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结婚的闺蜜,凭什么比你幸福?

小梅子 橙雨伞 2021-11-25


【编者按】


婚姻是围城,城外人想进去,城里人想出来。


但有些时候,城里城外的人会产生同样的疑问:


婚姻关系中的女性,是幸福的吗?


在现行的明显有益于男性的婚姻制度中,想要获得幸福,又得付出怎样的代价?




据《每日邮报》5月26日报道,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个行为科学研究团队发现,在所有的人口亚群(population subgroups)中,未婚未育的女性幸福感最高。

 

因为在过去衡量个体成功与否的价值体系中,婚育常常是重要的指标,这样建构出的评判标准多少会使部分未婚未育的女性产生羞耻感,甚至会被迫遭受类似于“剩女”等的污名化。


然而最新证据已表明,已婚已育和提升女性的幸福感无关。


图/《东京女子图鉴》

 

另外,该科研团队的负责人Paul Dolan还直接指出:


“如果你是男性,或许你该结婚;但若你是女人,就别太把结婚放心上了。”


无论是从研究成果还是我们的日常经验出发,无论从经济收入、健康水平、情感支持等多方考量,现行婚姻制度中,男性仍是最大受益者。


相反,对于具有同等物质和精神诉求的女性而言,情况不容乐观。



 图/《消失的女人》


人们带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憧憬将爱情升华为婚姻,却又在步入婚姻生活中面临“围城”困境。


婚姻是女性幸福的源泉还是埋葬爱情的坟墓?


真得有完美的婚姻生活存在吗?


更深远的意义上,如果现实中太多案例已经证明婚姻制度的种种不合理性,那么它最终是否会走向消亡?

 


亲密关系真得没那么亲密


不婚、晚婚的现象并非是我国特色。


近几年来,美国、日本、韩国等都有媒体报道过类似的新闻,适龄未婚人口持续增高,结婚率则一直在降低。


这代年轻人,甚至宣扬单身主义,连恋爱都懒得谈。


△58同城《2019年90后青年职场生活状态调研报告》

 

婚姻究竟代表了什么?


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两个人可以结合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分担生活成本,共享资源。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不少人动辄就将个体婚育问题上升到国家利益的层面。

 

问题是,为什么要为了经济发展结婚?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显示,一方面,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全球第一,在社会生产与消费上早早撑起了“半边天”。


图/网易新闻


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却面临着一种叫做“已婚未育”的职场尴尬。


面试时被问及婚孕情况以及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似乎太过常见了,即便求职者感到不被尊重的不适,出于种种顾虑,大多数人也不会选择举报维权。


如果选择生育,产假是否能落实?女性是否能顺利返职?生育是否会影响到女性后续的升职?如果歧视的责任本在于他人和社会,为什么需要女性来买单?


△已婚未育的职场女性失去晋升几率突出

 

另外,非要从经济视角看待的话,女性在婚姻中承担的家庭劳动,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有酬化”呢?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从另一角度解释了婚姻对于不同群体的需求满足情况。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婚姻保障了性关系和生育的合理、合法化。

 

有人说,如果不结婚,孩子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这种腔调和我们传统的“延续香火观”有些类似,其实背后体现的还是一种权利运作关系,通过婚姻来实现赋权,它规定了婚姻的功能和目的,也因此,女性作为弱势一方,由于话语权和利益的缺失,往往更容易受伤。


图/《坡道上的家》

 

还有一种说法是结婚能满足情感上的需求,让女性获得更多的依赖感和安全感。


且不说Dolan教授团队此次的研究已经妥妥证明了这是一个伪命题,从经验出发我们也可以判断,守着一段“名存实亡、冷暖自知”的婚姻不见得会有多快乐,离过几次婚的女性也未必有多么不幸。

 

经年累月形成的社会沉疴太多,但每一步的探索都意味着女性更加接近独立和自由。

 


不结婚就不幸福?


在过去,可能女性必须被捆绑在丈夫、孩子和家庭中,唯一的生存价值便是做好家务、养育子女,但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能力买房、买车。


性、生育、劳动分工,这些传统的婚姻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夫妻之间。

 

在陪伴关系的建立上,不少女性也开始尝试“合作式养老”的模式,或是寻求其他生活方式。


再加上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更长,“一个人的暮年生活”似乎成为了很多女性需要面对的现状。


△日本NHK纪录片

《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

就是“合作式养老”的真实写照

 

日本女权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就曾讨论过这个问题。


拒绝结婚意味着可能得承担各种压力:经济贫困、社会歧视、情感孤独等,但未婚就表示上述问题一定存在吗?而结婚就能全部妥善解决?未必。

 

上野千鹤子考虑到,因为女性平均比男人要多活5年左右,所以更要积极地对独身生活做好规划和准备。


图/《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其中,理财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照理说,有经济基础、大把时间的单身老年生活才是女性幸福的开端。


正因说易行难,千鹤子才建议女性在年轻时就计划妥当,这样经过多年的积累,再加上固定的退休金收入,有原则有坚持,怎么想都是美滋滋的。



△年近五十且未婚未育的俞飞鸿


再有一点便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照护方式。


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很多人会选择住进养老机构,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习惯性地认为“养老院是养老院,家是家”。


千鹤子可不这么看,她认为“家”所指代的是自己的住处,是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空间,女性不是非得和丈夫、孩子们捆绑在一起居住。


图/《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当然,如果养老机构的服务不尽如人意,还有选择看护、购置房产等更昂贵的方式,但总归,女性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一定的交际圈。

 

在书中,她还谈到了中国的“寄居族”(即便孩子都已成年,甚至成家,还因各种原因和父母住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婆媳矛盾似乎是避不开的话题之一。


我们在感慨“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同时,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出现这种情况何尝不是父母塑造的?


△《坡道上的家》中不断挑刺的婆婆


因此,她并不认同女性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子女身上,相反,精神世界的独立和丰富更为重要大把空闲的时间与其浪费在给儿媳挑刺上,倒不如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比如跳个广场舞啥的。


所以,不管是未婚、已婚、离异、丧偶等,重要的不是处在哪种状态中,而是如何与自己相处,保持一种“单身的能力”。


这样,无论以后是独处或婚育,是守候在家庭中还是进入职场打拼,都能在众多选择中把握好人生。

 


写在最后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人爱得荡气回肠,并收获了细水长流般温馨的家庭生活,对他们而言,幸福圆满的婚姻并非是乌托邦里的想象,而是具化到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当然,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幸存者偏差总在发挥效应,大多数人的生活没那么浪漫得热烈,也没有淡漠到无法忍受。


图/《东京女子图鉴》


再者,每个人单身、婚育与否都无需理会他人的指点或干预,“做自己”是我们都拥有的自由权利,但无论做出怎样的抉择,或许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代价,只是程度和境遇的不同罢了。

 

不过,还是想说,别因为将就而匆忙走进“围城”,也别让单身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为了单身而单身”结果遗憾错过。

 

重要的并不是生活状态,而是独立的心态。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小梅子


传播学搬砖小民工 



👇点击视频

观看古风反家暴公益短片

《敲门行动》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你点了在看

我们会更有动力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