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式作坊”也要做规划?要,而且要群策群力

gaiainstitue 盖娅研究院
2024-08-30


- 这是盖娅研究院的第 4 篇原创 -

作者简介

编者按

在昆明近郊大墨雨村践行可持续生活、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木工坊的蹭蹭月明夫妇,看起来过着大家向往的快乐的返乡青年生活,但也有着自己的苦恼。五年来两个人做了很多尝试,但都比较琐碎、不够体系化;对于方向也需要更明确。五年是个坎儿,是梳理过去、展望未来的好时机;而规划工作坊是让改变发生的契机。


木工坊的五年瓶颈

2018年,我和月明来到了距离昆明市区30分钟车程的大墨雨村租了一个小院,开始村居生活,决心给自己五年时间建一个木工坊。五年之期已到,这个木工坊还活着,并且原先我工作干两年就换,木工坊竟然干了五年还没有厌倦。但我经常处于忙乱之中,被琐碎的生活推着走,心里感觉不太对劲,我在忙些啥?

●变废为宝的木工坊

这五年,生活上我们尝试把可持续理念落地,在小院建立物质循环,把木工坊的木屑、院子里的落叶、厨余和粪便统统堆肥变成腐殖土,又让它们回到土地中去;提倡变废为宝的理念,改造旧家具、帮邻居修东西;木工技术也是在不断提升,可以承接客人们的各种奇思妙想。

但当客人们问我,木工坊可以做些啥的时候,我却只有四个字,“自由创作”,然后翻许多的照片证明我们做过什么。客人觉得我们“佛系”经营,而我觉得许多这样重复的沟通这些占据了我大量精力。

●每天被吃柿子的鸟鸣声唤醒的小院

这样拧巴的状态,持续到了今年春天,我们北京的好友大叶榄仁来我们小院休假。我们的生活日常,在她那儿都值得记录。这提醒了我,我们正过着曾经向往的生活,而现在习以为常了;在别人看来依然是有趣美好的。她还带来两位手艺人朋友,帮忙给木工坊的环境陈设提一些建议。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交流中,让我更深切地理解了人与人的不同。

●伴日闲木工坊的木工体验活动

一直以来我都更信任自己的能力,会的挺多、主意很正,不愿意求助;对于其他人没有多少需要和关心,即便是我的伴侣也是如此;所以越来越被我不擅长的事所苦恼。

其实每个人各有所长,我们搞不定的事情,在别人那儿不成问题,我们越不过的门槛,在其他领域也许早已经有现成的跳板可用。因为有这样的差异,包括信息的差异,我们才需要合作,我们可以寻求合作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凡事再不必一人全包,会轻松许多;但也要放下私心,看到其他人的价值,换位从他人的角度思考。

可以说大叶榄仁来的很巧,我自己模糊地觉察到了一些问题,恰好她来给了我很好的引导,让我做个梳理。


家庭式作坊也需要群策群力


在这段时间,大叶榄仁通过观察我们的生活日常和不时的交流,对木工坊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就把做规划提上了日程。

在规划工作坊开始之前,大叶榄仁先向我介绍了规划的过程,从意愿、需求、资源三个角度来看待这个木工坊,我自己需要提前去思考、明晰。不光我们自己要思索,也郑重地邀请对于我们了解的人和重要的合作伙伴,代表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规划中来,表达他们的见解与需求。

●6个成人和1位小朋友参与的规划工作坊

我向常合作的自然教育机构、大墨雨村民&邻居、木友、创新教育机构发出了邀请,收获了大家爽快的应允。同时他们也对我的重视和邀请表达了感谢,这让我有些意外也感到了温暖,原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被需要。

在愿景讨论阶段,大叶榄仁让每个人画出对于未来的美好图景,当我们的画摆在一起,有趣的事就显现了,我和月明不约而同地画了车和人,代表着自由的一半和工作创造价值的一半,难怪是一家人。而在其他伙伴的图里,尽管每个人关注点很不一样,表达方式不同,但却呈现出了共识:多元和联系,这是我们之前在心里认同,但没有外显化的部分,这次在规划中浮现了出来。

●对于身处大墨雨村的木工坊的共同愿景:多元和联系

在资源盘点环节,我们细数了村里的各种资源,还有五年来木工坊累积的工具、材料,做过的作品和活动。可以说目前的环境得天时地利,我们也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也缺少呈现。有种坐在矿山上却穷得叮当响的感觉,需要打通阻塞的点,让资源释放出能量



规划带来的思考和改变


通过规划中各个环节的讨论,我逐渐清晰了自己最想传递给他人的是怎样的价值心态也从一个木工爱好者,向着专业的教育者转变由自益扩展到利他、共益。希望用我的能力,利益到更多的人。

愿景使命

通过创造性的手作体验活动和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支持个人向内探索,向外联接;营造尊重、多元、有创造力的社群氛围,‍‍

实现人人内心自由、富足;人与人,人与自然深度链接。

价值观

秉持可持续生活理念,在实践中自利利他。

平等、尊重、多元、创造。

爱物惜物、变废为宝。

言行一致。

此次规划帮助我们清晰了两个核心:手作活动和生活方式,拓展了之前木工坊的形式。曾经伴日闲由我主理,在这次规划前后,我和月明有了较多深入细致的沟通,过程中有争吵埋怨但也最终相互理解。现在,伴日闲手作不只有木工坊,也就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了。这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两个人各有所长,在这件事情上可以很好的互补。在支持客人自我实现之前,先看到家里的另一半,支持她的自我实现。

●伴日闲木工作品

规划工作坊之后,感觉有了方向,清晰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我们生活方式的分享已经开始,在我们的公众号“伴日闲手作”上不定期更新,简单的图文展现我们在村里的点滴日常。

体验活动的梳理即将开始,我们将根据难度将手作体验有层次地梳理展示出来,方便客人对于“伴日闲手作”能做什么有个总体的感受,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项来体验创造力~

长期的目标是希望结合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手作,设计出主题活动或者系列课程,创造既丰富又深入的体验


规划带来更多的改变其实发生在心里,说出来很平淡乏味,但我感觉我的心里仿佛得到了一次清洗,洗去疲惫,再现生机。这些改变终将呈现,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上。


🌟

点击关注,星标收藏


联系盖娅研究院‍‍

盖娅研究院的使命是架起环境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效能感,让理论和实践能够良性循环;愿景是专业、健康的自然教育行业发展。 

如果你有自然教育评估、规划方面的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表单,可以获得一次免费咨询的机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娅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