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网痛心的17岁荷兰少女:被性侵是真,安乐死是假

哈哈&BJB 橙雨伞 2021-11-25


17岁,死亡。


这两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关的词,却同时出现在一个荷兰少女身上。




当地时间6月2日,年仅17岁的Noa离开人世。生前她曾被多次性侵,过去多年她都在与内心的创伤和痛苦挣扎。


新闻一经发出就引发全网震惊,让更多人去正视、重视性侵的严重性和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但是,有一点需要更正。


《欧洲政治周报》的记者Naomi O'Leary在推特上指明,Noa并没有因安乐死而死。


相关临终关怀机构也发布了声明澄清,Noa具体死因尚不明晰。


△“Noa曾请求安乐死但是被拒绝了”

图/推特


17岁,是最青春的年龄,万千世界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17岁,有人正奋战着即将到来的人生第一场重要考试,却也有人决定亲手掐断自己生命的花蕾。


而这一切背后的罪魁祸首,直直地指向了那两个字:性侵。



“我每天都在重温同样的恐惧”


在2018年出版的《胜利或学习》的自传中,Noa提到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11岁时,她在学校的一个聚会上遭到性侵,一年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14岁时,她又在当地社区被两名男子性侵。


“我每天都重温着那恐惧和痛苦,总是害怕,总是保持警惕。


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很脏。”


图/Instagram


多年来,由于羞耻和恐惧,她从未曝光过这些虐待行为。


在强烈的精神折磨下,Noa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以及厌食症,世界向她展现出黑暗的一面。


对Noa来说,死亡似乎已成唯一的救赎。


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条消息,透露出寻死的决心:“我将在最多10天内死去。”


“经过多年的战斗和战斗,我筋疲力尽。


我现在已经戒掉了一段时间的饮食,经过多次讨论和评估后,我决定离开,因为我的痛苦难以承受......


这是我的决定,也是最终的决定。”


图/Instagram


去年12月,她就曾瞒着父母前往海牙的一家临终关怀机构询问安乐死事宜,但是被拒绝了。


“他们认为我太小了不能死。他们认为我应该完成创伤治疗,我的大脑必须首先完全成长。这一直得持续到21岁。


我被摧毁了,因为我不能再等那么久了。


为了治疗Noa的重度抑郁症和厌食症,父母尝试过多种精神治疗,但都收效甚微,甚至在最近一次住院期间,Noa被诊断为非常危险的体重不足,医生不得不将她医学昏迷,通过输管来喂养她。


△今年三月份,

Noa在医院接待前来探望的球员

图/De Gelderlander


最终母亲得出结论,Noa应该最好在专门从事青少年精神病学的诊所接受治疗,但这对Noa而言只意味着更多的折磨。


她回想起自己被强制带去青少年护理机构,身上只穿着一件难以撕开的连衣裙来防止自杀,让她愈发感到羞辱。


她在自传中描述道:


“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个罪犯,而我一生都没有从商店偷过糖果。”


连续辗转多家机构,都无法治疗或缓解Noa的病症,绝望之下,她的家人甚至开始尝试电击治疗,但是因为Noa尚未成年而被拒绝了。


图/Instagram


再之后,Noa坚持说她不想继续进一步的治疗,并在家里设立了一张病床,来接受父母的照顾。


6月初,她开始拒绝所有的液体和食物,父母和医生也都同意不强迫她进食。


最终,死亡成了Noa唯一的救赎。



“从来没有走出来的幸存者们”


性侵对当事人所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据国家性暴力资源中心称,性侵犯幸存者更容易患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该组织表示,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被强奸女性已经考虑过自杀,而13%的女性已经尝试过。


图/SimpleNews


性侵带来的伤害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会在接下来漫长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一次次把受害者带回当时的情景;


性侵的伤害也不仅仅来自于性侵者,对性侵幸存者而言,更多时候,她们的痛苦来源是社会舆论与他人眼光,压死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可以是身边的亲人与朋友。


美剧《13个理由》里的汉娜,就是一位青少年性侵幸存者,但无情的受害者指责和嘲笑她的同龄人最终还是夺走了她的生命。


△“一个死去的女孩为什么要撒谎呢?”

图/《十三个原因》


对“完美受害者”的盲目追求,是很多悲剧的来源。


之前轰轰烈烈的好莱坞米兔运动里,也有不少性侵幸存者站出来发声。


很多幸存者在回忆性暴力经历时都强调自己是受害者,比如说明自己是被经纪人或者正规机构安排和性侵者独处的,或是解释自己因工作要求才会衣着暴露。


△深陷性骚扰丑闻的哈维·韦恩斯坦


这种强调体现了幸存者受制于强奸文化中的种种迷思,比如:


只有部分女性会被强奸;


如果避免暴露的着装,如果不喝酒,如果不去不该去的地方,女性就可以避免被强奸;


如果女性喝了酒或引诱了男性,那就不算强奸;


男性一旦被性唤起就无法控制自己,所以使男性产生性冲动的女性若被强奸,那就是自作自受。


这些迷思旨在为男性强奸者开脱罪责,也引导女性疏远强奸受害者,甚至感觉自己高她们一等。


幸存者们描述旧时创伤时也经常表达羞耻感和自我怪责。


图/Giphy


被性侵时冻住一般的反应、事后的失忆、羞耻与自我怪责都是性暴力幸存者的常见反应,不应被当成怪责受害者的借口。


媒体发表的幸存者指控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受害者选择匿名指控甚至不指控,归根结底是因为当今社会依然在污名化性暴力受害者。


如果人们带着同情心倾听性暴力受害者的遭遇,集中谴责性暴力的实施者,那么幸存者们便有机会慢慢走出羞耻与自我怪责的误区,甚至将苦难甩在身后。


别再去继续伤害Ta们了


性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创伤。疗愈这些创伤需要时间。


童年遭遇性侵的受害者更有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其症状可能持续一生。


然而,康复是有可能的。


图/《嘉年华》


一些性暴力幸存者会批判自我,失去对别人的信任,通过各种极端方式来压抑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如酗酒、连夜工作、自残等等。


帮助Ta们识别这些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供生理与心理疗愈的资源,正是我们可做的。


帮助幸存者健康饮食、保持运动、获得足够的睡眠、做好个人卫生与仪容整洁、避免滥用药物,是使他们实现自我关怀的重要手段。


寻求心理咨询时,找到合适的咨询师很重要。


家人、朋友、网络支持小组的耐心倾听与正面反馈能帮助幸存者消除自我怪责。


写日记、冥想、瑜伽也有积极作用。


一些幸存者认为寻求宗教、精神方面的支持有帮助,还有许多幸存者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找到了意义感与目标感。


图/《嘉年华》


积极制止各种形式的性别暴力,也是我们声援性暴力幸存者的重要方式。


阻止男性或女性朋友吹嘘自己如何强迫伴侣发生性行为,批评同辈或长者的性别刻板印象,谴责影视歌与社交媒体中物化女性、攻击阴柔男性、美化约会暴力、支持长辈逼婚逼生逼分手的现象,都能让性暴力幸存者感到温暖。


Ta们来到世间,已经备受磨难。


别再去继续伤害Ta们了。



P.S. 特别鸣谢哈哈的《别冷冷地说“贵圈真乱”:我们能为性暴力幸存者做什么?》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视频

观看古风反家暴公益短片

《敲门行动》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你点了在看

我们才会更有动力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