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中大金课】陈刚:现代电站锅炉

Part.01

课程简介

《现代电站锅炉》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也是校责任教授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坚持知识获取、能力增强和素质提升的有机融合,主要介绍现代电站锅炉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炉内清洁高效燃烧和锅内工质流动传热的基础理论与前沿知识,提升应用基础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锅炉设计和运行中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学做、报告答辩、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大工程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团队合作精神、历史和国际视野、强烈的专业和家国情怀及使命感的能源动力类创新型人才。

Part.02

负责人介绍

陈刚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启明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学者领军岗,教育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从教30余年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上课,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现代电站锅炉》负责人;重视师资团队建设,是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热能工程专业方向教学团队”负责人;注重教材建设,主编了本科生十二五规划教材《锅炉原理》获评中国电力教育协会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精品教材;注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6篇,荣获2022年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融通教学-科研-思政的能源动力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排第1)、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能源动力类535创新人才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排第5)和2017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优质平台群的四层次开放共享实践教学体系,排第2)。

陈刚长期从事煤粉清洁燃烧理论及技术、燃煤火电机组锅炉优化运行、大型火电机组配煤掺烧全流程动态优化控制等方面研究。特别针对近年来大型火电机组普遍存在的混煤掺烧问题,开发了《大型火电机组燃煤掺烧智能优化决策系统》,该成果多家大型电力集团80余台锅炉机组上得到成功推广应用,经济、环保效益显著,2014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第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及多项行业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多项奖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授权2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出版著作3部,包括国内首部混煤燃烧专著《电站锅炉配煤掺烧及经济运行》。

课程教学团队共由9名教授组成,全部来自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与智能发电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教学团队近5年主持了6项教指委、省级或校级教改项目,发表1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和企业项目100余项,多位老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或课题负责人,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团队成员中,多位老师获评校“优秀教师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等称号。

Part.03

课程建设理念与举措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团队提出课程教学的“四新”设计,以新时代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创新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模式技术和评价改进机制,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团队围绕立德树人,开展好新时代课程思政,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用历史和国际视野,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我国煤炭基础能源地位不可替代;二是突出我国在煤电行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清洁高效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与装备世界领先;三是突出我国在更高效率超超临界和智能发电等方面大有可为。

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基于系统的观念,团队开展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分别由学术专长的教授来教学,依托高水平科研引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知识,体现教学内容和设计的创新性。

课程采用小班制基于交互式智慧教室,大幅提升学生分团队研讨和项目研究、论文撰写、课堂报告答辩质疑环节的比重,突破学生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思维和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学做、报告答辩、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等综合能力,达成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的逐步进阶,体现学习思维和模式的高阶性。

课程强化过程考核,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过程考核成绩占70%,学生参与研讨报告答辩成绩评定,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果和发展;以学生学习获得感来评价教学效果,过程调研和结课“翻转课堂”团队讨论与报告相结合,意见反馈教师改进教学,全程录像学生报告与答辩,点评反馈学生改进学习,体现课程目标达成的挑战度。

合理设置过程考核环节,课程引入科研项目,设计项目研究作业,开展团队项目制研讨学习,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沟通组织、科技文献查阅与写作、报告答辩与质疑、创新性思维等方面能力;建立学生主体自我反思为内驱动力和教师主导为外驱动力的内外双驱动的评价与改进机制,大幅提升过程考核比重以强化过程考核,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果和发展。

Part.04

课程建设与推广应用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教学效果优良,达到了课程目标,被同学们评价为“符合我心中大学课程的样子”;同学们收获感强,对课程认可度高。学生代表性评价如下:

(1)科技写作作业、团队作业研讨与课堂报告的形式都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受益匪浅,70%的过程考核占比会有助于同学们在课程的平时学习过程,而不是像以往一样通过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复习来通过考试,希望以后能继续延续这种重视过程、学在平时的教学方式。

(2)互动性和过程性更强的教学中,有利于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并更好地将其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课堂测试很好的巩固了学习的章节知识点。

(4)学会了如何查找文献资料,基本掌握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提升了自己查找阅读文献和写作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团队研讨作业:以实际项目为题,让每位成员都能够参与进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发展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学会了团队合作,培养了组织协调、沟通交流、报告答辩的能力。同时,本课程的学生评教也位居学院前列。

本课程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也是2022年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的重要支撑。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编辑:曾子扬

审核:李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