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切要从“打女人”讲起。

李忠尧 LoveMattersPRO
2024-12-22


今天是11月25日"制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国际日",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性别平等议题的普通人,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见闻。


_那年_


还记得我刚工作那会儿,有天晚上在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买东西,意外听到隔壁传来争吵声。


我不喜欢凑热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那边是一对情侣在吵架,女孩蜷缩在角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握紧了拳头。


男生的背影把她笼罩在路灯的阴影下。


当时我有点想转头就走,假装没看见,我确实也假装了,是鼓起勇气假装认识那个女孩,找了个借口把她带离了现场。


离开时,我清楚地记得女孩泛红的眼眶。


_旁观者_


之后发生的很多网络事件,让我比以前更留意性别平等和反家暴的话题。而且,由于工作的便利性,我经常参加了一些相关讲座,了解到了许多惊人的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女性曾遭受过亲密伴侣暴力或基于性别的暴力。


可是,哪怕一个人"心里再明白",但是也抵不住现实的"糊涂"。


有次,一个前同事因为身材相貌深得客户欢心,被团队领导敏锐捕捉,"献祭"给客户去陪酒,最后她一路护送醉酒的男客户领导到居所楼下。


午餐时间,听着大家各有所思地聊着这些职场八卦,我没有做出任何表态,只是和大家一起打趣,一笑了之。


与给予陌生人一次性的帮助相比,熟人之间牵扯的复杂人际关系,或许是另一种阻碍。

_疫情_

口罩期间,我们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某天,我在楼下测核酸时遇到了王阿姨,她是我当时居住小区的保洁员。我注意到她眼角有淤青,帮助大白们工作时眼神闪躲。


排队过程中,她逐渐向我靠近,我想闲聊,她欲言又止。


我想起了当时刚刚看到的报告,疫情期间全球范围内的家庭暴力案件激增,有些国家的求助热线来电量增加了四五倍之多。


虽然我不确定是不是这种情况,但我还是给王阿姨写了一张小卡片塞给她,上面写着“有事找小李”和我的电话。


几周后,楼下放风,王阿姨主动来找我聊天。


她一直谢谢我的那张小卡片,除此之外之外也说不出什么感谢的话,她告诉我,她已经和一起来城里打工的亲戚讲了,她们都来"教训"过她老公。


_日常_


最近一年,在朋友聚会上,如果有人讲带有性别歧视的笑话,我也会婉转但坚定地表达不赞同。起初可能会有些尴尬,但慢慢地,大家都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


我会很公开的聊,这不是"政治正确",这是关于"被调侃者"的尊严。

这些小事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我相信,正是这些日常的坚持,才能慢慢改变我们的社会氛围。

_未来_


今天,又是一年“反对性别暴力16日行动”。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观察互联网上关于"16日行动"的话题,我不知道是否客观,但是从我个人观点看来,这个活动越来越变成了官方机构和组织的例行官宣,普通人在性别平等方面的挫折和进步都噤声了。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人们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不再发表公开的个人观点,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以个人视角撰写此文的动因。


引用一位在远方的领导人的话,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期待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的纪念日,因为每一天都是没有性别暴力的日子。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oveMattersPRO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