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性别的面具之下,我们过的究竟是谁的人生?

杨旖文 橙雨伞 2021-11-24


最近看了一部有关性别的纪录片《面具人生》,让我心中蠢蠢欲动的“政治不正确”观点逐渐清晰起来。下面这些问题,我仍然没有答案,但是绝对值得思考,不管你是女权主义者,还是男权主义者。


一开始看《面具人生》,是被英文的片名和引言所吸引:The mask you live in。


你生存在那个面具之下,你戴上了它,你的脸就逐渐适应了它,而慢慢长成了面具的样子——乔治·奥威尔("He wears a mask, and hisface grows to fit it…”——George Orwell)。


正如片名,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不管你的性别是什么,性别刻板印象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让我们在被灌输的性别角色框架下,逐渐长成符合性别特征的样子。


与仅仅关注女性不同,它尤其关注了所谓男权社会对男性的影响。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对立真的存在?


纪录片中的学者,包括政治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说,男性气质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后天产生,是对一切女性气质的拒绝。同样的道理,女性气质也是塑造出来的。即使不是全部被塑造出来,至少也不是全部天然形成。



男性被教育要坚强、不能哭、不能表露情绪,即便伤心、被欺凌、感觉孤独等,也不能表达,不然就会被认为“娘娘腔”和不够“男人”。


相对应地,男孩子们被教育要掌控包括情绪在内的一切、要挑战困难、不能退缩,甚至可以用暴力解决问题。可以做一个花花公子,而专情和深情会被笑话。


男性气质被认为跟三个特征有关:


第一是运动能力,因此体型、力量、肌肉等比较发达的男性会受到更多肯定,而那些喜欢戏剧、文学、音乐、不喜欢运动的,是不被肯定、被认为不应该的。


第二,男性气质被认为与个人财富有关。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被看作是男性“应该”有的野心,一个在事业上追求不多的男人,会被嫌弃。


第三,男性气质被认为与性征服有关。能搞定很多女孩子,尤其是性感漂亮的女孩子的男人,会得到其他男人的佩服。


而所有男性必须遵从这种性征服的规则,即便不同意或者做不到的男性也得默默服从,因为如果不认同,就意味着自己不够男人,会被男性排斥,甚至被女性嘲笑。


在塑造男性气质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纪录片中的科学家称,大脑的发展跟经验有很大关系,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的事情,往往会成为更擅长的事情。


我们还没出生,父母就会对我们的将来有设想,从房间的装饰、衣服的颜色、玩具等等开始进行性别的设定,电视节目、电影中的角色通常都是典型男性或女性的特征。


我们被教导、被训练按照角色设定去说话、走路、穿衣、培养兴趣,即便你尽力给小孩一个不刻板的环境,也无法排除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经常跟男友讨论的问题:女性和男性到底有没有一些因性别而产生的天性上的差别。我最终的答案都是“不知道”,因为如果不是在一个完全性别中立的环境下生长,我们就不能完全剔除性别规则带来的影响。


而社会为了简单化,设定了这些清晰的条条框框和边界,我们就一条条地去适应。男孩子学习如何立足、如何融入其他男性、如何获得他人认可。而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掩饰自己“女性化”的特质。


纪录片中一位父亲被问到希望儿子身上什么特质永远不要丢失,他说是外露的情感和享受友情的快乐。父亲们在成长过程中丧失了这些品质,但是他也很困惑:这些丧失的品质是宝贵的东西,但是也知道如果不丢弃有可能儿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歧视。



有这种困惑和为难的父亲,已经实属难得,最怕的是很多父亲、母亲、祖父母、老师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天然地认为男人应该怎样,却忘记自己失去的那些珍贵的东西,虽然它们看上去不那么“男人”。


意识到我们曾遭受过的社会刻板印象带来的伤害、我们曾经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的那些品质、那些我们为了适应社会规则而付出的代价,接下来,是不是可以尽量不让我们的下一代失去?


男性气质塑造带来的社会认同和阶层歧视


如果按照身体强壮程度和在此基础上的男性气质来获取认可、肯定、赞美,那么随着人的成长,强壮的男孩处在顶层,被欺凌者则会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诉他人,连告诉家长都意味着柔弱。


因此身体弱的男孩和女孩(不管身体是否强壮)处在底层,这样的阶层划分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体现,而这恐怕正是性别歧视的根源。


这一套规则把一些行为女性化,比如寻求亲密、吐露心声、同情心,男孩子在逐渐让自己“男性化”的过程中,就会压制这些特质,最后就变成“依靠自己”,丧失了亲密,感到孤独、孤立。


正如记录片中的一位年轻男孩所说,“他们每个人都在依别人的故作姿态而故作姿态。而他们最终错过的,是他们真正想要的那种亲切感”。


遵从性别中的规则,逐渐会演变为遵从社会规则,当然,本质上性别规则也成了社会规则的一种。比如学前班的男孩子组成一个对抗女孩的团体,如果成员中有人跟女孩子一起玩,他就会被开除出这团体。


其中一个小男孩说,他和班里的女孩子是好朋友,也喜欢和女孩一起玩,但是如果被团体的头儿发现就会驱逐他,此时已经可见团体中有阶层划分。



当我们明白了违反一种规则的代价,就会去逐渐适应规则,甚至以舍弃真实的自我为代价。这一点,好像不管是在孩子的世界还是大人的世界,都是如此。


那么,真实的我们,在哪里?


当然,如果一个男孩子就是酷爱运动、体格强健、不爱吐露心事,我们也不能断定他一定是受到了男权规则的胁迫;一个女孩子就是热衷于粉红色芭比、享受做一个贤妻良母、生性温柔,我们也不能要求她一定要抛除这些特质。


但是同理,一个女孩子热爱运动、喜欢短发、不喜欢穿裙子,一个男孩子喜欢粉色芭比、不喜欢运动、心思敏感细腻、情感脆弱,都不应该成为被嘲笑、被排挤和被歧视的理由。


当人人都被派发一个面具,且被要求时刻戴着面具生活,露出真实面孔的那个人反而成了异类,久而久之,不仅我们无法辨别他人面具下的面庞,就连自己的面具也无法拿下。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杨旖文

博士,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政治学系。坚信任何个人和任何形式的爱都值得被尊重。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男孩要主导女孩要服从”?But这些事儿十岁的娃都懂......


有房才男人?送你一颗解开“男子力”枷锁的神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