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英九清明回乡祭祖,一声“湘潭伢子回来了”引泪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你的景和我的桥 Author 景桥先生

文∣景桥先生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你的景和我的桥”(jing6qiao)授权发布


01 

这几天,马英九回大陆祭祖一事,牵动无数人的心。


2023年4月1日,清明前夕,见证历史。


梦了故乡千百回,马英九先生终夙愿得偿,轻步走到位于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的其祖父坟茔前,庄严肃穆,行三鞠躬礼,行三上香礼,鸣炮祭酒,合影留念。


念兹在兹,必有回响。


此时此刻,游子的心,一定是激动温暖的。


在宣读祭祖父文时,马英九几度哽咽,不时拭泪:

“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来看到我祖父的坟,内心非常感动。”

中国有句古话,叫“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人哪怕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也还是要回归故土。


心心念念的马英九,终在有生之年,完成寻根之旅,祭祖扫墓,认祖归宗。


在故土,每遇热心群众问候“欢迎马先生回家”,马英九则用地道、浓郁的湖南方言回应:

湘潭伢子回来了!”


一声“湘潭伢子回来了”,瞬间催泪无数。
这不正是现代版的《回乡偶书》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曾相识,笑问客从台湾来。


此时此刻,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血脉伟力,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跨越了数百公里的海峡,在湘潭那片青山环绕的稻田上空,伴着巍巍松柏,激烈回响。


一位阔别故乡经年的游子,回家了。



02


这一步,马英九走了73年。


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马英九于1950年7月在香港出生,并于1952年随家人迁居台湾。


但离土不离根,离乡不离情。


从童年开始,马英九就一直沐浴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之中。


父亲马鹤凌,是一位极具家国情怀的长者,经常和子女谈故乡的种种,谈家族的来处,谈及马英九祖父马立安先生传下的家训: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祖父的那句家训,他曾装裱挂在办公室里、写在博士论文的扉页,时时鞭策自己。


关于自己的来处,马英九总会骄傲道:“我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代。”


他的母亲秦厚修女士,也经常教导子女背诵古诗文。


马英九在《祭母文》中深情回忆:


“民国47年的台湾,既无电视、计算机,电影院也少,妈妈就利用晚间,教我读《古文观止》。数十年来,每次回忆当时妈妈灯下课子的温馨画面,就感动不已。”


我相信,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熏陶,才让马英九得以走到后来的人生高度。


正是这种浓郁的乡愁传承,虽然出生在香港、生长在台湾,73年从未回乡的马英九,却能说一口地道的湖南话。


正是这种深厚的家族记忆,此次大陆之行,马英九执意要去拜访父母的母校衡阳岳云中学、长沙周南中学。


正是这种厚实的文化熏陶,让马英九能在当年新加坡历史会晤前,引用出宋人张载的千古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也正因此,马英九的内心一直是装着故乡的,也始终牵挂着故乡,惦记着要去给祖父扫墓、鞠躬。


73年过去,这位湘潭伢子,不忘根、不忘本,铭记自己的来处。


正如,他的《祭祖父文》中所言:


亲爱的公公,这是我一生第一次来大陆祭祖与探亲,内心非常感动。您的遗训使我们子女都懂得自爱自强,为善助人,尽忠职守。这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03


《九章·哀郢》言:“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鸟飞千万里,最终要飞回老巢;狐狸临死时,即便不能回到故土,也要将头朝着出生的山丘方向。


这样的“湘潭伢子”,这样的故乡赤子,还有很多。


1959年6月25日,伟人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湘潭韶山,就曾特意给父母上坟扫墓。


他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松枝,正了正身姿,神情肃穆,将松枝敬献在父母墓前,接着深深鞠了三个躬,并说: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回到招待所后,毛泽东意犹未尽,又同罗瑞卿讲道:

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我下次来,还要去看看他们。

2022年,在北京工作的台湾女孩赖赖,凭借父亲从族谱中抄下来的一个“清朝地址”,成功找到了300年前的祖先故乡。


在福建当地赖氏族谱中,赖赖成功找到了祖先的名字。

“我们那个祖先就在名单里面”,赖赖十分激动,“对上名字的那一刻,真的好感动”,“父亲一直很挂念重视(寻祖),要慎终追远,知道自己的根是哪里”。


隔着200公里宽的滔滔海峡、300年久的悠悠岁月,两本族谱遥相呼应,成功实现了一次“时空交集”,闪耀出动人心弦的血脉传承光芒。


不管走得多远、走得多久、成就多大,都没有忘记从故乡出发时的路,没有忘记自己根系何处。


这就是故土情结,这就是根脉情怀。

由家及国,最终凝聚成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家国情怀!


这种情怀的载体,便是那清明祭祖、叶落归根、乡音无改、家训家风、族谱续修。

便是那诗经、唐诗、宋词,是二十四史、四大名著,是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

便是那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是故乡的一山一水、一座老房子……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经久不衰?历经无数次外族入侵浩劫而屹立不倒?

你说,这样厚重的家国情怀,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又有什么还能战胜我们?!

正如清明祭祖,我们慎终追远,不忘根本,铭记来处,饮水思源,也必将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景桥,工作之余写温暖人间,写家国天下,坚持每周一文,冀望以文字捂暖岁月。多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之声转载。新书《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正在各大平台热卖。一个人的纯原创微信公众号“你的景和我的桥”(jing6qiao),欢迎关注,愿世间所有温暖的人,能在景桥相遇,就像久别重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