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硕毕业,为什么我的同学都回内地了?
大家好,我是葫芦君。
凌晨一点半,我回想了在香港的这几年。
在被黑暗吞噬掉的23平方的小房间里,来自手机屏幕的光亮折射到本葫芦君的脸蛋上,慌乱而漫无目的地匆匆刷了一会儿后,终于放下了手机,塞到右侧的枕头下方,翻个身贴着墙,继续回想...
我是港硕读的中文研究专业,算了一下加上我的话,2019年毕业后我们班上留在香港的内地生只剩下2个。
这让我产生了一种疑惑:为什么我的95%master同学都离开香港?
选择留港的同学一方面有移民的需求,想拿香港永居换香港护照。
一方面为了孩子读书,很多家庭希望孩子在香港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看中留港工作的收益高,很多也看中香港的金融业比较发达,想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总之留港就业有留港就业的好处,回内地有回内地的好处,主要看自己的需求。
那么我的95%master同学除了不想留,也有留不下的情况,原因基本如下:
难以找到理想工作或者选择有限:
香港主流且高薪的职业是金融、医生、律师、老师、公务员(公务员需持有永居身份证)等。与内地一样,香港人也十分推崇每年的“新科状元”。而在接受传媒访问时,基本上每年的状元,10个之中有9个都表示想学医,但这在香港几乎不算新闻。
自2012年首届文凭试以来,状元大多报读法律、医科或者环球商业等科目,医学和法学一直都是香港的热门专业,相信经常看TVB电视剧的朋友也了解到,香港医生和律师的非常受尊敬,并且工资也很高。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香港的社会文明程度比较高。
我们从往年的数据了解到,在香港,医科一直处于大热状态,每年的状元大部分都是选择学医。
所以内地生留下来跟港生竞争这些“神科”职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如果是留下来从事社会、传媒等职业,加上日常开支,基本上真的会入不敷支,因为这些行业的薪水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的最低位。
缺乏工作经验:
大家申请香港硕士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没多久就去了,职场小白一个。
硕士毕业以后,校招上既不比港校本科生有优势,社招上又不比有工作经验的local有优势。
(香港DSE开考前加紧准备)
就算之前有在内地实习的经验,但是两地公司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你丝毫没有在香港的实习或者工作经验,HR很难不怀疑你是否有能力胜任在香港的工作。
再加上你人脉什么的都没有,香港企业本来就偏向招有人脉的local...
香港是金融中心霸主地位不能撼动
但内地的金融中心正在蓄势待发:
说到内地,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肯定是首先,说到内地金融 ,还得看上海。
上海金融离不开陆家嘴。金融根据地这个称号,陆家嘴没点实力那是说不过去的。
外资银行:汇丰、花旗、渣打、星展、恒生、东亚、大华等,总体数量占全国外资银行的近五成;
国内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等的总部;
还有贝莱德、富达国际、瑞银、安联、摩根大通等,全球排名前十的外资资管机构,陆家嘴有九家;
回到香港,越来越多的美国上市回归香港,香港金融地位不可忽视。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这里汇集了一众投行、基金、咨询、跨国企业等等,百万年薪和玩命加班都浓缩在这个地方。
近年来,国内对于人才的优惠政策,更是吸引了大批学子归来!
内地生的多种选择:
面对内地和香港的机会,港校生总比其他地方的学生多一些纠结:我可是在遍地都是机会的香港,而内地我更加熟悉,到底该怎么选?
年轻人,不仅仅在意物质生活,偌大的城市,谁不想有个家呢!
光有钱不行,我还想有个家。想有家,先得落户!
内地和香港的落户政策对比的话:
内地是快来吧,我敞开大门欢迎你
香港则是种种考验。
内地针对留学生的一系列落户政策,个顶个的优秀。
以深圳为例: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在深圳,全日制本科生缴纳社保便可直接落户,政府还给予补贴(硕士:市补 25000,区补 25000)。
程序上也非常便捷,基本“秒批”。
长期发展问题:
在香港,如果早做准备能力稍微好点,一般也能找到一份薪资还行的工作,一个月一万八或者两万,节俭点两三年下来也能稍微攒点钱。
但是岗位一般都不会是一些核心岗位,助手什么的这种,考虑到以后回国发展的话,对以后的就业求职用处不大。
另外,20世纪,香港是大中华区的商业中心,但是,香港这几年发展正在走下坡路,再加上2019年事件及疫情这些,以后真的不好说。
香港的核心产业结构是金融,贸易这些,内地或者其他国家很难短时间内追赶的上,但是如今基本上也饱和了,而近几年大热的互联网及IT业,香港的发展却几乎是冰点。
所以,去香港读书,是因为香港的教育体制仍然很好很强。
但是回来大陆发展,不仅是因为生活所迫,更是因为时代所趋。
-END-
来源:知乎
声明:本文章只提供分享和交流,转载及商业合作请联络我们,如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
关
注
我
们
/
商业合作请找「港真经理」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