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 | 四川地震后,缅怀逝者、重建灾区之外,这项技术正强力助推防灾减灾

胡不归 VRAR星球 2023-08-25


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截至9月11日17时,此次地震造成93人遇难,四川甘孜州泸定和雅安市石棉县等地广大民众遭受重大影响,灾害还波及到重庆、云南、陕西和贵州等地。



目前,四川地震灾区已经进入恢复重建阶段。灾难过后,除了为遇难者致哀、祈福和支援灾区重建之外,做好防灾减灾教育、降低灾难造成的损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灾区进入有序重建


相信与小编一样曾耳闻目睹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21年的河南水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目前,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恐怖的破坏力。


汶川地震震中遗址


灾害无法完全杜绝,但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还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在事前加强对灾害的预测、防灾教育并持续作出减灾的努力。


VR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当前最为前沿的技术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上。VR+防灾减灾,未来可期。自然灾害之外,火灾、毒气等人为灾害发生时,VR/AR也能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产业作为VR的一个重要技术分支,也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相关应用。




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VRAR已成为强有力工具


在应对自然灾害时,VRAR技术最重要的价值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升民众的防灾意识,保证遭遇灾害时能够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美国研究飓风灾害VR警报

撤离广播效果大幅提升

众所周知,美国东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密西西比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临近墨西哥湾,经常遭遇飓风的袭击。2005年8月,五级飓风卡特里娜登陆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有至少1833人丧生,还造成了高达2000亿美元的损失。


卡特里娜飓风后的一片泽国


此后美国加强了对飓风的预警,但由于临近沿海地区,部分民众“见怪不怪”,并不重视政府部门通过短信或电视进行的警报,大约只有70%的民众会在出现警报后及时撤离。随后,美国广泛应用了VR头显模拟飓风等极端天气的灾害实况,在佩戴上头显后,借助VR逼真的沉浸感,人们的紧迫感和恐惧感陡增。借助VR模拟的方式了解灾害的威力后,有90%的人表示将在警报出现后马上撤离。


《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也在报告中肯定了VR的作用,称“VR体验可以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并让人们思考灾害实际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


美国民众利用VR头显加强对飓风的了解


VR教我们地震时如何避险逃生

2017年年底,云南省昆明市在呈贡区建立了云南省内最大的防震减灾科普基地。西侧临近横断山脉的云南省,正处于地理上的两大版块交界地带,这意味着云南成为了地震等灾害的多发地。


为了加强防灾教育,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下大力气投入,布展面积约3000平方米,设置71个展项,运用AR、VR、六度空间和全息影像等手段,让参观者如临其境,在体验灾难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


展区内采用情景式、真实模拟、实景训练、任务训练、结果反馈、奖励的模式,开发出训练项目。提升参与者震前预防、震时避震、震后逃生的技能,提升参与者的避险自救技能。该基地中,观众可以直接参与互动的项目占75%以上,可以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云南省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香港地质灾害防治成就展

利用VR防范泥石流

作为“东方之珠”的香港,人口稠密、山地多平原少,地理和社会条件决定了香港的很多建筑物与道路需依山而建,加上南方多雨的天气,以上多种因素导致了泥石流灾害成为香港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此,香港非常重视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教育。



2018年10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于成都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川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流暨香港地质灾害防治成就展”。该成就展引入了VR技术,是内地与香港特区在技术领域的深度交流。



此次成就展设置了VR泥石流体验区,体验者可以从直升机驾驶员、汽车驾驶员、居民这三个不同角度感受山泥倾泻带来的影响。体验者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灾难带来的危害,从而更加深刻地明白防震减灾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借助VR体验,在场的交流者表示对泥石流的灾害管理、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工程防治的具体措施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有哪些国内企业致力于

VR自然灾害防灾科普/教育

VRAR星球调研了几家在自然灾害防灾科普上有落地产品的企业,为大家提供借鉴。


在地震防灾上,西安西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VR地震体验平台,借助该平台,参观者可以“看到”地震来临后房间家具移位、屋顶坍塌、地面开裂等情况,再加上灯光和音视频配合。目前其主打的是720度全景体验、高解析度和高互动性。



而在台风、飓风等风暴灾害科普上,广州卓远旗下科普品牌普乐蛙打造了一款名为“暴风空间”的VR科普馆,可承载15-30人,在馆内直接体验4-12级台风下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的景象。




人为灾害的防灾减灾

VRAR同样有巨大作用


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巨大,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正逐渐被精准的预测,我们也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然而,火灾、爆炸等常常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具有偶然性,平时我们更要防患于未然,增强逃生能力。



例如,火灾是生活中的常见灾害,而且发生的场景具有不确定性。除了依靠消防体系的建设外,日常生活中的火灾防范也非常重要。


上海佩京科技,2017年发源于安徽省合肥市,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虚拟现实应用开发和工程仿真。与北京大学、天津科技技术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门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佩京VR在防灾科普上应用的主要设备


在火灾VR教育这一领域,佩京科技基于pico一体机、HTC VIVE头显和VR双人蛋椅等设备,运用VR技术,帮助我们在各种场景下抵御灾害。以校园火灾逃生场景为例,借助多种交互,学生可以学到关闭电源、拨打火警电话、寻找安全出口、处理烟雾区域和使用灭火器等重要知识。大大提高了防灾减灾教育效果。


VR场景下的灭火器使用指示图


而成立于江苏南京的超级芯(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打VR消防工作站,首创“大屏+VR多人互动”的沉浸式消防学习体验,已落地1000+消防体验馆案例,将有力促进VR火灾防灾科普和教育的工作。




相较于其他手段

VRAR在防灾减灾上有哪些优势


通过对VRAR在防灾减灾上的大量应用案例的分析,小编认为,VRAR技术有3大优势:

01

超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开展


传统的防灾抗灾教育,往往有很大的场地局限,还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


还记得小学时代,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的防灾演习吗?在使用VRAR之前,一次演习最低也需要一整个学校数百名学生及老师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而借助VR等科技手段,完全可以分批次在不同时段进行学习和培训,而且沉浸式的训练,效果并不亚于实战演习。



02

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防灾减灾教育或训练,往往倾向于渲染灾难带来的巨大损害,激发体验者对灾难本能的恐惧。但这种方式,更加被动,也容易降低我们对灾难的防范阈值。


而VR防灾教育中有较多的互动,可以想见,当做出错误的防灾动作时耳边响起了SOS警告,对规范、正确的动作印象就能更深刻。



03

成本更加低廉


VRAR进行防灾减灾训练时,往往是基于VR头显、手柄、蛋椅、AR眼镜等设备,设备总体来说较为轻便,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设备可以重复使用。


当前国内市场上的成套VR头显、一体机等设备普遍在5000元以下,品类更少的AR眼镜,无论是Nreal、雷鸟、华为、Rokid等品牌,价格也通常在5000元以内。其中价格较为高昂的是体积较大的蛋椅,价格通常会突破1万元。但是考虑到可以重复使用,分摊成本也将逐渐降低。


当前京东主要VRAR设备售价



VRAR防灾减灾市场前景如何?


据国家统计局、应急管理部和华经产业研究院联合整理的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340亿元。如果再加上火灾、爆炸等与人为因素有关的灾害,所造成的的经济损失可能超5000亿之巨。

图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至于这些灾害相伴而生的生命健康危害,就更加严重。可以合理预期的是,防灾减灾教育/训练/培训将不断加码。


而从各地政府的支持措施来看,也非常看好VRAR技术的效果。


今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推出武汉VR消防演练共同研发XR应急公共安全体验馆解决方案,该方案由武汉市联合XR+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灵智妙境打造。由城市火灾和智能消防大数据组成,包含VR一体机、全息展示台和3D LED大屏等在内的上百种硬件控制系统,助力江城防灾减灾。


灵智妙境打造的VR模拟消防软件界面


今年5月,湖北省地震局还打造了防震减灾VR科普展厅,带来沉浸式防震减灾科普。



2017年年底,北京市地震局召开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资源集中展示活动。大力推广利用VR技术开发的防震减灾VR互动体验装置,包括室内地震模拟、城市避难和防震减灾科普问答等。


北京市地震局在地震科普中重点推荐VR技术


可以预期是,在不久的将来,VRAR将成为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训练/培训的常规工具。



总结


在险恶的自然灾难和层出不穷的人为因素灾难面前,怎样不断做好灾难的预防和应对,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而有幸的是,我们正在见证VRAR技术给这一领域带来的积极改变。


目前VRAR在防灾减灾领域有充分的活力等待激发和释放,对此领域富有信心的投资者们,也可以发掘这座未来的金矿。


最后,关于本文,你有哪些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留言互动。期待你的回复!    


往期精彩推荐



VR / AR 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