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楼栋接连爆阳之后,他的故事让我不顾劝阻继续参加志愿工作 | 魔都战疫口述实录

刘绮黎 新民周刊 2022-05-12

深入居委的工作久了,遇到让人难过的事也变多了。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两面,这里分享一个关于“善”的故事。

口述 | 刘绮黎
4月19日3例
4月20日1例
4月22日5例
4月23日4例
4月25日4例
……
这周我们楼栋几乎天天爆“阳”,居委每天都在发布涉阳公告,楼栋群里人心惶惶,一时间质疑、猜忌、焦虑、怜悯等各种声音纷纷扰扰……
群里剑拔弩张,每个人都委屈、恐慌却投诉无门,谁都不知道我们在何时何地做错了什么,而下一个又是谁,但那个病毒确实就在楼里或此时此刻已经在你的身体里了。

群里气氛紧张
我是一名媒体单位的美术编辑,家住浦东新区。我们小区自从3月24日开始封控,刚好一个月超过,说来奇怪在上海疫情最艰难的时候我们楼栋从没有一例阳性,但就在这周全市情况稍有好转的时候,我们楼沦陷了。

01.电梯又坏了

祸不单行,就在这个节骨眼,两部电梯都坏了。
我们小区有两栋24层楼的高楼,我住其中的一栋,两栋楼结构一样,一梯八户,有两个电梯,每栋192户将近400人。年初因为四部电梯使用年久老旧已经进行了换新,但封控没几天,到底是没扛住“消毒水”各种姿势的消杀,一部电梯罢工了。没想到前天,坚持了大半个月的另外一部,终究还是没扛住,也坏了。

据维修师傅说,因疫情期间大量喷消毒水,容易导致电梯电路板受潮引发故障
群里开始有居民发现电梯坏了,有人开始质疑电梯质量差,有人打居委电话了,甚至有人要人肉业委会主任住哪一户了……
居委电话报修,维修师傅连夜从浦江镇赶来,看过后说两部电梯的电路板都烧掉了,配件在浦西,因为疫情关系,要去浦西比登天还难。
要说这电梯在疫情当下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我们楼做核酸的方式。一直以来我们楼只有一部电梯,要把所有居民叫下楼,在室外进行核酸困难极大。如果安排不好,所有人挤在一部电梯的场面,可以想象就是一场灾难,事后还免不了一片叫骂。但要在楼道里进行核酸,风险极高,首先外地医疗队明确规定是不进楼的。因此我们楼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核酸检测了,只能分发抗原依靠居民的自觉性度过。

只有一部电梯的情况下,医生搬桌子带队从24楼往下做核酸,做到“一户一叫”“一户一消杀”

志愿者有时会爬楼工作  摄/周心童
这里想到此前据说别的小区也有遇到电梯坏了有居民涉阳的需要上门复核,有个年轻医生爬楼做核酸,不得不为之动容,疫情之下医务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值得我们所有居民的一句谢谢。
好消息是目前两部电梯已修好,相信这背后一定是居委的辛勤付出,顶住压力打通了居民的“生命通道”,这对只有几个人组成的居委来说更是不易。

02.成为志愿者

时间倒退到上个月。居家隔离之后,虽说是居家办公但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一方面作为一名党员响应党组织号召“尽锐出战”,一方面是无聊在家找点事做,去居委完成了双报到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本以为很快会结束的志愿者,一做就是一个月。
做了志愿者才知道居委的辛苦。他们可能没接到电话,可能公告发得不及时,但绝对不是摆烂。
我们小区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现有居民768户、1560人。封控后小区一分为二,居委书记和办公室被封于另半边,我所在的这半边小区由居委主任和3名社工组成。回想起封控刚开始居民抱怨居委神龙见首不见尾,见不到物资,要做核酸也是最后一刻才被通知,沟通不畅,大家生气居委不作为。当时有人打居委电话打爆,还有些居民怀疑居委拔了电话线……
但看看这悬殊的人数比就可以想象那段时间有多么艰难,好在随着志愿者的队伍壮大,目前志愿者群已经达到40多人了。

愿者带医护进小区  摄/周心童

志愿者分装抗原试剂  摄/周心童
工作的日常是分装分发抗原、组织核酸、发物资并让居民签收。虽然简单但工作量巨大,好在“年轻志愿者之家”是个温暖有爱的集体,大家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有小学幼儿园老师、公司职员、场景设计师还有上海著名某大厦的大厨,每个人都是热心可爱的人,互帮互助倒是干得起劲。

志愿者“亮亮大厨”用抗疫物资做的“咸肉菜饭”和“蒜香西兰花”“凉拌莴笋”
除了做核酸,志愿者每天轮流在居委值班,帮助一些不会使用手机的居民们登记配药、买菜,偶尔也会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帮助居民打120,有急事需要开出门单之类的。
另外,自从两栋大楼先后成为封控区后,大部分志愿者被控楼栋里,有几名志愿者自发变成“常驻志愿者”,带着帐篷住进了居委办公室,白天组织核酸完成阳性病例和密接人员的转运,休息时间分装抗原,晚上提前贴好第二天要做的核酸试管标签,居委电话24小时待机,半夜还要处理各种突发或投诉电话……

常驻志愿者的床
常驻志愿者在分装抗原试剂
短短一周就把人累得瘦脱形了,其中的辛苦大家看在眼里。

03.看到那些真实的苦难

深入居委的工作久了,遇到让人难过的事也变多了。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两面,这里分享一个关于“善”的故事。
一位高龄血透病人在封控之前由家人陪同去医院做常规血透,回来后女儿“阳”了,老人自责不已,不仅因为自己让家人染病,更是因为这让整个楼栋变成了封控楼。在整栋楼居民都在群里互相猜疑的时候,他家第一时间发声明承认自家得病并说明得病的可能来由,让邻居放心。
本来故事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可老人太过自责,自此就再也不愿意去医院血透了。可这怎么行,家人一再劝说但犟不过“有原则”的老人。4月24日清晨,几周未做血透的老人与世长辞……
老人的行为无异于“自杀”。
虽然非常不赞同他的这一决定,毕竟在什么事面前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但他自我牺牲、不给别人添麻烦、诚实正直的品行如此高洁。反观那些瞒报病情的、因为害怕方舱条件不好不配合转运的居民。这样的结局还是让人难过得想哭。
事后本想采访老人家属,家人拒绝了。她说:“我们是党员,我们应该比其他人承受更多的……如果报道了,就和‘生命至上’的原则不一样了,我们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我相信人性的“至善”是存在的,就让我以这样的形式记录下来吧,这样的大爱应该被铭记。
疫情当下大楼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像是个“小社会”,邻里之间会有矛盾会有摩擦,各种疫情大背景下的困难都在“楼道群”里被放大了,其中也有不少的温暖时刻。此前,有两个居民被困门外,好心居民第一时间赶到,帮忙卸窗使邻居回家,我拿起画笔记录下了这一幕,发到群里,别的不说倒是非常鼓舞士气。

插画受到邻里好评

04.被劝少参与志愿者活动

楼里疫情形势突然严峻,开始是爸妈,后来是单位的领导同事,大家知道了我们楼的情况后也很关心我,劝我减少做志愿者的时间,他们一方面担心我工作辛苦,一方面也害怕这一次我和病毒走得太近了。
­­­­我想了很久,要说不害怕是假的,但也许是感同身受,也许是感受到了党员身上的责任,我要与大楼共进退,想到我们楼的现实情况让我坐立不安,心中不由生出一丝悲壮。
一方面是封控楼的志愿者只能由本楼居民完成,高楼户数多分发抗原物资做核酸的强度非常大,特别是核酸任务,往往需要3-4个小时的时间;另一方面自从变成封控楼后,需要连续做5天核酸无阳才能降级。正巧又遇到4月26日全市全员大筛查任务,对于居委、志愿者乃至整个小区来说,我们没有退路。

4月26日,“核酸大筛查”任务后医护与志愿者合影
今天已经是连续核酸的第7天了,好消息是已经连续5天全阴了,自从电梯修好后居民的焦虑情绪也有所缓解,希望小区此后再无阳性,早日解封,疫情快点过去吧。

山雨欲来风满楼,4月25日暴雨前夕的小区


征集令

2022年3月以来,上海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这是2020年到现在,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减少流动、大范围筛查核酸……这一切都是上海居民在两年多的疫情中第一次碰到的情况。

上海战疫,刻不容缓;上海加油,没有退路。

《新民周刊》现面向广大读者征集身边的抗疫故事,欢迎您提供相关线索,让我们用新闻留存魔都经历的这一切。

你战疫的点点滴滴,我们珍惜!❤

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如下(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


周一:应 琛

微信号:paulineying0127

周二:金 姬

微信号:gepetta

周三:黄 祺

微信号:shewen-2020

周四:周 洁

微信号:asyouasyou

周五:孔冰欣

微信号:kbx875055141

周六:吴 雪

微信号:shyshine1105

周日:姜浩峰

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往期推荐

寻物 | 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放纵身体对碳水的欲望

上海两大方舱医院院感“守门人”:如何保障近2万人的安全

老公癌症父亲失明,我想哭但不能哭 | 魔都战疫口述实录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