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这个保洁员成了全小区最感谢的人?

周 洁 新民周刊 2022-05-12

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点理解,多一点点行动,相信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归来。

记者 | 周 洁
近日上海新增数据持续下降,对静安区森凯苑小区的居民来说,这两天小区里的阳性病例也终于清零,连续一个月的封控生活,终于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虽然封控期间不断冒阳让人紧张不安,但这一个月,小区从原来鸡犬不相闻的陌生人社会,变得团结亲密了,小区居民们普遍表示,邻里间的友爱互助,让封控在家的这段时间,变得没那么难挨。
森凯苑小区志愿者团队
 
一开始做消杀,他是拒绝的
 
王炳学是森凯苑小区的保洁员,今年54岁,来这里工作已经很长时间,小区里三栋楼组将近280户人家的保洁工作,都是他来负责。疫情期间,他成为了小区居民最感谢的人之一。
小区群里的感谢
“平时王师傅的工作态度就很认真负责,自从垃圾分类以后,他一天到晚都在垃圾箱房里忙活,这次疫情来了,他就更忙了,除了垃圾分类的工作,还承担起楼道消杀的工作,我们小区都很感谢他。”小区1号楼楼组长朱医生说。
其实,一开始接手消杀工作,王炳学心里也直犯嘀咕。看着每天新闻报道里不断增长的确诊病例,想着家里的家人,他也害怕这个狡猾的病毒。
“4月份,我们有一个保安阳了,隔离在小区活动室,转运后里面的灯一直没关,有居民看到了,想请王师傅去关灯,他很害怕不肯去,是居委主任苏轶鸣带着他,当着他的面,先进行了消杀,告诉王师傅消杀得当,病毒并不可怕。一套流程下来后,王师傅也不再害怕,勇敢地承担起了小区的消杀工作。”朱医生告诉《新民周刊》。
消杀本不是王师傅的分内事,但因为居委会人手紧张,所以在给王师傅配备了防护服和喷洒消毒液的设备,培训了王师傅相关的消杀知识后,王师傅还是勇敢地承担起小区的消杀工作。王师傅说:“小区业主们得知消杀物资短缺,纷纷给我贡献了物资,我每天把楼道、电梯、公共场所消杀数次。有快递和团购物资来了,我也要把它们整个消杀完毕再放入运货车上,做到不把病毒带进小区、带进居民家中。
在人力短缺的情况下,现在很多外卖快递都只能放在小区门口,是王师傅一件一件地帮着送进楼里放在业主家门口。“居民生活物资不足,才进行快递和团购,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居民手里,肯定会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如果由此产生了情绪,也不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王师傅说。
同时,他主动承担了为小区密接者送饭、送所需物品的工作,还时不时慷慨地送出自己家的饭菜、鸡蛋、水果、糕点、餐巾纸等;1号楼有阳性病例了以后,他又特意在1号楼楼道门口放了垃圾桶,方便楼里的居民丢垃圾;遇到居委会送来抗疫物资或者每次小区全员核酸,他都义不容辞跑在最前面,还动员全家人出来当志愿者......王师傅的踏实肯干,小区的业主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但王师傅却不以为意,他说自己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志愿者正在分发团购物资
 
特殊时期,邻里情温暖人心
 
除了给力的保洁王师傅外,居民间的互帮互助也温暖着彼此的心。朱医生今年75岁,搬到森凯苑有七八年了,有50年的党龄的她是1号楼的楼组长。“以前虽然也给大家发发选民证什么的,但还是记不住脸,但这次疫情,大家互相都认识了,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小区里的独居老人不少,封控期间,年轻人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家的长辈一样关心。我们楼里住着一对孤老,监护人住得很远,他隔壁的小陆一家长期对他们很关心,平时老人要开药或者买东西,都是小陆家陪着去,因为老人年纪大了,还换过人工关节,行走不便,这次疫情来了要做核酸,小陆也是全程陪着这两个老人。团购买菜,小陆不仅帮着买,菜到了还是洗好再拿过去,特别贴心。
小陆不光照顾着隔壁邻居,有需要的人她都愿意去帮助。“前两天楼里有对老夫妻,家里儿子在浦东,一个月了都没给自己父母买点什么,老人在群里说家里的米不多了,调味品也没了,很着急。小陆不仅帮助他们购买,还会挑选价格合适的产品,酱油、盐什么的也买了老人常用的牌子。”
志愿者在派送团购物资
除了小陆这样的模范青年,这次疫情让朱医生看到了小区里更多年轻人的善良,她告诉记者,小区封控的时候,意外发现一户人家里滞留了一名装修师傅,缺少食物,向街道和居委会反映后,很快给他补发了生活物资,“楼里的年轻人知道了,包括国际友人,都捐了很多速食品,甚至还把团购来的牛排、面包送给他,良心特别好”。
年轻人关心着老人,小区里的老人也挂念着年轻人。
楼里的退休老人周医生,自己有手抖的毛病,但他得知小区保安的被子很薄,值班的时候只能睡在纸板上,他特意从家里拿了两床被子,费劲地把被子打包好,委托别人送去给保安师傅。“保安的情况被发到群里后,有人第一时间把被子送了过去,周医生的被子最终没用上,但这份心意值得珍惜。”朱医生说起这些事时,仍然感动不已。
其实朱医生自己也是这样关心着身边的人。
封控后,小区的3个保安分别在3个地方值守,郑师傅在保安亭里生活,没有人换班,饮食也比以前粗糙了很多。一次,朱医生注意到,郑师傅的脚部水肿,裤管都拉不上去,原来,郑师傅为人老实,经常是坐着休息,时间一长,影响了静脉回流。“郑师傅抵抗力下降,还引发了丹毒。本来这个病打一段时间的青霉素很快就会好的,但因为特殊时期,他没办法每天去医院,而且也担心青霉素过敏,无法带回住所自己注射,所以只能吃口服药,这样恢复很慢,我就让他擦点盐水,这样也能起到缓解的效果。后来,邻居知道了郑师傅的情况,还送了吃的下去给他,给他补充营养。”
居民送给郑师傅的一部分物资
小区的配药也是由朱医生牵头,统计好小区老人的用药情况,再请小区里在医院上班的潘医生协助,每次上班前收齐大家的病历本,带到医院药房配药,缓解了小区老人的配药难,大家都很感激。
 
居委主任的头发黏在了一起
 
邻里之间的温情守护让人感动,也有居民看到了居委会工作的辛苦不易。“像我们小区,不管是滞留的装修工人还是保安,都有人关心,反而居委会是没人关心的,他们就像三明治一样夹在当中,既要面对上面的指令,又要面对居民的诘问,两面受气。
一位小区居民对记者表示,他特别心疼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开始我也反感居委会的无能和不作为,但时间长了以后,我发现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对抗原异常的居民来做复核,什么时候转运阳性病人,都是‘突然袭击’的,居委会也没办法提前知道,他们还得24小时待命,休息不好,很辛苦”。
有一次,这位居民看到居委主任苏轶鸣穿着制服背心,开着电瓶车,头发是黏在一起的,好久没洗了。“我去居委会的时候,看到他们的衣服都晒在窗口,一个多月没回家了,澡也没得洗,只能擦一擦;办公室里也没有像样的床,折叠床不够用,有人睡在纸板上。小苏主任的头发很长了,说给他剪一剪,他也拒绝了,没时间。”
头发黏在一起的居委主任
居委书记许晓英是一位女同志,也是一位警嫂,家里有老人,爱人也在抗疫一线。但她克服种种困难,一心扑在单位,对辖内独居老人更是关怀备至,先后三次带队一家一家上门慰问。“我们这个小区从3月底就有阳性病人,一直陆续有阳,但就这样已经算玉兰居委会辖区里情况较好的小区了,可想而知他们的压力,经常凌晨半夜都还看到他们在发消息,好几个工作人员都瘦掉不少。
居委会的住宿条件非常艰苦
正所谓日久见人心,看到居委会工作人员连日来的真实工作状态,小区居民也懂得了换位思考。
其实,森凯苑小区的故事在上海并非个例,在困难面前,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抗疫,生活才会变得美好。当下上海疫情防控仍处于持续攻坚、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值得高兴的是,多个区已社会面基本清零,防控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点理解,多一点点行动,相信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归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往期推荐

曾主演《黑炮事件》的老戏骨刘子枫,今晨在上海去世

奥密克戎还没消停,德尔塔可能“卷土重来”?

好戏 | 盘点那些被名字耽误的冷门好剧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