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这个数据拖了那么久还没出来?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3-12-29

最近一直在等央妈的三季度城镇居民调查报告,往年一般是在9月-10月公布——

 

但这会儿已经12月中旬了,再往下拖,四季度的报告也该出来了(一般为12月底前)。

我主要是想看一下报告里这几个数据的趋势——

 

尤其是看多房价vs看跌房价的比例——

 

以前10个人里面有3个坚定房价会涨,只有1成人觉得房价会跌,但最近一年的数据显示看多房价的比例已经两次低于看跌的比例。

其实央妈之前的报告还有一项是居民认为房价是不是“不能接受”,这个数据2017年后停止更新——

 

(2017Q4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觉得高房价难以接受)

现在可以把就业难不难作为代替指标——

 

显然这个比例也是不太好看。

我们知道今年6月份之后就不再更新青年失业率数据,但我们可以用私营企业亏损比例(数据来自于统计局)作为一个参考——

 

逻辑很简单,企业亏损=不招人or裁员。

所以,没找到工作的,肯定没法贷款;而有工作的,因为就业预期弱化等,也会考虑是不是能可持续的偿还贷款。

正如之前所提及的,稳住楼市的重要措施,不是“更好的服务想贷款的群体”,而是能优化现在的就业环境。

因为私营企业承担了全国80%的就业岗位,所以优化居民就业环境=优化私营企业的利润率=减少私营企业的亏损比例。

如果私营企业已经处于亏损边缘,那么一些减税措施的效果并不会太大(类比于没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无法享受到这部分减税优惠一样)。

这时可能更有效的方法,还是减少间接税和其他广义税负的税率,提高直接税的税率(避免财政赤字扩大引起的居民部门担忧转化为预防性储蓄),并且直接税应结构性展开,尽量不对中低收入居民部门产生增量成本(相反应该补贴产生增量收入)。

如果2017年底超过一半居民认为房价难以承受,那么如昨天文章,一些城市房价现在回到2017年甚至更早显然也是有依据的。

对于“信心”的问题,我们假设居民消费不振,除了债务过高产生的侵蚀作用外,还有对自己生活保障的一种“不安全感”作祟,那么适当的对中低收入人群保障,是不是会提高它的安全感呢?(即让他们感受到,即使经济波动,自己也不会有现金流中断的焦虑)

如果答案是“对”的,那么财政向保障倾斜应该是刻不容缓的,且是力度很大的。

很多人看到了医保不少人退保的例子,官媒实地了解后发现退保的人是认为即使付了保费,自费比例依然太高(即保障作用太小),且保费相对于他们不稳定的收入来说比例太高。

这个时候医保这两年要推出合并个人账户措施是不是会对人们的心理账户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呢?

很多人谈论宏观,但宏观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关心身边邻居们过得如何,他们认为“钱”的收支是否对称。

只要不对称的时间长了,自然会变成一种“抗税”——不论是退医保还是年轻人不婚育。

我想,这应该央妈居民调查季度报告所要呈现的目的。

不仅应该准时推出,而且应该做更多的内容完善。

不是吗?


新房改,会让房价上涨还是下跌,看这一篇就够了

随便聊聊湖南公租房变成了“公”的房

网约车司机,还在增多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

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