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男德”会成为21世纪的主流吗?

念青呀 橙雨伞 2021-07-17


好多读者说最近看不到伞君文章啦,

星标我们吧,让我们不再错过~






万万没想到,“男德”这个词也有在娱乐圈通货膨胀的一天。


我们看看最近的几则娱乐新闻标题:


“花衬衫boyXXX从长沙飞回北京,男德学院优秀毕业生还穿了内搭”

“娱乐圈中的男德课代表,XXX穿秋裤还遮也太见外了”

“XXX和女粉合照捂紧衣领,男德守门员再+1”

“男德典范!XX套娃式穿衬衫”



“男德学院优秀毕业生”“男德课代表”“男德守门员”“男德典范”“男德班班长”…娱乐圈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花式吹捧男德了?


男明星是否遵守男德,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


不衣着暴露、不和女粉丝女明星有肢体接触、拍吻戏用“吻替”或者干脆不拍吻戏、有腹肌不油腻,甚至不谈恋爱都是遵守男德的表现,一经发现,会被“发小红花”。


娱乐圈的这股男德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男德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反讽的艺术


男德,即女德的反义词,用来指代男性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女德我们熟啊,在21世纪的今天,像“女德教母”丁璇这样的“传统文化讲师”仍旧是年年曝光年年有,这开始激起女性对“男尊女卑”等观念的愤怒。


于是,出现了一股这样的情绪——是时候让男人们也感受下女性是怎么被压迫的了。


男德开始出现了,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社会上还有不少针对女性的隐形裹脚布和贞节牌坊。



图/微博


最开始“男德守则”纯粹是简单的主语置换,以女德标准规范男性行为。目的是,让社会意识到到女德的荒谬,对一些认为女性就应该学习女德的人士表达嘲讽。


简单的身份互换如电视剧《赘婿》中的相妻教子、三从四德,“上孝父母亲,下教子女爱,顾家有方法,爱妻无私念,可以烹佳肴,理应效内务”。


电视剧《赘婿》中男德学院一隅


很快,“不守男德”的打击范围和力度逐渐变大,男德成了更具针对性的约束。比如:


男性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双腿分开,占据不止一个座位空间的行为,这是不守男德;

男性在公共场合光膀子,或穿“北京比基尼”(穿着大背心,把上衣撩起来,露出啤酒肚),这是不守男德;

男性在室内抽烟、大声说话、随地吐痰,这是不守男德;

男性下班不立刻回家,不做家务,不照顾孩子,这是不守男德;

男性讲黄段子、爱说教、总吹牛、满口脏话,这是不守男德;

男性大腹便便、不注重形象管理,这是不守男德……


事实上,很多人讨伐的“不守男德”之人,更多的是一群不守公德的人。


长久以来,这个社会对男性都太宽容了,而恰恰讲脏话、说话大声、爱岔腿等毛病又被当作是男子气概和阳刚之气,很少被指责。


地铁里的岔腿男性


除了大面上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男德的内涵也越来越细。


刘强东事件后火起来的微博大V@男德 在自己的微博首页置顶了“男德仪容仪表日常规范”,这些规范则包括了“上交银行卡”和“每天赞美老婆”等日常生活细节。


他还在自我简介里写到:“不兴男德,国将不国。哪里不守男德艾特我去教育。”


有人认为他的“阴阳怪气”让大家注意到了性别刻板印象在生活中有多根深蒂固,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营销号博眼球”手段......



当女性意识开始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男女之间的游戏规则,而男德就是男性被凝视的开始。



娱乐圈男德“内卷”,是好是坏?


这阵风很快刮了以女性粉丝群体为主的娱乐圈。


如果说,绅士手、身材管理等这类“男德”的崇尚,的确改变了娱乐圈一向对女明星苛刻,男明星宽容的风气,可是赞美“捂紧领口”“不拍吻戏”等操作我开始有点看不懂了,明星不应该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魅力吗?演员不应该敬业吗?


很明显,娱乐圈的男德风开始走偏了。


最开始“男德”在娱乐圈兴起,是男明星为了迎合女性对于新的男性形象的期待。男德,更多是站在爱说教,油腻,不尊重女性的对立面。但现在,开始有那么一点“贞节牌坊”的味道了。


一张男明星的宣发照出来,会被无数双眼睛审视,被放大,被评判。衣领有没有开太低?西服或者衬衣下有没有穿内衬?手有没有挨到女明星身上?等等。


粉丝会放大偶像的照片,查看是否穿了内衬或者有没有缝上开口过大的衣领。


这更像是一种简单的性别对调下的期待,更像是女德的镜像,而不是反讽。


掌握权力的一方才是性道德的制定者。在流量经济时代,粉丝不仅是偶像的观望者,TA们更是偶像形象的制作者和建构者。粉丝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要求和欲望,规训自己的偶像。


女粉丝们看上去是拥有了某种权力。她们可以通过“泥塑”,将明星的社会性别进行倒转,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老婆”。她们开始有能力剔除掉男星身上那种夸张粗糙的“直男气息”,要求偶像和其工作室选择“清爽干净”的造型和服饰。


现在,她们开始规定偶像的性道德。女性看上去也开始站在凝视者的一方,根据自己的审美改造男性,甚至扭转了传统性别关系,在这一段男女关系中占据主动的一方。



但是,表面上女性正在抢夺话语权,努力表达自己的诉求,但也逃不过被资本所利用。


戴锦华曾经评价“男色消费”说,资本显示出它跨越性别的一面,它允许女性消费男性,但是并非资本是女权主义的,而是在无所不在的资本逻辑中,我们每个人作为“人”的意义正在不断地贬低和下降,成为资本链条中的一个部件。


而更加遗憾的是,“男德”一词诞生伊始的那种辛辣讽刺感,在娱乐圈趟了无数次“清水河”之后开始变白了,其中包含的一些严肃性也被娱乐性消解殆尽。



男德能够打开男性对性别的想象力吗?


当然,值得警惕的是,男德和女德始终是处在一个对立的关系中出现,相关的讨论也很容易走向极端,而前文的“男德”的讨论中,又掺杂了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等概念,使得语境更为复杂。


互联网流传的“男德经”对《弟子规》的戏仿


道德是一个社会长久以来的文化沿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各自的内涵。普遍的道德在性别的领域是适用的,但它从来都存在着双重标准。


今天,我们还在讨论“男德”,更想表达的是,它是否能给当下的社会带来性别共情,是否能够打开更多男性关于性别的想象力。


说白了,对男德的提倡,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下女性重塑“标准男性”的诉求。


著名性学研究者方刚曾经有过一个很前卫的预言:正如20世纪是女人解放的世纪一样,21世纪将是男人解放的世纪。


平权这条道路上,解放男性比解放女性更为迫切。因为男性的思想更为“传统”。


早在2005年,就有“男性解放沙龙”的存在了。


于这种目的,方刚创办了“男性解放沙龙”。早在2015年,他还发起过男德班,主张颠覆传统性别,培养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课程内容很丰富,包括《认识并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汉气概”的伤害》《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能力》《婴幼儿护理技术》《家庭暴力成因及干预》《与青少年孩子的相处艺术》等等。


在这个语境下,男德不仅是女性对于重塑“标准男性”的诉求,更是对男性自身的解放,让他们更多地去想象去实践非传统的性别气质。


随着社会对父权话语的深入反思,男性气质也许会在更多的方面遭到讽刺,男人们还将面对更多的尴尬。


新时代到来了,男性自身也需要完成解放,改变自己的优越心态。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首南希·史密斯的诗,《只要有一个女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更舒服地活着。


艺术家根据此诗绘制的海报

图/Jacinta Bunnell


只要有一个女人

觉得自己坚强

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

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

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只要有一个女人

在竞技的时候被认为缺乏女性特征

定有一个男人只能靠对抗来证明他的阳刚。


……


只要有一个女人

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