉的句型,但随着考研战线的延长,如同将一杯水倒入水池,加功甚微。因此,无论六级高低还是雅思托福,都应当抱着重新开始的心态去学习考研英语。


大道至简,英语实际上就是单词+真题


关于单词我想提一点:不要避讳使用科技。每每看到有同学抱着一大本《红宝书》背诵单词,甚至还有在纸上DIY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都觉得十分费解,这不就是任何一个单词APP都能完成的事情吗?笔者认为,单词记忆的本质不在于一次记多、一次记牢,而在于反复多次,细水长流。除非是利用比较高端的词根词树法,进行体系性单词记忆需要自行总结外,市面上的单词APP足够用,既能科学地安排复习进度,也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因为基础较弱,所以单词大概是从2020年1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考前,即2021年12月底。选择《红宝书》作为电子词书,每日新学50词,前期单词会越滚越多,但到考研后期就非常轻松了,我想这就是遗忘曲线的魅力吧,单词学习时间共计15000分钟。


关于真题:至少要吃透阅读。所谓吃透,就是没有任何盲区,包括单词、语法、句型、题目、答案、命题套路、解题思路,易言之,要将每一篇文章不会的点都完全消化,如果一战还是建议听一下唐迟阅读课,对技巧进行系统学习。第一遍真题训练非常重要,慢很正常,基本上两天搞定一篇阅读是比较合理的节奏。02-09年真题参考价值不大,主要用来记忆单词、学习语法句型,了解命题思路,因此可以不用计时做题;10年之后的真题就应当开始计时模拟,一篇15-20分钟为佳,即使看不懂,也要逼自己快速选出答案;21-22年阅读可以留作全套模拟,但要注意,越靠后的真题反而越要重视,不能因为后期时间紧张而放弃。笔者一共刷完两遍真题,第一遍可谓非常细致,以至于近半年后刷第二遍真题时,还能完整记着答案。当然,第二遍主要用以复习,重点在于第一遍精读,笔者第二遍刷题时基本一天两篇,兴致佳时一天四篇,程度自由把握。英语的至暗时刻应该属于10年阅读,四篇共错9题,每篇用时都超20分钟,其余年份基本也在5个以上,但这一态势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二刷及后续模拟时基本可以控制在2个阅读以内,最终22年仍错两个,全部都是争议题。


以上内容针对阅读题,实际上,只要阅读能力提升,其它题型也会随之提升。


·完型:没有刻意训练,只是做了两遍真题,完型应该属于考研英语中最简单的题目,分值较低,少错一个不激动,多错一个不心疼,可以依考试时间适当取舍。


·新题型:新题型还是需要重视的,分值与阅读相同,但比阅读简单。新题型丢分多半是因为不重视新题型。实际上,只需要将真题做完,熟悉各种题型的思考方式,应该问题不大。新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通过听课学习(老师无所谓,大同小异),但不用听太多,了解思路之后做题即可。


·翻译:翻译是属于性价比较低的一个版块,其本质就是长难句阅读。通过对阅读的训练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翻译问题,但还是要做翻译真题,并不断复习。由于本题实在性价比太低,即便明白意思也不一定能准确踩到得分点,所以通常被作为最后作答的内容: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不写。笔者听过唐静的翻译课程,感觉有一些帮助,在精进阅读和其他题型之后,可以对翻译进行系统提升。


·作文:作文从11月开始着手准备,市面上所谓的“定制模板”不推荐,基本属于“一眼假”,套用生硬,用词华而不实,思路卡顿不切题,且有出现雷同卷的风险。高级词汇句型自然重要,但想拿高分绝非仅仅“更换主题词”这么简单,要有一种论证说理的感觉,实际上就是要自己写。因此,正确理解模板,应当是背诵高级句型、高级词汇、以及论证思路(正反、对比、因果......),然后在考试时进行自由组合。所以,提前准备就是要在各种书籍、网络资源上积累你需要的句子,保证你的句库足以应对全部题目即可。小作文相对容易,将各种题型的开头结尾句式背下之后,中间部分其实没那么重要,简单罗列几点即可。此外,如果有时间可以训练衡水体,这是很好的加分项,并在后期进行模拟作文训练。


三、701法学综合(123)


【是否需要阅读教材】

宪法、法理在阅读两遍教材之后开始背诵,但个人感觉单纯的阅读教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非法本另说),因此后期民法、民诉的学习,笔者基本没有阅读教材,直接利用市面上的笔记进行背诵。建议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同时就尝试背诵,或者选择直接开始背诵,如果背诵过程中出现理解问题,再去书中寻找答案,这样反而效率更高。


【仅笔记是否够用】

笔记的优势在于形式工整、内容精简、便于背诵,劣势在于内容不丰富、缺乏论证说理的部分,因此,单独背诵笔记可能会存在理解问题,接上文,此时就需要回归课本寻找答案。就内容广度而言,笔者认为法综部分市面上的笔记基本够用,如果不放心可以对照教材适当补充,事实上,能够完整地将笔记中的所有知识点背诵熟练已经是一件难事了。


【时间不够怎么办】

如果时间够用,自然是越全面越好,但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多的分,就应当有所取舍。整体而言,应当是先背重点,再背非重点——部分同仁经验贴中提到应当在第一轮背诵时尽量全面,后期再挑重点背诵,为本文所不取。第一遍背诵非重点基本属于浪费时间,如果不进行巩固,半年之后基本全部忘记,倒不如将某些非重点放在后期进行瞬间记忆,将重点的战线拉长,多次反复。就科目而言,宪法、法理、民诉以及刑法总论部分是应当全面拿下的,刑法分论中的非重点罪名可以适当放弃。民法作为性价比最低的一门课(仅30分),确实存在一定的押题成分,笔者的策略是重点背诵笔记中的“红字部分”,其他部分大概看看,有印象即可。一言以蔽之:重者恒重,真题为帆。


【背书顺序】

笔者的顺序是法理-宪法-民诉-民法-刑诉(810),因为报考专业为刑法,所以将刑法背诵任务穿插其中执行。相比之下,法理、宪法、民诉内容较少,也容易记忆,属于法综五门当中的拿分项,理应放在前面打好基础,以便后期巩固。而民法刑法(尤其是分论)等性价比较低的学科,可以放在后边,依照复习时间随机应变。


【背书技巧】

1.anki背诵。

笔者在系统背诵笔记一遍之后,发现不及时巩固“多轮背书”并不适合自己,故选择使用anki进行辅助,将书中内容整合为“考点卡片”录入系统(以拍照或者手动键入的方式),由系统自动按照遗忘曲线进行滚动复习。anki学习同样有利有弊,优势在于它可以精准计算复习时间,记忆非常深刻,并且可以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背诵,较为方便。弊端在于,这种方式需要不断重复,因此日工作量会非常大,也因此,需要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录入复习:重要的知识点也许会滚动复习20余次,这是“多轮背书”所达不到的,非重点则可以适当减少复习次数。Anki的具体使用方法自行查询,不再赘述。


2.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并建立知识体系。

在理解和体系性基础上,背书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也是教材相对于笔记的优势,因此,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或者无法建构制度内部体系、制度与制度之间的体系,就应当回归教材,或者听课理解,而非死记硬背。以共同犯罪理论部分为例,共同正犯成立条件(犯罪共同、行为共同)和狭义共犯的处罚依据(从属说、独立说),仅背诵笔记是完全不够的,甚至官方教材都不足以深刻理解,可能需要辅助法考课程进行学习,或者阅读进阶教材予以全面掌握。


3.口诀记忆非常重要。

笔者在背书初期十分摒弃利用口诀进行背诵,认为这样会将考研变成一场“背诵大赛”,后来醒悟,法学考研就是一场“背诵大赛”。以真题为例,22年法综宪法“特区与中央的关系”,这种单纯枚举式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难度,如果没有口诀很容易漏点。然而,并非只有枚举式的知识点才可以利用口诀,笔者后期几乎将所有背不会的简答、论述均配备了口诀,自我感觉还是非常有效的。至于口诀怎么编,这就属于个人专属内容了,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编造口诀,以简为主,兼顾朗朗上口。


4.包容评价思维。

详言之:论述>简答>名词解释。我们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按照论述题的要求来准备,但却可以将每道题都按名词解释来准备。假设一门30分,如果能够拿下全书的所有可考的名词解释,至少能稳拿15分,因为名词解释在简答、论述题中同样也是采分点,甚至有些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本就可以视作同一。比如,特殊防卫制度,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无外乎:起因、时间、限度上的特殊性,由于点少,在法综里基本不可能作为论述,所以按照名词解释/简答准备即可。


5.别忘了案例分析。

就真题而言,案例分析近年来稳定出现在法理、刑法之中,但不排除其他学科也出现案例的可能性。算上810刑法,笔者今年在案例分析上丢失至少20分,原因在于太过于重视背书,而轻视了案例分析这种得分题,希望各位引以为戒。


四、810刑事法律综合二(122)


关于810,我想大家的目标应该都是130+,既然没有达到,笔者就从反面来讲自己的失误之处,作为反面教材供参考。


1.没有把握好深度

810刑法的深度,曲新久《刑法学》略少,以罗翔《刑法学总论》、张明楷《刑法学》作为补充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畅游于张明楷老师“太皇太后”之中要把握限度,时刻提醒自己以真题为帆,如果将知识落实到背诵上,其实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在法综刑法的基础上略微拓展即可。笔者前期以张明楷老师的教材为主,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刑法知识脉络尚未打通,遇到难点之后钻牛角尖、刨根问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对某些基础内容的背诵不够熟练。


2.没有注重案例分析

由于法考延期以及笔者自身考试地点选择失误,本年度实际上没有进行法考的相关训练,就刑法而言,只是简单地听了几遍法考课程。体现在试卷上,就是案例分析题大量失分:重点章节(人身、财产、贪污贿赂)相关题目尚可拿下,但涉及经济类犯罪的案例题就不够顺畅了。例如笔者完全不知“利用POS机套现定非法经营罪”这一点,但这一点在法考客观题当中是有所提及的。案例分析在810中分值较大,且会引起连锁反应,前端分析失误会导致整道题都出现问题,最终定罪也出现问题,可谓一损俱损。当然,案例分析仍然是踩点给分,不会因为最终结果有误而全部扣分,但最好还是完整拿下,因为案例分析对于刑法专业的同学并不应该是一件难事,就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没有掌握刑诉的学习方法

刑诉向来都是报考810同学眼中的难事,笔者也不例外。起初笔者也只是和法综一样单纯背书,事无巨细,后来发现几乎记不住任何东西。后来才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如下:第一,要充分利用真题。刑诉题型为一道论述(30分)一道简答(10分),这就意味着比较小的知识点基本不可能出现,此外,单纯的程序性问题也从未有过,故可以有所取舍。还有同学总结出历年真题的规律,基本都是“一道原则一道制度”,这个或多或少有点玄学,可以适当参考。第二,口诀记忆。不管是哪位法考名师,基于刑诉这门学科的特点,都会选择使用口诀教学法,笔者选用向高甲老师,在他的口诀上删减、补充,使之适合810题型,再进行记忆,效率很高。第三,提早开始,不断重复。刑诉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背诵难度大,笔者前期没有意识到刑诉分值高过任何一门法综这个问题,于是对刑诉不是很上心,导致后期刑诉学习的压力很大。事实上,这种零散、罗列式的知识点,必须要多次重复才能完全记住。


4.没有充分关注热点

“新法必考”的四字箴言虽说已烂熟于心,但却没有掌握到真谛。如前所述,诸如恐怖犯罪体系、计算机犯罪体系、死刑修改等非传统重点基本都是伴随“新法”而考,《修正案(十一)》出台之后,重点显然应当有所变化。因此,一方面,真题中的一些所谓“偏题怪题”可不必过分纠结,另一方面,应当将《修正案(十一)》作为绝对重点进行复习。或许是受21年刑法真题“高空抛物刑事责任”的影响,笔者在今年的热点问题上仅仅准备了微观层面对单一制度的分析(例如药品犯罪体系、肇事类犯罪体系、刑事责任年龄等),而忽略了刑事立法宏观上的相关问题(例如积极刑法观、刑事法典化、法秩序统一等问题)。是故,对于“结合修十一谈谦抑、积极刑法观”这一问题笔者并没有深刻理解,只能就所准备到的具体制度加以探讨,因此得分不高。事实上,积极刑法观作为《修正案(九)》以来的大趋势,与消极刑法观的争论未曾停歇,而修十一大量的轻罪化、预防性立法更是使之达到高峰,可谓最重要的热点问题。因此,在复习后期,不可囿于单一的背书之中,去啃一些老旧知识点,而是要在掌握基础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关注热点。


结语


秉着得分至上的理念,本文更侧重于细节方面的实战技巧,因此,有些内容读者在备考初期也许不能充分感同身受,需要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加以体会。张明楷老师在《刑法学》第6版序中提到:“刑法学者似乎至少生活在两个法律世界中,必须抱有两种忠诚:一个是通过感觉知悉的成文法世界,另一个是经由心灵知悉的自然法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些本该坚信不疑却未能坚持的观念,同时又有一些本应予以质疑却恰恰无比坚定的想法。”对前人经验进行“解释”时,切不可百顺千随、奉为圭臬,亦不能充耳不闻、一意孤行,而要尽可能博采众议、敬守良箴。研究生备考是一个联系的、发展的过程,为自己负责就是要在方法错误时及时止损,笔者在备考途中从未拘泥于同一种学习方式,即使已经上岸,仍会回想起彼时自己苦苦追寻某个无谓结果的荒谬之举。


翻来覆去至此,多是信笔涂鸦,侥幸上岸意难平,不忍心中所想淡忘于漫漫征途中,遂记之,各位雅正。惟筚路蓝缕,山林得启,行而不辍,期与诸君蓟门桥下见!


2022年4月2日于启林南润华楼



本文责编 ✎ Zorro

本期编辑 ✎ 煜雅




推荐阅读


考研经验征集

法大知产考研复试地表最强攻略

考研法大民商的勇士们需要这份2万字秘籍

18级19级考研武大请看:背诵方法、笔记整理以及劳逸结合

北大国法保研经验分享

双非边缘人保研法大:平芜尽处是春山

人大刑法考研&法考经验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400余篇|保研考研经验贴合集(全过程指导)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