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设计师在方舱当护理员:上海有难,我们要去报恩 | 魔都战疫口述实录

应琛 新民周刊 2022-05-12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上海的疫情能尽快得到控制,“不再需要我了”。


口述 | 付 俊

记者 | 应 琛

 

这几天出舱的人越来越多,进舱的人则变少了。我会一直坚持工作到最后一个患者出舱。
我是一名设计师,来自武汉。上海这轮疫情暴发后,我始终通过电视还有网上的新闻报道关注。一开始,我觉得跟以往一样应该很快就能控制住。到了4月中旬,通过和上海的朋友交流,以及新闻报道,我突然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就迅速作了一个决定——去上海支援。
一方面,武汉疫情时,我母亲感染了新冠,住在了武汉火神山方舱。那段时间,在舱内治疗并照顾母亲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其中就有上海医疗队的身影。
另一方面,我当时也在洪山体育馆方舱当过志愿者,有过这方面的经验。
当时,我就给我妈打了一个电话跟她说,自己要去上海。母亲十分支持我的决定,因为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现在上海有难,我们要去报恩。但她多少会有些担心,电话那头就说了一句:“应该的,注意安全。”

付俊(中)和小伙伴
我还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两个朋友,没想到他们也提出要一起来上海。之前在网上和志愿者群里看到过有小伙伴因为没有落实好服务的地方,滞留在火车站的情况。因此,我们提前通过上海的朋友帮我们联系到了静安的一家方舱。
而疫情期间,武汉直达上海的高铁也暂停了,我们研究了各种路线后,最终选定了可以当天到达的方案。
4月24日一早7点,我们拿着前一晚刚做的核酸检测报告先坐高铁去了杭州。在杭州等了三个半小时,又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本来我们以为没有车可以送我们去方舱了,还想过要不要联系那边来接我们。但虹桥高铁站还是有出租车的。
到达方舱已经是晚上7点了。平时4个多小时的路程,这次花了差不多12个小时,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终于到上海了。
由于看护人员紧缺,当晚,我和另外一名小伙伴在经过一系列的防护培训后,就直接进舱开始工作了。
这个方舱是学校改建的,两栋楼共有400多位患者。我们护理人员一共有五个人,都是志愿者。除了我们仨之外,还有两个小姑娘。我们是分早班和晚班,各12个小时这样轮。
因为白天的事情相对来说多一些,我是里面最有经验的,所以一直是白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

付俊照顾患者
每天6点多,在隔离酒店做完抗原后,我差不多7点多到达方舱,然后再做核酸。8点,穿好防护服后,我就进舱了。其实,我们跟医生巡房也差不多,他们是医疗上的保障,而我们更多是生活上的,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听听他们的生活需求,随后协调并解决问题。
比如,有些患者要服药的,我就把药品分发到他们手里;有些是防护物资快用完的,那就赶紧为他们补充;对用餐有特殊需求的病人,就用笔记下后与后勤组对接;如果看到有人身体感觉不适的,就通过对讲机告诉医护人员;如果看到情绪明显焦虑不安的,我们也会上前负责开导陪聊。
这些只是“基本工作”。舱内之前还有36位特殊患者,如高龄老人、年幼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对他们的护理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在巡查所有患者的时候,我会在这些特殊患者的床边多待一会,看下有没有需要护理的事情。当我不在这片区域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区域安保的对讲机来呼唤我。我就会第一时间跑过去,优先解决他们的需求。
我负责照顾的患者中,有一位96岁的老奶奶,她应该是到目前为止舱内年纪最大的患者。每天一早,我会和老人的儿子一起,先将行动不便的她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坐着。中午和晚上的饭点,我也会赶过来给老人喂饭。
老人的如厕也是需要我们照顾的。每天我就说定时拿着便携式马桶协助她上厕所,完了之后还要将马桶冲洗干净后放回原处。
其实,老人的儿子年纪也很大了,一个人要照顾老母亲确实也挺难的。因此,我来帮忙之后,他也非常感谢我。
此外,舱内还有一位近期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老伯,也是我比较关注的患者。每天,我都会反复叮嘱他,遇到起身、下床、上厕所这种需要用力的事情,务必要呼喊自己过来扶一把,不要逞强。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我会将无糖餐单独发给他们,并时刻检查下发物资中有无含糖食品,担心他们误食。
看到年幼的孩子,我有时也会省下自己的酸奶和小蛋糕,留着给他们解解馋,补充营养。

付俊给患儿测体温
在舱内的这12个小时,就是在两幢楼内来回跑的状态。患者最多的那段时间,一停下来,活儿就来不及干完了。
根据5月6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上海将对方舱进行分类调整,加快关停区级方舱中条件较差、仅承担临时中转隔离平台的方舱,少量在学校建设的区级方舱将优先退出,并进行最严格的清洁消杀与安全评估。新增阳性感染者将主要转运进市级方舱。

付俊所在的方舱团队 摄影/费航
这几天新进的患者确实越来越少了。我原先是计划在上海做一个月的志愿者,这里关舱后,如果有别的地方需要,我也是义不容辞会去支援的。
不过,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上海的疫情能尽快得到控制,“不再需要我了”。到时候,我也能提前安心地回武汉。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征集令

2022年3月以来,上海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这是2020年到现在,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减少流动、大范围筛查核酸……这一切都是上海居民在两年多的疫情中第一次碰到的情况。

上海战疫,刻不容缓;上海加油,没有退路。

《新民周刊》现面向广大读者征集身边的抗疫故事,欢迎您提供相关线索,让我们用新闻留存魔都经历的这一切。

你战疫的点点滴滴,我们珍惜!❤

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如下(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


周一:应 琛

微信号:paulineying0127

周二:金 姬

微信号:gepetta

周三:黄 祺

微信号:shewen-2020

周四:周 洁

微信号:asyouasyou

周五:孔冰欣

微信号:kbx875055141

周六:吴 雪

微信号:shyshine1105

周日:姜浩峰

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往期推荐

香港,超哥看你啦!

“人民艺术家”秦怡今晨在沪辞世,享年100岁

他们同一天突访乌克兰!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