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生菌TV | 建筑三人谈:不是所有房屋都称之为建筑



艺生菌TV  X 湖大艺术学院环艺副教授、制造设计创始人

物象建筑设计、混沌食堂创始人



本期艺生菌邀请到湖大艺术学院环艺副教授、制造设计创始人李老师和物象建筑设计、混沌食堂创始人冯老师。向他们请教一些关于当下建筑设计艺术留学的学生们想了解的一些事情。


Q :很荣幸邀请两位老师来,第一个问题我先抛砖引玉一下,作为一个建筑的学生,他想了解你们如何看待日益增长的建筑留学生?他们给中国的建筑行业未来会带来什么影响?



李老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中国现在的年轻人都得走出去看一下,出国以后可能会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对建筑也会有一些新的理解,我觉得这目前是一个主流,而且目前中国新生代的建筑师里面有名的人特别多。


比如华黎、董功还有金铭老师,像他们基本都是国内建筑名校的本科加欧美名校的硕士,然后回国从事建筑行业,基本撑起了当代中国建筑的半边天。


所以说,出去学习是一个好事情。可以开拓视野,让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冯老师:我觉得出国留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增多这件事情,大家可以反思。


从国外传回来的东西固然先进,不管是建筑还是其他的学科都会出国留学。与其说是出去留学,倒不如是我们国内的教育者们去激发他们自己本人对知识和信息的好奇心,然后给学生信心,他们肯定可以做的比在国外更好。



Q :这两天我们都知道美国应该是从今年开始,有些专业升不了,对于这件事情你们是怎么看的?



李老师:我觉得很正常。


冯老师:其实这是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情。就比如我会了参数化你要到我这来学,参数化我觉得十年之后都可以赚钱,我不想给你学,不想让你赚钱,这是一样的道理。


Q :那你们觉得我们建筑行业,比如说我们艺术设计为什么完全不卡?我们的技术含量这么“低”吗?


冯老师:我觉得很正常,相对来说,艺术设计不是很主力的生产力。


李老师:他会评估,有些东西对国家的利益构成威胁了才会去卡它。比如说军事、化学之类的主流专业。像艺术设计其实都是偏向作为自乐的东西。



Q :能从今年的数据看出来,所有去申藤校的学生全部都在转建筑,批量转建筑,作为从业者你们担心这种事情发生吗?



李老师:不怕,我觉得特别好。说一个我的想法:很多人埋怨近年来国内学艺术的人太多了,我反而觉得特别好。


我觉得中国缺少这种艺术修养的人,他即使画不出来,设计不好,但他会有一个很好的修养。我觉得社会需要大量的这种有艺术修养的人才。从这个层面来讲,这是一件好事情。


Q :你们作为从业者欢迎这种“动机不纯”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吗?



冯老师:这种不算动机不纯吧。这就好像他本来想学生化,结果没办法他就转学建筑,那谁知道他学建筑的时候会不会搞出来一个生化建筑出来呢?


李老师:我觉得还挺好。如果不是为了一个文凭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他还是能有收获。其实现在很注重多学科背景下某个专业的做法,我觉得这有可能就像冯老师说的是一个好事情。



Q :我觉得跨学科本来是一件让人很幸福的事情,但是明年的藤校基本都是在偏艺术类设计类这个方向走的时候,我就觉得对那种从头开始学建筑的学生不太公平,因为就那么点名额...



李老师:不用担心。这个事情我觉得对真正热爱建筑、从头学习的人始终是好的,最终被淘汰的也不会是这些人。而那些为了文凭为了某种利益的学生,最终是会被淘汰的。


当然淘汰掉的话他有一定的修养,他做别的其实都很好,他转行可能是更好的一个事情。


冯老师:其实建筑这个专业,他和很多专业都有紧密联系,但是建筑空间的东西,不是你突然一下就能够变出来的。专家一看就知道哪些学生对空间是有理解的。


另外一点,我们当然欢迎不同的专业背景的人参加到建筑学科里面,但是同时也给我们自己打了一个强心针,就告诉你,你必须得做的跟别人不一样或者你必须要在哪一方面要比别人强,这就要你自己再往一个方向上去push,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事情。


Q :那么“不一样”这件事对建筑行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冯老师:这必然是一个好事情,就是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东西你要是想走上舞台的话,就像我们现在做很多项目,很复杂功能也很特别,然后我就想拿出去评比,你会发现永远有人看不上你,因为你做的东西最后的价值观和他们认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其实很多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你如果想做一个针对全人类社会有价值的东西,你必须是以人物的个体为本,然后去设计,那么你会逐渐意识到应该转换你的价值观,然后做一些能够被别人认可的设计。做建筑设计或者技术,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以个体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李老师:你这个想法我也很赞成,但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城市千城一面?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


冯老师:我觉得你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叫建筑。带有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东西才能能称之为建筑。比如说像那种完全功能性的方盒子或者厂房,在我看来他不算是一个建筑,它只能算是一个构筑物,一个房子。


关于为什么千城一面,实际上这个没办法。城市发展太快,你需要的建设速度也要加快,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只能做最根本的问题。因为城市建设还是以效率为主,这没什么好不好,城市发展必然是这样的。



Q :很多学生想问,他们出国以后,尤其是学建筑的学生都说各种不适应,觉得跟中国的有些东西理解起来不一样,像冯老师和李老师你们当时去留学的时候是怎么适应这种西方的建筑课程跟中国这些课程里面的区别?



冯老师:我自己好像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反而挺适应的。这可能与我之前在央美的求学经历有很大关系。我们当时的教学环境、课程设置和国外都是比较像的。


不适应的地方我猜是可能学生觉得中国做一个projet做的很轻松,到了国外要求突然变多,很多东西加在一起就会很不适应。


这个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的建筑学科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国外是不一样的。其次就是中国的建筑设计是以项目为单位,而国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研究方向为一个主导。国外大学一般是教你的是外面学不到的,或者是能够让你毕业以后可以自己学一辈子的东西。


李老师:在国外更重要的不是技法东西,而是你的思维训练。尤其是在建筑艺术行业,可能更在乎的是你对这个东西的看法和理解和整个认知体系的建构。


Q :不管是学建筑还是学纯艺,最重要的就是你得有质疑。



冯老师:中国的学生盲目听从老师的教导,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坏事,也不是一个好事。你要和不同的人要学会交流,你会发现你接触的人很多,会接收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信息。



Q :最后的时间我们让两位老师自己来freestyle一段,说一些他们想对学生们说的话。



李老师:那还是刚才讲的那些话吧。出国的时候你要真正的是去为了你的兴趣在做这个事情。这是一个很本质的东西,出国以后可以多看看,多交流,不要混在华人圈里面,要多和外国人沟通。


其实学建筑,你必须要多去现场看一些大师的作品。你可以列一个清单去旅行,去观察。


冯老师:我其实想说一下,出国留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但对学建筑的学生来讲,这只是刚刚开始,在建筑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困难在等着你。


另外,出国留学之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带着更多的微笑。在学校和在社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所以保持在学校那种状态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建筑设计留学的问题,两位老师都说的很现实,出国留学其实是一种眼界的增长,是一种自我的提升,不要把他当做一个救命稻草,我觉得当做救命稻草的人最后都会发现稻草根本握不住,所以大家心态一定要掌握好。


A酱推荐阅读

  回复【姓名+电话+专业】到公众号后台  

  或添加A酱微信  

  解答你艺术留学所有问题  

点这里,作品集在线评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生菌TV | 建筑三人谈:不是所有房屋都称之为建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