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神话生物、机械臂与变形的身体|不安的绘画
正在UCCA Edge展出的春季群展“不安的绘画”聚焦八位来自不同代际与教育背景的艺术家,藉由他们风格与技法各异的艺术实践,探讨绘画创作在当下信息割裂时代的更多可能性。
其中,来自柏林的艺术家简策的创作以图像研究为线索,呈现制图与绘画之间的张力,并提出关于意义和形式的追问。
走进UCCA Edge二层展厅,从商店橱窗中的模特人偶,到危险诱人的神话怪物,再到融合机器特征的赛博格,我们会看到艺术家受到这些图式启发创作的一系列绘画作品。
🟣🟡🔵
走进错落的橱窗幻象
当我们来到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品亮黄与深紫的色彩。大尺幅的画面有着商店橱窗般的视觉构造:在正视图的布景中,空心人偶一个个错落排列在虚拟且浮华的平台前,如同戏剧舞台上的舞伶。
“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本次展出的《姐妹》《少女》及《斯芬克斯》《海德拉》等作品分别以人偶及机械臂作为元图像,探究不同图式之间的结构相似性和变形的可能性。
画面中的空心人偶和巨型机械臂,都是没有生命体征、因变形而难以辨识的身体局部。它们虽是没有故事、只有存在的视觉“标本”,但其近似人体的构造在荒诞的布景中呈现出怪异的生命力和压迫感。
简策作品《少女(2)》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
神话生物:斯芬克斯与海德拉
起源于古埃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斯芬克斯、希腊神话的“九头蛇”怪兽海德拉……这些神话中的生物从古至今衍生出无数的艺术形象,简策在本次展览部分作品的标题和表现形式也是从中取材。
斯芬克斯在古埃及神话中象征被神话的统治者,拥有正面的含义。在古希腊神话中却成为身体是狮子,但带有翅膀的女性形象,它聪明而邪恶,代表了神的惩罚。海德拉是希腊神话里生活在水中的九头蛇,凡人几乎无法战胜,因为被神话英雄海格勒斯斩杀而广为人知。
简策,《斯芬克斯(4)》,2022,布面丙烯、马克笔、蜡笔,220 × 20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简策,《斯芬克斯(5)》,2022,布面丙烯、马克笔、蜡笔,220 × 20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自古以来,人们对神话中的怪物始终夹杂着崇拜与恐惧的态度,这种态度一直延续到当代流行文化里。这两组以神话怪物命名的系列绘画的主题都是工业机械臂,在艺术家看来,它们代表着新科技,可以在体力上远超人类,某些特定方面的脑力也超越了人类,甚至在某一天将完全超越人类;人们同样充满敬畏,抱着矛盾的情绪看待它们。
🐚
混杂、变形的身体
艺术家对于身体形态的研究不限于具体的时代和地域:从史前生物和神话中的怪物,到现当代的机器人和赛博格,这些身体的共同之处是它们的混杂性和变异性。
简策作品《斯芬克斯(4)》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简策作品《翼》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在该系列中,这些机械臂时而由螺旋桨、骨骼与海螺等有机体和无机体杂糅而成,时而化身为希腊神话中的九头怪兽海德拉。矗立于充满末日气息的风景前,仿佛成为了一种偶像化的主体,用戏剧般的姿态进行力量的展演。这一图式也是对科技包裹的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创作的“殖民”的无声批判。
“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
机械体与人造体
谈起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机器与人体的混杂形态,艺术家这样自述:
我早期的作品有一部分来源于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我对它们进行一种基于焦点透视和变形的抽象解构,这种方法既存在于艺术史,也存在于数字图像里。通过这种方法,我想强调每一件绘画都是一件物体,而这些物体的表面就是我们所观看到的幻象。艺术史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始终贯穿在我的作品中。
比如机器人和人造人体,我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人与它们之间充满矛盾的关系上。作品“姐妹”以及“少女”系列都以橱窗模特为原型,我想通过绘画把这些低科技的塑料人体塑造成拥有主观意识的生命。绘画的物质特性、颜料的厚薄变化、质感的粗糙与金属般光滑的对比,让这些变形的形象获得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感以及情感的表达。
这种同时具备了模型与人物肖像性质的特征又延续到了“斯芬克斯”和“海德拉”这两个系列中。两组作品的来源是工业机械臂,同时我参考了有机的自然结构,让机械化的身体结构摆脱了人体的标准,成为全新的混合物种。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参考了17、18世纪动物分类学中科学客观的描绘手法,绘画的主体与背景被处理成类似透景画的关系。借用透景画的概念,我想把质感强烈、充满压迫性的物体放置在一个虚拟的幻象里,从而创造出一种戏剧性的视觉效果。
简策作品《物种(1-10)》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
作为数码图像的墙纸
此外,简策在展览中将绘画置于墙纸这一最为商业的图像生产方式之上,既是对图像混杂性的探究,又对绘画的市场与科技化进行了批判。
从早期的自然史开始,直至17、18世纪,这些古代神话中的怪物经常与现实中的动物并列在自然史书中,两者的描述方式是同样科学客观的。
展厅中墙纸的图案来自18世纪时被认定为真的九头蛇海德拉标本。通过软件处理,墙纸被制造成隐藏了抽象的蛇型环状结构图像的三维立体图。墙纸作为数码图像,给绘画带来了一种媒介上的对话和对比,同时也在一个虚拟的层面上反映了绘画的主题。
简策作品《小海德拉》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关于艺术家
▼
简策
1984年出生于中国山东,1988年移居德国。2006-2007年,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2008年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系,2009年毕业于柏林洪堡大学和自由大学艺术史系(硕士)。2017年获得洪堡大学艺术与图像史博士学位,2019-2020年任教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艺术史系,现工作生活于德国柏林。简策的作品触及绘画传统与视觉概念,它们源自于文化与艺术史,并延伸至如今的数字图像世界。她致力于探索被技术影响和转变的美学以及身体性,并通过构图严谨的画作展开讨论;同时,她也以画面中极具表现力的色彩及造型平衡其作品的概念性。
重要个展包括“乐园”(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21);“关于展出艺术家作品高品质绘画,加快建成世界著名作品图像的若干意见”(简策&程昱峥,要空间,上海,中国,2019);“舰队”(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8);“On Paper 2”(Zapbeijing,北京,中国,2018);“Bannermen”(Gallery SU,首尔,韩国,2018);“穿越欧洲”(简策&程昱峥,Whiteconcepts,柏林,德国,2017);“验证码”(Philine Cremer画廊,杜塞尔多夫,德国,2017);“大幻影”(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6);“大象”(NON Berlin,柏林,德国,2016)。重要群展包括“替身与寄生”(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22);“The Hearing Trumpet: Part 1”(玛戈画廊,巴黎,法国,2022);“Sonderlage”(Lage Egal,柏林,德国,2021);“形式的‘密谋’”(剩余空间,武汉,中国,2020);“一沙艺世界”(复星基金会收藏展,三亚,中国,2018);“艺术赞助人”(乔空间,上海,中国,2018);“The Second Self”(Peres Projects,柏林,德国,2017)等。
▼
展览日期
▼
2023.3.11 – 2023.5.21
周二至周日
10:00-19:00(18:30最后入场)
*展期内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
UCCA Edge
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88号
盈凯文创广场2层
参展艺术家
▼
韩梦云、简策、李然、李泳翔、仇晓飞、王晓曲、王之博、谢南星
点击小程序购票
展览同期公共项目
展期内,UCCA Edge将在周末举行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其中包括5场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对谈、3场特邀导览、2场工作坊,以及1场艺术影像分享。展览同期还将举行多场特别策划活动。活动均需提前预约报名参与,具体信息以最新官方活动预告为准。欢迎关注UCCA Edge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其他社交网络平台。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 Edge:+86 21 6628 6861
UCCA 北京:+86 10 5780 020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